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性质探究实验综合 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分项突破易错题(原卷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248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8 性质探究实验综合 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分项突破易错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专题18 性质探究实验综合 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分项突破易错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专题18 性质探究实验综合 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分项突破易错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专题18 性质探究实验综合 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分项突破易错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专题18 性质探究实验综合 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分项突破易错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易错题18 性质探究实验综合1某课题小组查阅资料知,硫酸镁和焦炭组成的混合物在高温(800)条件下反应生成MgO、SO2、CO2、CO。为了探究资料信息的真实性,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检验部分产物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镁和焦炭混合均匀,在高温下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图1所示装置可以检验CO2、CO和SO2是否存在。供选用的药品有: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1)A装置中的试剂是_,其作用是_。(2)能证明CO2、SO2都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实验过程中,B中导出的气体能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定量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另取一定质量的硫

2、酸镁和焦炭混合均匀,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省略)。已知:D、E、F中溶液均足量,吸收气体充分且不考虑副反应。CuCl的盐酸溶液能吸收CO生成氯化羰基亚铜Cu2Cl2(CO)22H2O。(3)实验前要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作用是_。(4)有同学提出上述图2装置不安全,应该在C、D之间增加图3装置,其目的是_。另一位同学认为按上述装置用差量法测定CO的量,结果会偏大,请你提出改进的措施:_。(5)当反应完全后,将D中溶液稀释至1 000 mL,准确量取25.00 mL稀释后的溶液,并用0.500 0 mo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进行三次平行实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15.0

3、0 mL。如果在装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前没有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定D中生成硫酸的量会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6)当C中固体完全反应后,测得E中生成CaCO3 5.0g,F装置质量增加1.4 g。根据有关数据,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某实验小组欲探究SO2和Cl2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1)装置A制取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装置C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为验证SO2和Cl2发生了反应,小组同学又继续如下实验。甲同学认为若SO2和Cl2反应,生成了Cl-,只要检验到生成的Cl-即可,甲取适量B中

4、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认为应该在装置A、B间增加一个洗气瓶,然后再按甲同学的方法实验即可得到正确结论。洗气瓶中盛有试剂的名称是_。丙同学认为按乙同学的建议改进实验也不合理,理由是:_。丙同学取溶液X于试管中,加入少量反应后B中的溶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得出正确结论: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可以发生反应。溶液X是_(填选项序号)。a. BaCl2溶液 b. Ba(OH)2溶液 c. 氯水 d. 石蕊溶液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某兴趣小组欲探究SO2与Cu(OH)2 的反应。实验实验步骤现象来源:ZXXK来源

5、:步骤1:打开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30mL 0.5 mol/LNaOH溶液来源:Z&xx&k.ComI. 有蓝色絮状沉淀,静置后分层。来源:ZXXK步骤2:从左侧导管通入SO2气体II. 静置后分层,上层溶液为淡绿色,底部有白色沉淀(1)现象I中产生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2)甲为了确认现象II中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CuSO3CuClCu2O溶解性不溶于水,浅黄色沉淀不溶于水,白色沉淀不溶于水,砖红色沉淀性质与酸反应能溶于较浓的HCl溶液酸性体系中不稳定,进一步反应生成Cu和Cu2+并进行如下实验:试剂a是_。现象II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3)甲认为Cu(

6、OH)2沉淀全部转化为CuCl,乙依据实验现象对甲的观点进行反驳,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4)丙认为实验存在干扰,欲探究纯净的Cu(OH)2 悬浊液与SO2的反应。丙过滤I中的蓝色沉淀,洗涤,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已洗涤干净。再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实验步骤现象从左侧导管通入SO2气体III. 静置后分层,上层溶液为淡绿色,底部有砖红色沉淀。丙预测产物是Cu2O,取砖红色沉淀,洗涤后,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物是Cu2O。(5)纯净的Cu(OH)2 悬浊液与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

7、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ii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iii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1)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再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此操作的目的是_丙同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在B和C之间增加盛放CCl4的洗气瓶D,丙同学的目

8、的是_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试写出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iii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观点2:B中有未反应H2SO3(或SO2)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5室温下,某同学进行CO2 与Na2O2 反应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用下图装置制备纯净的CO2丙装置的名称是_,乙、丙装置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_、_。若CO2 中混有HCl,则HCl 与Na2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_。(2)按照下面的装置图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先组装仪器,然后_,再用注射器1 抽取100 mL 纯净的CO2,将其连接在K1 处,注射器2 的活塞推到底后连接在K2 处,具支U 形管中装入足量的Na2O2 粉末与玻璃珠。打开止水夹K1、K2,向右推动注射器1 的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入CO2,其目的是_,为达到相同目的,还可进行的操作是_。(3)实验结束后,当注射器1 的活塞推到底时,测得注射器2 中气体体积为65 mL,则CO2的转化率是_。6实验小组同学对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取2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2%

10、的CuSO4溶液和5滴5%的乙醛溶液,加热时蓝色悬浊液变黑,静置后未发现红色沉淀。实验小组对影响实验成败的因素进行探究:(1)探究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编号实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底部有大量红色沉淀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上层为棕黄色油状液体,底部有少量红色沉淀已知: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CH3CHO+CH3CHOCH3CH=CHCHO+H2O ,生成亮黄色物质,加热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棕黄色的油状物质。 能证明乙醛被新制的Cu(OH)2 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 乙醛与新制的Cu(OH)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分析实验产生的红色沉淀少于

11、实验的可能原因:_。(2)探究NaOH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编号实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依据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NaOH溶液浓度一定时,适当增大乙醛溶液浓度有利于生成Cu2O。. 乙醛溶液浓度一定时,_。(3)探究NaOH溶液浓度与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影响程度的差异。编号实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加热,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由以上实验得出推论: _。7实验小组研究二价铁的还原性,设计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方案现象现象a: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基本变为红褐色现象b: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颜色几乎不

12、变(1)实验所用的FeSO4溶液由Fe2(SO4)3溶液和足量铁粉反应制得,离子方程式是_。(2)实验I中沉淀变为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是_。(3)关于实验II中白色沉淀的组成,小组同学展开研究。 已知Fe(HCO3)2在水中不存在。对沉淀组成作出如下假设,请补充完整。假设a:依据NaHCO3溶液显_性,推测白色沉淀可能为Fe(OH)2; 假设b:白色沉淀可能为_。 研究白色沉淀组成的实验如下:i取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ii向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iii向ii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立即变为红色。由此说明,白色沉淀中一定含

13、有_离子。 研究过程中发现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变为红褐色。则该沉淀比实验I中所得的Fe(OH)2_(填“难”或“易”)于被空气氧化。(4)对比实验I,研究酸碱性对二价铁还原性的影响,设计实验III: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_。(5)据以上实验,为避免二价铁被空气氧化,可采取的措施是_。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如图甲所示,方案二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浓HNO3受热分解与金属和浓HNO3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4HNO3(浓)4NO2O22H2O,Cu4HNO3(浓)Cu(NO3)22H2O

14、2NO2。(1)方案一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2)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的现象_。(3)方案二实验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4)为了更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_。9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经常会有与预期不符的现象出现。某

15、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就出现了与预设不太一致的现象。实验I:将Fe3+转化为Fe2+(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该小组同学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实验方案现象结论步骤1:取4mL_mol/ L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 L 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 SO4与KSCN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步骤2:取4mL0.2mol/ 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 L KSCN溶液_查阅资料: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 2Cu2+4I=2CuI+I2(SCN)2的化学性质与I2相似则Cu2

16、+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实验:将Fe2+转化为Fe3+实验方案现象向3mL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lmL8mol/L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查阅资料:Fe2+NOFe(NO)2+(棕色) Fe(NO)2+与HNO3不反应(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产生的原因_。(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I:Fe2+与HNO3反应; 反应:Fe2+与NO反应依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I的速率比反应_(填“快”或“慢”)。乙认为反应I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

17、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5)丙认为若生成的NO与Fe2+不接触,溶液就不会出现棕色,他利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现了Fe2+Fe3+的转化,同时避免出现此异常现象。实验发现:U形管右侧有气泡,U形管左侧的现象为_、B溶液是_溶液(填化学式)。10某课外学习小组在学习了与的反应后,认为与应该也可以反应。他们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与反应的产物,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装置D的作用:除了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等进入C中与反应,还可以_。在通入足量的与充分反应后,他们

18、对C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只有;假设2:_;假设3:既有,又有。(1)若假设2成立,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一步确认产物的成分。实验步骤现象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固体全部溶解向上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溶液中。酸性溶液褪色向步骤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步骤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确定假设_成立。选填1、2或11某学习小组探究稀HNO3、浓HNO3与铜的反应。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现象 中开始无明显现象,渐有小气泡生成,越来越剧

19、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中反应剧烈,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1)试管中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中反应的速率比中的快,原因是_。(3)针对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假设:假设1:Cu2+的浓度较大所致;假设2:溶解了生成的NO2。探究如下:取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取一份于如图所示装置中,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中溶解了NO2。向另一份溶液加入_(填化学试剂),溶液变为蓝色。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4)对于稀HNO3与铜生成NO、浓HNO3与铜生成NO2的原因,提出两种解释:解释1HNO3浓度越稀,溶液中NO3-的数目越少,被还

20、原时,每个NO3-从还原剂处获得较多电子的机会_(填“增多”或“减少”),因此被还原为更低价态。解释2推测下列平衡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并通过如下实验证实了推测的合理性。3NO2+H2O=2HNO3+NOB中盛放的试剂是_。C中盛放Cu(NO3)2和_。 该小组证实推测的合理性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12某小组在验证反应“2Fe3+ + Cu =2Fe2+ + Cu2+”的实验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且产生灰白色沉淀。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1充分振荡,棕黄色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呈浅绿色,有灰白色固体产生实验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比预期的浅,针对其原因进行探究。(1)甲认为:实

21、验后,溶液中c (Cu2+)应为0.5 mol/L。“溶液颜色浅”是c (Cu2+)低于0.5 mol/L造成的。 配制含0.5 mol/L CuCl2和_mol/L FeCl2混合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该溶液为蓝绿色,明显比实验所得溶液颜色深,说明_。(2)甲进一步研究认为,“溶液颜色浅”与产生了灰白色固体有关。甲查阅资料如下,猜想灰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uCl。资料:CuCl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硫酸,可溶于氨水。为探究灰白色固体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如下:方案1用蒸馏水将实验1中的灰白色固体混合物洗净,取少量,加入过量稀硝酸,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证明有CuCl方案2用蒸馏水将实验1中的灰白色固

22、体混合物洗净,取少量,加入浓氨水浸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a.按方案1进行实验2:b.加入稀硝酸的目的是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c.乙认为该方案不严谨,理由是:CuCl具有还原性,被硝酸氧化后的生成物能溶于稀硝酸。d.按方案2进行实验3:e.加入稀硫酸时,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说明灰白色固体中含有CuCl。(3)综合上述实验,说明实验1所得溶液的颜色比预期浅的原因是_。13某兴趣小组根据镁与沸水的反应推测镁也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实验: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

23、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1)提出假设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猜测:猜测1:可能是_。猜测2:可能是MgCO3。猜测3: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实验序号实验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将实验中收集的气体点燃_实验取实验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_如果出现_,则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实验取实验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存在_离子(3)设计定量实验确定实验的产物:称取实验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31.0 g,充分加

24、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13.2 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_。(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_。14某同学在实验中不小心将几滴新制氯水滴入盛有溴化亚铁溶液的试剂瓶中,发现溶液变成了黄色,根据已有化学知识,请你参与上述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与探究:(1)提出问题猜想:猜想一:溶液呈黄色是因发生离子反应_(填离子方程式)所致。猜想二:溶液呈黄色是因发生离子反应_(填离子方程式)所致。(2)设计实验并验证为验证与中是哪个原因导致了溶液变黄色,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25、请根据以下所给试剂,进行合理选用,完成实验方案1和方案2:_、_、_、_。(3)实验结论:以上实验不仅验证了溶液变黄的真实原因,同时证明了Fe2的还原性比Br_(填“强”或“弱”)。(4)实验反思.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足量氯水,再加入CCl4并充分振荡后静止,产生的现象是_。.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15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的气态生成物,设计如下实验。(1)甲同学设计实验如图甲。红热木炭未进入试管前,浓硝酸上方并无明显变

26、化。当如图甲连接实验后,浓硝酸液面上方有明显的红棕色气体产生,且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浓硝酸具有_(填选项字母)。a酸性 b挥发性 c不稳定性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出现浑浊,_(填“能”或“不能”)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是因为_。(2)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乙。如图乙连接实验后,浓硝酸液面上方有明显的红棕色气体产生,且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_(填“能”或“不能”)说明木炭与浓硝酸未反应,是因为_。(3)丙同学克服了甲、乙同学设计上的缺点,设计实验如图丙。已知酸性高锰酸钾能将NO、NO2 氧化成 N

27、O3-,MnO4- 被还原为 Mn2。如图连接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加热木炭与浓硝酸前需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为_。装置A中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能证明木炭被氧化的实验现象为_。D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16(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图甲两集气瓶中_(填“上”或“下”)瓶颜色深。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_。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_,说明NO2在该反应中显_性。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NO2的反应。已知镁与CO2反应如下:2M

28、gCO22MgOC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装置A中的试剂是_。.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_、_。.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a通入NO2b打开弹簧夹c点燃酒精灯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17某小组研究了铜片与反应的速率,实现现象记录如下表。实验时间段现象铜片表面出现极少气泡铜片表面产生较多气泡,溶液呈很浅的蓝色铜片表面均匀冒出大量气泡铜片表面产生较少气泡,溶液蓝色明显变深,液面上方呈浅

29、棕色为探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I:监测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所得曲线如下图。实验II:-试管中加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铜片和相同体积、 。结果显示:对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均不明显,能明显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实验III:在试管中加入铜片和,当产生气泡较快时,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检验后发现其中含有。(1)根据表格中的现象,描述该反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_。(2)实验的结论:温度升高_(填“是”或“不是”)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3)实验II的目的是:_。(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测:该反应由于生成某中间产物而加快了反应速率。请结合实验II、III,在下图方框内填入

30、相应的微粒符号_,以补全催化机理。(5)为验证(4)中猜想,还需补充一个实验:_(请写出操作和现象)。18实验小组研究酸性条件下K2Cr2O7溶液和H2O2溶液的反应。(实验)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2Cr2O7溶液和硫酸,振荡,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此时pH1溶液中持续产生气泡,最终溶液变为绿色。资料:Cr2(SO4)3溶液呈绿色。酸性条件下,K2Cr2O7溶液和H2O2溶液反应生成CrO5,CrO5进一步反应生成Cr3+和O2。CrO5是一种+6价Cr的过氧化物,其结构如图1,CrO5可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得到蓝色溶液。乙醚是一种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

31、定。(1)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O2,检验的方法是_。(2)实验的紫红色溶液中含有CrO5。验证紫红色溶液中含有CrO5的操作及现象是_。生成CrO5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对实验中溶液变为绿色和产生O2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aCrO5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自身氧化还原生成Cr3+和O2。bCrO5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了溶液中的H2O2,生成Cr3+和O2。为验证上述假设,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B中石蜡油用于吸收挥发出的乙醚)。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实验)将20mL CrO5的乙醚溶液加入A中的20mLpH=1的稀硫酸中,不断搅拌,乙醚层由蓝色变为无色,水层

32、变为绿色,O2体积为V mL。步骤结束后向A中加入少量K2Cr2O7溶液,轻轻搅拌,静置,乙醚层又显出蓝色。(实验)仅将实验中的pH1的稀硫酸替换为等量的含H2O2的pH=1的稀硫酸,重复实验。现象与实验相同,且O2体积仍为V mL。实验步骤中消耗的CrO5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补全离子方程式:2CrO5+_=2Cr3+3O2+_+_。甲同学认为依据实验和中生成O2的体积相同,无法说明假设b是否成立,其理由是_。(4)实验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19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 MnO2与FeCl36H2O反应产物。(查阅资料)FeCl3是一种共价化合物,熔点306,沸点315。

33、实验编号操作现象实验 1按上图所示,加热A中MnO2与FeCl36H2O混合物试管A中固体部分变液态,上方出现白雾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试管B中KI-淀粉溶液变蓝实验 2把A中的混合物换为FeCl36H2O,B中溶液换为KSCN溶液,加热。A中固体部分变液态,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B中KSCN溶液变红(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表:(问题讨论)(1)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2)实验1和实验2产生的白雾是_(填化学式)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小液滴。(3)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2中黄色气体使KI-淀粉溶液变蓝色的原因_。(4)为确认黄色气体中含有Cl2,学习小组将实验1中试管B内KI

34、-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发现B中溶液呈橙色,经检验无Fe2+,说明黄色气体中含有Cl2。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Fe2+的离子方程式是_。选择NaBr溶液的原因是_。(实验结论)(5)实验1充分加热后,若反应中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氯元素质量之比为1:2,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反思)该学习小组认为实验1中溶液变蓝,也可能是酸性条件下,I被空气氧化所致,可以先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以排除O2的干扰。20为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I取5mL0.1mol/L的KI溶液,滴加5至6滴FeCl3稀溶液;继续加入2mLCCl4振荡;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1)

35、探究活动I的实验现象为_,探究活动的实验现象为_。(2)为了测定探究活动I中的FeCl3稀溶液的浓度,现进行以下操作:移取20.00mLFeCl3稀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_用作指示剂,再用c mol/LKI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mol/LKI标准溶液VmL,则FeCl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则测定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探究活动的意图是通过生成血红色的Fe(SCN)3溶液,验证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血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36、猜想一:Fe3+全部转化为Fe2+ 猜想二: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为了验证猜想,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结合新信息,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完成下表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步骤一: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_若_,则猜想一不成立。步骤二:往探究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分层若_,则猜想二成立。写出实验操作“步骤一”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蒸气

37、反应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再利用”实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一: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夹持仪器略) 。(1)硬质玻璃管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 D的作用是_。 探究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确定反应后硬质玻璃管B 中黑色固体的成分(已知酸性KMnO4溶液能与盐酸发生反应)。(3)待硬质玻璃管 B 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继续进行如下实验:试剂A是_,现象2为_ 。若现象1中溶液未变血红色,请从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分析可能的原因:_。探究三:某学习小组设计用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制备Fe3O4纳米材料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已知:浊液B中铁元素以FeOOH形式存在;在操作I中,相同条件下测得Fe3O4的产率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4)在滤液A转化为浊液B反应完成后需再加热一段时间除去剩余H2O2,目的是_。(5)设浊液B中FeOOH的物质的量为amol,滤液A中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bmol。为使Fe3O4的产率最高,则_。(填数值,保留3位有效数字)22探究0.5mol/L FeCl3溶液(pH=1)与不同金属反应时的多样性的原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