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创新讲义含答案

第 17 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习目标 1了解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知道“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认识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虚假“繁荣”(1)表现一战后,纽约成为世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创新讲义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第 17 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习目标 1了解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知道“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认识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虚假“繁荣”(1)表现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2)影响:“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

2、第 22 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 1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主要背景。2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特点及作用。3知道关贸总协定的成立背景、宗旨及作用。4探究美国在战后如何凭借经济实力和政治强权主导世界经济体系的。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背景(1)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3)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过程(1)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 年 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英、法、苏、中等 44 个国。

3、第 9 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表现。2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3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概况以及影响。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先后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 分离。(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3)丝、茶等农产品日趋商品化。3影响(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同时瓦解。

4、第 24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习目标 1掌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表现,正确评价经济全球化。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与发展,并理解其宗旨。3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史实,探究中国入世的影响及中国入世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原因(1)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空前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2)科技条件: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3)国际环境: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4)各国政策:绝大多数国家。

5、第 23 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学习目标 1.掌握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进程及影响。2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特点及作用。3比较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异同。一、欧洲联盟1原因(1)可能性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以来,欧洲国家战争不断,人们渴望统一。(2)必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造成的威胁。2经过1951 年 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 年 六国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67 年 三个共同体的。

6、第 19 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习目标 1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 “新经济”的概念。2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评价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并认识其实质。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迅速发展(1)时间: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2)政策: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结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改革调整(1)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滞胀”现象。(2)政策:适当减少国。

7、第 6 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学习目标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2理解殖民扩张、掠夺与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关系。3认识早期殖民扩张活动的影响。一、 “海上马车夫”1条件(1)地理优势: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2)政治前提:1581 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3)制度优势:17 世纪时,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2活动(1)发展对外贸易:拥有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贩运世界各地商品赚取丰厚的利润。(2)成立殖民机构:政府支持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

8、第 14 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史实。2知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3探究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2)政府的政策推动。2.表现(1)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衣:鸦片战争后“洋布” “洋装”进入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服装五花八门,有西装、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住:西方建筑。

9、第 15 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表现。2分析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3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一、铁路与公路时期 铁路 公路发展状况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前19 世纪 70 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了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19 世纪 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 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原因政治腐败、民生。

10、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探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 世纪末) 1条件(1)外部: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表现: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而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二、短暂的春天(191。

11、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习目标 1掌握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2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3分析探索建设道路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2)恢复:到 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 “一五”计划实施(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

12、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2理解 “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3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况(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 594 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的合法性。(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2抑制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

13、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探究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表现。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探究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3)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后来出现耒耜。(4)生活方式:经常迁徙。2商周农业(1)概况耕作工具 出现少量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耕作技术 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相关DOC文档
标签 > 2019版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创新讲义含答案[编号:17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