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2单元 3、民为贵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724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2单元 3、民为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2单元 3、民为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2单元 3、民为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2单元 3、民为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2单元 3、民为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民为贵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社稷(j) 大(d)夫粢(z)盛(chn) 桀(ji)于传(zhun)有之 所恶(w)勿施走圹(kun) 獭(t)为丛驱爵(qu) 鹯(zhn)虽欲无王(wn) 苟为不畜(x)载胥(x)及溺 (n) 谆谆(zhn)然 v舜相(xin)尧 朝觐(jn)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为丛驱爵者,鹯也(“爵” ,通“雀”)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得 是 故 得 乎 丘 民 而 为 天 子 (赢 得 , 认 可 , 动 词 )得 天 下 有 道 (得 到 , 动 词 )虽 欲 无 王 , 不 可 得 已 (能 够 , 动 词 ) )(2)

2、置 诸 侯 危 社 稷 , 则 变 置 (立 , 建 立 , 动 词 )置 法 而 不 变 , 使 民 安 其 法 也 (制 定 , 动 词 )沛 公 则 置 车 骑 , 脱 身 独 骑 (放 弃 , 动 词 ))(3)道得 天 下 有 道 (途 径 , 方 法 , 名 词 )从 郦 山 下 , 道 芷 阳 间 行 (取 道 , 动 词 )师 者 , 所 以 传 道 受 业 解 惑 也 (道 理 , 名 词 )于 是 废 先 王 之 道 (主 张 , 思 想 , 学 说 , 名 词 )仲 尼 之 徒 无 道 桓 文 之 事 者 (说 , 谈 论 , 动 词 ) )(4)而 是 故 得 乎 丘

3、民 而 为 天 子 (表 顺 承 , 就 )而 居 尧 之 宫 (表 假 设 , 如 果 ) )(5)与 所 欲 与 之 聚 之 (为 、替 , 介 词 )以 行 与 事 示 之 者 (和 , 连 词 )天 与 之 , 人 与 之 (给 , 动 词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牺牲既成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2)夫然后之中国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中国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3)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对医生的称呼(4)以陷于死亡古义:

4、被诛杀或逃亡今义:死亡第 5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2)其何能淑(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结果)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判断句)译文: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丛林赶鸟雀来的是鹯。(2)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状语后置)译文:舜到南河以南去躲避尧的儿子。(3)此之谓也。 (宾语前置)译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整体感知本课所录五则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在这五则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施行仁政,用“仁”

5、 “义”治天下,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文脉梳理文本层析1.以“桀、纣之失天下”这则选文为例,认识比喻在论证中的作用。【答案】 这则选文中比喻采用较多,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作“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 ,形象贴切,易于明白;用“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把抽象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形象生动。而“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则结合现实,说天下诸侯即使有成就王业的愿望,也不过是如同患了病疾却无良药救治的病人,把大事化小,用日常生活现象比喻治国的大道理,简洁明确,让人易于接受。2.孟子的

6、议论锋利痛快,试举例说明。【答案】 孟子的议论锋利痛快,他一摆出“民为贵”的道理,顿时使君王黯然失色。他回答齐宣王“臣弑其君,可乎”的问题,只拈出“仁” “义”二字,就剥除了天下国君所持的特权,使不仁不义的君王陷入可以被人民堂堂正正地诛杀的境地。他评论夏桀、商纣两大暴君因为失去民心而失去天下,突然间却直指现实,横扫天下诸侯,把他们视为只能给“好仁”之君驱民的桀、纣一流的人物,说他们即便有成就王业的愿望,也不过是患了病疾却得不到治病良药的病人。3.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答案】 孟子在“民为贵”一则中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就可以

7、推翻他。 “齐宣王问曰”中孟子认为:天子贼害仁义,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 “桀、纣之失天下”一则中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就要:民之所欲聚之,民之所恶勿施。这样,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万章曰”一则中,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最终仍然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仍然体现他的民本思想。 “仁言不如仁声”一则中直接点明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得民心。所选五段文字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值得细细体味。4如何理解“仁言不如仁声”这一则?【答案】 “仁言”即宣扬仁的言论, “仁声”却

8、是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仁言” ,爱民的语言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仁声”却是对爱民者的称颂,是非常实际的。所以,爱民的言说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完善的政治制度是霸者之道,如齐国的管仲所推行的治国方略,确实能强国富民,但是他不得民心,只能得到统治者的欢心,因为他是以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而富强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却能够普遍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知识。完善的政治措施能够搜刮和聚敛人民的财富,使国家更强大,但它却不如完善的教育制度能获得民心。这是孟子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意愿的分析。所以,分清这两者的不同,我们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是行霸道政治呢,还是行王道政治?1.孟 子 曰 :“民 为 贵 ,

9、 社 稷 次 之 , 君 为孟 子 说 :“庶 民 最 重 要 , 土 神 和 谷 神 居 第 二 位 , 国 君轻 。 是 故 得 乎 丘 民 而 为 天 子 , 得 乎 天 子 为 诸 侯 ,不 重 要 。因 此 赢 得 了 庶 民 就 做 天 子 , 赢 得 了 天 子 就 做 诸 侯 ,得 乎 诸 侯 为 大 夫 。诸 侯 危 社 稷 ,赢 得 了 诸 侯 就 做 大 夫 。诸 侯 国 的 国 君 如 果 危 害 国 家 ,则 变 置 。 牺 牲就 重 新 立 一 个 贤 君 。用 来 祭 祀 社 稷 的 牲 畜 (如 牛 羊 等 )既 成 , 粢 盛 既 洁 ,已 经 是 又 肥 又

10、 壮 的 合 格 的 祭 品 了 , 稻 粱 已 经 很 洁 净 了 ,祭 祀 以 时 , 然 而并 且 按 时 祭 祀 从 来 没 有 错 过 或 漏 掉 , 可 是 国 家 还 是 遭 受旱 干 水 溢 , 则 变 置 社 稷 。 ”旱 灾 或 者 水 灾 , 那 么 就 毁 掉 原 来 的 社 稷 , 重 立 新 的 社 稷 。” 社 稷 :土 神 和 谷 神 。由 于 古 代 君 主 都 祭 祀 社 、稷 二 神 , 后 来就 用 社 稷 代 指 国 家 。丘 民 :犹 言 “邑 民 ”“乡 民 ”“国 民 ”, 指 )Error!2.齐 宣 王 问 曰 :“汤 放 桀 , 武 王 伐

11、 纣 , 有 诸 ? ”齐 宣 王 问 道 :“商 汤 流 放 夏 桀 , 周 武 王 讨 伐 殷 纣 , 有 这 事 吗 ? ”孟 子 对 曰 :“于 传 有 之 。”孟 子 回 答 :“在 记 载 中 有 这 些 事 。”曰 :“臣 弑 其 君 , 可 乎 ? ”齐 宣 王 说 :“臣 子 杀 害 国 君 , 可 以 吗 ? ”曰 :“贼 仁 者 谓 之 贼 , 贼 义 者 谓 之 残 。残 贼 之孟 子 说 :“贼 害 仁 的 人 叫 贼 , 贼 害 义 的 人 叫 残 。贼 害 仁 和 义人 谓 之 一 夫 。闻 诛 一 夫 纣 矣 ,的 人 (即 贼 和 残 )叫 作 独 夫 。我

12、听 说 周 武 王 诛 灭 了 独 夫 纣 (商未 闻 弑 君 也 。”汤 诛 灭 了 独 夫 桀 ), 没 有 听 说 他 们 以 臣 杀 君 。”传 (zhun):传 记 。弑 :)Error!Error!3.孟 子 曰 :“ 桀 、 纣 之 失 天 下 也 , 失 其 民 也 ;孟 子 说 :“夏 桀 、殷 纣 丧 失 天 下 , 是 由 于 失 去 了 百 姓 ;失 其 民 者 , 失 其 心 也 。得 天 下 有 道 :他 们 失 去 了 百 姓 , 是 由 于 失 去 了 民 心 。得 到 天 下 有 办 法 :得 其 民 , 斯 得 天 下 矣 ;得 其 民 有 道 :得 到 天

13、 下 的 百 姓 , 就 得 到 天 下 了 ;得 到 天 下 的 百 姓 有 办 法 :得 其 心 , 斯 得 民 矣 ; 得 其 心 有 道 :所 欲得 到 百 姓 的 心 , 就 得 到 百 姓 了 ;得 到 百 姓 的 心 有 办 法 :百 姓与 之 聚 之 , 所 恶 勿想 要 的 东 西 就 设 法 为 他 们 积 聚 , 百 姓 厌 恶 的 东 西 就 不 要 加施 , 尔 也 。 民 之 归 仁 也 , 犹 水 之 就在 他 们 身 上 , 如 此 而 已 。百 姓 归 附 有 仁 德 的 国 君 , 就 像 水 流下 、 兽 之 走 圹 也 。故 为 渊 驱 鱼 者 ,向 低

14、 处 、兽 跑 向 旷 野 一 样 (是 很 自 然 的 )。所 以 给 深 水 赶 鱼獭 也 ;为 丛 驱 爵 者 , 鹯 也 ; 为 汤 、武 驱 民来 的 是 獭 ;给 丛 林 赶 鸟 雀 来 的 是 鹯 ;给 商 汤 、周 武 王 赶 百 姓 来者 , 桀 与 纣 也 。 今 天 下 之 君的 , 是 暴 虐 无 道 的 夏 桀 和 殷 纣 。(现 在 天 下 诸 侯 暴 虐 无 道 )如有 好 仁 者 , 则 诸 侯 皆 为 之果 有 一 位 国 君 喜 欢 施 行 仁 政 的 话 , 那 么 百 姓 就 会 在 这 些 暴驱 矣 。 虽 欲 无 王 , 不 可 得 已 。君 的 驱

15、 使 下 归 附 他 。即 便 不 想 成 就 王 业 , 也 是 做 不 到 的 。今 之 欲 王 者 ,现 今 的 国 君 以 前 没 做 过 赢 得 民 心 的 事 情 , 而 想 成 就 王 业 ,犹 七 年 之 病 求 三 年 之 艾 也 。就 像 人 病 了 七 年 之 久 , 猝 然 间 去 找 干 了 三 年 的 艾 草 一 样 (肯苟 为 不 畜 ,定 不 会 有 什 么 结 果 的 )。久 病 者 如 果 不 事 先 积 攒 下 一 些 治终 身病 的 艾 草 (而 总 是 猝 然 间 去 找 三 年 的 陈 艾 ), 那 么 一 辈 子 都不 得 。 苟 不 志 于 仁

16、, 终 身不 会 得 到 。国 君 如 果 平 时 不 施 行 仁 政 , 那 么 终 身 都 有 丧 失忧 辱 , 以 陷 于 死 亡 。 诗 天 下 人 民 的 隐 忧 , 以 致 陷 于 被 诛 杀 或 者 逃 亡 的 境 地 。诗云 : 其 何 能 淑 ? 载 胥经 大 雅 桑 柔 说 :这 样 怎 么 可 能 有 好 结 果 呢 ? 只 会 相及 溺 。 此 之 谓 也 。”继 都 掉 进 水 中 被 淹 。说 的 就 是 这 个 道 理 啊 。”所 欲 :名 词性 短 语 , 所 )想要的东西。勿施:不要施加。尔也:如此而已。圹(kun):原野。爵:通“雀” 。鹯(zhn):一种似

17、鹞鹰的猛禽。仁:名词用作动词 ,施行仁政。无王(wn):不成就王业。畜:积聚。淑:善。胥:皆。此之谓也:倒装句,谓Error!4.万 章 曰 :“尧 以 天 下 与 舜 , 有 诸 ? ”万 章 说 :“尧 把 天 下 给 了 舜 , 有 这 件 事 吗 ? ”万 章 :孟子 的 弟 )Error!孟 子 曰 :“否 。天 子 不 能 以 天 下 与 人 。”孟 子 说 :“没 有 。天 子 不 能 拿 天 下 给 别 人 。”“然 则 舜 有 天 下 也 , 孰 与 之 ? ”万 章 说 :“这 样 的 话 , 那 么 舜 拥 有 天 下 , 是 谁 授 予 他 的 呢 ? ”曰 :“天 与

18、 之 。”孟 子 说 :“是 天 授 予 他 的 。” 然 则 :既 然这 样 , 那 么 。“天 与 之 者 , 谆 谆万 章 问 道 :“天 把 天 下 给 舜 这 件 事 , 是 说 天 耐 心 恳 切 地 任然 命 之 乎 ? ”命 他 、叮 嘱 他 吗 ? ”谆 谆 然 :恳 切 教 诲的 样 子 。命 :任 命 。曰 :“否 。 天 不 言 , 以 行 与 事 示 之孟 子 回 答 :“不 是 的 。天 不 说 话 , 拿 行 动 和 事 件 显 示 把而 已 矣 。”天 下 给 了 他 罢 了 。” 示 :显 示 。而 已 矣 :虚 词 连用 , 加 强 语 气 , 意 为 “罢

19、 了 ”。曰 :“以 行 与 事 示 之 者 , 如万 章 又 问 :“天 拿 行 动 和 事 件 显 示 把 天 下 给 了 舜 , 是 怎之 何 ? ”么 样 一 回 事 儿 啊 ? ” 以 行 与 事 示 之 者 :省 略 句 , 省 略 主 语“天 ”。如 之 何 :怎 么 样 , 怎 么 一 回 事 。曰 :“天 子 能 荐 人 于 天 , 不 能 使 天 与 之 天 下 ;孟 子 说 :“天 子 能 把 人 举 荐 给 天 , 但 不 能 使 天 把 天 下 给诸 侯 能 荐 人 于 天 子 , 不 能 使 天 子 与 之 诸 侯 ;这 个 人 ;诸 侯 能 把 人 举 荐 给 天

20、 子 , 但 不 能 使 天 子 把 诸 侯 的大 夫 能 荐 人 于 诸 侯 ,封 国 和 人 民 给 这 个 人 ;大 夫 能 把 人 举 荐 给 诸 侯 , 但 不 能 使不 能 使 诸 侯 与 之 大 夫 。昔 者 , 尧 荐 舜 于 天诸 侯 把 大 夫 的 封 地 和 人 民 给 这 个 人 。从 前 , 尧 向 天 举 荐 舜而 天 受 之 , 暴 之 于 民 而 民 受 之 。 故 曰 ,而 天 接 受 了 他 , 把 他 显 露 给 百 姓 而 百 姓 接 受 了 他 。所 以 说 ,天 不 言 , 以 行 与 事 示 之 而 已 矣 。”天 不 说 话 , 拿 行 动 和

21、事 件 显 示 把 天 下 给 了 他 罢 了 。”昔 者 :者 , 助 )Error!曰 : “敢 问 :荐 之 于 天 而 天 受 之 , 暴 之 于万 章 说 :“请 问 :尧 向 天 举 荐 舜 而 天 接 受 了 他 , 把 他 显民 而 民 受 之 , 如 何 ? ”露 给 百 姓 而 百 姓 接 受 了 他 , 是 怎 么 样 的 呢 ? ”敢 :敬 辞 ,冒 昧 地 。曰 :“使 之 主 祭 而 百 神 享 之 , 是 天 受 之 ;孟 子 说 :“让 他 主 持 祭 祀 而 百 神 享 用 了 祭 祀 , 这 是 天 接 受使 之 主 事 而 事 治 , 百 姓 安 之 ,了

22、 他 ;让 他 主 持 事 情 , 事 情 处 理 得 很 好 , 而 百 姓 安 于 他是 民 受 之 也 。 天 与 之 , 人的 治 理 , 这 是 百 姓 接 受 了 他 。天 亲 附 他 帮 助 他 , 百 姓与 之 , 故 曰 , 天 子 不 能 以 天 下 与 人 。亲 附 他 帮 助 他 , 所 以 说 , 天 子 不 能 拿 天 下 给 别 人 。舜 相 尧 二 十 有 八 载 ,舜 帮 尧 处 理 国 政 长 达 二 十 八 年 , (尧 驾 崩 以 后 才 即 天 子 之 位 , )非 人 之 所 能 为 也 , 天 也 。 尧 崩 , 三 年 之不 是 靠 人 力 能

23、做 的 , 是 天 帮 助 他 的 结 果 。尧 驾 崩 , 三 年丧 毕 , 舜 避 尧 之 子 于 南 河 之 南 。丧 期 完 毕 以 后 , 舜 到 南 河 以 南 躲 避 尧 的 儿 子 (为 着 使 他 能天 下 诸 侯 朝 觐 者 不 之 尧 之 子 而 之够 继 承 天 下 )。但 是 天 下 诸 侯 朝 见 的 不 到 尧 的 儿 子 那 里 去舜 , 讼 狱 者 不 之 尧 之 子 而 之而 到 舜 那 里 去 , 打 官 司 的 不 到 尧 的 儿 子 那 里 去 而 到舜 , 讴 歌 者 不 讴 歌 尧 之 子 而 讴 歌 舜 ,舜 那 里 去 , 用 歌 唱 或 言

24、辞 等 赞 美 歌 颂 人 的 不 歌 颂 尧故 曰 天 也 。 夫 然 后 之 中 国 , 践的 儿 子 而 歌 颂 舜 , 所 以 说 这 是 天 意 啊 。这 样 以 后 舜 回 到 国 都 , 登天 子 位 焉 。而 居 尧 之 宫 , 逼 尧 之 子 ,上 了 天 子 的 位 子 。如 果 舜 强 行 住 进 尧 的 宫 室 , 逼 走 尧 的 儿 子 ,是 篡 也 , 非 天 与 也 。泰 誓 曰 :这 样 的 话 就 是 篡 位 , 而 不 是 天 把 天 下 给 了 舜 。泰 誓 说 :天 视 自 我 民 视 , 天 听 自 我 民 听 。 此 之 谓 也 。”天 视 由 我

25、百 姓 视 , 天 听 由 我 百 姓 听 。说 的 就 是 这 个 道 理 啊 。” 主 祭 :主 持 祭 祀 。治 :治 理 得 好 。天 与 之 :上 天 亲 近 他 。不 之 尧 之 子 而 之 舜 :第 一 、三 个 “之 ”, 动 词 , 到 。第 二 个 )Error!5.孟 子 曰 :“仁 言 不 如 仁 声 之 入 人孟 子 说 :“宣 扬 仁 的 言 论 不 如 具 备 仁 德 而 产 生 的 声深 也 , 善 政 不 如 善 教 之 得 民 也 。望 更 能 够 深 入 人 心 , 好 的 政 治 不 如 好 的 教 化 更 能 够 赢 得 民 心 。善 政 民 畏 之

26、, 善好 的 政 治 (比 如 实 施 好 的 法 度 禁 令 等 )百 姓 怕 他 , 好 的教 民 爱 之 。 善 政 得教 化 (比 如 用 仁 义 礼 智 信 教 化 百 姓 等 )百 姓 爱 他 。好 的 政民 财 , 善 教 得 民 心 。”治 赢 得 了 百 姓 的 财 , 好 的 教 化 赢 得 了 百 姓 的 心 。”仁 言 :宣 扬 )Error!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导学号:33852038】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B贼义者谓之残C为丛驱爵者,鹯也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解析】 C 项, “爵”通“雀”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27、正确的一项是(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崩:指帝王死。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仁言:好听的话。【解析】 D 项,仁言:宣扬仁的言论。【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导学号:33852039】A夫然后之中国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解析】 C 项,终身:一辈子。A 项,然后:这样以后 /连词,接着某种动作之后。B 项,然而:两个词,这样,却/连词, 表转折,可是。D 项,中国:中原

28、地区,文中指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答案】 C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非人之所能为也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解析】 C 项, “之” ,此处为动词, “到” 。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 C5下列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缚者何为者也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D石之铿然有声者【解析】 D 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A 项,介宾短语后置句;B 项, 判断句; C 项,省略句。【答案】 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69 题。 【

29、导学号:33852040】邹与鲁哄 。穆公 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 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 而残 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 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 梁惠王下)【注】 哄:交战。穆公:即邹穆公。转:弃尸的意思。慢:轻慢。残:残害。尤:责备、归罪。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诛之,则不可胜诛 胜:尽B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疾:痛恨C凶年饥岁 凶:

30、年岁不好D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反:造反【解析】 D 项,反:反过来(对待)。【答案】 D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几千人矣B孟子对 /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几千人矣C孟子对 /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几千人矣D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几千人矣【解析】 “孟子对曰”中显然“曰”后要断开,排除 B、C 两项;“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中“君之民”为一个意义单位,应该断开,同时“老弱壮者”为并列短句,中间应断开,排

31、除 A 项。【答案】 D8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

32、主要原因。【解析】 C 项,原文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答案】 C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译文: (2)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译文: 【答案】 (1)不杀吧,又痛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解救。(2)(如果) 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效死了。【参考译文】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痛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解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

33、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效死了。 ”三、语言表达10仔细观察漫画新孟母三迁 ,请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导学号:33852041】画面: 寓意: 【解析】 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包括孟母和孟子的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描述时要客观,对漫画内容本

34、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而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等。揭示寓意可以从人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 进行思考,可选用“反映” “讽刺” “揭露” “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答案】 画面:漫画由三幅组成。画面一:房子后面工厂的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在孟子家房子的上空,孟母带着孟子急急忙忙逃出了家门,母子两人头上的汗水洒落一地。画面二:房子周围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光秃秃的树桩围在房子周围,孟母和孟子又匆忙逃离家园,身后留下两行脚印。画面三:一辆挖掘机,张开大口正在吞吃着孟家的房子,上面写着“强拆”二字,惊魂未定的孟母又带着孟子匆

35、忙逃出家门。寓意:讽刺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弄得民众居无定所的人。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 3 则,完成 1115 题。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得天下有道 道:办法B所恶勿施,尔也 尔:这样C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圹:原野D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虽:虽然【解析】 D 项,虽:即使。【答案】 D12与“苟不志于仁”中“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子妻之 B秦师遂东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不知膝之前于席也【解析】 例句与 A、B、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 项为名词作状语。【答案】 C1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代词,指百姓)B民

36、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C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代词,指百姓)D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都是“的”的意思)【解析】 C 项, “之”代指“好仁者” 。【答案】 C1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C孟子用 “獭” “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D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解析】 B 项, “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错。得民心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答案】 B15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答案】 孟子运用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百姓对“仁” “义”的渴望和拥戴,即施仁政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先秦诸子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