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703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14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映日荷花别样红,第10课 谈中国诗,目标重点 1.了解钱钟书及其作品。 2.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学习本文运用比较阐明中国诗特征的方法,品味语句含意。,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7)轻鸢( ) (8)叫嚣( ) (9)数见不鲜( ),1.读准字音 (1)羡妒( ) (2)精髓( ) (3)颦蹙( ) (4)无垠( ) (5)饶恕( ) (6)一蹴而至(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一,答案,xin d su pn c yn shc,yun xioshu xin,答案,2.理解词义 (1)超以象外,得

2、其环中: (2)居高临远: (3)拔木转石: (4)一蹴而至: (5)数见不鲜: (6)轻鸢剪掠: (7)吞言咽理: (8)穷边涯际: (9)尖刻斩截: (10)不了了之:,超越事物的表象,才能把握其本质。 站得高,看得远。 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踏一步就达到,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蹴,踏。 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数,屡次。 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 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品读感悟,

3、二,答案,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先指出研究诗歌要具体分析不能概而论之,同时明确用比较文学的立场谈中国诗。 第二部分(26段):谈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形式上的区别。 第三部分(7、8段):说明中国诗与西洋诗的共性。,答案,2.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答案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3.作者对中国诗究竟怀着怎样的

4、感情? 答案 钱先生是热爱中国文化的,但他的热爱是用冷静的姿态和客观的心境来表达的,甚至带着对中国诗的善意的批评。,1.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书,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卓著成绩。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体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

5、存等等。,相关链接,2.背景展示 1945年12月6日,钱先生面对一群客居上海的美国人,畅谈中外诗歌。谈中国诗就是钱先生根据这次演讲的英文稿翻译而成的。,返回,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交流释疑,1,1.“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答案 这句话语意比较含蓄,弄清句中“尽职”的特指意义是解读整个语句的关键。为此,需要关照全段中与此相关的语句(“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后面“因为”说的是“不能尽职”的原因)。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尽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

6、。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答案,2.“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意是什么? 答案 “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答案,深度研读,2,答案,1.课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答案 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

7、以比较为网,中外兼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计巧妙,让读者回味无穷。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一个“陷阱”。他告诉我们,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告诉读者,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不多的几句话,就把基本观点和原则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和综合。 谈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的话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诗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

8、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则援引了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外国诗人的见解,材料充实,说服力强。,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中国诗的独特风格的? 答案 本文题目是“谈中国诗”,作者并不仅就中国诗而谈,而是时时与外国诗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诗的特点及风格。如谈中国诗以抒情诗为主时,与外国史诗、戏剧诗比较;谈中国诗篇幅短小时,与外国的长诗作比,“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谈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时和西洋的雄厚、沉重、豪放作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对比,把中国诗的独特风格描写出来的。,返回,答案,学贯中

9、西和以中贯西 读谈艺录偶感 孔庆东钱钟书一直被视为“学贯中西”的顶尖人物,但他自己并不承认是什么“比较文学”学者。实际上,我觉得他的工作并不是“学贯中西”,而是“以中贯西”。西方的东西在他那里已经完全中国化了。在文言的铁幕后面,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中国式的消化和理解。你读到他文章中引用的西文,有很流畅的感觉,好像是中国人在说话,尤其是他把那些西文都翻译成文绉绉的中国式句子,更明显是出于“用夏变夷”的洋务派文化策略。这样的“学贯中西”比起林琴南时代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钱钟书对西方文化进行中国式的消化和理解,在沟通的同时“遮蔽”和窜改西方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用中国文化改造西方文化。,文苑氧吧 生成素

10、养,提示,自有其相当大的成就,但应该指出,它在沟通的同时也正在“遮蔽”和窜改西方的精神与气质。考虑到40年代学术界的此类现象是带有普遍性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这表现了那一代学人对西方文化的巨大恐惧?民族忧患意识在学术界导致建立一种以传统国学为支撑点的“文化铁幕”,此中的利与弊是值得认真探讨的,对今天甚嚣尘上的国学浪潮也不无启发。再一个问题是,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表现出的姿态与陈寅恪等相比,有相当大的不同。钱钟书不喜欢陈寅恪过于质朴的文风,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文风问题,而且是更深层的一个人生态度问题。,钱钟书的确倜傥潇洒,令人钦羡,但与陈寅恪相比,他缺少一份沉重,缺少一点担当。他太智慧了,看透了一切

11、,就像他的围城里所寓意的教育、爱情、家庭、事业,都是靠不住的,万象皆空,一切都被他讽刺得一丝不挂。那么,他在哪里?他在干什么?海马歌舞厅的主题歌有一句:“笑看人生的繁华,变化无奈潇洒又何妨!”我觉得很适合钱钟书的形象。我曾经私下说过,钱钟书就是一个有学问的王朔,大概偏激了一点。可能钱钟书自有他更深的考虑。从“诗分唐宋”到“论难一概”,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困惑和焦虑,它可以说明谈艺录更靠近中国传统诗话的源流,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美学著作。所以,今天没有必要继续爆炒钱钟书的一些时代局限性很强的东西,新的学术时代正在来临,中国文化应该以一份平常心汇入整个人类文明。 看透人世的一切,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提示,返回,孔庆东认为,用中国文化改造西方文化或许表现了那一代学人对西方文化的巨大恐惧。民族忧患意识在学术界导致建立一种以传统国学为支撑点的“文化铁幕”,此中的利与弊是值得认真探讨的,对今天甚嚣尘上的国学浪潮也不无启发。,赏析,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