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6215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 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道小题,每小题 3分,共 75分)1.日内瓦会议前,周恩来总理专门对莫斯科进行了访问,目的是商议和协调中苏双方对日内瓦会议的方针政策。访问中赫鲁晓夫对周恩来说:“中国、朝鲜、越南能一道出席这次国际会议,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就是一种胜利。 ”对材料中“胜利”的正确理解是A.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承认协定有效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C. 通过了有利于第三世界的日内瓦协定D. 中国等国家在国际会议上有机会阐明对各项问题的原则和立场【答

2、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朝鲜、越南能一道出席国际会议,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就是一种胜利”含义是指二战前三国均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后能参加国际会议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再加上在国际会议上能阐明对各项问题的原则和立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象征,所以 D 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 B C 三项是日内瓦会议产生的积极影响,此时日内瓦会议尚未召开。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

3、权力的顶峰。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 实现了国家统一C.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D. 创立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材料中“秦代、力量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并所学可知,秦朝时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因此 A 项符合题意。 B 项无法体现材料中的“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因此可排除。秦朝时君主专制处于确立阶段而不是加强,排除 C 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在中央实行官僚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朝权力的集中还包

4、括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因此可排除 D 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的特征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C. 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D.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主要是因为日本不断侵华,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结合所学,容易判断选 A。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秦汉时期,中央设监察机关,汉代的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

5、令长逐级巡视。这表明秦汉对地方的监督A. 采取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的巡视制度B. 中央监察制度与地方监察制度相脱节C. 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行政巡视体系D. 巡视官员具有职权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中央设立监察机关,汉朝由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设刺史分部巡视地方行政,郡级以下由郡国、县乡长官逐级巡视,表明秦汉时期对地方采取分层和分部巡视相结合的巡视制度加以监督,故选 A。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可见中央监察制度与地方监察制度相结合,排除 B;由材料“中央设监察机关 逐级巡视” ,说明形成一个明确的行政巡视体系,排除 C;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

6、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排除 D。5.据秦律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A. 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 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 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 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B 项“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与题干信息“ 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不吻合,排除;C 项“随意性”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腐败现象的问题,排除 D;A 项 “一定灵活性”与题干信息

7、“可随时调换或补缺”相吻合,正确。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概况及认识6.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的“现代化”内涵是A. 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B. 从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主C. 国家管理制度化、有序化D. 从礼仪规范到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结合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朝有完整的国家管理来巩固制度来巩固统治,体现了国家管理制度化有序化,故 C 项正确。秦朝不是

8、平民政治,故 A 项排除。君主专制不符合宗周时代,君民共主不符合秦朝,故 B 项排除。从礼仪规范到中央集权是现象,不是内涵,故 D 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7.1867年,英国国王批准了国会提出的一项改革法案:每年缴纳地租 12镑以上的租佃者和每年收入 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城市中一切房东和每年交房租满 10镑,能缴纳济贫税并在某一选区住满一年的房客,都有选举权。该法案的通过A. 消除了英国选举制度的弊端B. 保障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权利C. 促使间接民主转向直接民主D. 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

9、发展。材料表明英国选举资格依然有财产限制,故A、B 不正确。英国的民主形式是代议制民主,是间接民主,故 C 项不正确;材料“1867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案的通过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夺取权利,故 D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法案【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整个政

10、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8.恩格斯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罗马法在近代“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A. 罗马法注重调节经济关系,法律程序严谨B.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C. 罗马法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D. 罗马法中包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结合所学知识

11、分析可知,罗马法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故 A 项是原因之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特别是启蒙运动提倡法制、理性,故 B是罗马法在近代“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之一;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不可能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故 C项不是原因;依据所学知识,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成为近代许多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故 D项是原因之一; 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C 符合题意,故选 C。9.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 13票反对、2 票赞成、1 票弃权否决。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

12、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这表明A. 俄国不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B. 列宁的革命主张在党内并没有获得支持C. 俄国从此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 列宁的执着精神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由“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可以看出列宁的执着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发,因为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

13、展的前途,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据此分析可知 D 符合题意;A 分析不合史实,因为俄国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B 的表述不合题意,因为 “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C 指的是七月流血事件,与题意无关,故选 D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10.清人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元代行省制度A. 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B. 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C.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

14、加强D. 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显然不是指行省制度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而是指其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故排除 A,选 D。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效率问题,排除 B;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排除 C。11.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A. 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B. 采用郡国并行制C. 杯酒释兵权D. 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答案】D【解析】【详解】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故 A 错误;采用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制度,故 B

15、 错误;杯酒释兵权是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不能体现权力制衡,故 C 错误;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分割了宰相的军权,体现了权力制衡,故 D 正确。12.每到春节,天寒地冻,交通拥挤,但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各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可以看出,中国人特别珍视血缘关系,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 项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题意不相关,排除;C、D 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相关,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13.明朝大

16、浩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 ,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 。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 。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 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 预防地方割据出现D. 利于规范官员行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凡官吏民众可甚至各地官府不得阻拦否则”可知,对官员的违法行为,民众可以告状,这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所以答案选 D。其他选项不符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朝14.有学者说:“(唐朝)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

17、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 ”这表明唐朝的官僚制度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可有效制约君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可以减少决策失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引文反映了唐朝的政务决策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合议,这一制度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故排除,合议可以减少决策失误,而行政效率的提高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故排除,选 B。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点评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政治制度的典范。三省分工协作,彼此协调,调高了提高了行政效率;相权分散,又意味君权加强。所以三省六部制 运作比较巧妙15.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

18、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这表明分封制具有A. 集权性B. 分权性C. 松散性D. 落后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分封制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中央和地方结构松散性的特点,故 C正确。集权性,属于中央集权的特点,材料未涉及,故 A 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分权性,故 B 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分封制的落后性,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16.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9、祖先祭祀上。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 。 “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这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A. 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B. 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C. 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D. 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 ”治国理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20、”可以判断出是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硫的权力运作,故本题选择 C 项;A 在处理中没有提及;B 中出现不符合题意; D 中属于西周政治特点。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夏商周时期政治 宗法制【名师点睛】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对周天子来说,周天子是大宗,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对于卿大夫来说就是大宗,而卿大夫就变成了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又称为大宗。所以,除了天子永远是大宗外,其他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17.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

21、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 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 神权与王权结合D.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可知是指在古代早期,统治者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卜筮) 。占卜的官员,他们起着神的作用,是神权的代言者。统治者正是这样凭借神权实现其政治目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8.1937年 8月 20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

22、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 。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依然延续了此前对日妥协的做法B. 国民政府军事安排重心仍在剿共C. 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畏敌恐战心态D. 体现了国民政府实行积极的抗战路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时间信息可知为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此时国民政府与中共合作是积极抗战的。而不是妥协、畏敌,剿共也不再是重点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民政府

23、积极的抗战19.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连战说:“我们是一家人。 ”这表明“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 ”因此我们“共同的大事”是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两岸和解中国人要重新振奋起来反对台独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两岸兄弟一家亲、我们是一家人、 “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本题应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现状来分析,其主题应是统一,故排除,那么 ABC 项排除,D 项正确。考点:“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20.小时候我们常唱一

24、首歌,歌词的大意是,望着祖国的地图,红小兵心潮翻腾,我们看见了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岛,我们怀念台湾小朋友。高山挡不住春风,乌云遮不住阳光,祖国要统一,台湾要解放颗颗心儿为着一个目标跳动!啊,啊,啊,五星红旗总有一天,会飘扬在台湾岛上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这首歌曲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表达了大陆要武力解放台湾的决心B. 抒发了大陆人民对台湾人民的挂念C. 这首歌应创作和传唱于“ 文革”时期D. 1979 年元旦后放弃了武力统一,此歌不再传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在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之前,大陆主张武力解放台湾,故“台湾要解放”体现了 A,但

25、不符合题意,排除;由“红小兵”“祖国要统一,台湾要解放” “五星红旗总有一天,会飘扬在台湾岛上空” “我们怀念台湾小朋友”可推知,这首歌创作和传唱于“文革”时期,歌词表达了大陆人民对台湾人民的挂念及大陆解放台湾的决心,故排除 BC。 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但并不放弃使用武力,故 D 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 D。21.某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由此可推断这一宪法是A. 权利法案B. 1787 年宪法C.

26、临时约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邦联”“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等信息说明是美国的宪法,故本题选择 B。A 是英国宪法;C是中华民国颁布;D 是新中国宪法。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 1787 年联邦宪法 。22.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 放弃“一边倒”政策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方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另起炉灶”

27、 的方针是针对国民政府时代的旧外交关系而言的,主张不承认以前的外交关系,不是针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故排除 A;B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打扫干屋子再请客”是针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而言的,也不是针对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而言的,故排除 D;对于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新中国是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与它们的关系的,故应选 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名师点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28、成熟。23.1895年 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 23日拥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 ,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成立”的认识比较正确的是A. 这是台湾士绅阴谋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B. “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这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C. 这是台湾士绅进行的一次政治投机,有效地抵抗了日本的侵略D. 这是台湾士绅在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答案】D【解析】【详解】1895 年 4 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其中有割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的内容,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成立“台湾民主国”实

29、际上是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特殊举措,故选 D。就成立“台湾共和国”本身而言,不能看作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但由年号“永清“可知,它又是基于反对清王朝的卖国行径,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并非是要脱离祖国而独立,也不是所谓政治投机,且台湾民众的抗日斗争没有真正有效地抵抗日本的侵略,排除 ABC。24.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此规定体现了依法治国思想自然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公民的利益城邦的民主化治理A. B. C. D. 【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不得制定特别的法律”可知正确。罗马成文法是依据自然法的

30、基本原则制定的, 正确。 明显正确。 十二铜表法体现了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是民主化治理的表现,正确。25.美国 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 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A. 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B. 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C. 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D.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发行纸币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

31、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故 D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故 A 排除。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过于片面,故 B 排除。材料未涉及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故 C 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联邦制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2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代有“禹刑” 。周穆王命吕侯制作吕刑 。春秋时期出现了刑鼎 、 刑书 、 竹刑 。战国时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 ,秦朝时被发展为秦律 。汉高祖命

32、萧何参照秦律制作了九章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 新律和北魏律为代表。唐代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 “理不可疑” ,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 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深刻影响着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材料二 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一撒克逊

33、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尤其是百户法庭和郡法庭,都宣称习惯法的裁决是从习俗中产生的。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如被他人杀死,则罪犯必须按照法律赔偿被杀者人身估计价值。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法庭可以根据他人保证宣告被告无罪,条件是必须找 12 个亲戚或关系密切的邻居来为他的誓言作证。10 世纪阿尔弗雷德统一英国,发布三个法令,但能否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同意。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英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

34、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法制建设的共同影响。【答案】 (1)中国:重视成文法典的制定;强调刑罚;君主自上而下强力推行;司法审判程序严格,注重证据事实;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英国:本质为习惯习俗法;注重经济惩罚;民众自下而上影响法制建设;司法审判随意性较强;保留着原始遗风。(2)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经济关系;促进了公平和正义;为近现代依法治国提供了借鉴;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和英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要按照材料的意思分别进行概括各

35、自特点,例如,材料一的重视成文法典、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大不敬、不孝则体现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是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再例如材料二的本质上都是习俗、经济惩罚、受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影响等则是英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2)两国法制建设的共同影响主要从调节了社会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调节了经济关系等方面进行解释,但关键还要突出二者的本质均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均是加强统治的产物,均在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多角度分析即可。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目前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

36、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列宁“四月提纲”材料二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和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1917年 10月 1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和平法令请回答:(1)材

37、料一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对此他主张怎样夺权?(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布尔什维克党的夺权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夺取政权后的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什么态度?请分析苏维埃政府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答案】 (1)特点: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他主张和平夺权。(2)由和平夺权变为暴力夺权。关键因素: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苏维埃的领导权,得到了人民的信任。(3)夺取政权后的苏维埃政府反对当时的战争,希望尽快和

38、平。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长期饱受战争之苦的俄国人民希望尽可能快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从十月革命的过程、特点以及意义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从材料“目前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当时列宁主张和平夺权。(2)根据材料“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夺权方式的变化。结合材料 “1917 年 10 月” “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 数”“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来回答关键因素。(3)通过材料“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可以看出俄国人民想尽快结束战争,退出一战;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一战的性质和影响、俄国人民的愿望等方面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开学考试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