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975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本12 报任安书(节选),专题三 直面人生,预读先学,多读厚积,精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1)曩者( ) (2)剖符丹书( ) (3)倡优( ) (4)诎体( ) (5)槛阱( ) (6)暴肌肤( ),(7)圜墙( ) (8)赭衣( ) (9)缧绁( ) (10)膑脚( ) (11)愠色( ) (12)剌谬( ),语言知识积累,zh,yun,chn,li xi,q,pu,bn,nn,jin,p,yn,l,二、识记课文中的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_ (2)若望仆不相师:_ (3)请略陈固陋:_ (4)阙然久不报:_

2、(5)幸勿为过:_ (6)流俗之所轻也:_ (7)不与能死节者比:_,表示又一次,怨恨,抱怨,指固执鄙陋的意见,缺失的样子。这里指时间隔了很久/回复,责备,看不起,相提并论,(8)特以为智穷罪极:_ (9)卒就死耳:_ (10)用之所趋异也:_ (11)具于五刑:_ (12)审矣,何足怪乎:_ (13)殆为此也 :_ (14)亦颇识去就之分矣:_,只是,终于,因,由于,身受(刑械),清楚明白,大概,界限,(15)恨私心有所不尽:_ (16)鄙陋没世:_ (17)仲尼厄而作春秋:_ (1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_ (19)仆窃不逊:_ (20)网罗天下放失旧闻:_ (21)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3、_ (22)曼辞以自饰:_,遗憾,终结一世,遭受困厄,指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困厄,抒发内心的愤懑,不自量力,散失,考察/规律,美饰的、美好的,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其次关木索:_ (2)被箠楚受辱:_ (3)其次剔毛发: _ (4)见狱吏则头枪地:_ (5)及以至是:_,同“贯”,套上,同“棰”,杖,同“剃”,剃光,同“抢”,撞击,同“已”,已经,(6)及罪至罔加:_ (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 (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_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_ (10)则仆偿前辱之责:_,同“网”,法网,同“磨”,磨灭,同“抵”,“大抵”意为大都,同“佚”,散失,同“债”,指下狱受腐刑,3

4、.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_ 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古义:_ 今义:勤劳而踏实。,诚恳的样子。,情意。,(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_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3)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_ 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妻子和儿女。,立身于世。,陷身。,(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_ 今义:形容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副词,十分,极。 (6)下流多谤议 古义:_ 今义:下游;指卑下的地位;卑鄙龌龊。 (7)

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_ 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不同寻常。,说话。,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1)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_ 重为乡党所笑:_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_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_,(2)胜,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 沛公不胜桮杓:_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_,形容词,不轻易,慎重 副词,表程度深 动词,加上 量词,层,副词,尽 “能承受”,禁得住 动词,胜利 佳景,引申为光彩,(3)望,若望仆不相师:_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_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_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_,(4)厥,厥有国语:_ 思厥先祖父:_,动词,怨恨,抱怨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动词,希望 动词,看,副词,才 代词,他们的,5.掌握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_ _ (2)倡优所畜:_ (3)太上不辱先:_ (4)曷足贵乎:_ (5)且勇者不必死节: _ (6)故略陈固陋:_,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 对自己的谦称,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那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形容词用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1)为,难为俗人言也:_ 重为乡党所笑:_ 为十表,本纪十二:

7、_ 故士有画地为牢:_,介词,与,对 介词,被 动词,写成 动词,当作,6.解释下列加颜色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_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_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_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_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_,连词,因为 介词,用 连词,以便,用来 连词,以致 连词,因而,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文:_ _ (2)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译文:_ (3)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译文:_,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8、,古今一样,哪里有不受屈辱的呢?,由此说来,勇怯强弱都是形势所造成的。,(4)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译文:_ _ (5)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译文:_,草创未完,恰逢这起灾祸,我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极残酷的刑罚而没有怨恨的表示。,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

9、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课外名句 (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 (4)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5)酒极则乱,乐极生悲。,文本常识积累,司马迁(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10岁在长安求学,20岁开始漫游,足迹踏遍全国。后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

10、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至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入狱,翌年遭受宫刑。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被公认为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 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作者简介,本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的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

11、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回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自己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二、背景展示,书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目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三、文体知识,四、文化常识 1.“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12、剖符,书写誓词的竹制符契。剖为两块,功臣与皇帝各持一块。丹书,用朱砂书写誓词的铁制契券。 2.“近乎卜祝之间”“卜祝”指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官。 3.“最下腐刑极矣”“腐刑”又叫宫刑、蚕室,它是中国五大酷刑之一,是一种对人格施以极大侮辱的酷刑。,4.“李斯,相也,具于五刑”“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汉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一般将前者称为奴隶制五刑,后者称为封建制五刑。 5.“权倾五伯”“五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 6.“上计轩辕”“轩辕”指轩辕氏,即黄帝。轩辕黄帝,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

13、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精读研析,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通过研习,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理解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构建自己的精神人格和个性人格。 5.探究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赏析文气雄壮、情词优美的特色。,学习目标,只要有生命的日子,就有阴天,更有雨天、雪天。面对挫折来袭,有的人很快倒下,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却在黑暗中举

14、起坚强的盾牌,从此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把自己带到了阳光灿烂的明天。 面对困境,你会如何选择?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课堂导语,脉络梳理,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先说任安信的内容,再就迟复表示歉意,说明没有及时复信是自己 无法“推贤进士”。“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 B.第三段说明自己地位卑微,如自杀,在周围人眼里罪有应得,死

15、也不能显 示气节。暗示作者不会因为受辱而自杀。 C.第四段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 原因。 D.第六段介绍了史记的体例和宗旨,再次强调自己忍辱负重的目的是青 史留名。,答案,解析,解析 强调自己忍辱负重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史记。,整体感知,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了原文的开头一部分及后半部分,重点放在作者发愤著书的原 因上。 B.作者在叙述中透露出遭受腐刑之后的痛苦及怨恨,议论中表现作者“隐 忍苟活”而要“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伟大志向。 C.全文“辱”字一以贯之:第三段极辱之痛、辱之根源,第四段 极辱之势,第

16、五、六段忍辱之力,第七段忍辱之难。 D.全文反复曲折,首尾呼应,夹叙夹议,引古喻今,情意真挚,感慨极深, 确实是向知心朋友倾吐心情。,答案,解析,解析 重点放在了作者说明自己隐忍受辱、苟且偷生的原因上。,课堂互动,1.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回信,回信的内容是什么?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答案,答案,2.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请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并概括。,答案,答案 (1)关键语句: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屈辱而活下来,陷于粪土

17、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热情地歌颂了这些古代的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了有价值的东西。司马迁以此自我激励,表现了他的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2)总结:司马迁受腐刑,忍辱苟活,是为了著书,是为了使自己的名字因文章而垂于后世,是为了一洗前辱;由于自己身遭腐刑,已不可能“推贤进士”,那样做只能自取其辱。,3.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绝命之作。任安给他写信请求荐举那么久了,他不回信,偏等到任安被打入死牢,一切都不可挽回时,他才回这封信,而这封信并不是对任安有什么交代,而

18、是交代了自己的遭遇及心灵隐秘,你感到奇怪吗?司马迁究竟想借这封信传达什么呢?,答案,答案 (1)不奇怪。因为司马迁这封写给狱中死囚的信定会被狱吏上交,所以,这封信是写给汉武帝的! (2)他要对汉武帝进行控诉,而后世的所有读者,都将做他的目击证人他控诉汉武帝对他的迫害,他也对之报以轻蔑的哂笑:我,司马迁,以一个人的、个体的微弱的力量,顶住了庞大的体制及国家机器给我的一切压力,完成了太史公书的创作。,争论话题 屈原经过一番灵魂深处的生死思考,最终选择“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司马迁在身受宫刑的耻辱之下,感到肩上责任,忍辱偷生,用血和泪写成史记。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俗语又云“留得青山在,不

19、愁没柴烧”。宋人方岳诗曰“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对人生逆境,选择怎样的人生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辩论题目 面对人生逆境,是以死明志还是隐忍重生? 甲方观点:面对人生逆境,要以死明志。 甲方辩词:_ 乙方观点:面对人生逆境,要隐忍重生。 乙方辩词:_,问题争鸣,答案,答案 (观点提示)(甲方)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屈原因为保持“身之察察”,而纵身汨罗,葬身鱼腹之中;文天祥不受威逼利诱,怀揣一颗爱国丹心,而名垂青史;谭嗣同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的豪言,笑对死亡,血洒刑场。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面对人生逆境,高举“舍生取义”的大旗,以死明志,壮大了人间之正气。以死明志,壮哉

20、,伟哉!,(乙方)大海不会总是风平浪静,人生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面对困境,有时不必“迎难而上”,因为“刚而易折”。因此,面对困境,要学会忍耐,当然这种忍耐不是指消极的逆来顺受,而是静静地等待事情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逆境的原因消失了,往往逆境也就消失了。这时候如果寻找到战胜逆境的突破口,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你的未来就会豁然开朗,你就会享受到渡过险滩之后的自豪与满足,人生就会多一份成熟与收获。所以,对待逆境要学会“隐忍”,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展翅高翔。,多读厚积,素材运用,【点击素材】司马迁从小就继承父志要修一部史著,为此他刻苦学习。20岁那年,司马

21、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搜集和积累了大量素材和历史资料。因为替李陵辩护,他获罪下狱。他想到了接受死亡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但为了完成著述,他毅然接受令人倍感羞耻的宫刑,忍辱含垢,隐忍苟活,靠着心中的信念,坚持完成了史记。,一、课本素材,【运用示例】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了坚定的信念,司马迁虽身处逆境,但仍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有了坚定的信念,他才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有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禁,说难孤愤”。这些豪杰志士之所以取得成功,固

22、然与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拥有一种永不言败的执着。,尼克胡哲:像雕塑一样活着 尼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澳大利亚演讲家。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尽管身体残疾,但父母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在他六岁时,父亲教他如何用仅有的“小鸡脚”打字。而母亲则为他特制了一个塑料装置,好让他学会“握笔”写字。八岁时,胡哲的父母把他送入小学。因身体残疾,胡哲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欺侮。十岁时,他曾试图在家中的浴缸里溺死自己,但没能成功。,二、课外素材,经过长期训练,残缺的左“脚”成了尼克的好帮手,它

23、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帮助他踢球、打字。他要写字或取物时,也是用两个脚趾头夹着笔或其他物体。 尼克胡哲从17岁起开始做演讲,19岁的时候,他打电话给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被拒绝52次之后,他获得了一个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从此开始了演讲生涯,向人们介绍自己不屈服于命运的经历。随着演讲邀请信纷至沓来,尼克胡哲开始到世界各地演讲,迄今已到过35个国家和地区。他还创办了“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帮助有类似经历的人们走出阴影。2007年,尼克胡哲移居美国洛杉矶,演讲活动从未停止。2014年出版书籍坚强站立:你能战胜欺凌。,尼克胡哲通过难以置信的勇气、智慧的头脑、对生命坚定的信仰、风趣

24、的幽默感将自己克服困难的故事传递给大家,最终成为一名励志演讲大师。在尼克胡哲自己看来,所有的痛苦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自己所做的一切只要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选材感言】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即使命运让我们一无所有,只要坚持不懈努力生活,那么一切皆有可能。相信自己,不停地尝试,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美文深读,核心亮点:选材、用材(二),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他的脚碰到一个

25、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提示 本文脱胎于报任安书一文,将镜头对准“生与死的抉择”选材。,再悟亮点,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

26、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1.选材准确 (1)本文在素材运用上有何特点?,提示,先读佳作,(2)本文涉及哪些历史人物?他们与司马迁有什么关联?,提示,提示 涉及李陵、屈原、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因为替李陵辩护,司马迁获罪;因想到屈原、伯夷、叔齐,增添了活下去的精神力量。,提示 采用了情景再现法。将司马迁遭遇厄运的情景再次展现在读者面前,有身临其境之感。,再悟亮点,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

27、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3),2.用材灵活 (3)对司马迁狱中的情境的描写,采用了哪种方法?有何作用?,提示,先读作,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提示 采用了心理刻画法。将司马迁为正义而替李陵辩护的心理通过作者的窥视刻画暴露

28、出来。,再悟亮点,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情,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4),(4)对李陵材料的运用,采用了哪种方法?有何作用?,提示,先读作,提示 运用了联想法。将司马迁当时想到的一些具有相同命运的历史人物屈原和伯夷、叔齐的遭遇展现出来。,再悟亮点,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即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5),(5)第段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提示,先读

29、作,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幽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史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提示 概括了司马迁的人生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的讴歌和赞扬。,再悟亮点,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6)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那是史家之绝唱,从远古传来。,(6)第段的引用有什么作用?,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