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5道选择题组合练(一)(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2415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5道选择题组合练(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5道选择题组合练(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5道选择题组合练(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5道选择题组合练(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5道选择题组合练(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5道选择题组合练(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开发清洁能源成本高,是对现有资源的浪费B一次性塑料给生活带来便利,应该扩大生产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D大量施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粮食自给解析:选CA开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了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使用,并不是对现有资源的浪费,错误;B.一次性塑料尽管给生活带来便利,但产生了白色污染,不应该扩大生产,错误;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正确;D.大量施用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都能造成污染,错误。2下列

2、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H2O、Na2O的电子式都可用“”表示BCl、Br、I的1价含氧酸的结构式都可用“” 表示C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的分子式都可用“CnH2nOn”表示D碳酸、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都可用“H2XO32HXO”表示解析:选BH2O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H,而Na2O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2Na,A项错误;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的分子式分别为C2H4O2、C4H8O2、C6H12O6,显然乙酸乙酯不能用CnH2nOn表示,C项错误;碳酸和亚硫酸均为二元弱酸,电离过程都是分步进行的,D项错误。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O

3、2B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CFe2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D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解析:选A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O2,正确;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与SO2具有氧化性无关,错误;C.Fe2O3粉末呈红色,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与Fe2O3能与酸反应无关,错误;D.人体胃液中含盐酸, Al(OH)3碱性弱且与HCl反应,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与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无关,错误。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Na、Mg2、ClO、HSOBc(Fe3) 0.1 mo

4、lL1的溶液中:K、NH、SO、SCNC.0.1 molL1的溶液中:Na、HCO、K、NOD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NH、NO、Na、SO解析:选D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呈碱性,Mg2、HSO与OH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c(Fe3) 0.1 molL1的溶液中,Fe3与SCN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0.1 molL1的溶液呈酸性,HCO 与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NH、NO、Na、SO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正确。5水合肼(N2H4H2O)为无色透明的油状发烟液体,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

5、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水合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装置甲中试剂X可以选择生石灰B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C装置丙制备水合肼时氨气从b口进入D装置丁可用于吸收多余的尾气解析:选C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或NaOH固体上能快速产生NH3,NH3极易溶于水,装置丁可用于吸收多余的NH3,防止了倒吸,乙是常用的安全瓶,则A、B、D都正确;根据反应原理NaClO2NH3=N2H4H2ONaCl,NH3应从长管进短管出,即从a口进入,C错误。6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的反应之一为CH3CH=CHCH3(2丁烯)2O32CH

6、3CHO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4H8的物质,性质均与2丁烯相同B氧化性:O3O2C常温常压下,22.4 L的2丁烯中含CH键数目为86.021023个D1 mol O3参与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6.021023个解析:选B分子式为C4H8的物质可能是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若为环烷烃,则性质与2丁烯不同,A错误;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知,无法计算22.4 L的2丁烯的物质的量,C错误;1 mol O3参与该反应,转移2 mol的电子,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个,D错误。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NaCl:2Cl2H2O2OHCl2H2B用氨

7、水溶解AgCl沉淀:Ag2NH3H2O=Ag(NH3)22H2OCNa2CO3溶液吸收溴蒸气:3COBr2=BrBrO3CO2D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解析:选D正确的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A错误;用氨水溶解AgCl沉淀,AgCl难溶,不能拆写为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B错误;此反应电荷不守恒,用Na2CO3溶液吸收溴蒸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CO3Br2=5BrBrO3CO2,C错误。8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

8、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B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熔、沸点高C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RWZDRY2、WY2通入BaCl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选D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应为Na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因为L层电子最多为8,则n2,m6,所以Y为O元素,Z为Si元素,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应为

9、C元素,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Y的核外电子数为8,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16,应为S元素。A项,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为Na2O、Na2O2,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正确;B项,Y是O元素,R是S元素,水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沸点高于硫化氢,正确;C项,非金属性:S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正确;D项,SO2、CO2对应的酸的酸性比盐酸弱,与氯化钡都不反应,错误。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NH3NOHNO3B浓盐酸Cl2漂白粉CAl2O3AlCl3(aq)无水AlCl3D葡萄糖C2H5OHCH3C

10、HO解析:选C4NH35O24NO6H2O,4NO3O22H2O=4HNO3,A项正确;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B项正确;Al2O36HCl=2AlCl33H2O,加热AlCl3溶液过程中因HCl气体挥发,AlCl3的水解平衡AlCl33H2OAl(OH)33HCl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蒸干灼热后得到Al2O3,无法得到无水AlCl3,C项错误;C6H12O6(葡萄糖)酒化酶,2C2H5OH2CO2,2C2H5OHO22CH3CHO2H2O,D项正确。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1表示同温度下,pH1

1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B图2中纯水仅升高温度,就可以从a点变到c点C图2中在b点对应温度下,将pH2的H2SO4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D用0.010 0 molL1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100 0 molL1Cl、Br及I的混合溶液,由图3曲线,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Cl解析:选CA项,同pH的醋酸和盐酸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大的为强酸,曲线为盐酸,错误;B项,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c(H)、c(OH)均增大,错误;C项,b点时,KW1012,pH10的NaOH溶液中c(OH)102 molL

12、1,pH2的硫酸中c(H)102 molL1,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此时pH6,正确;D项,由图可知Ksp(AgI)最小,I先沉淀,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1如图所示为镍锌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电极发生物质转化的示意图,电池使用KOH和K2Zn(OH)4为电解质溶液,下列关于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溶液中的K移向负极B充电时阴极附近的pH会升高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HNiOOHe=Ni(OH)2D负极质量每减少6.5 g,溶液质量增加6.3 g解析:选BD根据镍锌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电极发生物质转化的示意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锌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

13、K2Zn(OH)4,NiOOH为正极,得到电子生成Ni(OH)2。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错误;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放电时负极的逆反应,反应后电极附近的pH会升高,B正确;放电时NiOOH为正极,得到电子生成Ni(OH)2,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正极反应为NiOOHeH2O=Ni(OH)2OH,C错误;负极质量每减少6.5 g,即0.1 mol锌,转移0.2 mol电子,正极上0.2 mol NiOOH转化为0.2 mol Ni(OH)2,质量增加0.2 g,溶液质量增加6.5 g0.2 g6.3 g,D正确。12已知咖啡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9H

14、5O4B1 mol咖啡酸最多可与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解析:选CA根据咖啡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9H8O4,错误。B.苯环和碳碳双键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羧基有独特的稳定性,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咖啡酸最多可与4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错误。C.咖啡酸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正确。D.咖啡酸含有羧基,能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错误。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

15、结论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B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苯,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I2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 Fe3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D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Cl) Ksp(AgI)解析:选C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所以无白色沉淀,A错误;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苯,振荡后静置,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且I2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则苯萃取出碘水中的碘,下层接近无色,上层显紫

16、红色,B错误;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 反应为Cu2Fe3=2Fe2Cu2,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则Fe3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C正确;由于不知道混合溶液中Cl 、I浓度,先产生AgI沉淀,不能说明Ksp(AgCl)Ksp(AgI),D错误。1425 时,分别向20.00 mL 0.100 0 molL1的氨水、醋酸铵溶液中滴加0.100 0 molL1的盐酸,溶液pH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溶液中:c(OH)c(NH)c(NH3H2O)c(H)BN点溶液中:c(NH)c(Cl)c(NH3H2O)c(OH)CP点溶液中:c(NH)c(OH)c(NH)c

17、(H),故A错误;N点溶液是向20.00 mL 0.100 0 molL1的氨水中加入10 mL 0.100 0 molL1盐酸,溶液为等物质的量的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呈碱性,NH3H2O的电离大于NH的水解,则溶液中两者浓度大小为c(NH)c(Cl)c(NH3H2O)c(OH)c(H),故B正确;P点溶液是向20.00 mL 0.100 0 molL1的醋酸铵溶液中滴加10 mL 0.100 0 molL1的盐酸,发生反应CH3COONH4HCl=CH3COOHNH4Cl,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H4、CH3COOH和NH4Cl的混合物,根据电荷守恒式c(NH)c

18、(H)c(CH3COO)c(OH)c(Cl),溶液呈酸性c(H)c(OH),则有2c(NH)2c(CH3COO)2c(Cl),将物料守恒式c(NH)c(NH3H2O)2c(Cl),代入得到c(NH)c(CH3COOH)c(NH),D错误。15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S(g)COS(g)H2(g)Ha kJmol1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编号温度/K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O(g)H2S(g)COS(g)H2(g)COS(g)1T110.07.0002.02T15.03.5003T23.007.07.0

19、1.5A.若T10BT1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1C容器1中CO的平衡转化率比容器2小D容器3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1.1 mol H2S(g)和0.3 mol H2(g),平衡不移动解析:选BDT1时CO(g)H2S(g)COS(g)H2(g)起始浓度/(molL1) 10.0 7.0 0 0转化浓度/(molL1) 2.0 2.0 2.0 2.0平衡浓度/(molL1) 8.0 5.0 2.0 2此时平衡常数K10.1,容器1、2比较,温度相同,1看成2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二者为等效平衡;T2时 CO(g)H2S(g)=COS(g)H2(g)起始浓度/(molL1) 3.007.0 7.0转化浓度/(molL1) 5.5 5.5 5.5 5.5平衡浓度/(molL1) 8.5 5.5 1.5 1.5此时平衡常数K20.048。若T1T2,由上述分析可知,升高温度K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0,故A错误;由上述计算可知,T1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1,故B正确;容器1、2比较,温度相同,1看成2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二者为等效平衡,转化率相同,故C错误;容器3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1.1 mol H2S(g)和0.3 mol H2(g),Q0.048K2,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