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陈情表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夙遭闵凶 B零丁孤苦C常在床蓐 D犹蒙矜育答案D解析A项“闵”通“悯”。B项“零丁”通“伶仃”。C项“蓐”通“褥”。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息:子女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废除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具:详尽答案C解析除:授予官职。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动词,迫近/形容词,不厚。A项均为动词,行走。C项均为动词,授予官职。D项均为动词,自夸。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A.B.C.D.答案C解析C项均为连词,因为。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项介词,比/介词,给。D项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顺承,就、便。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九岁不行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实为狼狈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答案D解析A项不行:古义,不能行走。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B项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C项狼狈:古义,形容进退困难。今义,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D项侥幸:古今意义相同,均为“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
3、灾害”。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A历职郎署B则刘病日笃C臣具以表闻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用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B而刘夙婴疾病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戍卒叫,函谷举答案A解析A项是判断句,例句与其他三项均是被动句。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译文:_(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译文:_(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译文:_答案(1)我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四岁的时候,舅父逼迫母亲改嫁。(2)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互相安慰。(3)希望陛下怜恤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李密写自己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_,_”。(2)陈情表中,李密用“_,_”两句表现自己孤独地长大成人。(3)陈情表中,李密用“_,_”两句表现自己的家门不兴旺,缺少福分。(4)陈情表中,李密用“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5、5)陈情表中,李密用“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6)陈情表中,李密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7)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_,_,_,_”四句写出了祖母的垂危之状。答案(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5)茕茕独立形影相吊(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7)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10阅读下面的文字,比较陈情表中李密的做法,你认为石奢的做法如何?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
6、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答:_答案(示例)与李密相比,石奢的做法不好。在“情”与“理”、“忠”与“孝”的处理上,应该有客观的标准,有是非的判断,“殉职”不为“忠”,“私父”不为“孝”。(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臣的
7、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1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答案(示例)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
8、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关键能力突破训练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通常用来作谓语或定语、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常拿来表示具备某一性质或状态的事物,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这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例如:(1)温故而知新(2)将军身被坚执锐(3)择善而从之(4)登高而招(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例(1)中的“故”、“新”分别指“学习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在句子中分别充当“温”(温习)和“知”的宾语,形容词用作名词。例(2)中的“坚”、“锐”分别指“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刃”,充当“被”和“执”的宾语,形容词用作名词。例(3)中的“善”是指“好的意见或建议”,充
9、当“择”的宾语,形容词用作名词。例(4)中的“高”指“高处”,充当“登”的宾语,形容词用作名词。例(5)中的第一个“圣”和第一个“愚”分别指“圣人”和“愚人”,在句中充当主语,用作名词。即时对练指出下列句子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并加以解释。1此皆良实(出师表)答:_2众妙毕备(口技)答:_3攘除奸凶(出师表)答:_4亲旧知其如此(五柳先生传)答:_5百废俱兴(岳阳楼记)答:_6落红不是无情物(己亥杂诗)答:_7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答:_8义不杀少而杀众(公输)答:_9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答:_10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答:_11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勾践灭吴)答:_12若夫乘
10、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答:_1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答:_14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答:_1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答:_16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答:_答案1.良,善良的人。实,忠实的人。2妙,妙处。3奸,奸臣。凶,贼党。4亲,亲人。旧,旧友,故友。5废,废弃的事。6红,花。7险,险峻的大山。8少,少数人。众,多数人。9远,远地。10乏困,缺乏的物资。11乏,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12正,指万物应有的本性。13贤,德才兼备之人。少长,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14老,年老之境。15幼,幼儿。16邪、恶,邪恶的人。二、形容词用作使动和意动形容词通常的用法是
11、作谓语、状语和定语。当它描述主语“怎么样”的时候作谓语,如“桃红柳绿”的“红”和“绿”;当它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时候作状语,如“高歌猛进”的“高”和“猛”;当它置于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之前修饰限制这个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的时候作定语,如“红男绿女”的“红”和“绿”。但是,在文言文中,我们常常发现,形容词放在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之前,并不都在修饰限制它们,而是与之构成“动宾”关系,或者让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所表示的事物具备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以为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所表示的事物具备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前一种情况是形容词用作使动,后面一种是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
12、(1)春风又绿江南岸(2)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3)能富贵将军者,上也例(1)中的“绿”是形容词,但它不是修饰“江南岸”的,“绿江南岸”,意思也不是“绿色的江南岸”,而是“使江南岸绿”(让江南岸变绿),在这里“绿”是使动用法。例(2)中的“强”、“足”都是形容词,但它们与其后的名词“兵”和“食”并非修饰关系而是动宾关系,意思分别是“使兵强”、“使食足”,两个形容词都是用作使动。例(3)中的“富贵将军”也并非“富贵的将军”,而是“使将军富贵”,形容词“富贵”用作使动。再看下面几例:(1)登泰山而小天下(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3)成以其小,劣之例(1)中的“小”是个形容词,“小天下”,不
13、是“狭小的天下”,也不是“使天下变小”,而是“觉得天下变小”,“小”是形容词用作意动。例(2)中的“贵五谷”不是“珍贵的五谷”,也不是“使五谷珍贵”,而是“认为五谷珍贵”或“把五谷看得珍贵”,“贵”是形容词用作意动;“贱金玉”不是“低贱的金玉”,也不是“使金玉低贱”,而是“认为金玉低贱”或“把金玉看得低贱”,“贱”是形容词用作意动。例(3)中的“劣之”不是“劣小的它”,也不是“使它变得劣小”,而是“认为它劣小”或“觉得它劣小”,“劣”是形容词用作意动。即时对练指出下列句子中用作使动或意动的形容词并加以解释。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答:_2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答:_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_4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_5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子产坏晋馆垣)答:_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答:_7洁其居(勾践灭吴)答:_8美其服(勾践灭吴)答:_9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答:_10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答:_11智子疑邻(智子疑邻)答:_12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记)答:_1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答:_14邑人奇之(伤仲永)答:_15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答:_16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答:_1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答:_答案1.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尊贵。2劳,形容词用作使动
15、,使劳累。3固,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稳固。4苦,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痛苦。5完,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完好。6固,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牢固。7洁,形容词用作使动,使整洁。8美,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美丽。9正,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端正。10异,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奇怪。11智,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聪明。12乐,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乐。13前“乐”,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乐。14奇,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奇特。15悦,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愉悦。16乐,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快乐。17美,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美丽。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用作动词之后,既不具有使动的作用,又没有意动的意味,它只是活用作一
16、般动词。例如:(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2)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例(1)中的“近”是个形容词,后面带有代词宾语“之”(驴),显然作了动词;但“近之”既不是老虎“使驴靠近自己”也不是“认为驴离自己近”,而是老虎自己去接近驴,就是说“近”用作动词,既非使动也非意动,只是活用作一般动词。例(2)中的“短”意为“诋毁”,例(3)中的“威”意为“震慑”,它们都是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即时对练指出下列句子中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并加以解释。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答:_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答:_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答:_4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答:
17、_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答:_6惟吾德馨(陋室铭)答:_7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答:_8既而渐近(观潮)答:_9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答:_10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答:_11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答:_12低绮户(水调歌头)答:_13散入珠帘湿罗幕(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_14波色乍明(满井游记)答:_15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答:_16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答:_17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触龙说赵太后)答:_18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答:_19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答:_答案1.尽,尽兴。2亲,亲近。远,疏远。3私,偏爱。4善,擅长,善于。5灵,显灵。6馨,香气远播,美名远扬。7穷,穷尽,走尽。8近,逼近。9净,消净,散净。10详,清楚地知道。11尽,吃光,吃尽。12低,低照。13湿,渗湿,沾湿。14明,发出亮光。15少,缺少。16衰,减少。17远,远嫁。18非,非难,责怪。19傲,傲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