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 我很重要》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9218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 我很重要》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 我很重要》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 我很重要》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 我很重要》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 我很重要》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课我很重要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2.把握文章深邃的思想对个体生命与生存价值的认识、评判及作者个性意识的复苏。3.鉴赏文章的语言,掌握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菽粟()混淆()琴弦()翱翔() 寰宇() 濡养()粗糙() 肋骨() 裸露()回溯() 胚胎() 生死攸关()答案sh sxioxinohunrcoliluspiyu(2)多音字薄涨处 颈载答案b/bozhn/zhnch/chjn/nzi/zi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答案(1)濡养/儒生(2)战栗/粟米(3)承诺/偌大(4)雾霭/和蔼二、词语积累1理解

2、运用(1)生死攸关:_(2)万劫不复:_(3)掉以轻心:_(4)鬼斧神工:_(5)相濡以沫:_(6)独出心裁:_答案(1)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2)表示永远不能恢复。劫,古代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便毁灭一切,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一劫。(3)对某种问题漫不经心,不当回事。错点提醒“掉”常错写为“吊”。(4)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错点提醒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注意使用范围,只能用来形容人工之作。(5)原指处于干涸境地的鱼用唾液相互浸润。文中比喻在困境中用极其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错点提醒该词多用于夫妻之间。(6)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错点提醒此

3、词含褒义,注意和“别有用心”(贬义词)的区别。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从接受这一艰巨的工作以来,这个部队已伤亡了二百多人。()(2)汉室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3)这颗桃核上,刻着二十八个罗汉,个个栩栩如生,真是鬼斧神工。()(4)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答案(1)。“生死攸关”指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它包括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的是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这是顾此失彼而造成的失误。(2)。“万劫不复”

4、表示永远不能恢复,此处过度夸张。(3)。(4)。“相濡以沫”多用于夫妻之间。2辨词填空淳美淳厚淳美:厚重美好。淳厚:淳朴,多形容民俗、民情、外貌、气味、声音、颜色等。春天谷内李花、桃花、油菜花等花开灿烂,更是映衬出这座山谷的_原始。它色泽_,质感柔滑,令厨房整体看起来更经典。答案淳美淳厚三、名言警句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3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法)罗曼罗兰4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英)萧伯纳一、作者简介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长于北京。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曾获庄重文文学奖

5、、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二、背景展示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是一篇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的、带有浓郁哲理思辨色彩的散文。“我很重要”是一个哲学命题,作者在对这一命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以理性的分析和动人的情感,把思考和感悟演绎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情感美和理趣美。“我很重要”这一声呐喊,喊出了对社会僵化思想的不满,喊出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三、文体知识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

6、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但不是议论文。可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课堂导语二战时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一家食品公司濒临倒闭,为了走出逆境,决定裁员三分之一。有三种人员名列其中,一种是清洁员,一种是司机,一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库保管。三种人加起来有30多名。经理找他们谈

7、话,说明裁员意图。清洁工说:“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我们打扫卫生,没有清洁优美的环境,其他员工怎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司机说:“我们很重要,这么多产品,没有司机怎能迅速销往市场?”仓管人员说:“我们很重要,没有我们,仓库的一切将杂乱无章,公司将无法正常运行。”经理觉得他们的话很有道理,权衡再三决定不裁员,重新制定发展战略,还让人在公司门口悬挂了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我很重要”。每天员工来上班,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很重要”这四个字。不管一线员工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认为领导很重视他们,因此工作起来也很是卖力。几年后,该公司迅速崛起,成为日本有名的大公司之一。从这个故事我们可知,“我”确实很重要。那么,

8、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作家毕淑敏是如何认识这一点的。(1)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是怎样来表现“我不重要”的?请在图中处填出。(2)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阐释“我很重要”的?请在图中处填出。答案(1)从文化心理加以追溯例证(2)理的诠释情的演绎1为什么“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探究点拨学生解答该题时容易出现思考肤浅、答案单一的现象。探究时要对其原因进行多层次分析。按照“所受教育传统观念时代原因”探究。答:_答案(1)所受教育: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2)传统观念:自古以来就强调谦虚,否则会被人觉得狂妄自大、大言不惭,会遭到攻击。因为“枪打出头鸟”、

9、“出头的椽子总先烂”。(3)时代原因: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不重视个体,个人主义备受批判。2作者要说的是“我很重要”,那么为什么要在开篇先说“我不重要”呢?这是一种什么笔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_答案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笔法。好处:形成强大的情感反差,为后文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更易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可以在开篇制造悬念以吸引读者,从而更能体现出“我很重要”这一观点被提出的开创性意义。3本文从哪几个层面探讨了“我很重要”这个命题?作者认为“我很重要”的依据有哪些?答:_答案作者从个体生命的诞生,从亲情、爱情、友情和事业这几个层面剖析了个性意识复苏的流程和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依据:“我”是

10、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我”是人类的精神之火的传承者,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的承诺;“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机遇的产物;“我”是父母浓浓的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我”是“我”的事业和工作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主宰。4在文章最后的十二个段落中,作者在个性复苏后多次呐喊“我很重要”,表达了她怎样的心情?应怎样朗读这几段?答:_答案(1)内心激动。(2)朗读表示“我很重要”这一观点的语句时,声音要洪亮、高亢,语速稍慢而有力,吐字清晰,情绪高昂。5在这篇课文中,作

11、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阅读下面的精美语句,并说说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答:_(2)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答:_(3)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于脑海深处。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

12、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答:_(4)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答:_(5)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答:_(6)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答:_答案(1)比喻、夸张(2)排比(3)比喻(4)比喻、反问(5)夸张(6)比喻、反问6把文章标题“我很重要”换成“我最重要”行不行?为什么?答:_答案不行。“我最重要”就是“以我

13、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处处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极端个人主义。“我很重要”是说要充分了解生命的价值,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现生命的意义。从作者所说的“我很重要”的依据来看,“我”似乎总在为别人而活,这样不正好说明“我”不重要么?应如何解释这样的问题?答:_答案“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只有“我”才重要或“我”最重要。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我很重要”,是作者对个体生命与生存价值的认识和批判,个体生命或许地位卑微,或许身份渺小,但人格的尊严的天平,从来都是平等的。作者在经历的反思中、情节的梳理中、生存的责任中、事业的创造中认识到“我很重要”,这是个性意识的觉醒,与个人欲望的膨

14、胀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提示“为别人而活”恰恰说明了“我”的重要性。我的价值正体现在了别人的需要上。如何运用“欲扬先抑法”文章的题目是“我很重要”,可一开始却连续说“我不重要”,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我不重要”,是为下文提出和论证“我很重要”蓄势,从而更好地突出“我很重要”这一观点。技巧点拨欲扬先抑,可以当作一种人物描写的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贬低、压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发力。运用欲扬先抑法,需要注意:(1)明确抑扬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或者抑扬交错,总有一个主次之分,写作时要把重心放在抑或扬的行文

15、意图上,不可平均用力。(2)应有较强的“落差”。抑要抑得足,扬要扬得高。只有抑够,才能扬高;只有扬重,才能抑狠。(3)要找出抑与扬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先抑还是先扬,“抑”与“扬”都是现象,因此必须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相通的桥梁,才能完成由抑到扬或由扬到抑的艺术转化。迁移运用请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赞美某种植物,15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近了,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但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能昂首挺胸。刺梨花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与娇艳,不会被人拥入怀中,置于案头,但它能结出刺梨儿,做

16、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样活得轰轰烈烈,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堂堂正正地生活;从未有过惊天动地,只是在默默中奋进。如此不也一样有意义吗?我蹲下身去,摘了两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觉它同玫瑰花一般美丽。不,它比玫瑰花还美丽。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运用示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孝子的第一件要事。孔子说过:“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这种理念,曾子铭记在心,且一生遵行,甚至在临死之前,还自豪、自慰地让弟子们看看自己的手、足以及没有损伤的身体。时下不少青年热衷于文身,在

17、自己的身体上刺青、刻字,以示与众不同,独占新潮,殊不知却和传统的孝道格格不入。更有甚者,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中学生,为了逃避学习,逃避学校、社会,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意识不到自己是父母“不可重复的孤本”,铸成轻生的悲剧。呵护生命,珍惜生命,为了父母,更为了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绽放出最美的风采。2课外素材女儿照顾瘫痪父亲23年不离不弃从14岁开始,家住榆树市的岳晓秋就要照顾瘫痪的父亲,如今,岳晓秋的女儿都已经6岁了。每当看到女儿和外孙女照顾自己,躺在床上的岳伟东总是忍不住流泪,他说,自从妻子去世后,这些年多亏了女儿,如果没有她,他也许早就离世了。岳伟东在24岁那年,得了

18、一种怪病,突然间身体就没了力气,然后就瘫痪在床,当时家里也没啥钱,大女儿才2岁多,小女儿刚刚1岁,也没有去大医院看。此后的日子里,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的身上。可好景不长,就在岳晓秋14岁时,母亲突然得病去世了,那时,父亲瘫痪,妹妹还需要照顾,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女儿非常孝顺,平时做菜都是挑父亲爱吃的做,每天都给父亲擦拭身体,而她也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孝女。尽管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可是岳晓秋还是不忘做公益活动,她坚持每个月拿出100元钱捐助贫困老人,她说,她还年轻能赚钱,少花点不算什么。父亲岳伟东说,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却有一个好女儿,这辈子很知足,他非常感谢一直对她不离不弃的女儿。选材感言我们

19、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所以当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义无反顾。因此,可以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话虽如此,但现实中的不孝子女却屡见不鲜,因此,能够坚持23年照顾瘫痪父亲的女儿才如此动人。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有这样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两三年了。他在听了一次成功心理课之后,颇受启发和鼓舞,心情为之振奋。他在课上的当众讲话练习中说:“所有的成功者,尽管他们的出身、学历、境遇、职业和个性等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今后,我一定要自信!”大家对他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又变得情绪低落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上课的时候信心十

20、足,可一回到单位就变得不自信了。原来,他所在的研究室,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比他学历高,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只有他一个人是大本。所以,不论他在家里事先想得有多么好,只要一上班就“前功尽弃”,只感到自卑而无法自信。由此看来,自信的道理不难领会,但要真正拥有自信意识,就不那么简单了。自信还是自卑,是和别人比较出来的吗?是由学历、职务和业绩的高低所决定的吗?说来这位大本毕业的年轻人本该很自信了,因为就整个社会而言,他已经是“天之骄子”了。然而他又很“不幸”,在本单位里他的学历最低,因而他无法树立起自信心。那么,他若成为硕士、博士就能拥有自信了吗?恐怕不行。因为硕士、博士的上面还有研究员和院士呢!如果真的这样

21、比下去的话,恐怕他即使当上了国家总统也难以自信,因为一个穷国的总统见到富国的总统便又会不自信了显然,一个人要真正拥有自信,首先要突破这种“狭隘比较”的心理障碍。一个人凭什么自信呢?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也就是说,某项重任或创新一旦成功了,这个人就会自信。然而,此话虽不无道理,却仍未道出自信的根本依据。一个人在做某件事,尤其是在担当重任或大胆创新的时候,就需要自信,也应当自信,而不是只有在成功之后才能自信。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能干和美丽,往往是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的缘故,或者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较的结果。人们常常是看到别人怎么美好和幸运,总希望那些美好和幸运能为自己

22、所拥有,却很少想到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和美丽,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新阶段。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认识自我,是我们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赖以自信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个性及优势依然

23、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自信。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现出应有的风采。读后启悟“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心存希望,成功就在一步之遥。但我们往往太看重自信,结果如文中那位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的大学毕业青年。自信,不单来源于成功的暗

24、示,更须以“认识自我”为基础和依据,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信。本文前部分,作者笔调舒缓,不紧不慢地讲述了一个耐人深思的故事。接着,作者笔调转而急速,辩证分析,说理透辟,让人对“认识自我”和“自信”有了全新而又深刻的认识。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之一富强(1)1名句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形势解译文君主最大的功业就是使国家富足强盛。国家富足,实力强大,那么诸侯就会信服他的政策,敌国也会畏惧他的威势。解读作为辅佐齐桓公开创霸业的名臣管仲,深知富强的含义。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诸侯的实际控制权,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就建立在国家实力的基础上。国家强大,就有地

25、位有权势;国家弱小,就只能跟随大国亦步亦趋。管仲被齐桓公重用后,通过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贸易等政策发展经济,使百姓富足,齐国也随之繁荣昌盛。随后,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采取了“尊王攘夷”的策略,使得诸侯归附,建立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基业。管仲的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经济学思想,而他对富强的阐释,也可说是给“富强”作出了基本定义。只有国家富强,对内才能安定和谐,对外才能友好尊重。2名句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则国治。富治者,车不发轫,甲不出橐,而威制天下。尉缭子兵谈译文土地广阔且能善加利用,国家就能富强;人口众多而能管理得当,国家就能安定。国家富强安定,不用出动军队,不用凭借武力,

26、就能使天下威服。解读尉缭子相传为战国末年学者尉缭所著,主要阐述了重视法度、加强训练、先发制人等政治、军事思想,其思想接近法家、兵家,但又受儒家推崇仁义的部分影响,较为驳杂。尉缭认为,一个国家的富强首先在于内政,处理好国内问题,则不必倚仗武力来表现自我的强大,自然能使天下臣服,与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谋攻)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传说尉缭曾经在秦国担任官职,但他发现秦王嬴政性情残暴,于是认为秦国即使统一天下,也不会有好下场,最终弃官隐居。事实证明,秦朝的建立,正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征服六国,但国家治理却缺乏合适的政策,最终不但没有走上真正的富强之路,反而因暴政丧失民心,仅仅十多年后就迅速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