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还** 文档编号:9770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高二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班级: 姓名: 学号: 考生须知1 本试卷有五道大题,共9页。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2 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 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答题纸交回。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一般人最早接触到的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十分单纯,像一个个色彩醒目的符号。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人类在文学中的主角地位让位于另一个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意象大机器。大机器以“鹦鹉螺号”潜艇、机器岛和登月大炮的形象出现。 【甲】 像八

2、十天环游地球这样没有大机器出现的小说,地球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学形象 【乙】 取代了人。同时,凡尔纳所代表的新生的科幻文学,把传统主流文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人与人的关系转换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转换为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灵魂。 主流文学描写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小说中的历史来自于作者想象中的世界。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的科幻小说,描写在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1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2懒洋洋

3、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1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体2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2举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他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短短二百字,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150亿年的全部历史,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又如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描述了人类从诞生直至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全过程。

4、从百万年前原始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到人类对近地空间和月球的探索,直到宇航员在土星探险的终点跨超时空之门进入宇宙深处,使文明完成从个体到整体的升华。作者笔端轻摇、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的空间,使主流文学所描述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描写空间,也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和人类。 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 (取材于刘慈欣从大海见一滴水)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诞生:比喻新事物出现。 B.暴胀:胀,zhng,指体积扩大。C.囊括:意思是“把全部包罗在内”。 D.微不足道:意思是

5、“不值得称赞的”。2.在“材料一”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为 就 B.即使 也C.无论 还 D.于是 就3.下列对“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中“大海”和“一滴水”对应关系的呈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宇宙/人类 B.地球/大机器C.超级意识/微小意识 D.大爆炸理论/基本粒子 材料二 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问题本来是个古老的物理学问题,牛顿当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论物体

6、的运动”中就提到过。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想象中的三体世界以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作品讲述了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并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更高级的文明,发生猛烈而意味深长的碰撞。小说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性。这部作品既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超越。 德米特里比伦琴在幻想作品的现实主义中认为科幻作品的题材可以表述为:“面对着未来的人及人类,面对着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但却可能是隐藏在进步的地平线后或自然界中的未来的人及人类。”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科幻文学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这是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

7、工业革命使得第一批科幻作家的作品集中在技术发展前景上。但是时代在转变,未来世界中人将是什么样子?未来将给人带来什么?在遥远的未来将发生什么和人有关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不可理解。科幻作品的“科学技术”这条线,最终会在它的创作中与一般文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哲学”这条线汇合。 (取材于网络关于我国科幻文学调查研究课题的报告)4.根据“材料二”,不属于三体获得世界级认可原因的一项是(3分)A.描述了不可思议的未来生存图景 B.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性C.解决了牛顿提出的三体问题 D.反省并超越了人类文明5.根据“材

8、料二”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德米特里比伦琴对科幻作品题材理解的一项是(3分)A.前沿科技 B.幻想中的自然C.面对未来的人 D.不可理解的现实 材料三 罗伯特索耶,这位加拿大“科幻教父”,曾包揽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三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奖项。他出版了22部长篇科幻小说,包括“恐龙三部曲”、金羊毛、计算机中的上帝。与此同时,这位科幻大师还是政府机构、科研部门甚至跨国公司的座上宾。他常年担任“探索”频道加拿大版的评论员,为科学和自然杂志撰写专栏,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甚至在谷歌、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咨询顾问。 听起来,这些工作都和科幻创作不沾边。有一次,他为加拿大政府做法律方面的顾问,“未来医

9、学可以通过DNA的读取来预测人们可能患上某些疾病,这涉及个人隐私。假如这个隐私触及到有基因疾病的人的丈夫、孩子们的知情权时,哪一方是需要保护的呢?这就是他们邀请我们帮忙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索耶看来,“科幻是现实的镜子”,科幻作家不应只是空想,而应该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 事实上,这也是科幻界的传统。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这部关于生物科学的小说,第一次提及生物伦理学。如今,生物伦理学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学科,用索耶的话来说,“这个学科就是由科幻小说创造的”。见证科幻作家的远见卓识最终变为现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包括凡尔纳描写的月球之旅、潜水艇;英国作家威尔斯描写

10、的立体空战、坦克等。1944年,美国科幻作家卡特米尔在生死界线里逼真地描述了原子弹的技术细节,发表后招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查,他们以为当时秘密进行多年、连副总统都蒙在鼓里的“曼哈顿工程”泄密。阿瑟克拉克1945年就详细描述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网络,今天卫星所在的轨道因此被称为“克拉克轨道”。还有阿西莫夫经常提及的人形机器人在今天的实验室中越来越常见。 在索耶看来,科幻小说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让公众不被社会阴暗面俘虏,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另一方面,科幻小说培养公众长远的眼光,让人们学会思考未来。科幻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科幻小说不仅关乎科学技术,也关乎理性和价值观。核武器、环境危

11、机等诸多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人类头顶,许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也渲染末日降临的场景,其中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在我们周围悄然发生但是,尽管人类在前进过程中有曲折和失误,我们还是希望未来会像威廉福克纳所说的:“人类不仅会生存下去,而且终将获得胜利。” (取材于张渺、张莹政治家都该读科幻小说)6.根据“材料三”,没有体现罗伯特索耶“科幻是现实的镜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罗伯特索耶通过DNA来预测人类疾病 B.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提及生物伦理学 C.卡特米尔生死界线描述原子弹的技术细节 D.阿瑟克拉克描述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网络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亦可预防未来”中的“未来”理解正确的一

12、项是(3分) DNA读取技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人形机器人在研究实验中越来越多 核武战争毁灭地球 环境危机导致人类末日 A. B. C. D.8.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小说只有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请在上面三则材料中任选一种对于“科幻小说”特征的理论描述,分析这篇小说被称为“科幻小说”的原因。(4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贾 诩 苏辙曹公入荆州,降刘琮,欲顺江东下,以取孙氏。贾诩言于公曰:“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兵势盛矣!若因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江

13、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方是时,孙氏之据江东已三世矣。国险而民附,贤才为用,诸葛孔明以为可与为援而不可图。而曹公以刘琮待之,欲一举而下之,难哉!使公诚用诩言,端坐荆州,使辩士持尺书结好于吴,吴知公无并吞之心,虽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方是时,刘玄德方以穷客借兵于吴。吴既修好于公,其势必不助刘,而玄德因可蹙矣。惜乎谋之不善,荆州既不能守,而孙、刘皆奋。其后公既降张鲁,下汉中,刘晔劝公乘胜取蜀,曰:“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附也。今举汉中,蜀人震骇,因其震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少缓之,诸葛亮善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人既定,

14、冯险守要,不可犯也。”公不从而反,天下皆惜晔计之不用。春秋之际,楚子重伐郑。晋栾武子救之,遇于绕角。楚师还,晋师遂侵蔡。楚人以申息之师救蔡。晋群帅皆欲战,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谓武子曰:“吾来救郑楚师不战吾遂至于此既迁戮矣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若不能克为辱已甚不如还也。”遂全师而归。夫兵久于外,狃于一胜而轻与敌遇,我怠彼奋,败常十九。古之习于兵者,盖知之矣。用兵之难,盖有怵于外而动者矣。力之所及,而义不可,君子不为也;义之所可,而力不及,君子不强也。魏文帝始受汉禅,欲用兵吴、蜀,以问贾诩。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

15、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帝不能用,遂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是时帝始受禅,欲以武功夸示四方,贪得幸胜,未暇虑兵败势屈之辱也。魏多谋臣,盖必有知之者矣,然皆莫敢言。诩能言之,可谓不怵于外矣。(节选自栾城后集卷九)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玄德因可蹙矣 蹙:窘迫 B.有度而迟 迟:迟钝C.狃于一胜而轻与敌遇 狃:贪图 D.皆难卒谋也 卒:终于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因旧楚之饶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B.以兵入吴境 木欣欣以向荣C.虽未即降

16、 虽然,犹有未树也 D.刘玄德方以穷客借兵于吴 遂见用于小邑11.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5分)12.根据文意,以下人物中不属于“不怵于外”的一个是(3分)A. 贾诩 B.刘晔 C.栾武子 D. 魏文帝13.请简述贾诩两次向君主进言的内容,并概括贾诩的用兵之道。(8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6题。共12分。 开愁歌 李贺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注释】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

17、衣如飞鹑:衣衫褴褛。旗亭:酒肆。贳(sh):抵押。豗:冲击。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C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15.“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

18、将军出塞)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16.本诗七、八两句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两句诗,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每小题1分,共9分。 ,知来者之可追。引壶觞以自酌, 。 ,亦崎岖而经丘。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 。 ,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 ,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 在香港遇见一位老前

19、辈,他说,你怎么跑到西海固去做志愿者了?现在那里的人都吃上饭了吗?以前有人说穷是因为他们不爱劳动,是这样吗? 这恰恰是我最初记住西海固这个名字时对那个地方的全部了解。而现在,我只能回答,一言难尽。2002年的一天,我强烈地发现,一个人的未来如果都在别人的预言里,将是极大的一桩憾事。“我不是你所想的那个样子”,成为我最后选择去宁夏西海固当一名志愿者的全部理由。原来,我从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都是不满的。我常常会把理想中自己的状态想象成液体,尽管是自己本身,但在什么载体中就是什么形态,在上海这个容器里就像上海那样规矩,到了西海固就自然而然变成一个野孩子。 前二十年,我没有在上海以外的地方长时间生活过,

20、和很多西海固的人,和很多大城市里的人其实是一样的。但我的导师张教授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更重要。”所以我要在期末的时候抛下我深山里的学生,跑到“花花世界”去告诉那些来自各地的中国人,有个地方叫西海固,你们不要只看见北京或上海。所以,即使两三周后就放寒假了,我也要独自一人摸回深山,给我的学生看看记录城市真实面目的照片,叫他们好好学习,不是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 西部的贫瘠在想象中似乎应当是一片雪白的盐碱地,寸草不生;人们衣衫褴褛,牛羊瘦骨嶙峋;失学儿童遍地,校舍东倒西歪。这些都是讲“贫困”时必备的要素,缺一即难以达到听众的“期望值”,甚至还可以被称为“那还算可以嘛”。我们在雪地里拍的

21、照片就被一位听众认为,如果是盐碱地就会震撼他的心。我给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看我的学生点着蜡烛在教室里看书的数码照片,因为闪光灯太亮,夸张了蜡烛的效果。他们说:“哇,这蜡烛真厉害,可以点亮一间教室耶,现在已经点得起蜡烛了么?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连蜡也点不起的。”我只能报以一笑。 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那些为了使自己的心灵达到震撼的幻想,将会把真正生存在这里的农民逼到怎样的困境?贫困县的贫困不是“死去”的标本,它也在发展的,它的人民也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是它的步伐太慢了,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每登上一个山头我就要心酸,那些关于农民不愿干活的传言真是冤枉。

22、退耕还林除了对生态的维护,还旨在向外输出剩余劳动力。而农民们的观念尚未如此与时俱进,不劳动靠补贴,就会被人说懒,他们就不断开荒,开在陡峭的斜坡上,开在几百米高的山顶上。贫瘠的土地,即使是开荒又能多收成多少呢?而开荒所带来的危害,显然不是普通农民可以预见得到的,土地将更加贫瘠,水土流失将更加严重。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大风扬沙就是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出校门,我们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深谷,那完全是人力和自然的共同“杰作”。 我的同伴小贺在回收自己的农村问题调查问卷时,发现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这里很贫穷,如果你是政府,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办吗?”焦虑的人有一点点萌动,如果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那么容易立竿见

23、影,这种萌动马上就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很小心很小心地看住它,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的理想和现实的状况之间相差太大。校长从学校的燃眉之急考虑,安排我们统统去教高中,我们却觉得教小学或者初中,也许对建立一代人的观念来说更有用。当我的学生坚守他们的陋习不改时,我们包含了放弃意思的一句话常常是:“你们老了,改不了啦。”他们会哄笑一阵后依旧我行我素。小学生不会,小学生偏要好好地做给你看。所以我有很多的小学生朋友。我们一起去爬山,他们从不瞻前顾后,也不在意自己的仪态,用尽身体的各个部分奋力前行,很快站到山顶之上,“挑衅”说:“你上来呀!”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他们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

24、没有沿途积聚的泥沙的负担,也还不会凝结成四季不化的坚冰。 每夜面对浩瀚的星空,我就像面对真理,先前那些纷繁的心绪渐渐不再喧嚣;每日看见澄明的蓝天,我就想立刻化为一棵冲天的树或一座山冈,不一定需要生命,只要在这里永恒地与天地交相辉映。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他们并没有老,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取材于徐敏霞的同名散文)18.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嶙峋: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的样子B.贫瘠: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C.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D.萌动:开始发芽1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海固在人们心目

25、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贫穷”的想象与现实是有差距的。B.文章第二段的“一言难尽”,表达了作者对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C.“我”选择去西海固做一名志愿者的理由是不想让生活完全按照固有的轨道行进,想感受更广阔的世界。D.“我”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差距,觉得作为志愿者应该努力从建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做起。20. 文章题目叫“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文中的“液体”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6分)21. 文章第段中说:“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你个人认为当代人的这种

26、状态会造成怎样的后果?(4分)22.作者在结尾说“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3.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请从“仁、智、勇”这3个词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一个或几个,贾诩、刘晔除外)谈谈对所选词汇的认识。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恰当。180字左右。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如果让你从以下三则论语中任选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哪则?为什么?要求:理由恰当充分,层次清晰。180字左右。子曰:“不患人

27、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作文(50分):近年来,花重金送低龄子女出国留学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国际化教育,拥有人生的高起点和美好未来。教育人士指出这是一轮新的“望子成龙潮”。2018年,北京老字号鞋店内联升举行了一次“潮鞋快闪”活动,展出了100多双时尚布鞋。内联升的80后副总经理说:“我们希望内联升从百年老店发展为一个百年潮牌”。据统计,目前生活在北京的韩国人和生活在上海的日本人人数都超过了10万,除北京和上海之外,受外国人欢迎的中国城市还有很多,世界正掀起一股“去中国生活”的热潮。阅读上述材料,

28、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说潮”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1.D 2. B 3.A 4.C 5.D 6.A 7.C 8.(4分)评分标准: (1)理论表述可以从下面任选其一,表述准确2分,表述模糊或过长1分,不是理论表述不给分,可以将几个理论融合成一个。 材料一:科幻小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幻小说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小说中的历史来自于作者的想象)科幻小说扩大了文学的空间,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表现地球和人类。 材料二:科幻小说可以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现实性

29、,是对人类文明的反省,也是超越。科幻小说关注“面对着未来”的人。科幻小说中“科学技术”这条线索会和 “社会心理学和哲学”这条线索汇合。 材料三:科幻小说应该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科幻小说可以培养公众长远的眼光科幻小说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 (2)对这篇小说的分析能与所引述的理论相结合且文字通顺:2分;分析与理论结合不太紧密:1分;分析不当0分。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9. D 10. C 11.(5分)吾来救郑/楚师不战/吾遂至于此/既迁戮矣/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若不能克/为辱已甚/不如还也(断对一处得0.5分)12. D13.(8分)第一次进言:分析了当前形势

30、,劝说曹操不要马上攻打东吴,而应以安抚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2分)第二次进言:分析敌方在“地利”“人和”上的优势以及我方的劣势,劝说魏文帝不可马上攻打吴、蜀。(2分)贾诩用兵之道: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不打无把握的仗。(4分)【参考译文】曹公占据荆州,迫使刘琮投降,想要顺长江东下,来攻打孙权。贾诩对曹公说:“您以前打败了袁氏,现在攻取了汉水以南的地方,威名远扬,军队的声势浩大啊!如果凭借昔日楚国的富饶,来供给官兵,抚慰安顿百姓,(那么)江东可以不须劳师动众就平定了。”曹公没有采纳他的计策,率军进攻吴地,最终在赤壁兵败。正当这时候,孙氏占据江东已经三代了。地势险要并且百姓归附,贤才被任用,诸葛

31、孔明认为可以和(孙权)结盟却不可以图谋(夺取他的地盘)。可是曹公用(对待)刘琮(的办法)对待他,想要一战就攻下孙吴,太难了!假使曹公果真采纳贾诩的建议,稳坐荆州,派能言善辩的使者拿着(曹操的)书信与孙吴建立友好(关系),孙吴了解曹公没有兼并侵吞的心思,即使不立即投降,他也不会刀兵相见,(这)可以说是一定的。正当这时候,刘玄德正凭穷途末路者的身份向孙吴借兵。孙吴(如果)已经与曹公缔结友好(关系),那形势下一定不会帮助刘备,那么刘玄德就应该(陷于)窘迫了。可惜啊谋划得不好,荆州没能守住,而孙权、刘备都很振奋。那以后曹公迫降了张鲁,夺取了汉中,刘晔劝说曹公趁着胜利的气势夺取蜀汉,说:“刘备是人中豪杰

32、,有器量却迟钝,占据蜀地时间较短,蜀人没有(完全)归附(他)。现在攻占汉中,蜀人震动惊惧,趁着他们惊慌失措而镇压他们,没有不成功的。如果(行动)稍微延缓一些,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并且做了丞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并且做了将军,蜀人已经安定下来,凭借险要地势守卫要害之地,(就)不可以(再)攻打了。”曹公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就回去了,天下都惋惜刘晔的计谋没有被采纳。春秋的时候,楚国子重讨伐郑国。晋国栾武子去救郑国,(两军)在绕角相遇。楚国军队退走,晋军就进攻蔡国。楚将率领申、息两地的军队救蔡国。晋国的众位将军都想出战,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对栾武子说:“我们来救郑国,楚国军队不出战,我们就来到这里(攻

33、打蔡国),已经是转移(进攻目标)而杀戮。攻击没有完成,又激怒楚国军队,开战(的话)一定打不赢,即使打赢了也不光彩,如果不能战胜楚军,就是更大的耻辱,不如回去吧。”于是保全军队归国。军队长时间在外(征战),贪图一次胜利就轻率地与敌人交战,我方疲惫敌方士气昂扬,失败常常是十次中有九次。古来熟悉兵法的人,大概(都)明白这一点啊。用兵的难点,在于被(军情)以外的(因素)影响而(盲目)行动。力量能够达到,可道义不允许,君子不打(这样的仗);道义上可以做,可力量达不到,君子不勉强打(这样的仗)。魏文帝刚接受汉禅位(的时候),想对孙吴、蜀汉用兵,拿这事问贾诩。贾诩说:“吴、蜀虽然都是不起眼的小国,(但都)仗

34、恃地势险阻。刘备有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孙权明白虚实大势,陆逊懂得军事形势。(他们)占据险要地形守卫要害之地,都很难一下子图谋(得手)。用兵的规律,先有胜算再出兵,估量敌人的力量(再)调兵遣将,所以用兵(的时候)不会失算。我私下里忖度群臣,没有人是孙权、刘备的对手,即使借助天子的威势面对敌人,(我也)看不到完全胜利的形势。”魏文帝没有听从(贾诩的话),于是发动江陵之战,士兵死伤很多。此时魏文帝刚接受禅位,想凭借武功向四境炫耀自己的力量,贪图侥幸得到胜利,没有时间考虑打败仗(后)(国家)处于劣势的羞辱。魏国(有)很多谋臣,大概一定有明白这个道理的,可是都不敢进言。贾诩能说出这些话,可以说

35、是不被(军情)以外的(因素)影响而(盲目)行动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14 C 15D16(6分)答案要点:是潦倒困顿(2分)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17.默写略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18(3分)D 19(3分)B20(6分)【答案示例】随圆就方,可塑性强;轻盈温暖,不改清澄又清新向上;“把我的理想状态想象成液体”,象征着我对待生活生命的参与、接纳与适应,代表着对人生宽度的追求;“小学生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象征着他们的朝气蓬勃(或“纯洁”),有热情,代表着更好的未来。【评分标准】第问2分,第问4分。21(4分)【答案示例】原因:人们对贫困山区

36、的认识停留在很多年前,这种误解在面对现在的贫困山区生活时就会觉得它们稀松平常,而不会再为他们的困境而触动;大城市人常有优越感,“期望”贫困山区以惨状带来震撼,不够困苦则难以被打动。结果:会让当代人变得越来越麻木、冷漠,同时也无助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地区的发展,使之无法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支持,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评分标准】第问2分,意思对即可;第问2分,言之成理即可。22.(6分)【答案示例】“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既是指“我”从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上海来到贫穷闭塞的西部支教,也指我真正抛开了到来之前的种种忧虑而回归心灵的质朴与宁静;希望学生“从简单宁静逃离”,是指希望学生们抱有改变生活与命运的愿望,不安于现状,能够从贫困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作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寄托了对学生们的美好祝福与对他们未来的憧憬。【评分标准】共两问,第一问4分,每点2分;第二问2分。五、略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1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