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978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脊轩志》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项脊轩志》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项脊轩志》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项脊轩志》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项脊轩志》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本8项脊轩志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母立于兹 B.迨诸父异爨C.余稍为修葺 D.何竟日默默在此答案A解析A项“而”同“尔”,你。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冥然兀坐,万籁有声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C.然自后余多在外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答案C解析C项为转折连词,“然而”。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答案C解析乳:名词作动词,喂养。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4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吾妻来归C.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答案A解析A项古今义均为修补。B项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还给。C项古义:学习写字。今义:学习读书。D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均为副词,总共。A项介词,根据,凭借/连词,相当于“来”。B项代词,她/结构助词,的。C项指示代词,那(这)/代词,它的。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不上漏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B.妪,先大母婢也C.余自束发

3、,读书轩中 D.其制稍异于前答案C解析C项和例句均为省略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志中的“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和“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等。B.“室西连于中闺”中的“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15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称为“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而“成童”即

4、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为是15岁,故男孩15岁称“束发”。D.“吾妻归宁”中“归宁”旧时指女子出嫁。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归宁”又不同于“归省”,“归省”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嫁女子。答案D解析“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8.翻译下列句子。(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译文:_(2)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译文:_答案(1)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待在这里,像个女孩子呢?(若,你;竟日,整日,整天;类,好像;句意通顺)(2)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

5、有时靠着书桌学写字。(归,旧时指女子出嫁;时,名词作状语,经常;或,有时;书,写字)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重点实词、特殊句式一、重点实词(一)顾1.说出下列句中“顾”的义项(1)时夜将半,四顾寂寥:_(2)顾视无可置者:_(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_(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_(6)念父母,顾妻子:_(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_(9)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答案(1)动词,看(2)动词,回头看(3)动词,回望(4)动词,拜访(5)动词,关心,照顾(6)动词,顾及,念及(7)连词,表轻微转折,只,只不过(

6、8)连词,表轻微转折,只,只不过(9)连词,表反问,反而,难道点拨“顾”作为动词,本义是看,沿其本义,引申为“回头看”“回望”“看望”“拜访”。采用联想法,因为“顾及、念及”,才会去“看望、拜访”,才可能有所“顾虑”。常用重要用法中,“顾”既可以作动词,还可以作连词,连词有“表示轻微转折,只,只不过”“表示转折,只,只是”“表示反问语气,反而,难道”三种用法。2.迁移运用(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答案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解析“顾”,回头;“书”,写,记录;“为”,替。顾

7、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答案只不过我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解析“顾”,表示轻微的转折,只不过;“不敢加兵于赵”,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以”,因为;“徒以吾两人在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译文:

8、_答案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跟随她哭泣。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回头(我)回家时替你杀猪(吃)。”解析“曾子之妻之市”:第一个“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动词,可译为“到”“去”。“其子随之而泣”:“其”,可译为“她的”,指曾子之妻;“之”,代词,指代曾子之妻;“泣”,动词,哭泣。“女”,同“汝”,你。“顾”,回头。反,通“返”,返回。“为”,替。“彘”,猪。(二)置1.说出下列句中“置”的义项(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_(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_(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_(4)置若罔闻:_(5)郑人有且置履者:_(6)高祖曰:“置之。

9、”乃释通之罪:_答案(1)动词,放置(2)动词,舍弃,丢弃(3)动词,设置(4)动词,搁置(5)动词,置办、购置(6)动词,赦罪、释放点拨“置”的本义是“放”。既然“放”在一边了,肯定是“放弃”了,“释放”了。既然“放弃”了某种东西,肯定要“置办”另一种东西,或“设置”另一种位子。2.迁移运用(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译文:_答案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置在座位上。解析“则”,连词,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受”,接受;“置”,放置;“坐”,通“座”,座位。(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

10、高祖)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苏)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有删改)译文:_答案第二年,皇上在陕州设置常平仓,以便把粮食转运到京城。解析“明年”,第二年;“置”,设置;“输”,运送。二、特殊句式判断句1.翻译下列句子(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译文:_答案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2)师者,所以传道受

11、业解惑也。(师说)译文:_答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译文:_答案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译文:_答案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不用判断词的判断句)(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译文:_答案六国

12、和秦都是诸侯国。(用副词“乃”“则”“即”“皆”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译文:_答案这时以大中丞的身份巡抚苏州一带的是魏阉的私党毛一鹭。(以动词“为”“是”表示判断)(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译文:_答案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决那些疑难问题的。(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点拨判断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翻译时不必译“者”“也”,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

13、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也。”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表示判断。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或无停顿(不加标点)。“,者也。”该形式在文言文中较常见。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用动词“是”表判断。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见。2.迁移运用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

14、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1)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译文:_(2)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译文:_答案(1)(可能是)我离开沭阳时,他才刚刚断奶的缘故。(2)傍晚摆酒款待我,听到缓慢而沉重

15、的车行声,是吕峄亭派使者来接我。参考译文古代的人往往对自己以前管理的地方多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大概是因为)贤能的人对待百姓像对待家人一样,做官而不能忘记他管辖的地方,那里的百姓,也不能忘记他们吧。我治理沭阳两年,乙丑年,调到白下做官。现在戊申年了,感激吕峄亭观察使多次写信邀请,(我)十月五日渡过黄河(来到沭阳),住宿在钱接三家里。钱接三去世的父亲以前接待过我,他的父亲钱鸣和精神矍铄有美髯,钱接三和他父亲长得很像,和他谈论我和他父亲的旧事,他反而不很清楚。(可能是)我离开沭阳时,他才刚刚断奶的缘故。傍晚摆酒款待我,听到缓慢而沉重的车行声,是吕峄亭派使者来接我。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不久,望见高高的城墙耸立,知道是沭阳新建的。几十个官绅争相来扶车。原先骑竹马的儿童,都成了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老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