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体味文化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1763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8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体味文化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 体味文化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 体味文化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 体味文化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 体味文化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体味文化课标要求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知识梳理1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从时间上说,文化现象无时不在。从空间上说,文化现象无处不在。(2)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2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文化的内容: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

2、的部分。请思考:2018年7月25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吗?提示不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是一种政治现象。3文化的特点(1)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2)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

3、体之中。请思考: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属于文化吗?提示不属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重点突破全面把握文化的内涵提醒(1)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则没有阶级性。(2)文化与文明是不同的。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简单来说,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典例运用典例1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要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里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指人们的修养或者受教育程度是相对于经济、

4、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A B C D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指人们的修养或者受教育程度,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符合题意;中的文化比较宽泛,与题意不符;文化是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说法错误。典例2“日出露芒重,凉生风叶翻。秋粳已照眼,社酒欲香村。牛下草莱湿,人归园屋昏。”宋代朱松的七月四日宿丹溪道中,描述了福建尤溪粳稻良好的长势和人们勤劳的画面。经过一代代农民的辛勤耕作和1 000多年的文化

5、积淀,尤溪联合梯田逐渐形成其特有的鞭牛迎春、耕牛节等农耕文化。这说明()文化产生于人们的劳动实践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都是优秀文化人们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 BC D答案B解析“经过一代代农民的辛勤耕作和1 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尤溪联合梯田逐渐形成其特有的鞭牛迎春、耕牛节等农耕文化”,表明文化产生于人们的劳动实践,人们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文化具有双重性,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未必都是优秀文化,错误。二、文化的社会作用知识梳理1文化的形式(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

6、活动,即人们进行这种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试判断:文化指的就是文学、艺术、戏曲、歌曲等文化产品。()提示错误。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既包括文化产品,也包括文化活动。2文化的社会作用(1)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2)文化的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作用的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试判断:文化是一种直接的物质力量。()提示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重点突破1

7、从四个方面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1)可以转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强调文化对人的激励、指导作用。(2)依赖实践:文化的作用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离开社会实践,文化的作用就不能实现。(3)影响深刻: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影响)。(4)双重作用: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图示如下:2从三个方面把握文化的实质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8、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从微观上看文化素养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孕育、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养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化素养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典例运用典例3工作之余,我们可以去图书馆聆听一堂名人讲座,也可以去影剧院欣赏一场文艺表演,还可以去博物馆寻觅一段尘封往事人们正以各种方式感受着越来越浓厚的社会文化气息。这说明()人们的行为在文化的熏陶中发生着改

9、变人们的文化生活选择丰富多样人类的活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文化活动感受文化的韵味A B C D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到的聆听讲座、欣赏文艺表演、参观博物馆等都是文化活动,说明人们的文化生活选择丰富多样,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人们可以感受文化的韵味,符合题意;材料均未涉及,排除。典例4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论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文化对社会的发

10、展具有促进作用C文化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D改革开放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答案A解析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B表述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C表述错误;改革开放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D表述错误。议题:文化是什么?材料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018年春节,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这源于支教老师梁俊在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带领山区孩子们的演唱。歌声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之音,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更唱到了亿万观众心里。(1)上网查阅资料:小诗苔的作者是谁?诗中的“苔”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诗

11、歌苔都是文化吗?为什么?(2)小诗苔借物说理、给人哲思:不要妄自菲薄,要满怀信心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面对困难,要有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这说明文化具有哪些特点?材料二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3)从文化生活角度思考,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12、国有什么作用?(4)阅读共产党宣言,说说你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话,并与同学分享。答案(1)清代诗人袁枚。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诗中的“苔”是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诗歌苔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属于文化。(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作者借物说理、托物言志,用诗歌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通过诗人的作品能透视出他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

13、影响。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指导和激励人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示例:“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任意一条即可)素养感悟(1)政治认同:通过欣赏优秀古典诗歌和阅读共产党宣言经典著作,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3)公共参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阅读共产党宣言经典著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意识,增进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版 > 必修3(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