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滕王阁序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701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6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滕王阁序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滕王阁序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滕王阁序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滕王阁序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滕王阁序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回肠荡气的抒情,第5课 滕王阁序,目标重点 1.了解王勃的生平及滕王阁序创作背景,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偶和用典理解本文的骈体文特点。,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8)遄飞( ) (9)睇眄( ) (10)帝阍( ) (11)簪笏( ) (12)桑梓( ) (13)捧袂( ),1.读准字音 (1)翼轸( ) (2)瓯越( ) (3)台隍( ) (4)懿范( ) (5)潦水( ) (6)舸舰( ) (7)彭蠡(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一,答案,zhn u hun y lo

2、l,chun minhnznzmi,答案,2.理解词义 (1)通假字 俨骖 于上路:_ 云销雨霁:_ 所赖君子见机:_ (2)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 古义:_ 今义:_,通“严”,整齐的样子通“消”,消散通“几”,预兆困厄,处境艰难 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答案,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_ 今义:_ 盛筵难再 古义:_ 今义:_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_ 今义:_ 阮籍猖狂 古义:_ 今义:_,迎接 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第二次 又一次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狂放、不拘礼法 狂妄而放肆,答案,(3)词类活用 a.使动用法 徐孺下陈蕃

3、之榻:_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_ 腾蛟起凤:_ 川泽纡其骇瞩:_ 窜梁鸿于海曲:_ b.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_ 上出重霄:_,使放下使委屈 腾,使腾空;起,使飞起使吃惊使逃走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向上,答案,c.名词作动词 目吴会于云间:_ 青雀黄龙之舳:_ d.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_ e.数量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_ f.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_ 四美具,二难并:_,用眼睛看雕有青雀、黄龙头形以为衣襟;以为衣带千里而来的客人俊杰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答案,(4)一词多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桓侯故使人问之 既克,公问其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宾主

4、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则智者尽其谋 聊乘化以归尽,故,尽,(形容词,旧)(连词,所以)(副词,特意)(名词,原因)(名词,交情)(副词,全,都)(动词,没,干涸) (动词,用尽,用完) (动词,死,死亡),答案,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控蛮荆而引瓯越 恭疏短引 穷岛屿之萦回 穷且益坚,属,引,穷,(动词,是,属于)(名词,类)(动词,隶属,掌管)(通“嘱”,嘱咐)(动词,连接) (名词,序)(动词,穷尽) (名词,困厄,处境艰难),答案,他日趋庭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

5、九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趋,且,(动词,快走)(动词,奔赴)(动词,趋向)(连词,表转折)(副词,将近)(副词,姑且,暂且)(连词,尚且)(副词,将要),答案,(5)特殊句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 物华天宝:_ 童子何知:_ 纤歌凝而白云遏:_ 怀帝阍而不见:_ 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_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_,省略句,渔舟唱(于)晚 省略句,物(有)华天(有)宝 宾语前置,“何知”即“知何”被动句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品读感悟,二,答案,1.全文是典型的辞赋体结构,可以明显划分为“景”与“情”两大板块:从秋之美

6、景到人之心境的触景生情,七段紧扣文题展开。请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总结主要内容。 答案秋之美景人之心境,第一部分(第1段):地理位置、宴会主宾 第二部分(2、3段):阁楼壮丽、风景秀美,第三部分(4、5段):宴会盛况、人生际遇 第四部分(6、7段):身世之感、写作缘由,答案,2.细读析文本 (1)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案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 (2)文章2、3段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答案 色彩变化之美,远近错落之美,上下浑

7、成之美,虚实相映之美。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答案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1.作者简介 王勃(650675),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曾任沛州王府修撰,因做檄英王鸡被赶出沛王府。后任参军,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二年(675),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

8、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相关链接,2.背景展示 滕王阁地址在今江西南昌市。唐高祖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于永徽四年(653)任洪州都督时所建。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重加修整,并于上元二年(675)重阳节于此大宴宾客。王勃南下省亲路经此处,参与宴会,并即席写成这一名作。 3.文体知识 (1)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

9、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产生于魏晋后,在南北朝时盛行。,返回,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交流释疑,1,1.赏析语言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答案,答案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

10、,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答案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11、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答案,2.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案 “长安”“帝阍”“宣室”写出了作者报国无门,济世无路。“冯唐” “李广”“贾谊”“梁鸿”抒发了作者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化用马援的话“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写出了作者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贪泉”“涸辙”写出了作者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北海”“东隅”写出了作者不甘沉沦。“孟尝”“阮

12、籍”写出了作者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终军”写出了作者请缨无路。“班超”“宗悫”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杨意”“凌云”“钟期”“流水”写出了作者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答案,深度研读,2,答案,1.为什么说本文的溢美之辞只是一个幌子? 答案 在那样的场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笔来就大发其牢骚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众宾爱悦。“人情练达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应景,说白一点,就是让大家高兴。阎某人重修滕王阁,至少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洪州物阜民丰、太平乐业的政治,而集会群英,自然是一种标榜。王勃清楚地了解这种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辞。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

13、津,青雀黄龙之舳。”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们的眼帘。 “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腾蛟起凤” 面对人才辈出、贤士如云的洪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百姓乐业、天清气净的风俗画卷。,返回,答案,2.为什么说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文章的本质? 答案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两个句子表明作者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从而造成他内心的悲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两处把作者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14、“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作者一方面只能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不得志而叹息,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尝、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辙之鱼以强作乐观开朗,或者以“酌贪泉”而仍然能够保持纯正本色来自勉。所以说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文章的本质。,流泪的滕王阁 标题为“流泪的滕王阁”,实际是在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

15、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丝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提示,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

16、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文中“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

17、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这句话,说明赣江也正是由于王勃的生花妙笔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蕴。“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提示,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

18、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诗作赋的昂扬奋发的精神,既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同时又表达了对王勃难言的遗憾与伤痛,慨叹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而应在文学的殿堂里挥洒自己的才情,抒发了对王勃的千古之思。,提示,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

19、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唯有惘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这句话,表明作者对王勃命运的深深惋惜之思。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提示,返回,全文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的昂扬奋发精神,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作者在情感的热流里融入了理性的沉思,没有简单地将王勃的悲剧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腐朽,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赏析,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