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题形式:1 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2 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给画线句子写批注;4 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5 理解看似矛盾的句子。6 指出同一句子在不同语段中的不同含义。3题是2018新题型。部编教材重视阅读,提倡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因此学习作批注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句子理解及品析类试题归纳起来大体分三类:理解含义类、品析鉴赏类、效果作用类。考点基本集中在那些重要句子上。重要句子是指:(1)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句子,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下面我们分别进行学习。一理解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不外乎理解句子所表现的内容、深层含义;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
2、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理解句子含义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作者情感。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分析字面上的直接意义。找到句子在原文中的相关位置,明确这一句交待的内容是什么。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要先明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如运用了比喻的,要答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其次,分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一般这样的句子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会隐含着另一层深义或在文中的特殊含义,这层意思容易被忽视,所以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全面思考。描写人物的则联系人物的思想品质;写景的则联系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等;对于相同句子在不同语段中的含义的解答,则
3、结合具体语境,分别指出在那个语段中的含义。最后,理解句子还要联系文章主旨,回答出句子表现出的深刻思想内容。注意:关注分值,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答案要答出几点;关注问题中的关键词,对每一关键词问问为什么,以免答题有遗漏。特殊题型:理解看似矛盾的句子:这个问题如果题中问“是否矛盾”,一定先作出判断:先回答“不矛盾”。基本这就得到了1分。一般所选择的两个词语是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从表面看起来是这样,实质从深层角度看是那样。表面矛盾,实则不矛盾。所以第二步要分别指出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分别表达或指代的内容。体会设置矛盾的目的,回答出这一矛盾的词语,突出了人物或事件的哪方面。这里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相信大
4、家只要认真思考体会,是能够准确回答的。二效果作用类:有时除了理解句子的含义外,还要指出其作用,此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 从内容上看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起到的作用,从艺术手法上看效果(理解句式的整散长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一从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一般可根据所在位置来判定。位于中间的句子常起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位于文章开头(或所选语段开头)的句子一般为统领句,起总领全文的作用,开启下文的作用;(环境描写)烘托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倒叙、讲故事、设问)有设悬念
5、,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作用,总领全文, 统摄全篇,提纲挈领,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位于结尾的常常是结论句,起归结全文、总结上文、提示主题、点明中心、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此外:中心句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 :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线索句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从写作手法和作用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写作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三从内容上(表现的人物思想性
6、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另外,还应考虑到句子所带的标点符号和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如:句末带省略号,还有引人联想、思考的作用。 #网感叹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三品析鉴赏类:一般不同的句子解答的角度有所侧重:修辞句要透过喻体分析本体;象征句要体会象征意义。解答步骤:先判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具体分析:将XX比作/象征XX;作用及表达思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表达了XX(含义);主旨句、关键句要联请整理本章要点(公式):_
7、练习:5题4问;8题2问;第七章 人物形象分析试题形式:1 从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概括人物形象、对人物作出客观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2 体会某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3 分析语句反映的人物心理(性格);4 分析人物语言表达的情感;5 对人物动作行为的理解(此问题要结合人物形象分析);6 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理解;7 对某些情节的理解(为什么会?/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8 画线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感情?/指出画线句子蕴含的感情。一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了解一下人物描写方法:1.直接描写。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
8、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果要求结合具体语言或动作 ,分析时一定要将具体词语找出来。某动作或语言表现出。)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注意区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前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等,是一种先天的和经常性的状态;后者是指某一具体情境下人物的神情状态。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品质。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依据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品质。
9、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大家要紧紧抓住事件,抓住关键动词,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及品质。人物的行动描写离不开动词。行动描写能准确、细致、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动作过程,能够起到突出人物形象特征、提示人物性格的作用。赏析某词语(动词)的表达效果是常考试题。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补写人物心理是常考试题。要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具体情节来分析表述。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10、。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体现着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概括人物形象,无非就是抓住这些人物描写语段,从具体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有时候出题者不会直接要求概括人物性格,而是从多角度设问。回答方法同上:抓住原文,抓住具体描写语句,答案自然显而易见。一般考查角度如下:二考查角度:1探究人物行为举止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行为举止发生的原因,表现人物性格等);2赏析加点词语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尤其是对动词的分析);3赏析人物描写
11、方法及修辞方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三探究人物行为举止原因类问题解答方法:1首先要整体感知内容、理解主旨并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文章中的任何描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我们将问题与文章中心和人物形象联系起来,就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2探究人物行为举止的原因,要紧扣文章内容,找到问题所在位置,兼顾前后语段寻找答案。3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对每个关键词问“为什么”,并结合具体语段确定答案。注意挖掘词句背后隐含的意思。四、赏析语段(包括人物描写语段、含修辞方法语段等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首先要结合具体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其次从人物的行为中,概括人物精神品质。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找出
12、人物描写的相关语段(如果是指定语段则此步骤省略),指出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等。注意:有时作者还会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对比等,大家要学会在阅读中认真感受)。 2指出这些描写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分析);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了什么(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和作者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思考。要分析全面、具体,要结合主旨,不可泛泛而谈)。多数时候要求通过对加点词语(尤其是动词)的赏析,分析对表达人物形象的作用。答题步骤:1 分析加点词语具体内容;2 分析加点词语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五、补写对白、心理:
13、人物描写的方法中有一种是心理描写。通过心理描写,能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的主旨。记叙文阅读中,也有一个题型是补写人物心理或对白,回答时也应符合以上要求。具体答题要点如下:1 注意要以人物的口吻“说话”,即一般用第一人称;2 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符合当时的情境;3 扣住主题。例题:2018年四川广安中考试题:一碗米粉(1)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14、。(2)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3)车站的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4)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
15、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5)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6)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
16、,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7)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8)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9)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
17、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10)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11)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12)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3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
18、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4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这样写用意何在?(2分)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发。(3分)解答方法:分析:试题中2、3题均是人物形象分析题。2题直接要求概括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只有抓住人物描写相关语段分析即可。3题是通过赏析人物动作、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 2题解答步骤:找出描写父亲的相关语段。注意不能有遗漏,否则概括就有可能不完整。我们找到的相关语段有:(1-3)段写的是“父亲”非要到桂林去不可,并且一定要去找曾欠钱的米粉店吃米粉。(4)段是插叙欠米粉钱的经过,并说好下次要花两份钱
19、。(5)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6)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7)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8)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分析具体描写语段,进而概括人物形象:从以上描写中我们可以进行总结:十五年来一直念念不忘欠一碗米粉钱,可见“父亲”是一位讲诚信的人,从非要去桂林吃米粉,并且想方设法终于找到老杨的事件,可见“父亲”的执著,第8段见面时激动的情景,又看出“父亲”重情意,懂得感恩。你看,只要把相关语段找全,通过分析就不
20、难概括出人物形象。归纳整理答案:父亲是一个诚信、感恩、重情重义、执著的人。3题解分析:3题选定的语段是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我们只要抓住关键动词及语言,体会这些词语表现的具体内容、写出了什么,进而总结体现出的人物思想性格。解答步骤:分析具体描写:“一眼就认出”,可见父亲对老杨一直念念不忘;“快走”“紧紧握住”,看出“父亲”见到老杨急切又惊喜的心情,两句“可找到你了”,可见“父亲”见到老杨的激动心情。归纳整理答案:这是一段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通过一系列动作“认出”“快走”“紧紧握住”等动作以及语言中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父亲找到老杨后的激动和喜悦心情。【原题参考答案】1父亲坚持要我陪他去桂
21、林,几经找寻,如愿地偿还了十五年前的那碗米粉钱。 (语意相似或相近即可。2分)2父亲是一个诚信、感恩、重情重义、执著的人。(答到任意3个词即可。共3分)3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了父亲找到老杨后的激动和喜悦(兴奋)之情。(2分)(共3分)4设置了了悬念,为下文故事情节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共2分)5 参考示例一:我得到的启发是要做一个诚信、感恩的人。文中的父亲坚持去桂林偿还 15年前的那碗米粉钱,这种信守承诺、懂得感恩的褚神感染了我。参考示例二:我得到的启发是要做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人。文中的老杨看出父亲丢失钱包的窘态,不仅不收钱,还邀淸父亲再来吃他的米粉。(要从得到的启发和结合选文内容两方面作答才可得满分。共3分)请整理本章要点(公式):_练习:2题2问;8题4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