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4802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年各省地市中考诗词赏析试题汇编(第一期)浙江省杭州市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 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 共月还。【注释】: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答案】(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解析】(1)此题

2、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2)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感情的理解。“泛泛谁为侣,唯应 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湖南省衡阳市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一)诗歌鉴赏(4 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9.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

3、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10. 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 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 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答案】9

4、. 听觉和视觉 10. C【解析】【9 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角度。“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10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C.有误。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2019年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卷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重登云台山【清】陶澍 又踏金牛顶 上行,海风飞舄 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 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 路三年别,

5、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释】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飞舄(x);会飞的仙鞋。仙人:指三元宫山僧。迓(y):迎接。7. 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8.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7. 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8. 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

6、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本题作答要抓住颔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作答即可。【8 题详解】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

7、、物、人、事的描写中。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从“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山东省青岛市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7.

8、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C.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D.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8.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

9、,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B.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 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D.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答案】 7. C 8. D【解析】【7 题详解】C项理解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表达乐观旷达之情。勉励朋友不要在离别的时候伤心,要乐观对待。【8 题详解】D项“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

10、之情”理解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峨眉山月歌写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江苏省宿迁市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注】长庆二年(822 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4. 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5. 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6. 颔联从空间

11、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答案】4. 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5. 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6. D【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答。夜泊旅望这首诗是作者自

12、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途中所作。所以“中宵起望乡”一句写出阵江行夜泊时触景而生的“乡愁”;“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勾勒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此情形下,诗人用“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既抒发了前路遥遥不知何时到达的愁思,也为自己未来的前途难料而忧愁。据此概括作答。【5 题详解】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

13、出表达效果。诗句“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作者用“沙明”“浦月”“帆白”“船霜”勾勒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烘托了诗人心绪难平和忧愁。据此理解作答。【6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晓”“夜”是从时间上写;“云鬓改”“月光寒”暗中写出了空间的变化。所以这两句诗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写出了诗人的凄怨之深、哀婉之痛。故答案为 D。江西省 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阅读下面两首

14、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乙)春尽二首其一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6.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B. 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C. 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干的景象。D. 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

15、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7.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B. 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C. 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D. 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答案】6. A 7. B【解析】【6 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两诗确实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流露出家国之悲,而是表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故选A。【7 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赏析。B:

16、甲诗中“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不是“反衬”。故选 B。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14. 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15. 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A.雪花 B.梅花 C.菊花【答案】14. 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15. 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

17、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后两句又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作者仅仅是把“寒夜”作为背景,着重描写的是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据此整理作答即可。【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结合全文的意境分析,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

18、符,且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暗赞来客品质,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而雪花则少了梅花傲雪独放,高洁傲岸这一层意思。用“雪花”不够体现诗歌中心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征,再结合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队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太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 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B. “山随平野尽”一句“

19、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C. 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D. 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诗人在尾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所以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故答案为 D。浙江省金华市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古诗阅读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 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

20、搜句 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搜句:作诗。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13.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14.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3. 吴音渐已变儿童 14.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解析】【13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常在梦中回到

21、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其中最能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之长。【14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苏轼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任杭州通判时。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对仗工稳,风格清雄。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言表达。而我除了写

22、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个浙东呀。既表达 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诗情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浙江省 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语文试卷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南阳道中田禾大稔 喜而作歌明张元忭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 。【注释】稔(rn):谷物成熟。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慢慢走,散步。诗题中提到“

23、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答案】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歌大意后具体分析诗句即可作答。如“谷亭渡口麦初熟”“眼前颗粒皆珠玉”描绘的是谷物丰收。“绿野黄云绕茅屋”写的是乡村景美。“筑场老子酒半醺”是写乡风淳朴。“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是写平和祥乐。这些都是诗人“喜而作歌”的原因。山东省德州市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鹊桥仙一竿风月陆 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 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注】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

24、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7. 这首词词牌名是_,与_的民间传说有关。8. 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9. 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答案】7. 鹊桥仙 牛郎织女8. “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9. 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解析】【7 题详解】考查对词和传说 的 认识。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词没有题目,只有词牌名,一般用词的开头几个字作为题目,故本词的词牌名是“鹊桥仙”;民

25、间传说鹊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故本词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有关。【8 题详解】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由词的最后一句“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的身份为渔夫;由“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去”可知,“我”的生活状况: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潮生时出去打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根据题意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作答即可。【9 题详解】考查对词的主旨的理解。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首词,词中借一位弃绝红尘,隐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鱼为生的渔父形象,来表达

26、词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无奈,与一般的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有所不同。由最后一句“时人错把比严光(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隐士),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即使生活清贫,人生不得志,依然能够独善其身,以捕鱼为生也乐在其中。据此理解作答即可。山东省济宁市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 分)点绛唇兰花姚述尧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 分)(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 分)【答案及解析】(1)【答案】词中写松篁和桃李,

27、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衬托手法与内容理解。词中的核心意象是“兰花”,次要意象“松篁和桃李”先写是为写兰花作铺垫,作为一种陪衬,突出兰花的君子的品德。(2)【答案】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要弄懂表层含意,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再从艺术手法,分析其妙处。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答题格式为:手法+特征+情感。浙江省宁波市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五)古诗阅读

28、(5 分)牧童词唐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17.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 分)【答案示例】【示例 1】:一样。牧童词“声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困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示例 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

29、,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5 分。结合具体诗句 1分,明确牧重形象 2分,明确生活向往2分)【解析】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可以抓住牧童词“声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困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或者,抓住牧童词中牧童“乱插”“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而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

30、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四川省达州市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共 5分)【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靖康二年(1127 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

31、即作与南渡之际。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答:_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D.“至今思项羽,不肯

32、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 案 】 :( 1) “青 衫 湿 ”是 化 用 白 居 易 琵 琶 行 的 诗 句 , 寄 寓 颇 深 。 词 人 泪 湿 衣 裳 ,表 达 了 知 音 难 遇 的 情 怀 , 也 充 满 了 没 能 冲 出 家 庭 、 走 向 社 会 、 参 与 革 命 斗 争 的 忧郁 和 感 慨 。( 2) B【 解 析 】( 1) 本 题 考 查 对 诗 词 思 想 感 情 的 理 解 。 在 阅 读 诗 词 , 理 解 诗 词 内 容 的 基 础

33、 上 , 采用 “人 +事 +情 “的 方 法 概 括 作 答 即 可 。 本 词 上 片 主 要 表 达 了 作 者 自 己 初 离 家 庭 时的 矛 盾 心 情 。 词 的 下 片 写 词 人 虽 有 凌 云 壮 志 , 但 知 音 难 觅 , 不 觉 泪 湿 衣 襟 。 其 中“青 衫 湿 ”是 化 用 白 居 易 琵 琶 行 的 诗 句 , 再 结 合 写 作 背 景 , 当 时 值 八 国 联 军入 侵 后 不 久 , 她 决 心 献 身 救 国 事 业 , 而 其 丈 夫 无 心 国 事 。 与 丈 夫 发 生 冲 突 , 离 家出 走 , 寓 居 北 京 阜 城 门 外 泰 顺

34、客 栈 。 因 此 “青 衫 湿 ”还 有 作 者 没 能 冲 出 家 庭 投身 革 命 斗 争 的 忧 郁 之 情 。( 2) 本 题 考 查 对 文 章 内 容 的 理 解 和 赏 析 。 解 答 此 题 的 关 键 是 在 通 晓 全 文 大 意 的 基础 上 , 根 据 各 个 选 项 的 描 述 , 然 后 一 一 判 断 正 误 即 可 。B 有 误 ; 婉 约 词 风 是 或 轻 柔 婉 丽 , 或 缠 绵 悱 恻 ; 而 夏 日 绝 句 是 一 首 借 古讽 今 、 抒 发 悲 愤 的 怀 古 诗 。 诗 的 前 两 句 就 语 出 惊 人 , 直 抒 胸 臆 , 深 深 的

35、爱 国 之 情喷 涌 出 来 , 全 诗 字 里 行 间 透 出 一 股 正 气 。 震 撼 人 心 。 而 非 “与 其 婉 约 词 风 一 脉相 承 ”。故 选 : B。2019届四川省自贡市初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4- 15题。浪淘沙南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注】桁:通作“行”。一桁,一带、一列。壮气: 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野草。14.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 错误的请选“B”。 (5 分)(1)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

36、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 )(2)“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 )(3)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 )(4)“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 )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 )15.“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答案】14.A;B;B;B;A。15.“秋风庭院藓侵阶”表达的是词人悲伤凄凉之感,是亡国之

37、痛,故国之思。“苔痕上阶绿”,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正确;错误,词人没有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只是写出自己的凄凉处境;只有无奈和悔恨,没有不甘;词人的心境始终是愁苦悲伤,没有随之变得明净、开阔;正确。15.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抓住文章中关于文章情感的语句,或直接描写的,或

38、间接描写的。“秋风庭院藓侵阶”意思是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给人以凄凉之感;“苔痕上阶绿”则是借居住环境的幽静,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江苏省淮安市 2019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 5-6题(6 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 分)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 分)5.【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6.【答案】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解析】“语近情遥”意思是所说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所蕴含的情感却是深远的。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此题考査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