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第四单元,人教版 必修一,飞向太空,一直是中华儿女的梦想。2003年10月15日,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上午9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面对这一人间奇迹,三位新华社记者欣然提笔,写下了这篇新闻报道。学习本文,重在理清新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课件系列一Tag内容描述:
1、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第四单元,人教版 必修一,飞向太空,一直是中华儿女的梦想。2003年10月15日,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上午9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面对这一人间奇迹,三位新华社记者欣然提笔,写下了这篇新闻报道。学习本文,重在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之间的关系,感受航天事业的进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喜悦之情。,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的飞行,完成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
2、包身工备课人 授课时间课 题 包身工2知识与技能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教 学 目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的情感。重点 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为副线;人物:芦柴棒、小福子。难点 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 学 内 容 活动设计教 学 设 计一、检查反馈: 二、导入新课:包身工被誉为我国报告文学的里程碑,其深刻。
3、包身工夏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这种文体2、了解包身工这个特殊的群体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2、通过细读课文和小组合作,品味语言和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懑,培养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难点:学习文章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今天很多农民工的薪酬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但在八十多年以前,有那么一群农民工她们连做人的最基本的自由和尊严都没有,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包。
4、包身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2、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
5、包身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2、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
6、人教版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 包身工,请拿出导学案、课本、双色笔、还有你十二分的激情。,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做的更好!,佳句共赏,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达到的目标。 莎士比亚,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 2 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
7、第四单元.11.包身工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夏衍的包身工写于 1935 年,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组织材料,采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使文章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2解析: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新闻,又具有文学艺术的体裁。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真实的新闻事件;就表达而言,。
8、第11课 包身工,第四单元,人教版 必修一,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在日本人创办的东洋纱厂里,有这样一群女孩子,她们被人叫作“猪猡”。她们没有自由,不得休息,常遭殴打,生死一律听天由命,却每天从早到晚为日本资本家和本国带工老板创造惊人的利润。她们的名字叫“包身工”。,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一二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日本在中国的纱厂迅速增加,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许多农村女孩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被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