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1918年7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 )A. 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C.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D. 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2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的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七分之一,农业产值仅为战前的三分之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时的苏维埃政府 ( )A决定在分配领域实施实物配给制B试图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C. 准备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3有些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这最能直接反映苏联 ( )A小农经济仍长期占优势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 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右图为我国的“一五”计划时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其中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9.“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 )A. 导致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B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5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
3、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B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C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6右图漫画表明,经济全球化 ( )A. 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B使国家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C. 对发展中国家伤害更大D是发达国家对全球的掠夺7有学者评论先秦时期某学派说,“他们主张邦联制的松散国家联盟,即由一系列邻国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人民之间不相往来,但统治者之间仍有相当程度的交往”。这一学派是 (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8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
4、 )A坚持“礼法并重”B强调“轻罪重罚”C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D与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9西汉著作春秋繁露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 ( )A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C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系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10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推动文化的多元
5、发展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配合政治统治11易曰:“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上述言论意在 ( )A提倡节俭思想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依法治国D强调民本思想12朱熹是理学定型的关键人物,朱熹论“理”,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万理皆实”。据此,下列关于“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B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以求贯通C重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 D求理途径是“发明本心”,以求彻悟13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
6、”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 ( )A主张用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动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14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zhou),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们二人共同关注的是 ( )A浓妆淡抹的山水画B. 入木三分的人物画C注重民俗的风俗画D意境深远的文人画15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
7、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 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C. 元代部分文人内心充满矛盾和苦闷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16明清小说中很多作品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充分肯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合理性,抨击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念。这主要是因为 ( )A市民阶层发展B礼教地位动摇C社会道德败坏D小说创作繁荣17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书中详细叙述了中国纸币的形状大小、面值多少、币面印刷文字的多少以及兑换的方法。他的这些介绍,使欧洲人了解到中国人的纸币印刷状况,并效法中国印制钞币。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印刷术 ( )A加速欧
8、洲社会的转型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C促进欧洲的政治制度改革D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18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 ( )A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B受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需要D意识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19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9、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20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树声在奏议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一认识 ( ) A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D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21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这一观点 ( )A主张发动工农群众进行斗争 B说明国人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10、C与民主革命的思想基本一致D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2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地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李欣淑的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李欣淑积极向上的心态B临时约法对自由的规定C.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D女校等新式教育的发展23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 ( )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B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C. 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 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24学者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
11、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25孙中山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发展出自己的三民主义理论,即民族、民权、民生,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主张带有“空想”色彩。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根本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26. 1923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他们受压迫
12、最重,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 )A. 已摆脱了“城市中心论”B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C. 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D关注点从城市到农村27. 右表是某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笔记提纲。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 ( )A. 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C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8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
13、”主要是指 ( )A. 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29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 )A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B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C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D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30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 )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体现
14、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目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 ) A. 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32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
15、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第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52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地方各级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 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
16、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达1000万人左右。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他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实现“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他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摘编自赵伦芬、谢辉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的特点;(8分) 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17、。(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8分)并分析其原因。(5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摘编自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5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18、受到批判。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射洪中学高2018级2019年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5 B D C B D 6-10 B C D B D 11-15 D B A D C 16-20 A D B
19、 A D 21-25 B C B B A 26-30 D C A A D 31-32 B C 33.(1)思想: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扶贫方式多样化;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8分)当代价值:对国家: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注重系统性扶贫;将摆脱贫困的短期目标与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相结合(长远性);强化政府职能,强化国家形象。对社会:推动多样化扶贫,整合社会资源。对民众:增强社会主动脱贫意识。(4分)(2)特点:救灾与防灾相结合;赈灾与备荒相结合;鼓励民众平时储蓄和筹备保险;强调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8分)原因:中国近代灾荒频仍,郑观
20、应富有慈善情怀;西方慈善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答两点即可,5分)34. 示例l:论题:18901920年中国报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4分)阐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4分)辛亥革命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4分) 示例2:论题: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4分)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报纸的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4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日渐丰富。(4分)35. (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4分)(2)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际: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两大主题。(8分)(3) 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3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