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4193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目标要求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了解半反应、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3.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一、原电池1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实质: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3简单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内进行,以适当方式连接起来,获得电流。以铜锌原电池为例:1在ZnSO4溶液中,锌片逐渐溶解,即Zn被氧化,锌原子

2、失电子,形成Zn2进入溶液,从锌片上释放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铜片;CuSO4溶液中,Cu2从铜片上得电子,还原成为金属铜并沉积在铜片上。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总反应式为ZnCu2=Zn2Cu,反应是自发进行的。2闭合回路的构成:外电路:电子从负极到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内电路: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ZnSO4溶液,阳离子移向CuSO4溶液。3盐桥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当其存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Zn棒中的Zn原子失去电子成为Zn2进入溶液中,使ZnSO4溶液中Zn2过多,带正电荷。Cu2获得电子

3、沉积为Cu,溶液中Cu2过少,SO过多,溶液带负电荷。当溶液不能保持电中性时,将阻止放电作用的继续进行。盐桥的存在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其中Cl向ZnSO4溶液迁移,K向CuSO4溶液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可以继续进行。知识点一原电池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答案B解析A、D项中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不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电极发生的反应分别是Zn2e=Zn2,2H2e=H2;C项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故不能构成原电池。2下列各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答案D解析判断一个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要看是否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材料

4、(活动性不同的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金属氧化物);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A装置:由于两个电极是同种金属,不能形成原电池;B装置: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C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D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的条件,能形成原电池。知识点二原电池的原理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答案C解析因乙杯中锌片和铜片没有接触,故不能构成原电池,A、B皆错;因甲烧杯中Zn、Cu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

5、电池,加快了Zn的溶解,故D错;又因两杯中的Zn都能与稀H2SO4反应产生H2而消耗H,故C正确。4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时,B为正极。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AABCD BACBD CACDB DBDCA答案C解析金属组成原电池,相对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作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负极被氧化,质量减轻,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物质析出,由题意得活动性AB、AC、CD、DB,故正确答案为C。知识点三原电池的应用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

6、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则有关此电池推断正确的是()A通入乙烷的电极为正极B参加反应的乙烷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D负极反应式为C2H66H2O14e=2CO18H答案C解析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67O24CO26H2O,在该反应中氧气得电子,乙烷失电子,因此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而通入乙烷的电极为负极,故A答案错误;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烷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27,故B答案错误;考虑到该电池是以KOH为电解质溶液的,生成的CO2会和KOH反应转化成K2CO3,反应中消耗KOH,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故C

7、答案正确;由于该电池是以KOH溶液为电解液的,D答案中负极生成的H显然在溶液中是不能存在的,故D答案错误。考虑到电解质溶液的影响,此时该电池的总反应式应为2C2H68KOH7O24K2CO310H2O,正极反应式为14H2O7O228e=28OH(正极氧气得电子,理论上形成O2,但该粒子在水中不稳定,必须以OH形式存在),负极反应式可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得到:2C2H636OH28e=4CO24H2O。6已知电极材料:铁、铜、银、石墨、锌、铝;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Fe2(SO4)3溶液、硫酸。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请说明原因_

8、。(2)若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硫酸铁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_。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正极:_。(若不能,后两空不填)(3)设计一种以铁和稀硫酸反应为原理的原电池,要求画出装置图(需标明电极材料及电池的正、负极)。答案(1)二者连接在一起时,接头处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2)能Cu2e=Cu22Fe32e=2Fe2(3)解析(1)当Cu、Al导线连接时,接触到潮湿的空气就易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2)因为FeCl3能与Cu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因此根据给出的条件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其负极为Cu,反应为Cu2e=Cu2,正极为石

9、墨,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3)因为总反应式为FeH2SO4=FeSO4H2,所以负极为Fe,正极可为Cu、Ag或石墨,电解质为稀硫酸,即可画出装置图。练基础落实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在CuSO4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的速率加快答案C解析铜片和铁片紧靠并浸入稀H2SO4中,铜片上的H获得由铁片传递过来的电子:2H2e=H2,所以可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气泡;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发生

10、反应ZnCu2=Zn2Cu,生成的Cu在铜片上析出使其质量增加;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Cu2Fe3=Cu22Fe2,并没有单质铁的析出;向盛有锌粒和盐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CuCl2溶液,发生反应ZnCu2=Zn2Cu,置换出的Cu与剩余的Zn接触,置于盐酸中,构成了原电池,加速2H2e=H2反应,可观察到气泡放出的速率加快。2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的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

11、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答案D解析由反应2Fe32I2Fe2I2可知,反应开始时,甲中Fe3发生还原反应,乙中I发生氧化反应;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中I2发生还原反应,则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故选D。 3.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片溶解了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 H2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C锌片溶解了31 g,铜片上析出了1 g H2D锌片溶解了1 mol,硫酸消耗了0.5 mol答案A解析在涉及原电池的有关计算中,关键是

12、要把握住一点即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利用这一特点,我们从电极反应式看: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当溶解1 mol锌时失去2 mol电子,铜片上析出1 mol氢气得到 2 mol电子,得失电子守恒,这样即可推出A正确。练方法技巧4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 L 答案B解析由葡萄糖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可知,此燃料电池是以葡萄糖为燃料

13、,以氧气为氧化剂,以质子交换膜为隔膜,以惰性材料为电极的一种燃料电池。由于是微生物电池,而微生物的生存温度有一定的范围,所以高温下微生物不一定能够生存,A错误;放电时,负极:C6H12O6被微生物分解成CO2、H和电子,电极反应式:C6H12O66H2O24e=6CO224H,B正确;负极产生的H透过质子交换膜进入正极室,C错误;负极产生的电子沿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在正极室与H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总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可以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 L,D错误。5据报道,我国拥有的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

14、池车已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了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该燃料电池中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KOH没有消耗,也没有生成,故KOH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其溶液浓度变小,B正确;H2和O2反应生成水是该电池发生的反应,C正确;CuCl2CuCl2,2Cl2

15、e=Cl2,n(Cl2)2.24 L/22.4 Lmol10.1 mol,n(e)0.2 mol,D错误。练综合拓展6某探究活动小组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两位同学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稀H2SO4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1)写出甲池中发生的有关电极反应的反应式:负极_,正极_。(2)写出乙池中发生的有关电极反应的反应式:负极_,正极_。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3)如果甲与乙两位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若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活动性更强,而

16、乙会判断出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结论?_。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条件多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直接判断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做法_(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则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可行的实验方案_。答案(1)Mg2e=Mg22H2e=H2(2)2Al8OH6e=2AlO4H2O6H2O6e=6OH3H22Al2OH2H2O=2AlO3H2(3)

17、MgAl(4)AD(5)不可靠将两种金属电极连上电流表而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表检测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的流动方向,再来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解析(1)甲池中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Mg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Al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2)乙池中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负极上为Al被氧化生成Al3后与OH反应生成AlO,电极反应式为2Al6e8OH=2AlO4H2O;正极产物为H2,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3)甲池中Mg为负极,Al为正极;乙池中Al为负极,Mg为正极,若根据负极材料金属比正极活泼,则甲判断Mg活动性强,乙判断Al活动性强。(4)选AD。Mg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比Al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正确的,应用广泛。(5)判断正、负极可根据回路中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等进行判断,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不可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人教版 > 选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