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4配制溶液教案

第四节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体验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探究过程,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3)了解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4)练习药品取用、装 置气密性检验、排气集气等实验操作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4配制溶液教案Tag内容描述:

1、第四节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体验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探究过程,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3)了解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4)练习药品取用、装 置气密性检验、排气集气等实验操作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制法、检验方法3)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排 水集气等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向纸桶中倾倒二氧化碳等实验教 学过程:引入:从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幻境的动画、图片等开始,激发学习欲望。提问:二氧化。

2、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学目标: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3、能 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4、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来源:Zxxk.Com5、了解水和其他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解度教学难点: 溶解度教学过程:引入: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周围存在的澄清透明的天然水,是不是纯净?学生答:不是问: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蒸发自来水从中可以看出,自来水并不是纯净水。天然水都不是纯。

3、第三章 阳光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以辐射形式不断释放能量,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2、知道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辐射几乎是平行的。3、知道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能吸收更多的太阳热辐射。教学重点: 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教学难点:(1)射到地球表面的阳光几乎是平行的。(2)黑色表 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能吸收更多的太阳 热辐射。教学过程:给学生看图片,引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学生讨论“假如没有太。

4、第一节土壤的组成和性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不同物质混合组成的,土壤中还有大量生物。2.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及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来源。3.了解土壤的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实践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2.通过对土壤利用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教。

5、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大气圈的分层,描述臭氧层的作用。2)初步了解温室效应的含义,关注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对温室效应的利弊。来源:Zxxk.Com3)知道什么是臭氧空洞和可能产生的危害。4)能例举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方法。5)知道我国已开始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 。6)培养学生大气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了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7)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表达交流、调查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学重点:环境意识培养,并对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空气质量预报有所了解。教 学难点:温室效。

6、第五节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道水的组成和构成。2、知道物质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和构成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和构成教学过程:引入: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 515氢氧化钠溶液(或 110 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来源:学科网 ZXXK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

7、第三节:生物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2、会查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3、能选取多方面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能力目标: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情感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二、教学重点: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2、认同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而这种习惯要从小培养。 三、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收集和分析资料。四、教学方。

8、第 3 节阳光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阳光的色散现象2、会说出可见光谱中各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3、知道红外线、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作用4、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教学重点】1、知道阳光的色散现象2、知道太阳光的组成及一些具体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彩虹,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以及观看 CD 碟片上的色彩,启发同学们思考这些丰富的色彩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切入正题:原来这都是归功于阳光,所有色彩的呈现都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阳光的组。

9、第二节 土壤与植物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了解土壤的哪些性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2.通过活动,知道 植物对土壤具有保护作用3.知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关注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状况和危害性,懂得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主要的措施。教学重点: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教学难点: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 ZXXK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不同质地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呢?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是不同的。一。

10、第二节阳光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教学重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学难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过程: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看起来很亮的物体; 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否自己在发光,从而引出光源的定义; 通过练习来巩固; 进行知识扩展,介绍冷光源与热光源及其应用;深入提问:生活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自然界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么?学生活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1、第二章 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存在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有质量,并能用实验方法证实;能列举几个空气的用途。2)通过实验感受、认识大气压的存在,能用简单的实验演示大气压的存在;能例举几个应用大气压的事例。3)通过活动知道热空气会上升运动,了解室内空气的对流的简单过程。4)使学生意识到实验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培养学习中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培养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教学重点:空气有质量 ,大气压的存在教学难点:大气压存在的探究教学过程:引入部分:呈现一个空烧杯,提问杯。

12、第二节 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组成,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 21%、氮气约占 78%(体 积分数) 。2)了解红磷在钟罩里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3)对稀有气体(如氦气可用于填充气球等)用途有初步的了解。4)知道工业上用空气分离得到氧气。5)查找空气成分发现过程的资料,使学生对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探究过程有所体会。教学重点: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 CO2组成教学难点:1)红磷在钟罩里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比例 的实验。2)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研究。教学过程:空气。

13、第三节 氧气教学目标:1)知道在实验室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了解 MnO2 在过氧化氢制氧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能说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说出氧气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掌握检验氧气的方法4)了解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一般方法,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培养安全防火意识,了解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5)初步体验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学会记录简单的实验现象。6)初步练习排水集气的操作方法、燃烧匙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仪器的连接方法。7)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来源:Zxxk.Com教学重点: 1)H 2O2。

14、第四节 配制溶液教学目标 知识:加深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重点难点: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方法: 合作自主 探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用品: 幻灯片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讨论并回答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准确记录。

标签 >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4配制溶液教案[编号:1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