1、第27课段太尉逸事状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C太尉判状,辞甚巽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答案B解析A项“反”同“返”。C项“巽”同“逊”。D项“知”同“智”。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B天子以生人付公理C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答案A解析B项公:您。理:处理。C项假:借。设:准备。D项果然:吃饱的样子。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断头注槊上注:附着B尚书固负若属耶负:亏待C以如司农治事堂如:好像D敢以状私于执事执事:旧时书信中对对方的敬称答
2、案C解析如:送到。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都是“用”。A项将/况且。C项接近/同“陲”,天边。D项完毕/全,都。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公幸教晞以道B汝将何以视天地C日群行丐取于市D无伤也!请辞于军答案B解析B项为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
3、以王故,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
4、“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6下列句子中加
5、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士卒无赖纵:放任、纵容B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植:竖立C尚书固负若属耶若属:你们D能为公已乱已:已经答案D解析已:制止。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均为“将要”。A项用,因为。C项实施,替。D项副词,表未来时,译为“将”,自己。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段太尉正直无畏品质的一组是()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
6、请改过。A B C D答案C解析是写汾阳王的。是写郭晞的。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译文:_(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译文:_(3)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译文:_答案(1)皇帝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仍然无动于衷。(2)现在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为非作歹就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3)郭晞连衣服也不脱,督促警卫敲打着梆子保卫段太尉。三、延伸阅读(2017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
7、,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斄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
8、人以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
9、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答案C解析“置”在文中应是“放弃”的意思。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10、。答案B解析“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代”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译文:_(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译文:_答案(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13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答:_答案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解析找出文中体现汪
11、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的语句,分析概括。注意字数限制。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体现了这一特点。取则于古,自成一家:“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体现了这一特点。参考译文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幼年丧父,喜欢学习。家境贫寒不能购买书籍,帮助书商在集市上卖书,因此遍读经史与诸子百家,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二十岁时,参加提学组织的考试,作射雁赋,取得考试第一名,补为附学生,作诗为文填
12、词日益长进。仪征的盐船失火,烧死的人不计其数,汪容甫写了哀盐船文,编修杭世骏给这篇文章作序,认为文章写得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汪容甫因此名声大振。当时学识渊博的大儒像朱筠学士、卢文弨学士,看见先生所写的文章,都赞叹称赏,认为他是奇才。二十九岁,开始专门研究注解经书的学问。侍郎谢墉到江东做提学,特地选拔先生为拔贡生。每次考试,另外为他设一榜,排名在其他贡生前面。谢墉曾经对别人说:“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他被重视到如此程度。朱文正到浙江任提学,先生去拜见他,回答叙述扬州割据的历史、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作广陵对三千字,博古通今,被认为是天下奇文。尚书毕沅任湖广总督
13、,招徕文学大家。先生前往投靠,给他写了黄鹤楼铭,歙县孝廉程方正把它写在园圃的石碑上,嘉定通判钱坫撰写碑额,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三绝”。先生对于六经、诸子百家、史学以及诗文、金石方面的学问,无不总观通览。于是广泛地查考夏、商、周三个朝代重大活动的仪式,至于对古代典籍中的解释、事物名称龟筮占卜,增加论说叙录的文字,作述学内外篇。又深入研究春秋的学问,著有春秋述义,见解高超卓越,评论的人认为从唐代以后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作文章以经、史为根基,用汉、魏风骨熏陶自己,不沿袭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这些人,而是以古代文章为法则,所以卓越突出,自成体系派别。性情质朴耿直,容貌举止不加修饰,痛恨当时撰写的阴阳禁忌、解释佛家道家神怪学说,不遗余力地指斥它们。可是遇到一种美好的德行、一篇好的诗文,就会加以赞扬,不会放弃。侍奉母亲因孝顺而闻名,家贫到连粗茶淡饭都没有,就靠卖文来供养母亲,在母亲左右服侍劳作,繁杂卑贱之事也从不拒绝。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五十一岁,在杭州西湖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