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3)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9112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 施耐庵、罗贯中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 红楼梦曹雪芹 清代,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名本,字贯中,传说是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曾共同从事著作。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共回,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这部小说尊重史实,又带有传奇色彩。以史料为基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按照历史生活的本质,进行精炼的概括和合理的虚构,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真实。,小说善于

2、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总计有四十余次交战,千变万化,摇曳多姿,注重写出战争的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这部小说还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则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cng)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

3、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不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群英会蒋干中计,一(速读课文)基础字、词:字音、字义词义二:人物形象:周瑜、蒋干、曹操三: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思考,1、蒋干是谁? 2、“中计”指中谁的计? 3、“计”指什么计谋?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5、设此计的原因呢? 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7、计谋的结果呢?,1、曹操帐下幕宾。 2、周瑜

4、的计。 3、反间计。 4、杀蔡、张二人。 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 6、亲往探寨。 7、曹操误杀此二人。,故 事 情 节,()毁书斩使 ()挫败曹军 ()暗窥曹寨 ()定反间计 ()款待蒋干 ()舞剑作歌 ()施反间计 ()细作来报,故事线索(反间计),周瑜 曹操(蒋干)(开端)(段) 定计 说降(发展)(段) 施计 (高潮)(段) 中计计成 (结局(段)、尾声(段) 误杀蔡、张,阅读段,思考:,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1

5、、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 周瑜为什么要这样?,答 : 毁书斩使 。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 以此抗议示威; 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 鼓舞士气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答: 写曹操折兵和练兵 。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 ,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将 。曹操回去后采纳蔡、张二人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训练井井有条、声势浩大, 悟出

6、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二人。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是周瑜设计的背景。,问题探究2,“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试析周瑜之计:,B 炫耀,A 堵嘴,C 佯醉,欲擒故纵,心理震慑,示之以隙,玩于彀中,有口难开,自愧不如,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假戏真做,水到渠成,步步窘迫,进退失据,自作聪明,贻笑千古,5、周瑜一见蒋干如

7、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答: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阅读46段,思考:,6、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7、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5、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6、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答: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7、

8、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答: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阅读78段,思考:,9、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使曹操信以为真?,8、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8、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

9、答: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9、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答: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早晚人到,便有关报

10、”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总之,这封假信设计周密,才使蒋干深信不疑。而对于劝降不成的蒋干来说似乎又从天上掉下了一个向曹操邀功的机会。,阅读910段,思考:,11、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12、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10、第九段写了什么内容?,11、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答: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

11、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10、第九段写了什么内容?,答:写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周瑜计成,保持了自己一方的水上优势。,12、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答: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计策的成功。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故事开端,故事开端,故事发展,故事发展,故事发展,故事高潮,故事高潮,故事结局,故事尾声,人物形象,周瑜(设计) 反间 蒋干(中计),高明的演员,愚笨的木偶,总之,蒋干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既无自知之明,也无知人之明;贪功心切,鬼迷心窍,失去判断真伪的能力。,盲目自信,自命不凡,志大才疏,自作聪明,自荐说降,昂然而来,东吴会友,中计东吴,问题探究3(蒋干性格),群英会,周瑜尽情挥洒的舞台,周瑜形象,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豪放潇洒,年轻有为,曹操形象,骄傲轻敌,轻信多疑,阴险奸诈,主题思想,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卓越的军事才干。,作业:,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二、三。 试归纳文中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 > 职教语文 > 语文版 > 基础模块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