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B)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347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B)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B)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B)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B)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B)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检测(B)(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婉惜频繁嘻戏冠冕堂皇B.清晰销赃国粹归根结底C.吝啬振济提炼稍纵即逝D.囊括急燥检索咄咄逼人思路解析:A项,“婉惜”应为“惋惜”,“嘻戏”应为“嬉戏”。C项,“振济”应为“赈济”。D项,“急燥”应为“急躁”。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有些省份的中小学暑期培训班星罗棋布、水平参差不齐,对那些无证无良的,骗钱的,偷漏税款的,市场监管部门应毫不手软地打击取缔。(2)至于在反腐败中落马的“裸官”,在贪腐时亦,将贪腐得来的钱财转移到海外,

2、以供家属挥霍。可见,治理“裸官”是反腐课题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部分高校提高学费的理由是“培养学生的成本上升”,看上去。可是,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建设投入过多才是经费紧张的最大原因。A.冠冕堂皇肆无忌惮明火执仗B.肆无忌惮冠冕堂皇明火执仗C.明火执仗肆无忌惮冠冕堂皇D.冠冕堂皇明火执仗肆无忌惮思路解析:“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明火执仗”,指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由“骗钱”“毫不手软地打击取缔”可知,应填“明火执仗”。由“看上去”“才是最大原因”可知,应填“冠冕堂皇”。由此确定答案。答案:C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

3、病的一项是()A.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B.在中国科协举行的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医专家坦言,不仅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困惑着老百姓,也困惑着业内人士。C.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D.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思路解析:A项,句式杂糅,“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和“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两种句式任选其一

4、。B项,语序不当,“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应置于“不仅”前。C项,“超过50%以上”语意重复。答案:D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思路解析:本语段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又

5、好比”,这是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所以选D项。答案:D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自1985年以来,已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热门话题。,。所有这些派别,。虽有人自称“国粹派”,只不过是针对全盘否定派的愤激之辞,实际是革新派中的坚定分子各派学者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基本上分否定派和革新派两种革新派也有两种,一是批判继承派,一是继承批判派否定派中有全盘否定派和基本否定派之分其中许多人的思路是经验性的,即用列举传统文化中的优缺点的方法论证他们的主张A.B.C.D.思路解析:从“有也有”的句式,可知应紧密相连,从而排除A项和B项。从逻辑关系来看,不宜放在最

6、后,排除C项。答案:D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人惯于对外界的影响(包括别人的思想)起强烈的反应。一类人则消极被动地接受一切事物。前一类人甚至在孩提时期就对别人教给自己的一切提出疑问,并往往叛逆传统和习俗。他们富有好奇心,要自己去探索事物。第二类人更容易适应生活,而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能积累正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后一类人的头脑充满了公认的观点和固定的看法,而反应型的人则具有较少的固定观念,他们的思想更自由、更可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按照这两个极端来划分,从而隶属于某一种,但显然,接近被动型的人是不适于从事研究工作

7、的。怎样选择有前途的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是判断自己是否适宜,这是个难题。列出一连串所需的品格条件对解决问题并无多大帮助,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客观的手段来衡量所列出的特点。然而,心理学家有一天也许会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一种实验,来测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这可以衡量人们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大小,即他“发现”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成功率,因为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来检验人们概括的能力以及能否提出与已知资料相适应的假说的能力。也许对科学的热爱可这样来考察:看他们在获知科学上的新发现时是高兴还是相反,据此进行判断。普通的考试并不足以说明学生研究能力的强弱,因为考试往往有利于

8、积累知识的人,而不利于思想家。出色的考生并不一定擅长研究工作,而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则往往在考试上表现得不好。埃里希完全是靠着考官们的好心而通过医学毕业考试的,因为考官们很有见识,承认他有特殊的才能。而爱因斯坦则在工艺学校入学考试中不及格。比起那种不加怀疑地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的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的学生在积累知识方面很有可能处在不利的地位。我注意到,在英国许多生物学或非生物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都是博物学家或者在青年时期曾是博物学爱好者。年轻人爱好博物学的某一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可贵的迹象,说明他有研究的才能。这表明他从研究自然现象中得到兴趣,并很想亲自通过观察来认识事物。目前

9、,挑选有前途的、有研究才能的人,也就是劳斯所说的“发现发现者”的唯一方法是:给候选人以机会,至少有一两年的时间来做科学研究的尝试。除非年轻科学家确实表现了研究方面的能力,否则最好不要给他永久性的研究职位。这种谨慎的态度不仅关系到科学家未来的物质生活和幸福,而且对研究机构也有好处。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年应有机会涉足研究,因为这有助于初步证明某人是否适于做研究工作。一个年轻的毕业生如果采取措施谋求一个研究工作的职位,那就表明他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真诚愿望,换言之,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往往自己挑选自己。不管科学研究究竟需要何种智力条件,总之大家公认:并不是人人都能从事研究工作而有所成就,正如并非人人都有作曲

10、的才能一样。然而,缺乏这些条件的人并不等于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选自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6.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性格”与“研究工作”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应型的人则具有较少的固定观念,他们的思想更自由、更可变,能成为研究工作者。B.消极被动地接受一切事物,这种被动型的人是不适于从事研究工作的。C.每一个人并不绝对隶属于“反应型”“被动型”中的一种,所以难以判断是否适宜研究工作。D.人的性格对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对科学的热爱永远是最基本的品格之一。思路解析:A项,“能成为研究工作者”的说法把或然变成了必然,原文是反应型的人“可能”容易成为研究工作者。答案:A7.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根据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大小准确判断自己是否适宜从事科学研究工作。B.普通的考试并不足以说明学生的研究能力,出色的考生只擅长考试,不擅长研究工作。C.年轻科学家研究方面的能力不强,可变因素较大,最好不要给他永久性的研究职位。D.不是人人都能从事研究工作,从事研究工作是有条件的,但缺乏这些条件的人并不妨碍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出色。思路解析:A项,根据原文第2段可知,“准确判断自己是否适宜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说法错误。B项,“不擅长研究工作”错,原文是说“不一定擅长研究工作”。C项,根据第5段可知,并非所有年轻科学家都不适合做永久性的研究工作,选项以偏概全。答案

12、:D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擅长研究工作的人,也许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比别人高,这表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B.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的学生更容易受老师的欢迎;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的学生往往处在不利的地位。C.挑选适合研究的人的好方法之一是给候选人以足够的机会,至少有一两年的时间来做科学研究的尝试,这有助于初步证明其是否适于做研究工作。D.富有好奇心,要自己去探索事物,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真诚愿望,他一定是最有前途的、有研究才能的人。思路解析:A项,“这表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错,原文说“缺乏这些条件的人并不等于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缺陷”,反之亦然

13、。B项,“处在不利的地位”错,根据原文第3段最后一句可知,应是“在积累知识方面很有可能处在不利的地位”;另外与其比较的对象是“那种不加怀疑地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的学生”。D项,“他一定是最有前途的、有研究才能的人”的说法过于绝对。答案:C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人生树下王开岭“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

14、,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予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

15、变成拄杖的耄耋这样的树,犹若亲属。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旗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

16、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鬟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

17、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选自古典之殇,有删改)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生树下”既点明了文章所写的内容树与人生,又提示了全文所用的手法象征。B

18、.“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一句中的引号起强调的作用,以此突出家园与树密不可分。C.“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一句表达的不是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而是对女儿美好人生的祝福期盼。D.为了表达对树的敬畏、感恩,作者行文时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咏物抒怀便是其中之一。思路解析:A项,“又提示了全文所用的手法象征”分析错误。“人生树下”不能提示出象征的手法。C项,“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一句表达的正是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D项,“为了表达对树的敬畏”理解错误。整篇文章,作者一直在表达对树的感恩,没有敬畏之意。答案:B10.联系文章,简要概述哪些内容能体现“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的内涵。(6分)思路解

19、析:“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体现的是树和人的亲密关系。第段,写祖宅院子里粗壮的枣树,犹如亲人一般见证了一辈辈人的成长。第段,写树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帮助人们度过灾年。第段写人在离家和返乡时对树的依赖。第段,写江南人家种植香樟树,使之成为女儿的终身陪伴。这些内容都是对人和树关系的例证。参考答案:故乡的枣树见证家族的繁衍生息。树是饥荒年代人们果腹的食材。树是人们离家或返乡时的精神寄托。香樟树是江南女儿的终身陪伴。11.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请试着结合文章探究。(6分)思路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可以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很复杂,但主要的还是为生

20、活中没有了树而感到的忧伤。作者认为树“犹若亲属”,树代表了祖宅,代表了故乡,代表了土地,代表了自然,甚至代表了一种传统文化。人们远离了树,就远离了这一切,这是让人痛心的。参考答案:生活中没有了树,犹如失去亲属,令人伤痛;生活中没有了树,家与故乡越来越疏远,令人无奈;生活中没有了树,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令人忧伤;生活中没有了树,传统文化逐渐衰落,令人忧思。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12.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发出会意的一笑

21、。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要求:不得少于60字;要求有细节;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8分)答案:示例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嘴角挂着知足的笑意。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地穿梭。旁边是脸上绽放着阳光般笑容的儿子和丈夫,她满足而幸福地看着他们闹着、笑着。13.请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重在善于发现。小草拱破硬土顽强生长,是一种生命的美;,;,。美,其实无处不在。思路解析:基本句式为“是一种的美”;内容上,应着眼于能够“在我们的身边”发现的美的事物或事情。答案:示例雄鹰划破长空奋力翱翔是一种力量的美科学

22、家不惧失败勇敢探索是一种智慧的美14.欣赏下面的漫画,请用简明、准确、形象的语言描述植树者离开时的心理活动。60字以内。(7分)植数(树)思路解析:描述时先要准确把握漫画的寓意:讽刺了社会上有些人做事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和效果的错误做法。结合漫画中人的表现,如“大步离开”“不管不顾”的样子等,就容易分析这类人的心理。答案:示例你看我任务完成得多快多好呀,一百棵树一下子就解决了。又没有领导来检查,至于以后树是死是活就不关我的事了,快点回去请功啦!五、写作(6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23、。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最好围绕“照片、时代、情感、科技、变化”等几个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进行写作,要抓好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表现“时代变迁和情感变化”这一主题。可从“缅怀黑白胶片时代的温馨情感”的角度立意,可从“数码时代要过一种珍惜情感的生活”的角度立意,可从“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影响”的角

24、度立意,也可从“黑白胶片的时代”和“数码技术的时代”之异同的角度立意。例文阿锦的黑白记忆广东一考生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地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上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

25、,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地纳入她的心底,这时刻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照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

26、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的星星给自己。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也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驼了,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的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带上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张张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