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795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治疗日趋显现的大城市病,向地下要空间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将带来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必要纳入国家战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媒体热点话题。在“高度”“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地下空间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有研究将21世纪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的世纪”,也有国家将地下空间归为“新型国土资源”。可以说,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特别是在

2、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愈加重视。比如,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列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不少城市充分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和建筑地下室,为老百姓开辟许多具有文化、休闲性质的公共空间;还有的城市全面更新地下管网,为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铺设“路基”做足城市“向下”的文章,正逐渐成为潮流和趋势。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地下空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作城市的“里子”。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与“面子”上的突飞猛进相比,“里子”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趟”。比如,有的城市楼越来越高、路越

3、来越宽,然而地下管网却敷设混乱、底数不清;地上地下规划不同步,导致道路被反复挖掘,甚至一场大雨就能让城市“看海”;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设计不尽合理,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缺乏衔接如何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实现地下空间资源更充分、更高效的利用,已经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必答题。利用好地下空间资源,不仅需要先进技术,更需要先进理念。去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巨型盾构机曾引发热议,这个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的设备代表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高超的技术水平。可见,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上,技术等硬实力不是大问题,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才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地下空间管理权相对分散,资源权责不明,如何构建相应制度

4、,理顺权责关系?面对私搭乱建、无序开发现象,如何提升规划协同性、前瞻性,并保证严格实施?这些都需要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消化、逐个解决。“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如此。那些隐藏着的细节,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功力”。起步不久的雄安新区,在规划纲要中专辟一个章节对地下空间进行系统规划,树立了“高起点规划”“规划先行”的标杆;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高铁清河站,采取高铁、地铁及市政工程一体化建设,实现一次安检就能在地铁与高铁“无缝”换乘;不少城市在城市轨道建设中探索引入社会资本,以“轨道+物业”开发模式大幅提升开发质量与利用效率这些新理念、新模式,正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今

5、天,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既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能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我国城市的治理水平就能不断向一流迈进,城市生活水平也能“水涨船高”,为百姓带去更多便利。(选自彭飞让城市建设有“里”有“面”,见人民日报2019年4月10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下空间被视为“新型国土资源”,它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B.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决定因素是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而非技术手段等硬实力。C. 与面子”相比,地下空间这个城市的“里子”显得寒酸,还城

6、市建设的“欠账”势在必行。D. 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能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力发挥巨大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事实论证手法,以突出我国近些年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视程度。B. 文章以城市建设需要先进理念为前提,指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C. 文章指出城市建设的“面子”和“里子”并重,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证。D. 文章论证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有必要性和现实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的城市只有向地下空间作“深度”发掘和利用,才能创造出更加立体的发展之路。B.

7、 地下空间的作用巨大,各个城市都在全面更新地下管网,为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奠基。C. 城市地下空间隐藏的细节最能展现城市的“功力”,所以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D. 地下空间资源要充分高效利用,就必须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增强管理等软实力。【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B.“决定因素是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而非技术手段等硬实力”不正确,原文是“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上,技术等硬实力不是大问题,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才是

8、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C.“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证”不正确,原文第三段是说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与“面子”上的突飞猛进相比,“里子”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趟”,并没有详尽论证二者的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A.“只有才能”太绝对。原文第一段讲的是:“治疗日趋显现的大城市病,向地下要空间将

9、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高度”“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地下空间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B.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讲的是:“还有的城市”,而不是“各个城市”。C.偷换概念、强加因果。原文第五段讲的是:“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如此。那些隐藏着的细节,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功力”。意即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况且因为城市地下空间隐藏的细节最能展现城市的“功力”,所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精细。故选D。【点睛】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

10、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烛火丹心朱亚杰1914年冬,朱亚杰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县中堡镇。在扬州中学读书时,有一次春游,他平生第一次看到火车,这让他对燃料化工和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时,由于家庭经济日趋困难,父母劝他辍学回乡,而他却说:“只要供我上学,将来家中祖产片瓦分田不要。”逆境中他发愤学习,1934年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一二九”运动中,朱亚杰是请愿示威游行队伍的交通员,目睹斗争的壮烈,他深刻地理解到:要有所成就必须不怕牺牲自我

11、。1938年,朱亚杰在西南联大结束大学生活。194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教育部公费留学生,前往英国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49年,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府悄然撤销驻英使馆,朱亚杰第三年的公费再无着落,朱亚杰无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半工半读受聘于一家公司。聘用期满,公司对朱亚杰许以“高薪续聘10年,并负担全部家属赴英费用”的承诺,可新中国的成立早让朱亚杰归心似箭,续聘的请求被他婉言谢绝。1950年,朱亚杰回到祖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在中国石油大学历史上的三次重大创业中,朱亚杰都作出了重大贡献。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朱亚杰对建校初期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担任人造石油教

12、研室主任,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第一批专门人才。1965年,朱亚杰开发出顺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此项研究成果20年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文革”后期,下放到农场放羊的朱亚杰回到华东石油学院(1969年北京石油学院迁往山东后更名),为挽回动乱对石油科技造成的损失,朱亚杰丝毫不顾工作环境的阴暗潮湿,昼夜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1981年,为让混乱中的石油高等教育尽快走向正轨并大幅度提高层次,时任副院长的朱亚杰不顾年事已高,四处奔波,克服重重障碍,终于在北京原校址内建立了研究生部。朱亚杰在煤炭、油页岩、石油等可燃矿物的综合利用方面的科学研究享誉中外,对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贡献巨大。1980年朱亚杰

13、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而作为中国新能源的奠基人,朱亚杰1990年主持我国第一个新能源国家攻关计划,为“九五”以后我国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奠定了基础。朱亚杰常告诫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事事考虑个人前途利益。而“做学问,首先是做人”则是朱亚杰对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追循的为事业之道、为人之道。朱亚杰誉满学界,后来又相继担任一些政治组织、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但他一直讳言自己。在他看来,科学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拿它作为获取名利的手段,就是对科学的亵渎,就不配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1996年,朱亚杰病重住院,仍然拖着病

14、体对每一个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严格把关,逐字逐句修改。朱亚杰病危时,他指导的博士刘晨光教授出国进修前来与老师辞行,朱亚杰因带着氧气面罩而不能说话,忍着剧烈的疼痛,艰难地坚持用笔交谈,一再嘱咐刘晨光要注意考察国外新能源研究情况,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当时的情景令医护人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爱国者朱亚杰如烛火一般,以赤诚之心,用尽毕生精力,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摘编自孙兴文克尽毕生一寸丹等)相关链接他潜心科研,对他钟爱的科学事业敢为人先,为能源研究执着追求;他教书育人,对他寄予期望的学生呕心沥血,为石油教育撑起一片天空。他便是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石油化工学家和教育家朱亚杰。(摘自科技名家风采录)19

15、57年我考入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每逢学校开大会,常见到一位衣着整洁、身材修长的清瘦中年人,或拎一只木凳,或提一只马扎,和大家一起坐在台下。从高年级学生谈话中我知道了他就是留学英国归来的人造石油化工专家朱亚杰教授。(楚泽涵我的好老师怀念朱亚杰先生)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朱亚杰留学英国期间,曾就职于一家公司,是建设新中国的念头促使他谢绝公司的挽留,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说明信念对人生方向的选择影响很大。B. 朱亚杰曾忧心石油高等教育的状况,并为建立研究生院四处奔走,他认为若非如此,石油高等教育就很难尽快走上正常发展道路,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层次。C. 朱亚杰很早就对

16、化工和能源兴趣浓厚,后来长期致力于此方面科研工作,他潜心钻研执着追求,在科学上卓有建树,对我国的能源技术的发展很有贡献。D. 在朱亚杰看来,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心存敬畏并把科学置于最高地位,而不应该亵渎科学用它来获取名利,所以朱亚杰虽然誉满学界,却较少公开谈及自己。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在扬州中学读高中期间,朱亚杰因为家境拮据,差点儿没辍学,是求学的信念和淡泊的意识让他得以坚持,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B. 朱亚杰在北京石油学院从事教科研工作,培养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批专门人才,1965年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C. 朱亚杰作为留英专家在学校里有名

17、声,而在学生眼中却是朴实无华的,学生楚泽涵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老师的敬仰和热爱之情。D. 朱亚杰心系科研工作,病危时他只能用笔写字来与刘晨光教授指导的博士交流,叮嘱他出国进修后别忘关注国外新能源研究情况。6. 朱亚杰认为“要有所成就必须不怕牺牲自我”,这一点在他的人生中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4. D 5. C 6. 朱亚杰心系祖国,拒绝英国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任教,最终成为伟大的爱国者。朱亚杰钟爱科学,潜心钻研,甚至不顾及环境对身体的损害,最终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朱亚杰献身教育,为北京石油学院的创建倾注了大量心血,不顾年事已高创建研究生院,带病为研究生修改论文,最终成为可敬

18、的教育家。【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中D项“较少公开谈及自己”表述不准确。原文为 “但他一直讳言自己”。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本题中A项“在扬州中学读高中期间”表述错误,文中没有说具体在哪里读的高中;B此项原文为“研究成果20年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故“1965年”错误。D “与刘晨光教授指导的博士交流” 表述错误,原文为“他指导的博士刘晨光教授出国进修前来与老

19、师辞行”,刘晨光是朱亚杰的学生,来与老师朱亚杰辞行。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题干的“要有所成就必须不怕牺牲自我”,可指不怕牺牲生命、不怕牺牲利益、全身心奉献。结合原文,筛选相关信息。第二段有“高薪续聘10年,并负担全部家属赴英费用”、“新中国的成立早让朱亚杰归心似箭,续聘的请求被他婉言谢绝。1950年,朱亚杰回到祖国”;第三段有“为挽回动乱对石油科技造成的损失,朱亚杰丝毫不顾工作环境的阴暗潮湿,昼夜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时任副院长的朱亚杰不顾年事已高,四

20、处奔波,克服重重障碍,终于在北京原校址内建立了研究生部。”正是因为这些牺牲,才体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可敬的教育家。整合以上信息,可得出答案。【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

21、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

22、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太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1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

23、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

24、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

25、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恸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我在这间旧

26、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管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借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瞿秋白以文人为政,

27、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平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责。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近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明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秋白不朽。7.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只干成了一件事。B. “觅渡”是瞿家祠堂前

28、一座桥的名字,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标题,既以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C. 同样是死,瞿秋白与李逵的区别是:前者是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积极的,后者对生与死的理解更多的是鲁莽和冲动。D. 作者将灵动的笔触、畅晓的行文、哲理的思索与瞿秋白悲剧意义有机结合,赋予了文章不同寻常的厚度和分量。8. “秋白不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9. 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究二者之异同。【答案】7. A 8. (一)“秋白不朽”的意思是,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间。(二)其精神具体表现为心忧天下:文弱秀气,才华出众,本可以远离

29、乱世只做纯文学之事,而他却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死的畏惧。坦荡真实:他看淡虚名,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真实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 9. 同:二人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做出了异乎常情的选择,将生命的价值向上推了一层。 异:项羽放弃的是生的希望(有渡船却拒渡),以自刎维护了自我最后的尊严。留给了历史永远的回味。瞿秋白放弃的是自我英名流芳的完美形象,用多余的话剖析个人的“渺小”和“愧对党的领袖”之称 ,剖析在政治责任和文学爱好之间的自相矛盾,探究生命的归宿,给人更多的思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

30、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说法错误,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句子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句子含义,要把句子放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其含义。本题题目是“秋白不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

31、样评价的理由”。首先里“秋白不朽”这句话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句话是说作者纪念评价瞿秋白的,意思是说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间。所以题目是在问作者说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间的原因有哪些。也就是问瞿秋白永存人间精神有哪些。通读文章,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三段、第四段和第五段三个自然段,仔细阅读这三个自然段,可以从文中筛选出“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

32、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

33、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

34、的人”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归纳分析作者评价瞿秋白“秋白不朽”的理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向外挖掘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本题题目是: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在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究二者之异同。本题属于向内挖掘类探究。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

35、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根据这些信息探究瞿秋白与项羽二者之异同。【点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

36、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本题属于向内挖掘类探究题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炒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

37、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

38、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节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B.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C.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

39、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D.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B. 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C. 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D.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40、,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贻误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B. 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世龙门”,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使虚浮妄诞成为风俗。C. 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D. 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其尽力,加上劝石勒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他杀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

41、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相见,向王衍询问西晋的旧事。(2)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本题“何得邪”为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破坏天下”为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42、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C项“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错误,长揖是拱手高举,自上而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错误,原文说“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是石勒的话,不是王衍的行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

43、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题重点词为“俄”,不久;“破”,击破;“故”,旧事。 “问衍以晋故”是状语前置,“以晋故问衍”。(2)题重点词为“吾曹”,我辈;“祖尚”, 效法崇尚; “戮力”,合力。【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

44、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注: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

45、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B. 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C. 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D. 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15. 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

46、苦。(2)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3)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

47、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说“由雄放转为凄苦”表述错误。首联“七千里”、“二毛人”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可读出思乡之情;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的洒脱。应是由凄苦转为洒脱旷达。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做这类题要先弄清诗歌题材,理清诗歌的思路,在作品中寻找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结合意象,判断感情。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

48、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 “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仕途险恶的忧虑,“泣孤臣”表达对国事的忧愤,忠心朝廷,无故遭贬。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更是豁达的表示。【点睛】读懂是鉴赏古代诗歌题的关键。阅读时,需要注意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背景、体裁类别、典故、意象、关键词句等,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结合选择题的选项进行认识的矫正。(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_,_。”(2)白居易琵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