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1713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延安市吴起县二校联考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孤立的一个人,不会产生礼的问题,只有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才会产生礼的要求和行为。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那就要从内心情感和交往形式上去寻求互相对等的因素,孟子指出, “恭敬之心,礼也” ,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内心情感的对等表现为恭敬,交往形式的对等表现为辞让,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践行礼的要求和规范。所谓恭敬,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 “恭”和

2、“敬”分别属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范畴。然而,对于同一践礼主体而言,无论是貌恭还是心敬,都只能在主体与客体的交往中呈现出来,都是主体指向客体的行为。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内心敬重,面貌总会好看;内心鄙弃,面貌就会不那么好看。恭敬名为两个概念,实为一个内容,那就是敬的情感,即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重。孔子十分重视敬在礼的行为中的意义,他从人与禽兽之别的角度,指出为孝必敬,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重视祭礼和丧礼,却更在乎敬的内涵, 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弟子子路的回忆, “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

3、不足而敬有余也” 。孔子甚至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在各种礼仪中,敬的情感最为重要,而国君的婚礼又最能体现敬的情感。国君亲迎新娘,既是爱慕,又是敬重,把这种爱与敬的情感推而广之,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谓辞让,亦称退让, “应进而迁曰退,应受而推曰让” 。辞让是与恭敬紧密相连的德行,其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在礼的迎送、授受仪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具体为“三揖三让” 。 “揖”是拱手致意,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 “三揖”是凡入门,将右曲揖、北面揖、当碑揖。 “三让”是凡升阶,宾主尊卑相同时,一同升阶;宾主尊卑不同时,则尊者先升。 “三揖”作为迎送规定,有利于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三让”并不改

4、变主客体的实质行为,辞让之后仍是尊者先升阶,该先升阶的人还是先升阶,其意义在于给对方以被尊重的心理感受,宾主正是在辞让中体现出教养与风度的。孔子认为辞让既是君子遵礼的表现,又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彼此作揖谦让,然后登堂比射。射毕,走下堂来,彼此作揖,胜者罚负者饮酒。这样的竞争是君子之争。无论赢者还是输者,辞让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真是令人意往神驰。从这个意义上说,辞让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仪式,能够使弱者、居下者、失利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认同。(摘编自夏海浅论儒家

5、之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的要求和行为发生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单独一个人不存在“礼”的问题。B. “揖”是重要的辞让礼节之一,指的是客人到主人家做客,主客彼此拱手致意,以表现对对方的敬重。C. “辞让”的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一本质突出表现在迎送、授受仪式中的“三揖三让”上。D. 孔子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国君把对新娘的爱和敬推广开来,就有可能治理好国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檀弓上 来说明,相对于礼的外在形式,孔子更重视祭礼和丧礼中的情感因素。B. 文章第三段先解释了辞让的内

6、涵,然后分析辞让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做法,最后阐述了辞让的意义。C. 作者在论证“辞让”时,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内容充实,有理有据。D. 本文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第一段概述了 “礼”的两方面的表现,第二、三段分别对此进行了具体论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恭”是礼在容貌上的表现, “敬”是礼在内心情感上的表现,外表“恭”的人内心也一定会“敬” 。B. 礼仪本身是有等差 的 ,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因此古人就用恭敬和辞让来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对等。C. 辞让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辞让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辞让的结果,它能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D

7、. 即使客人身份不如主人尊贵,主人也应当让客人先升阶,客人也应当听从主人的建议,这符合儒家之礼。【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项, “指的是客人到主人家做客,主客彼此拱手致意,以表现对对方的敬重”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揖是拱手致意,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 。故选。【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

8、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 “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说法错误,梳理第三段内容,可以发现这一部分没有使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故选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9、。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项, “外表恭的人内心也一定会敬 ”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内心敬重,面貌总会好看;内心鄙弃,容貌就会不那么好看” ,并不能由此推出面貌“恭”内心就一定会“敬” 。C 项, “辞让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辞让的结果”曲解文意,原文中说“辞让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仪式” 。D 项, “即使客人身份不如主人尊贵,主人也应当让客人先升阶”曲解文意,原文中说“辞让之后仍是尊者先升阶” ,这里看的不是主客之别,而是双方身份的尊卑。故选 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

10、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 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

11、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 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4 月 1 日,我国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通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

12、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目前,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新区规划编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材料二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 3 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 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 2000 平方公里。

13、材料三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打造具有相当规模、发展环境更优的集中承载地,一方面,将吸引部分功能在集中承载地集聚发展,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促使北京实现“瘦身健体” ;另一方面,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可以避免零打碎敲、盲目布局,提升疏解效率。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可以集聚京津冀乃至全国以及国际创新要素和资源,能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国内领先的科技新城,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通过推进简政放权、管放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作出表率和示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主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

14、能及与之相配套的部分优质公共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强化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优化整合现有城镇体系,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发展差距悬殊,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典型缩影。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升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河北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效益,缩小与京津两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在促进三省市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上探索新路子。材料四雄安新区在全域组织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 ,把与老百姓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承载集

15、体记忆的物质载体和非物质文化记忆列为普查和保护对象,分门别类建档“存根” 。截至目前,共登记不可移动类遗存 592 处,可移动类遗存 345 件(套) 。2018 年初,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全域组织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 ,这是一次全方位的乡土文化调查登记和传承活动。老房子、老井、老树、老磨盘、供销社、乡村卫生院、影院、戏台、桥梁、水闸、水塔、雄县佐各庄烈士墓、安新端村惨案遗址、圈头音乐会、鹰爪翻子拳、雄州黑陶制作技艺、郭村狮子会、雁翎大刀、大田庄村苇编字花席等,承载着雄安人民共同历史记忆的遗存陆续被建档“存根” 。据援助新区工作的河北省文物局调研员刘洁介绍,从调查成果看,三县大部

16、分村庄均有遗存分布,这些遗存是新区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对于京津冀地区的优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B. 雄安新区的建设,分为起步、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由起步区到中期发展区再到远期控制区,区域面积将不断扩大。C.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河北雄县、容城、安新 3 县,这三地虽然具有多方面 的 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现有开发程度较低的不足。D. 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那些能够承载集体记忆的遗存,它们对于雄安新建设发展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5.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更是立足于未来,所以它是千年大计。B. 雄安新区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这应该是设立新区选址的考虑因素之一。C. 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方面会减轻北京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意义也将逐步削弱。D. 文化建设是雄安新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体现了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长远目光。6. 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答案】4. C 5. C 6. 促使北京实现“瘦身健体” ,推动北京非首都

18、功能集中疏解;打造科技新城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探索三省市协同、协调、共同发展的新路子。【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 “存在着现有开发程度较低的不足”错误。由材料二“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基本条件”可知, “现有开发程度较低”意味着其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开发建设,并非“不足” 。故选 C 项。【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19、。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 项, “意味着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意义也将逐步削弱”错误。由材料三可知,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指将首都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功能外的其他方面的功能转移出去,雄安新区集中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任务,不是要转移北京的首都功能,而是进一步强化和明晰北京作为首都的功能定位。故选 C 项。【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20、如本题“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 ,然后到材料三中圈出有关雄安新区设立的意义的内容,再分点进行概括。材料三中,如第一段“将吸引部分功能在集中承载地集聚发展,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促使北京实现瘦身健体 ”“另一方面,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可以避免零打碎敲、盲目布局,提升疏解效率” ,第二段“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可以集聚京津冀乃至全国以及国际创新要素和资源,能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国内领先的科技新城,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 ,第三段“将进一步强化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优化整合现

21、有城镇体系,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第四段“加快提升河北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效益,缩小与京津两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在促进三省市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上探索新路子” ,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

22、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我坐班车回老家,经过石砚湾的时候,车停了下来,司机把门打开,我看见路边有一个邮筒,但却没有一个要上下车的人。师傅,怎么不开车呢?师傅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奔跑在这片交通仍不便利的山间马路上。但比起二十年前,这条路已经便利多了。师

23、傅终于开口,告诉我,所有的班车都会在这儿停靠,尽管到如今,邮筒已经生锈,荒草已然茂盛。为什么?令所有路过的车辆,不约而同停靠并为之鸣笛的竟只是一个年轻人。80 年代那会儿,年轻人流行南下打工,去广州、东莞、深圳、上海,总之没几个人留在老家。但有一个年轻人留了下来。他绝不是害怕出门,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县里邮局要将一批信件送去百里外的乡下,公路不通,村落不熟,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送完再坐火车南下。结果,当年轻人把一封封信件送到各家各户,老人们感激涕零的样子,一下子触动了他。信件都是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寄来的平安信,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们便可

24、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年轻人说干就干,县邮局更是求之不得。就是从那天起,年轻人每天都会背着一大包的信件,先送完路过的几个村庄,因为老家隔着几座荒凉的大山,他总会在石砚湾的一个拐角处等车,等路过的拖拉机、摩托车,甚至牛马车。而那些赶车的人,得知年轻人是一位邮递员,也总愿意搭他一程。送的次数多了,所有赶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邮递员,每天中午时分,会站在石砚湾等车,乡亲们知道他辛苦,放弃了南下打工的大好时光留下送信,便都敬着他,觉得他是一位平安信使,有时时间对不上,也会故意把车停在石砚湾,等到年轻人上车才走。这一等便是二十年,开车人都在口口相传,在经过石砚湾的时候,一定要等一个送信的年轻人,直到

25、县里的马路修通到每个乡村,直到每天开通了固定的班次汽车,直到年轻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不慎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倒。开车的人再也没能等到年轻人,他走了,全身被摔得伤痕累累,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但那些写信和收信的人,至今从未忘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乡亲们特意去县邮局申请了一个邮筒,安放在石砚湾那个年轻人等车的地方,里面塞满了各种信,那都是外出打工的人寄给年轻人的感谢信。人走了,但信还在。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我想问,年轻人叫什么名字?刚开口,却已泣不成声,终究是没有问成。

26、有些遗憾,但又有些许安慰,至少我知道,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如果可以,我想再加两个字,邮递员哥哥。(有删改)7. 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面对“我”的询问,司机师傅只是 “看我一眼,没有作声” ,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 。B. “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 ,这一细节描写凸显出年轻人的责任意识,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C. 文中的年轻人是一位不知名的乡村邮递员,80 年代主动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留在交通闭塞的家乡送信,

27、给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和欢乐,其事迹可谓感人肺腑,催人泪下。D. 文章结尾表达了对这位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感激之情,并由年轻人而想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 ,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奉献给这些绿衣使者的一曲赞歌。8. 文章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探究。【答案】7. A 8. 文章塑造了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形象。他为人热心,乐于助人,县里邮局送信下乡,公路不通,村落不熟,他主动帮衬;他心怀家乡,关爱他人,为了让老家的人们能够收到家书,他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在家乡为人送信;他恪尽职

28、守,尽职尽责,始终坚守在邮递员的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9. 从情节上来看,前后呼应,并照应标题。文章开头写班车路过石砚湾停靠鸣笛,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引出下文,后文写每一辆汽车路过时都要停靠一会儿与上文形成呼应,同时又照应标题,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从形象上来看,所有班车路过石砚湾停靠鸣笛侧面衬托年轻人的形象。从主旨上来看,借助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间接表达了对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之情。【解析】【7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29、,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 项, “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 ”错误,其一,文章并没有说“我”是石砚湾人,只是说路过此处;其二,司机师傅没有说话是因为他在缅怀年轻的邮递员。故选 A 项。【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文章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首先要给人物

30、定位,从文中来看,文中塑造的是一位邮递员形象,然后根据人物所做的事情概括其特点,如“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 “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们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 ,主要从热心、关爱他人、尽职尽责等方面概括即可。【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探究” ,然后到文中圈出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内容,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用。如“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

31、,启动班车” “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 ,作者开头和后文写这些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前后内容之间形成呼应,同时与标题“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呼应,这是情节上的作用;从形象上来看,文中的主人公的年轻的邮递员,而班车停靠鸣笛体现了人们对邮递员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对人物形象的侧面衬托。【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

32、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二、古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

33、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

34、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会保州兵乱,以为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

35、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B.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C.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 /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D.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

36、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 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登基时的称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C. 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被免职、辞退回家。D. “谥”指“谥号” ,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2.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修父亲早逝,母亲很重视他的教育,后来他又与志同道合的师友结交,以文章名扬

37、天下。B. 范仲淹被贬谪,高若讷认为应当罢免他,欧阳修谴责高若讷,最终使得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C. 虽然欧阳修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宋仁宗自始至终对他十分信任,还鼓励他直言。D. 欧阳修仕途坎坷,因被奸人忌恨而数次贬官,但他忠直敢言,谨守节操,谥号“文忠”可谓恰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2)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 (2)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

38、然的道理。【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句中,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不闻其有可罢之罪”都是句意完整的分句, “而”字前断开,排除 BC 项。 “谋臣”是“不用”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A。【11 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

39、、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指的是古代官员被免职、辞退回家”理解错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

40、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最终使得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张冠李戴,结合原文“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被贬为夷陵县令的是欧阳修,不是高若讷。故选 B。【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贻” 动词,送;“书”名词,书信;“ 谓”动词,说。 (2)中的“以”介词,因为;“同道” 名词短语,志同道合;“ 此自然之理

41、也” 判断句。【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 ,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

42、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

43、令。 范仲淹被派往陕西办事,临行前欧阳修与他笑着告辞说:“过去声援你,难道是为了我自己的私利吗?我们之间,同退不同进也是可以的。 ”庆历三年(1043) ,欧阳修掌管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 。从此,朋党的议

44、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回头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才,哪儿还能得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 ”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 ”仁宗说:

45、“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 ”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而没听说他们有任何可以罢官的罪名。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 ”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小人都恐惧欧阳修被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任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升迁他为翰林学士

46、,让他修撰唐书 。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辞官退休。熙宁五年去世,获赠“太子太师”称号,谥号为“文忠” 。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 ”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47、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 “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D.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15.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14. A 15.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

48、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B 项考核内容,C 项考核情感,D 项考核形象,其中 A 项, “老翁一家只剩一人 ”错误, “老翁”指诗人自己。【1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诗歌的

49、颔联描写的景象及其用意,追抓住意象“乱云”“薄暮”“急雪”“回风”概括“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作用注意从情感的抒发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从结构看,呼应诗歌标题 “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点睛:分析诗句 的 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自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