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科学 二单元

第二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教学分析】 电已经是日常最常见的能量形式,所以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名词。孩子们会知道各种各样的电器,知道生活中处处会用到电,但这不等于孩子们就对电能有深入的了解。相反,孩子们对电的感觉是神秘而神奇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基础和对电的好奇心为本课乃

三年级 科学 二单元Tag内容描述:

1、第二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教学分析】电已经是日常最常见的能量形式,所以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名词。孩子们会知道各种各样的电器,知道生活中处处会用到电,但这不等于孩子们就对电能有深入的了解。相反,孩子们对电的感觉是神秘而神奇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基础和对电的好奇心为本课乃至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经验基础和动力基础。【教学目标】1. 知道电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能量形式,并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2. 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索热情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学准备】电器调查表。【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师:从今。

2、8.认识固体【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到固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3理解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也是固体。4. 尝试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的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体积。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认识身边的固体物质。2探究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是否是固体。3探究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愿意分享的科学态度。【教。

3、第二单元重点热点难点梳理第二单元重点热点难点梳理 第六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第六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一知识点一知识点 1像石油木头棉花这样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不能从大自然直接得到,而是由天然材料经过加工或合成制成的材料。

4、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面动物不属于鸟类的是 。 A燕子 B麻雀 C乌鸦 D小狗 2下列不属于珍稀动物的是 。 A金丝猴 B东北虎 C鸽子 3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5、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材料材料 6.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低年级学生认识常见的材料之后,为进一步引领学生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而设计的。活动 1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

6、苏教版苏教版科学科学三三年级第年级第二二单元测试题单元测试题 一、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科学关键词:科学关键词:适宜的温度、萼片、虫媒、叶柄、花瓣、茎、叶、水力传播、花、 雄蕊、风媒、水分、空气、果实、雄蕊和雌蕊、雌蕊、叶子、人工辅助、种子、 根、叶脉、叶片、风力传播、自身的力量传播、直根、须根、向光性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 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 料。

7、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课 题 第五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1.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感受呼吸时鼻息和胸部的活动,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2.能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3.能够有意识的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和器官的功能,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发现呼吸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从而认识到呼吸的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

8、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课 题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1.以粉笔、水为例,引发学生对物体会占据空间的思考。2.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并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4.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5.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操作,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知道空气有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特点。教学准备多。

9、第2单元 1.感受空气 第2单元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单元 3.压缩空气 第2单元 4.空气有质量吗 第2单元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2单元 6.我们来做 “热气球” 第2单元 7.风的成因 第2单元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最新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课件 目 录,1.感受空气,新知导入,气体有什么性质呢?,新知讲解,活动1.转移气体,新知讲解,怎样把气体进行转移呢?,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活动2:空气有质量吗,假如给你天平、未充气的气球和气筒,你能研究出来吗?,新知讲解,托盘,指针,平衡螺母,游码,底座,标尺,砝码和镊子,新知。

10、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 二)一、判断1.辨别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看更可靠。 ( ) 2.小磁针只有能自由旋转时才能指示方向。 ( ) 3.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 4.在检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中,检测的物体越多,结果越可靠。 ( ) 5.磁石是一种能吸铜的矿石。 ( ) 6.用钢针自制的指南针要标明南、北极。 ( ) 7.磁铁之所以能指示南北,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个大磁体。 ( ) 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 9.磁铁的磁力大小是永远不变的。 ( ) 10.圆形磁铁只有一个磁极。

11、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一)一、判断1.用刚洗净的桑叶喂蚕最好。 ( ) 2.像蚕一样,所有的小动物的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 ) 3.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 ) 4.有人说蚕是作茧自缚,蚕茧由很长的丝组成,可以给我们人类带来很多好处,对于蚕自身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 ( ) 5.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无关。 ( ) 6.蚕的生命是从幼虫开始的。 ( ) 7.蚕卵是有生命的。 ( ) 8.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56 天。 ( ) 9.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所以。

12、第 2 单元植物与环境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 中,接受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变异的物种能适应生存环境就得以存活,否则便面临 死亡。这样一来,存活下来的物种便具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 从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难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会像动。

13、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著名的德化白瓷用到的高岭土是一种黏质土,关于黏质土的性质。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用手捻一捻,感觉颗粒比较粗糙。 B加点水握一握,发现很难成团。 C加点水搓一搓,发现比较容易搓成条。 。

14、 答案第 1 页,共 5 页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研究土壤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的是 。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2荷花芦苇适宜生长在 里。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3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的植物是 。 A。

15、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二)一、判断1.蚕蛹没有生命。 ( ) 2.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 ) 3.蚕一生要蜕皮 4 次。 ( ) 4.蚕蛾刚产下的卵是紫色的。 ( ) 5.丝绸是蚕丝织成的。 ( ) 6.蚕的身体呈圆筒形,蛹呈纺锤形。 ( ) 7.蚕有口器,像针一样,适于咀嚼桑叶。 ( ) 8.蜘蛛,蚂蚁,蝗虫都属于昆虫。 ( ) 9.所有的动物生长周期都是一样的。 ( ) 10.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 ) 二、选择11.( )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A. 养蚕 B. 抽取蚕丝织成丝绸 C. 养蚕、抽取蚕。

16、6.肥沃的土壤【教材分析】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腐。

17、4.土壤的成分【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并描述,且发现土壤中是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本节课虽然在一单元中处于起始位置,但与后一。

18、5.土壤的类型【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 4 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面有了什么。本课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第二部分研究土壤的种类,其中包括 3 个部分:(1)观察比较出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小;(2)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3)通过引导。

19、7.保护土壤【教材分析】保护土壤这一课是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知道有无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分析讨论土壤和自然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会产生的两种不同影响,引发保护土壤的意识。【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说出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自然界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不够了解。本课通过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学生认识到植被在保护土壤中的重要性。在模拟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引导能够说出对比实验的。

20、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课 题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 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教学准备 土壤样本、水杯、水、镊子、餐巾纸、烧杯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初。

【三年级 科学 二单元】相关PPT文档
【三年级 科学 二单元】相关DOC文档
2019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2019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9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标签 > 三年级 科学 二单元[编号:19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