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单元 登岳阳楼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755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单元 登岳阳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单元 登岳阳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单元 登岳阳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单元 登岳阳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单元 登岳阳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登岳阳楼本课话题和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在诗人的笔下,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邻里温情 39 年如一日陇海大院是郑州市二七社区的一个老院落,39 年前,高新海因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从此卧床不起。随后,残酷的命运接踵而来:二哥因病去世,大哥患了肺病,父母相继去世当高新海彷徨于生命的十字路口时,陇海大院的邻居们,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洗脸刷牙、端屎倒尿、买菜做饭、送医喂药、聊天解闷这一帮,就是 39 年,从青春年少到华

2、发苍苍,就这样不离不弃,就这样相伴到底。这是河南的一个大院,是和睦的一个大院,是温情的一个大院,也是中国的一个大院。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美在和谐。赫拉克利特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地坼(ch) 乾坤(qin) 戎马(rn)凭轩(xun) 涕泗(s)(2)多音字亲 (qn)亲 朋 好 友(qn)亲 家 )第 2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吴楚东南坼(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在南面)第 3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凭轩涕泗流。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亲朋无一字。古义:指书

3、信。今义:文字。第 4 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常识速览探 背 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 57 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整体感知这首诗通过对

4、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文脉梳理登岳阳楼首 联 :叙 登 临 人 世 沧 桑颔 联 :眼 前 景 百 感 交 集 , 身 世 凄 凉 之 叹颈 联 :眼 前 事 无 限 辛 酸 , 忧 国 伤 时 之 感尾 联 :心 中 事 满 腔 悲 愤 )文白对译昔 闻 洞 庭 水 , 今 上 岳 阳 楼 。早 就 听 说 洞 庭 湖 的 盛 名 , 今 天 终 于 登 上 了 岳 阳 楼 。吴 楚 东 南 坼 , 乾 坤(雄 阔 壮 观 的 大 湖 , )将 吴 、楚 分 割 在 东 、南 两

5、地 , 日 月 星 辰日 夜 浮 。 亲 朋 无 一 字 , 老昼 夜 都 漂 浮 在 洞 庭 湖 上 。亲 朋 好 友 们 音 讯 全 无 , 我 年 老病 有 孤 舟 。 戎 马 关 山 北 ,多 病 , 只 有 孤 零 零 的 一 只 船 伴 随 自 己 。北 方 边 关 战 事 又 起 ,凭 轩 涕 泗 流 。我 倚 窗 远 望 , 泪 流 满 面 。精析文本1全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对应考点: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全诗突出了一个“悲”字。这首诗写诗人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个人的悲

6、苦、国家的忧患在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衬托下,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悲” 。2本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请加以分析。对应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答案】 本诗首联和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坼”和“浮”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3诗中用“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7、情?对应考点:考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里运用了时空错综的艺术手法,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对人世沧桑的感慨。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飘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叹惋。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4分析颈联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应考点: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面对汪洋浩渺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的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 ,寓居木船,漂流湖湘,更是苦不堪言。其凄凉

8、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的无限悲苦之情。5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应考点: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案】 在尾联中,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却报国无门,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诗的意境从狭窄转到宽阔,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由此可见,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间接抒情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气韵雄浑,境界阔大,是杜甫后期诗歌的代表之作。此时杜甫诗歌真

9、正形成了沉郁苍凉、雄浑厚重的艺术风格,这首诗在抒情方面,采用了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方法,带给我们深深的艺术享受。定义:间接抒情法,是与直接抒情法相对,把感情融于形象之中,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使抽象的主观感情客观化、形象化,使其成为可以被观赏者再体验的对象的写作方法。这种抒情方式要依靠媒介,具有依附性。运用间接抒情法抒情,可收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效果。2写法指点(1)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也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3

10、)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3迁移应用请你恰当地运用“间接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200字左右。【答案】 秋风轻柔地舞动秋天,缓缓走来,满目的落叶如地毯般铺满小路。芦花如仙女般漫天飞舞飘逸,沙枣串串黑亮透明,让人垂涎。胡杨金黄的叶子挂满树枝,远望似满树开满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碧辉煌,简直美到极致。偶尔有风吹来,芦苇沙沙絮语;沙枣轻轻躬身;胡杨啪啪拍手;田间棉花如天边漂浮的白云,当你置身这万亩棉田中,抚摸这柔软的棉朵,聆听这南归大雁的鸣叫,那声音清脆悠长,那感觉如仙境般,让人如此陶醉。佳作领悟(教师用书独具)肩 膀辽宁考生常常会想,要怎

11、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 “穷则独善其身” ,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

12、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 ,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 ”他仕途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

13、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

14、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 ,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点评:文章感情真挚而动人,语言精彩而富有感染力。文章开端围绕文题“肩膀” ,先从三个问句写起,从而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杜甫。接着结合杜甫的生平,结合杜甫的诗句,写出了杜甫“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 “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最后总结概括出“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的结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在文中,作者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笔、精巧的构思,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1悟如何开头第一段,开头设问,有两个作用:一是引出文章的写作对象杜甫,二是提示文章三个方面的写作内容。这种开头方式比较新颖,值得借鉴。2悟文中佳句第二段中“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悲哀”怎么能“蘸”?此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表达了诗人悲悯百姓、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