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7978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PPTX 页数:417 大小: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17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17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17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17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命题规律】 1.选材十分稳定,均为“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作品。材料中的人物多为有远见卓识、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关注民生、政绩卓著的清正廉明的官吏。 2.题量没有变化,4道小题,共19分。题型及考查点的变化:2014年用客观断句题替代了信息筛选题,20152018年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减少了常规考点,避免重复考查。增加的新考点,体现对古代文学基本素养的考查,体现了文言复习的基础性和高考的指向性。变化之后的4道题依次为:客观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内容概括分析题和翻译题。,传 记 一、(2019全国卷,1013

2、,19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3、。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4、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解析画线语句是对贾生籍贯、才华及受吴廷尉赏识情况的介绍,故陈述对象为贾谊和吴廷尉两人。“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和“吴廷尉为河南守”是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B项,吴廷尉因“闻其秀才”而“召置门下”,并且“甚幸爱”,故三句主语都是“吴廷尉”,“门下甚幸爱”错解句意。,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

5、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解析A项,“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流派的总称,“诸子”指孔子、老子、墨子等,“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

6、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解析C项,“重新得到重用”错,贾谊答复询问后,文帝对其才华大加赞赏,并让其担任梁怀王的太傅,但贾谊之前担任“长沙王太傅”,而文帝对贾谊所提建议“不听”,所以不能说明受其重用;且“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与“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前后

7、次序颠倒。,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解析就(1)题而言,得分点为“短”“擅权”“纷乱”等词语。就(2)题而言,得分点为“数”“非”“稍”等词语。,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本郡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

8、重喜欢他。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且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调任他做廷尉。吴廷尉于是就向朝廷推荐贾谊年轻有才华,且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孝文帝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当时贾谊年仅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文帝每次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时,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不能说什么,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生。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和睦,正是改定历法、改变服色、制定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详细草拟了各种

9、仪法,崇尚黄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灌、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恨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此后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担任长沙王太傅。贾谊辞京之后,前往长沙,等到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又过了)一年多之后,贾谊被皇帝召见。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

10、因孝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详细地讲述了这里面的道理。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做他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出行,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

11、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不称职,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二、(2019全国卷,1013,19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

12、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 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 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

13、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

14、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解析本题中“有奇才”与前面“年虽少”对应,中间应断开;“举国而听之”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应断开;“不听用鞅”承前“听之”,中间不应断开。,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解析B项,“汤武”指商汤与周武王。

1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

16、的劝告。 解析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的表述与原文事实不符,原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惩罚太子本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参考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1)注意对偶句式;“苟”,如果;“强”“利”,使动用法;“法”,效法;“故”,陈规;“循”,遵守。(2)“期年”,一年;“之国”,到国都;“初令”,新法。,参

17、考译文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若不能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全国求贤,想要重整穆公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就向西入秦,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几天仍不知疲倦。景监问商鞅:“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国君?他特别高兴。”商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他就格外高兴。”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要变法,孝公担心秦人

18、议论自己。商鞅说:“行动上犹豫,搞不出名堂;事业上犹豫,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商鞅说:“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依照古法。所以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桀纣不变旧礼,却遭到了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能非难,遵循古礼的人不值得称赞。”孝公说:“好。”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最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

19、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新法实行了十年,秦人非常满意,路不拾遗,深山里也没有盗贼,家家富裕,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斗,乡镇安定。于是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孝公派商鞅率兵攻魏。商鞅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俘虏魏公子卬,并乘势攻打魏军,大胜回国。魏惠王屡次被齐秦打败,国内空虚,势力渐衰,恐慌起来,就派人说割河西地区给秦以求和。而魏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后悔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商鞅破魏返秦,秦把於、商等十五邑封给他,称商君。,三、(2019全国卷,1013,19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20、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1、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解析解答此类题,应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查;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辨析出四个选项的差异,排

22、除干扰项。本题句子停顿差异有三处。看第一处差异(战胜之名),“名”为“名声”之义,应放在“战胜之”的后面,充当宾语,据此排除D项。A项,根据文意,鲁国国君任用吴起,是抛弃卫国,故“弃卫”后应断开,排除A项。B、C两项的差异在“则是”处的断句,“则”为副词,一般要在其前停顿,故排除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

23、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解析“三晋”是战国时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合称。春秋末,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各立为国,史称“三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

24、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解析解答此类题,应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错误,原文是吴起“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满,而不是对“公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参考答案(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

25、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解析翻译相对简单,包括考查判断句式、虚词、重点实词等。(1)关键词:第一个“乃”是副词,表示肯定,就是。“所以”,表原因。第二个“乃”,表顺承,才。“弗”,不。“如”,比得上。(2)关键词:“走”,跑。“之”,动词,往,到去。,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他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

26、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们分担劳苦。有个生了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吮吸毒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于是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太守,来抗拒秦国、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这是魏国的宝贝啊!”吴起回答说:

27、“先前殷纣的领土,左到孟门山,右到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德政,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守,有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跟你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交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国的公主,却嫉妒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

28、魏国,随即就去了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各诸侯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原来楚国的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攻击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四、(2018全国卷,1013,19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

29、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

30、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爽懦

31、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解析本题在A、B两项各设有一处错误。A项,“下狱”应该属上,“芝坐爽下狱”合为一读。B项,“志”字当属下,“志不苟免”应该单独为一读,不应断开。D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

32、。A项应作“芝坐爽下狱”,意思是鲁芝因受曹爽牵连而下狱,与后文中的“当死”语意贯通而下。B项应作“志不苟免”,是说鲁芝的志向不想苟且免死,应单独成句,而不是“志”字属上,“口不讼直志”也义不可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解析C项的“践阼”说到踏上古代庙堂

33、前台阶,这是正确的,但下文又说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这显然是无关的因素,插在这里是多余的,尽管最后再说登上国君宝座,又回到正确表述上,但C项的表述出现错误,因而是该题的正确选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

34、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解析B项中虽然大多处均符合原文意思,但其中说到的“蜀地饱受侵扰”,却是天水邻近的蜀地之事,与鲁芝任职的天水无关。B项所述有误,是该题的正确选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参考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

35、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1)句中,“以”,介词,凭借;“叛”,反叛;“文武”指代的是“文武官兵”;“以为”,作为;“先驱”,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先锋、前导”的意思。(2)句中,“以”,因为;“履正”,行为端正;“素”,一向;“作屋”,建造房屋。语意要完整通顺。,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是扶风郿郡人。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豪族。父亲被郭氾杀害,鲁芝在襁褓中就开始逃难,十七岁时,才移居到雍州,潜心学习典籍。被郡守推荐为上计吏,州府征用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推举他为孝廉,授官为郎中。后来又授官骑

36、都尉、参军事、临时担任安南太守,升官为尚书郎。曹真到关西督察,又任命鲁芝为大司马军事。曹真死后,宣帝替代了曹真,于是推荐鲁芝担任骠骑军事,改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国相邻,屡次遭蜀人入侵抢掠,人口削减,寇盗到处都是,鲁芝全心镇守护卫,重新建造了城镇街市,几年之间全部恢复了旧貌。升官为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敬慕鲁芝的德行,老幼都赴皇宫上书,请求鲁芝留下。魏明帝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曹爽辅佐朝政时,延请他担任司马。鲁芝多次提出忠言良谋,曹爽都不能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诛伐曹爽时,鲁芝率领其余众人过关斩将,骑马快速奔赴曹爽,劝告曹爽说:“您处在伊尹周公的位置上,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要牵着黄犬清净度日,又

37、怎么能够办得到!如果能够挟制天子保有许昌,依仗天子的威势下文告征调四方的兵马,谁敢不听从,您的!舍弃这些离开,欲赴刑场,难道不令人痛惜吗!”曹爽懦弱糊涂不能采纳鲁芝的计谋,于是遭受杀戮。鲁芝因曹爽也被捕下狱,判处死罪,但他不争辩是非曲直,没有求赦免的想法。宣帝赞许鲁芝的品行,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起用他担任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被铲平,鲁芝升官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即位后,鲁芝改任为镇东将军,进爵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龄已到七十岁,上书告老退位,上奏表章十余次(没有被准许),又被

38、征召做了光禄大夫,被授予特进的职位,配给他吏卒,他的门前可以像官府一样设置木栅栏遮挡人马。羊祜担任车骑将军,于是想把官位让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品行高洁,毫无贪欲,处事平和与众不同,做官到头发花白,始终恪守礼制,未曾被任命为这种官职,我在官位上(却)超越鲁芝,怎么来杜绝天下人的不满!”皇上不答应。鲁芝被当时的人们敬重到这种地步。泰始九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皇帝为他的死而痛哭,赐给他的谥号是“贞”,赐给他一百亩的坟地。,五、(2018全国卷,1013,19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

39、太守陈宠功曹,当,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

40、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41、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解析本题在A、D两项各设有一处错误。A项,“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断句应为“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其中“敦”字应该属下,与“儒学”连成“敦儒学”一读,“习尚书”另合为一读,句中说成“晚而改节敦”则无义可说。D项,“涣少/好侠尚气力”应该断句为“涣少好侠/尚气力”,“尚气力”是承着“涣少好侠”而来的进一步说明,不应在“涣少”后断开,句中说成“好侠尚气力”也难以说通。C项则兼有这几处错误。B项,“涣少好侠”意思是少年时

42、即喜好侠义,与后面“晚而改节/敦儒学”形成转折。该项没有错误,是正确选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D项说到的“京师”,现在统称为首都,如果说成是整个古代京城的通称,有些勉强,但更大的错误来自“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因为“京”字单用固然可以

43、称国都,但“师”字单用,是不可以称国都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

44、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解析“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的表述有错误,因为原文的“皆尽其能”“不得旋踵”,是指任峻处事严酷,尽力使唤下属,要求下属尽其所能,办事快速,不得迟疑拖延,而不是说下属尽职尽责工作而任务重得抽不开身,其实从文中看,并未说政务有多么繁忙;“旋踵”字面上是调转脚后跟、转足之间的意思,“不得旋踵”又喻指快速,不得迟疑,不可拖延,“不得旋踵”是不用于表示“无法分身”义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参考答

45、案(1)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当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注意省略句:“为”后省略“之”字,“立祠”后省略“于”字。注意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安阳亭西”置于第二句句首。注意词类活用:“弦歌”用作动词,奏乐唱歌。另外,实词“荐”作“祭祀”讲,教材中没有学过,容易理解错。 (2)“断狱”是动宾短语,断案。“及”是比得上的意思。另外,状语后置“猛于涣”在翻译时也要特别注意。,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王涣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

46、崇尚力气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意。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振,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由此出了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的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部消灭了。县境内安定太平,商

47、人可以在外面停宿。那些放牛的人,经常说将牛交给王涣了,始终没有发生互相侵犯的事。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以法律,治理所属郡县,声名大振。后来因为考问妖妄言论不符合实情而被判罪。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平时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历届官府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秘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无论城中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

48、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的多达上千人。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当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尊崇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

49、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所以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六、(2018全国卷,1013,19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 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 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 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