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小说阅读训练五标题意蕴、作用探究教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8044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小说阅读训练五标题意蕴、作用探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小说阅读训练五标题意蕴、作用探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小说阅读训练五标题意蕴、作用探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小说阅读训练五标题意蕴、作用探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小说阅读训练五标题意蕴、作用探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训练五标题意蕴、作用探究练前提醒1.探究标题意蕴可以“3从”“1联”。“3从”:(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3)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这可以通过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把握。“1联”: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2探究标题作用要做到“6结合”:(1)结合主旨。标题是不是有双关、象征、暗讽、对比等作用,是否寄托情

2、感,深化主题。(2)结合结构。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充当线索的作用。(3)结合情节。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4)结合环境。标题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5)结合人物。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6)结合标题。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分)歧途艾玛“爸爸,你能写一只小灰兔的故事吗?它不是我们看到的小灰兔的样子,它像我这么高,有和我一样

3、的黑头发,像我一样会说话。”这是儿子五岁时候对他说的话。很多年以后,他还记得那一刻的情景。儿子悄悄推开门,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安静地注视着专心写作的父亲。“好吧。”为了尽快打发走这孩子,他应付着答道,“等我写完这本书,我就给你写一个小灰兔的故事。”他是个作家,一直过着极其窘迫的生活。四十岁那年,时来运转,他的一本只印了两千册的小说突然被某个电视剧导演看中了,他得到了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钱。这笔钱在城市里花不了多少年,在乡下,却可以过上许多年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作家向他年轻的女友求婚,带她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靠自己的双手让一座破败的小院焕然一新。到了晚上,作家就到书房写作,妻子在书房旁边的房间里

4、做针线,偶尔,作家会把自己刚写的小说念给她听。第二年春天,妻子诞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孩子长得很漂亮,就是有点唇裂,但这只会让他们更加爱他。在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夫妻俩带他到市里的大医院做了修复手术。这孩子近乎完美,从会走路起,就开始帮妈妈干活了。而且,这孩子也像作家的妻子一样,对作家的写作怀有神圣的敬意,从不无缘无故跑到他的书房打扰他。孩子稍大一点后,坐在妈妈的膝头听作家读小说,如果故事很悲惨,他会把脸埋在妈妈的怀里哭泣。大部分时候,听完小说的最后一句,他会安静地站起来,叹一口气后默默走掉。“爸爸,你能写一只小灰兔的故事吗?它像我这么高,有和我一样的黑头发,像我一样会说话。”孩子七岁的那

5、年,又对他说了这番话。“好吧。”他停止敲击键盘,微笑着对孩子说道,“等我把手上这本书写完,我就给你写一个小灰兔的故事吧。”很快三十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给孩子写那个小灰兔的故事。因为他一直有“手上这本书”要写。三十年后,他停止了写作,坐在轮椅上度日,虽然时日无多,但拿来回忆往事却绰绰有余。他发现自己比过去更能将往事看分明:孩子当年的修复手术很成功,但后来,还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说话练习。那句“爸爸,你能写一只小灰兔的故事吗?”一定是儿子经过了许多的练习才郑重其事地走进他的书房来对他说的。这孩子跟许多人一样,也有着冥冥中被安排好的一生先是小学,上完小学后,接着是中学,开始住校了。周末回来,他在书房写

6、他那总也写不完的书,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内写作业。作家竟然不记得后来他到底有没有再将自己刚写的小说念给孩子和妻子听。再后来,孩子念完一所不好不坏的大学,留在城市工作。十多年来,换过许多的工作,都不尽如人意。现在,年近四十的他,在一家工厂做着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每天按时上班、下班,一周休两天,月底领工钱。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不管过得怎样,每到年底,他都会回家来陪他们过春节。但每一年,回到他们身边的那个人,似乎都与那个站在他的书桌边要求他写一只小灰兔故事的孩子不相干那可是他唯一的孩子!作家下定决心,要写一只小灰兔的故事。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作家决定在儿子回到家里之前,把这故事写完。窗外白雪茫茫,一片寂

7、寥,有什么东西能在冬天出得来?他从网上买了一大堆孩子们看的书。他想,他总能找得到一个故事适合小灰兔。他读到了很多很多的故事,有的属于一只狐狸,有的属于一只大灰狼,有的属于一只小蚂蚁总之,各种各样的故事。起初作家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他会控制不住地想,不妨拿来一用。要知道,他是个作家,这样的事他并不陌生。有句谚语怎么说来着?如果纸会脸红,那世界上大部分的书都会是红色的。但这一次,作家却没法这样干了,因为他意识到小灰兔应该有小灰兔的故事,他坐在电脑前,手指一碰到键盘,故事就从他的指尖流了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写完后,作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原来写作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作家也为自己感到遗憾,遗憾自

8、己竟然到了人生的暮年才发现这一点。在作家写下的故事中,调皮的小灰兔很喜欢街市的热闹,化作一个书生,游荡在人间。尽管老灰兔把人类的残酷都告诉了它,它还是怀着真爱与一个美丽的少女日夜厮守。结局不出老灰兔的意料,这只误入歧途的小灰兔还是被那负心的女人抛弃了。作家想到这是写给儿子的故事,马上又春节了,得把结局弄得喜庆些。可是他很快发现自己竟然无能为力,故事似乎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很快,春节到了。小山沟对面的农家燃放鞭炮的夜晚,那在城里做仓库管理员的儿子回到了家。他依然是个仓库管理员的样子,也还是跟从前一样沉默,只是背比先前佝偻了些,头上还多了几根白发。作家赶紧把自己写好的故事打印好拿了出来。一家三口围坐

9、在书房里温暖的炉火边后,作家开始把小灰兔的故事读给妻子和儿子听。他的妻子早就对他的故事没有任何反应了,但他的儿子非常惊讶。起初,他搓着双手,安静地听着,后来,他的嘴唇开始哆嗦,有了一些浅浅皱纹的脸涨得通红,简直比炉火的红光还要红呢。故事读完后,作家的儿子把脸埋在作家不能动弹的腿上,抽泣起来。作家的儿子对作家说:“爸爸,谢谢你”(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1简析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1)大部分时候,听完小说的最后一句,他会安静地站起来,叹一口气后默默走掉。(2分)答:_(2)可是他很快发现自己竟然无能为力,故事似乎知道自己要去哪里。(2分)答:_答案(1)作家的儿子为没有听到期望的小灰兔的故

10、事而失望。(2分)(2)作家发现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易地机械套作,只能尊重创作规律。(2分)解析(1)“叹一口气”是对孩子的细节刻画,表现的是孩子失望的情绪,对没有听到期望的小灰兔的故事而失望。(2)“无能为力”在文中是指作家的想“把结局弄得喜庆些”的意愿做不到了,“故事似乎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是指故事的创作不再是人为意愿上的套作,而是依照创作规律的必然结果。2赏析文中两个画波浪线的句子。(5分)答:_答案(1)运用问句,语气恳切,充满期待。(1分)(2)运用排比,形象地描绘出自己想象中小灰兔的样子,充满童趣。(2分,手法1分,分析1分)(3)运用反复,天真可爱的儿子一再请求,可见对于此事期盼之

11、深。(2分,手法1分,分析1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效果要从手法运用的效果以及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的角度回答。画波浪线句子是对作家儿子的语言描写,孩子的天真的问话,流露出对父亲“写一只小灰兔的故事”的期待,排比与反复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结合文本加以赏析。3第段画横线部分详写作家创作小灰兔的故事的过程,有何作用?(5分)答:_答案(1)从内容上看:a.点明作家以往的写作多为模仿复制,缺乏原创;(1分)b.表明作家改变的决心之彻底,(1分)写出作家由真实写作而体验到的幸福感。(1分)(2)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做铺垫,(1

12、分)使得下文作家的儿子听了“小灰兔的故事”后感动得抽泣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1分)解析“不妨拿来一用”“这样的事他并不陌生”“那世界上大部分的书都会是红色的”表明作家以往的写作多为模仿复制;“但这一次”中“但”的转折,表明这一次的不同;“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作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原来写作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表明这次写作是真情的创作,作家为此感到幸福。结构上为后文作家的儿子听故事时的情态动作描写做了铺垫,从而产生强有力的艺术效果。4请结合全文,探究题目“歧途”的多重意蕴。(6分)答:_答案(1)作家故事中的老灰兔认为小灰兔不顾自己的劝告走上了“歧途”,“歧途”并非真正的歧途。(点明

13、小灰兔的歧途1分,点明这并非真正的歧途1分)(2)作家写作上的“歧途”,告诫写作者如果一味模仿、复制、抄袭,则将终身平庸。(点明作家写作上的歧途1分,给写作者的启发1分)(3)作家在亲子关系处理上的“歧途”,告诫家长应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点明作家亲子关系的歧途1分,给为人父母者的启发1分)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整体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主题。“歧途”是作家故事中的小灰兔的歧途,是作家写作上的歧途,是作家在亲子关系处理上的歧途。答题时结合文本由表及里,多角度挖掘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分)流浪女英A.S.拜厄特“到时,”斯库珀夫人欢快地说,“公司会派车

14、来接我们去逛好运大卖场。我觉得,那可真是阿拉丁的宝窟啊!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要送给每个人的礼物,还可以放纵自己的购物欲。而且,安全没有一点问题,所有的进出口都在监控之下。觉得难受吗?非常时期这也是必要的。”夫人们挤进了车里。达芙妮坐在司机的身旁。这辆英国名牌德姆拉轿车静静地在拥挤的大街上穿行,防弹玻璃阻断了这个东方城市的气息。一入卖场,大家便急匆匆拥了进去。“好比一群母鸡东奔西忙,咯咯地叫着。”达芙妮有些恶毒地想道,因为她稍一迟缓,便落单了。她同司机对了一下时间,独自走进卖场。她穿行在手持机枪但睡眼迷离的士兵和佩带手枪与警棍的警察中间。再往前去,沿着卖场的墙根聚着一伙儿手拿袋子或瓶子的流浪汉,

15、围拢在燃烧着牛粪或木块的微火旁取暖。他们和警察之间有一条清理得非常整洁的界限,界内是禁区,不得越过。达芙妮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购物。她看看手表,不知在会合前如何打发这两个小时。她被一些丝质的靠垫和台布吸引了。她快步走过来,翻看着一叠叠的织物:菊花、桃花、仙鹤、蓝鸟、山峰,各种图案,一应俱全。她挑了一块四边绣着金鱼的台布,红色、金色还有铜色凑在一起,显得别具一格。她看了看购物的袋子,发现相机不见了。她敢肯定出发时是把相机放进去的。在另外一层楼,她买了一枚玉石彩蛋,一把描漆的筷子,还为读中学的女儿买了一副白面小丑的脸谱。看到这层摆放着许多更别致、刺绣更精美的金鱼图案织品,她有些懊恼。她按照路标上

16、的指示,一路小跑着寻找咖啡店,却没有找到在什么地方。她倒是找到了女洗手间,发现隔间小得几乎挤不进去。在那里她补了补妆,镜子里的她大汗淋漓,邋邋遢遢的。唇上的口红已经化在皮肤上。发卡也从头发上戳了出来,鼻子和眼帘上也因汗渍而发光。她看看表,心想要赶快找到回去的路,时间已经不可思议地飞逝过去了。路标不断标出“出口”的方向,它会将人带到“紧急出口”样的楼梯或电梯口,又让人折回到相同的一排排货架前。“这个卖场存心不让人出来。”她想道。她紧攥着包,一路小跑,在水泥楼梯上上下下。一只鞋跟从鞋上脱落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把两只鞋跟都取下来,装进包中,一瘸一拐地走着,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集合的时间早过去了。她想

17、给旅馆打个电话,将手提包打开一看,发现钱包和信用卡都神秘地失踪了。她站在卖场里,一遍又一遍地翻检手提包。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明白,东西全丢了。她开始在卖场里奔跑,结果袜子扯开了一个大洞,从脚面一直裂到了小腿,皱巴巴的,像脱落的皮肤。她看了看表,收拾行李和“美味的午餐”时间均已错过,已到了该去机场的时候。她内急得很,膀胱都要憋崩了,但她不能停下来,她必须到底层去,因为出口在那里。这么上下折腾着,她才明白,这卖场简直是上天入地、铺面相同的魔窟:玉器、金饰、银饰、漆具、丝织品、手表、服装、盆景、面具、木偶,让人进去便出不来。飞机该起飞了。她下意识地看了看表那分针曾经旋转得如风暴,让她心惊肉跳。可是,现

18、在,腕上只剩下印在粉色皮肤上的印记,带着汗渍熠熠发光。她的表也丢了!她含含糊糊地咕哝了一声,开始试着尖叫。卖场里,人们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戴着随身听的顾客像聋子一样,而没戴的闲逛的人要么出于对外国人的畏惧,要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也装聋作哑。她不停地在沉沉的却是熙熙攘攘的寂静中尖叫。不管怎么说,尖叫还是起到了作用。一位身穿咖啡色大衣的男子将头戴钢盔、手持枪和警棍、全副武装的警察带到了达芙妮面前。“请帮帮我,”达芙妮说,“我是英国人。我遭到了抢劫,我必须回家。”“请出示证件!”她拉开手提包中的内兜。她的护照也没有了。“被偷了,所有的东西都被偷了。”她说。“像你这样的人是不允许进来的。

19、”警察说。她从警察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一个流浪女,肮脏、邋遢、衣冠不整,口袋里装的都是别人买的东西,活像只败兴的母鸡。她明白自己要在外面和那些流浪汉们坐在一起,对面是那个界限分明的“禁区”。(选自译林,有删改)5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_答案第一段写斯库珀夫人对大卖场的介绍;(1分)安全监控与下文失窃的情节做对比;(1分)阿拉丁的宝窟为下文购物迷失做铺垫;(1分)交代非常时期社会混乱,为下文被偷提供依据。(1分)解析解答段落作用类题时,要注意从文本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文本开头的段落往往起到交代的作用,本文第一段既介绍了大卖场,又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其次要注意首段在小说

20、情节结构中的作用。6阅读全文,概括达芙妮走不出大卖场的原因。(4分)答:_答案人情冷漠,没人帮她;本人在物欲中迷失;大卖场路标混乱,找不到出口;社会混乱,重要物件被偷。(每点1分)解析达芙妮走不出卖场有自身的原因,在“一应俱全”的“织物”中挑选着,“在另外一层楼,她买了”可见她也在大卖场中释放着自己的购物欲,因“时间已经不可思议地飞逝过去了”而慌不择路;大卖场的环境也是导致达芙妮走不出来的原因:路标混乱,重要物件被偷,她的尖叫没有得到他人的帮助,人情的冷漠等。答题时要注意对情节的梳理。7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答:_答案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紧攥”写出了她担心物品被偷的高度警惕的

21、心理;“上上下下”写出了她找不到出口的慌乱。形象描写,“一瘸一拐”“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写出了人物的狼狈,与篇首交代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多用短句,节奏紧凑,营造出一种紧张、忙乱的气氛。(每点2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画线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如“紧攥着包”是细节描写,写出了她高度警惕的心理;“在水泥楼梯上上下下”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她慌乱的心理;“一瘸一拐地走着,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是形象描写,达芙妮此时的狼狈与小说开头的身份交代形成了对比。答题时还要注意句式的特征,如该句多用短句,营造出一种紧张、忙乱的气氛。8有人建议把标题“流浪女”改为“好运大卖场”,你认为哪个标题合

22、适?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示例一)“流浪女”合适。这个题目揭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与主要内容,一位白领夫人在国外大卖场沦为流浪女的经历,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荒诞的对比手法,白领夫人沦为流浪女,触目惊心,突出批判效果;暗示文章主题,从高级白领夫人到流浪女,揭示了当代社会中人所面临的无奈、残酷和虚幻,批判了现代物欲社会对人的异化。(示例二)“好运大卖场”合适。“大卖场”是故事展开的线索,从到大卖场始,到滞留大卖场终,故事情节都围绕大卖场展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好运大卖场”完成了主人公命运的逆转,烘托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形成反讽:“好运”与主人公命运形成强烈的反差,暗示文章主题,突出批判效果。(理由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亮出观点,选择认为合适的标题;然后结合文本说明原因,要考虑与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