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二篇 第8课时 酸和碱 巩固练习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230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二篇 第8课时 酸和碱 巩固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二篇 第8课时 酸和碱 巩固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二篇 第8课时 酸和碱 巩固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二篇 第8课时 酸和碱 巩固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教版19年中考科学一轮第二篇 第8课时 酸和碱 巩固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篇 物质科学(化学部分)第8课时酸和碱1广东中考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D)A食盐水(pH7) B牙膏(pH9)C肥皂(pH10) D米醋(pH3)2德阳中考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同时,醋还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另外,醋可使胃中酸性增强,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胃酸较少的人更是一剂良药。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B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C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

2、D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图8132018昆明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 (D)A沉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D溶质的质量【解析】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沉淀质量不断增大,因此y不能表示沉淀的质量;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质量不断减小,因此y不能表示氢氧化钡的质量;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不断减少,溶液碱性不断减弱,pH不断降低,因此y不能表示溶液的pH;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不断减少,溶质质量不断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继续加入稀硫酸时,溶质质量增大,因此y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4

3、潍坊中考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D)选项x气体液体yz溶液AO2H2SO4紫色石蕊试液BCO2H2O无色酚酞试液CCOCa(OH)2紫色石蕊试液DCO2NaOH无色酚酞试液图82【解析】 氧气与硫酸不反应,烧瓶中的压强不变,不会出现液体上升的现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烧瓶中压强变小,液体会上升,

4、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52018杭州上城区二模工业盐酸因混有少量FeCl3常显黄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该盐酸中,直至过量,下列图像与之对应的是(A)【解析】 NaOH 溶液逐滴加入到该盐酸时,首先发生中和反应,待盐酸反应完毕,NaOH再与FeCl3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图836湘潭中考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d点所含的溶质种类为三种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解析】 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

5、应。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d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溶质种类为两种;c至d段,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氢氧化钠增多,碱性变强,pH变大;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72018益阳如图,向烧杯中加入试剂 A,发现烧杯中水温明显升高。图84(1)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原因是 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试剂 A 可能是(写一种即可)_氢氧化钠固体_。【解析】 向烧杯中加入试剂 A,发现烧杯中水温明显升高,说明A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A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或浓

6、硫酸等;溶液温度升高,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图8582018杭州余杭区一模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测定逐滴滴加盐酸后相应溶液的pH,并在坐标图中将这些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到溶液的pH随盐酸量增加而变化的图像。当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颜色从红色突然变成无色,则滴入这滴盐酸前后溶液pH最可能的变化范围是 (B)Aab Bbd Cde Dbc92018杭州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图86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

7、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_稀硫酸_,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防止固体废弃物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_。102018苏州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1)【实验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图87反应5s生成气体的速率:碳酸氢钠_碳酸钠(选填“”“”或“”)。【实验2】分别将足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边滴边振荡。图88现象为: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失。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刚开始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

8、浅红色逐渐消失。(2)【反思】在【实验2】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给制出微观示意图。图89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2CO3_HCl=NaClNaHCO3_、_NaHCO3HCl=NaClH2OCO2_。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_”“”或“”)。(3)【反思2】为何【实验1】中碳酸氢钠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较大?请你列式计算:【实验1】中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各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g)【答案】 (3)甲:NaHCO3HCl=NaClH2OCO284442gm(

9、CO2),m(CO2)1.0g;乙: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2g m(CO2),m(CO2)0.8g。【解析】 (1)反应至5s时,甲的气球大于乙,即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甲大于乙,故生成气体速率碳酸氢钠大于碳酸钠。(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H与CO先结合形成HCO,然后H与HCO结合形成H2O和CO2,故第一个反应为Na2CO3HCl=NaClNaHCO3,第二个反应为NaHCO3HCl= NaClH2OCO2。试管甲中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试管乙中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故相同浓度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小于碳酸钠溶液。11金华中考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

10、量分数,小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取15g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表:反应前反应后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9565140.3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_A_。A钠元素 B碳元素C钡元素 D氧元素(2)反应共生成沉淀_19.7_g。(3)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答案】 (3)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Na2CO3BaCl2=BaCO32NaCl1061

11、97x19.7g,x10.6g,m(NaOH)15g10.6g4.4g,NaOH%100%29.3%。【解析】 (2)反应共生成沉淀的质量为95g65g140.3g19.7g。122018昆明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Cl;猜想三:Na2CO3和NaCl。【实验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12、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猜想_二_不成立实验二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硝酸银溶液_产生白色沉淀_猜想三成立【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图810(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 吸收_。(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2NaOHCO2=Na2CO3H2O_(用方程式表示)。(3)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44g,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10.6_%(保留一位小数)。【解析】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13、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碳酸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的,故猜想二不成立;由实验二知猜想三成立,则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实验操作及现象为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影响实验结果,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44x0.44g,x1.06g,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科学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