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山羊兹拉特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3232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山羊兹拉特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2课 山羊兹拉特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2课 山羊兹拉特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2课 山羊兹拉特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2课 山羊兹拉特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的小说,除了思想的力量外,情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情之所至,金石为开。一篇渗透着丰富情感的小说,与一篇思想深刻、复杂多义的小说相比,可能会打动更多的人。本单元学习的是外国现代小说,所选的小说都以情感为主题。学习本单元要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把握小说的情感要素及其与作品的内容、题旨的关系,把握小说表现情感主题的方法。课标定位1了解作家辛格和马尔克斯的生平、创作及“意第绪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等文学常识。2领会两篇小说的内容和题旨。3把握小说对情感的处理技巧。学法指导1小说创作,情感是内在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情感,作品就黯然失色。阅读山羊兹拉

2、特,就要理解故事里所描摹的人与动物之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就要理解母爱是伟大的,它可以超越道德和伦理而存在。2小说创作中,情感的传达与处理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传达自然,情感充溢;而有的则借助平淡的描写、细致的刻画来隐藏人物的情感,给读者一个情感品味的空间。因此,阅读山羊兹拉特礼拜二午睡时刻这两篇小说,应着重把握两篇小说情感传达、情感处理的不同方式和采用的不同技巧。第12课山羊兹拉特做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生命的质量肯定不能用肉体的状况来评判。肉体只是一个躯壳,是生命的载体,它的确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损。但是,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又超越于这个躯壳,我们

3、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命,这个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就其本性来说,灵魂是一个单纯的整体,而不像肉体那样由许多局部的器官组成。外部的机械力量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够损坏人的器官,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的灵魂。总之,一切能够致残肉体的因素,都不能致残我们的内在生命。正因为此,一个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内在生命保持完好无损。原来,上帝只在一个不太重要的领域里掷骰子,在现象世界播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本体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同样,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支

4、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是,在本体世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够以尊严的方式活着。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赏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赏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一、作家作品艾萨克什维斯

5、辛格(19041991),美国犹太裔小说家。出生于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老。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铸就了他的作品的重要特色。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发表过10余部短篇小说集,此外还有2个剧本、3部回忆录、11部儿童故事集。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长篇小说庄园卢布林的魔术师等。二、写作背景小说的时代背景很模糊,大概作者也正是要借助于这种背景不明确的写作描摹出人与动物之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这种情感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和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困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三

6、、审美视窗 犹太传统的守望者辛格艾萨克什维斯辛格是一位个性独特、创作风格迥异于其他移居美国的犹太作家。他数十年身居异国他乡而不受异族文化的浸染,对数千年历久弥坚的犹太民族宗教和犹太文化血脉一往情深、执着如初,因为在美国众多的犹太作家中,他是唯一一位本人就是移民的战后美国小说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30余部长篇小说和短篇作品集都不用他客居地语言英语,而全部都用濒于消亡的民族语言意第绪语创作。他的作品基本上保存着“他对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犹太教的风俗习惯、华沙的犹太区和外省的犹太小镇的风光”的记忆,作品的内容大都是关于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关于那个时代波兰犹太人的日常人生,并从中透视出犹太人在恶

7、劣的生存环境下和在不断冲击传统的现代社会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和生存智慧。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在创作上,他尊重传统,又吸收了意第绪文学中的营养,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由于他的作品“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1识记字音(1)单音字硝皮()温驯()冰雹()草垛() 游弋() 奶酪()雪橇() 戏谑()(2)多音字呱扎埋 发答案(1)xioxnboduylo qioxu (2)uzhzhzmimnf f2辨形组词(1) (2)(3) (4)(5)答案(1)温驯训诫(2)贪婪焚烧(3)干燥暴躁噪音(4)游弋干戈(5)舔盘子舐犊情深3近

8、义辨析(1)几乎简直辨析:“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将近于。“简直”表示完全如此,强调语气比“几乎”强,语气带夸张,强调相差极微小或几乎相同,非常接近。例句:美国人布拉德的大脑就像一个容量无限的百科记事本,他_能回忆起出生后发生的所有事情和新闻事件,_就是个活“搜索引擎”。答案几乎简直(2)持续连续辨析:“持续”形容延续不断。“连续”指一个接一个。例句:金融危机以来,各汽车公司的销售额_下滑,但是这家公司却是个例外,其销售额_两个月不断上升。答案持续连续(3)戏谑戏弄辨析:“戏谑”是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主要是语言玩笑。“戏弄”是轻侮、捉弄、玩耍或逗引,也有语言也有动作。例句:很多东方女性因为小腿

9、粗大而苦恼,较为严重者被_地称为萝卜腿。这些学生们常常玩花招_他们的老师。答案戏谑戏弄4词语解释(1)进退两难:_(2)纷纷扬扬:_(3)纹丝不动:_答案(1)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2)(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3)一点儿也不动。主旨归纳作者通过对阿隆卖羊未成的经历的叙述,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本文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1硝皮匠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全家的反应是怎样的?这些叙述有什么重要作用?答:_答案原因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家里亟需钱过节(蜡烛、土豆、食油、孩子们的衣物及其他必要的开支)反应勒文“经

10、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才决定卖掉兹拉特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带兹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极为不舍作用从以上的叙述中可知,硝皮匠要卖掉兹拉特是为生活所迫,并非出于本意为下文兹拉特没有被卖掉埋下伏笔2.小说中写风雪、冰雹的恶劣天气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1)自然环境的突变,影响了故事情节发展的走向。(2)凸显了兹拉特的重要性,成了勒文家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从而改变了它的命运。(3)天气的变冷,使家庭的贫困有了转机,使小说有了其乐融融、皆大欢喜的结局。3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答:_答案文章的情节可谓跌宕

11、起伏,曲折有致,却又在情理之中。如在卖羊途中:如此曲折的情节安排,非但不过分,反而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下大雪,是这个地方每年灯节前后的惯例,开篇就已交代;草垛更是农村随处可见之物,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以说作者是组织材料的高手、行家。4辛格是一位极具悲悯情怀的作家,悲悯情怀是指人类对外界、他人或生命慈悲怜悯的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请谈谈作品中悲悯情怀的体现。答:_答案悲悯情怀的核心就是关怀和同情弱者,使人们在爱里忘记仇杀,忘记伤痛,是人类疗伤的良药。小说蕴含的悲悯情怀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答出任意两个方面,有总说有分析即可)对贫穷者的悲悯。对小说中的勒文一家而言,贫穷是他们永存的苦难。

12、在这生存的困境中,只得“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尽管此前勒文一家“从不伤害它”,尽管阿隆的母亲和两个妹妹都为此哭泣,但决定权在贫困的现实手里,小说开头反复地渲染和强调这一点,体现了作家对贫困者的理解与同情:当人在苦难的困境中挣扎而无法解脱时,心灵的善良和美丽就不得不选择放弃。虽然从客观角度来看,卖掉兹拉特意味着勒文一家在被迫背弃“善良”,但作家对这种“背弃”并无微词这就是作品蕴含的第一层悲悯情怀。对动物的悲悯。山羊兹拉特中,作家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切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小说开头写主人们的“残忍”的同时,作家刻意描绘了兹拉特的表现:“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

13、那么温驯那么可亲”“舔着阿隆的手。”因为“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它甚至还在思考问题,如“它用疑问的目光,似乎在问: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但兹拉特的善良、温驯,以及它对主人的信任并没有改变它将被屠宰的命运,山羊兹拉特依然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小说渲染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作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平等意识,或者说对动物的悲悯情怀。对人类自身的悲悯。如果我们把这篇凝聚着作者对人世的深情的小说看成是一则启示人类幸福生活的寓言,那么,文中的山羊、风雪、草垛便都有了象征意义。意想不到的“风雪”象征生命中不期而至的灾难;“草垛”代表灾难中支撑我们生存下去的基石,意味着人类自我反思的过程;“山羊”则代

14、表人类自身,另一个“自我”或精神层面的“自我”一个更加善良、纯洁、无私的“自我”。因此,从哲学意义上说,山羊兹拉特中勒文一家最后与羊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意味着人类自我救赎的成功,作家通过小说表达了对人类自身的悲悯情怀。1景物描写细腻而具体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二是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在课文中一开始对暖冬的介绍描述,点出农作物歉收的事实,如此看来,勒文卖山羊的情节发展就顺理成章了。卖山羊途中对暴风雪的描写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映照人物的心情,起到了很好的渲染、铺垫作用。2拟人的叙述手法张弛有度文中把山羊兹拉特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动物来描写,作者笔下的山羊兹拉特显得那样的单纯和

15、宽容,仿佛就是当地农民的真实写照,文章也显得趣味横生。虽然对山羊拟人化叙述,却也张弛有度。如在跟阿隆的对话中,虽然人羊不能互通,可也写得有情有义。这样一来,整篇文章就既有童话的趣味,又显得真实可信,可谓分寸极巧。3娴熟地运用了出人意料的巧合小说借助巧合法以突然遭遇暴风雪作为兹拉特没有被卖的转机。兹拉特命运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草堆里的奇遇也给全文增添了神秘色彩。但这一切都突出了和谐与爱的主旨。巧合手法的运用使小说简单明了的同时又曲折有致。真可谓匠心独运。卢布林的魔术师(节选)艾萨克什维斯辛格雅夏梅休尔,或者叫卢布林的魔术师,除了他故乡那个小城以外,各地的人都这么称呼他。那天早晨,他一早

16、就醒来。他出门回来,总是在床上躺一两天;他的疲劳需要白天黑夜接连着蒙头大睡才能消除。他的妻子,埃丝特,会给他端来小甜饼、牛奶或者一盘麦片。他吃下去,而后又会打起盹来。鹦鹉尖叫着;约克坦,那只猴子嚷个不停;几只金丝雀清脆悦耳地呼鸣;但是雅夏不理睬它们,只是提醒埃丝特别忘了给两匹马饮水。他根本用不着操心去吩咐,她总是记得从井里打水给卡拉和歇伐喝,那是两匹灰马,雅夏给它们起了两个绰号,叫灰尘和灰烬。尽管雅夏是一个魔术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却是个有钱人。他有一所房子,外加谷仓啦,地窖啦,马厩啦,草料棚啦,还有一个院子,院子里长着两棵苹果树,埃丝特甚至还有一片自己拾掇的菜地哩。他只缺少个孩子,因为埃丝特

17、不能生育。除了这件事,不管从哪方面说,她都是个好妻子,她会编结,会做结婚礼服,会烤姜汁面包和果馅饼,会给小鸡治病,会给病人拔火罐和用水蛙吸血,甚至还会放血哪。她在年纪比较轻的时候,尝试过种种治疗不孕的药方,不过眼下已经太迟了她快四十岁了。跟所有其他的魔术师一样,雅夏被人瞧不起。他不留胡子,只有在犹太历新年和赎罪节才去会堂,而且要过节的日子碰巧在卢布林他才去呢。埃丝特呢,却按照风俗披围巾,按照犹太教的规矩做饭菜,遵守安息日的仪式和一切教规。雅夏在安息日却跟音乐师混在一起,聊天抽烟。遇到最热心的道德家劝他改正这种行为,他总是回答:“你什么时候去过天堂?上帝是什么模样?”跟他争辩可是件担风险的事,因

18、为他不是个蠢货,懂得俄语和波兰语;哪怕是犹太人的风俗习惯,他也非常熟悉。一个肆无忌惮的人!为了赢得一笔赌注,他有一次在墓地里待了整整一夜。他能够走绳索,穿着溜冰鞋在钢丝上滑行,爬墙,开随便什么锁。亚伯拉罕莱布什,锁匠,曾经下过五个卢布的赌注,说他能够造一把雅夏没法开的锁,他为这把锁花了几个月工夫。雅夏只用一个鞋匠的锥子就把它打开了。在卢布林,人人都这么说,要是雅夏胆敢犯罪,那么哪一户人家都不安全。雅夏在床上躺了两天,那天一大清早,太阳刚出来,他就起床了。他是个矮个子,宽肩膀,瘦屁股,长着蓬蓬松松的淡黄头发,淡蓝眼睛,薄嘴唇,窄下巴,斯拉夫型的短鼻子。他的右眼比左眼稍微大一点儿,所以他看上去好像

19、老是带着傲慢的讥笑在眨眼。他眼下四十岁,不过看起来要年轻十岁。他的脚趾头差不多同手指头一样长,一样灵活。他能够用脚趾头夹着一支钢笔流利地签名。他还能用脚趾头剥豌豆。他能够朝任何方向弯曲他的身子传说他长着可以伸缩的骨头和液体的关节。他难得在卢布林演出,但是看过他演出的那几个人没有一个不为他的演技喝彩。他能够用手走路,吃火,吞剑,跟猴子一样翻跟斗。谁也比不上他的技术。他夜晚被关在一间屋子里,门外上了锁,第二天早晨人们会看到他若无其事地在市场上漫步,而门外的锁呢,仍然没有开。哪怕他的手脚都用链子捆住了,他也照样能脱身。有些人一口咬定,说他有妖术,说他有一顶隐身伞,能够从墙壁的缝隙里钻过去;另一些人却

20、说,他是一个制造幻觉的大师。瞧,他起身以后,不按照应该做的那样,把水泼在手上,也不做早晨的祷告。他穿上绿裤子、室内穿的红拖鞋和一件缀着银圆片的天鹅绒背心。他一边穿,一边像个学生似的跳跳蹦蹦地扮演起小丑来,对着金丝雀吹口哨,向猴子约克坦打招呼,跟那条叫海曼的狗和那只叫梅兹托兹的猫说话。这不过是他喂养的一部分动物。院子里还有一只公孔雀和一只母孔雀、一对火鸡、一群兔子,甚至还有一条蛇呢,每隔一天得喂它一只活老鼠。这是个暖和的早晨,马上就要到五旬节了,绿色的嫩芽已经在埃丝特的菜园里冒出来。雅夏打开马厩的门,走进去。他深深闻了一下马粪味,拍拍那两匹马。接着他给它们梳毛,给别的动物喂料。有时候他出门回来,

21、发现有一只他心爱的动物死了,但是这一回一只也没有死。他兴致勃勃,在自己的地产上毫无目的地踱来踱去。院子里的草长得绿油油;繁花盛开:黄的、白的、星星点点的蓓蕾,一簇簇怒放的鲜花,在微风中摇曳。灌木和蓟几乎长得同茅房顶一样高。蝴蝶一会儿向这儿飞,一会儿向那儿飞;嗡嗡的蜜蜂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每一片叶子、每一条花梗上都有居住者:一条毛虫、一只甲虫、一个昆虫。这些都是肉眼勉强能看到的生物。雅夏一直对这种现象感到惊奇。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怎么能活下去?它们在夜晚干些什么?一到冬天,它们就死了,但是随着夏天的来到,它们又成群结队地来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他一到酒店里,总是摆出一副无神论者的架势,

22、但是事实上他信仰上帝。处处可以看到上帝在插手。每一朵结出果实的花、每一块卵石和每一粒砂子都证明上帝的存在。苹果树的叶子被露水沾得湿淋淋,好像是晨光中的小蜡烛那样闪闪发亮。他的房子在小城的边缘;他能够看到大片的麦田,眼下是一片青葱,但是不到六个礼拜就会变成金黄色,那时就可以收割了。谁创造了这一切?雅夏会问自己。是太阳吗?如果是太阳,那么太阳就是上帝。雅夏在某一本圣书上看到亚伯拉罕在皈依上帝以前是崇拜太阳的。不,雅夏绝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父亲是个有学问的人。雅夏在童年就念过犹太教法典。他父亲去世以后,有人劝他继续念书,但是他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却去参加了一个跑码头的杂耍班子。他一半是犹太人,另一半是异教徒既不是犹太人,又不是异教徒。他创立了他自己的宗教。造物主是有的,但是造物主从来不向任何人显灵,也从来不表示什么是容许的,什么是禁止的。那些以造物主的名义说话的人都是骗子。品读卢布林的魔术师描述魔术师雅夏从街头艺人成长为名重一时的魔术师,历经荣辱喜悲,直到走投无路方才如梦初醒,以一个忏悔者的姿态重获新生。作品以雅夏跌宕起伏的经历为主线,着力刻画人物徘徊于善与恶、理智与情欲、科学与宗教之间惊心动魄的思想斗争,字字千钧、激情四溢。卢布林的魔术师出版于1960年。西方评论家都认为这是辛格最佳的长篇小说。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兼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甚至推崇它是一部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外国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