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二 专题二 第一讲 整体阅读——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54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4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二 专题二 第一讲 整体阅读——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二 专题二 第一讲 整体阅读——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二 专题二 第一讲 整体阅读——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二 专题二 第一讲 整体阅读——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二 专题二 第一讲 整体阅读——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板块二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讲 整体阅读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知能储备夯基,1通过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和把握,实现“语言建构与运 用”的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发现诗歌的结构美、音韵 美,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标。 2从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中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风俗、文化等现象与特征,并打通古今,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知识点一 诗歌鉴赏必知的体裁常识 一、诗 1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亦称“古诗”“古风”。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

2、诗。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用韵押韵,自由灵活。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要求主要有:(1)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2)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3)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

3、、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4)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二、词 词,起源于唐,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别:(1)小令,限58字以内;(2)中调,指59字至90字;(3)长调,指91字以上者。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律,即词律,其特征是:(1)字数一定。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短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长的如莺啼序有240字。(2)讲究平仄。(3)句式参差不齐。少到一字句,多到十几字句,各种句式都有。(4)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有上下句押,有隔一句押,有隔两句押,有隔三句押,还有句中押

4、;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三、曲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散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可供歌唱的新诗体,它有一定的乐调和一定的歌词格式,是按节拍来歌唱的。在形式上,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别。 小令因其体制短小而得名,通常指独立的、只有一支曲子的散曲形式。如越调凭阑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套曲是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组曲。它有头有尾,头一般是一支曲(称为“引曲”),中间部分可以从一支到数十支(称为“正曲”),结尾一般要用“尾声”或“煞调”结束。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就是由八支曲子组成。,教材助解 1对

5、下列句子按不同角度分类。(只填序号)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1)古体诗: (2)近体诗: (3)词: (4)曲: 答案:(1) (2) (3) (4),知识点二 高考热点必备的诗史常识 一、初唐时期诗歌 初唐前期,宫廷诗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唐

6、后期,随着初唐四杰登上诗坛,诗人力反齐梁宫廷诗风,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刚健有力。其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二、盛唐时期诗歌 盛唐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高昂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三、中唐时期诗歌 情感基调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审美情趣由外拓趋向内敛,由自然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这一时期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异常突出。其代表诗人有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

7、、孟郊、李贺、刘禹锡等。 四、晚唐时期诗歌 晚唐诗感时伤怀,个性鲜明,散发出秋华的晚香。情感内涵上,转入日常生活;艺术内涵上,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主要代表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五、北宋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继承与创新并存,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其代表诗人有柳永、王禹偁、钱惟演、林逋、欧阳修、梅尧臣、晏殊、晏几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 六、南宋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诗歌创作面向社会人生,反映多灾多难的时代生活,体现了民族的呼声,诗(词)风也随之一变。其代表诗人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戴复古、刘克庄、姜夔、辛弃疾

8、、赵师秀、文天祥等。,教材助解 2请默写一首你所学过的晚唐七言律诗,并鉴赏其思想感情。题目: , 。, 。, 。, 。 思想情感: 答案:略,知识点三 欣赏诗歌必懂的七大题材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常见的意象是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山水田园诗常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白描与工笔、虚实结合、动静结

9、合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反衬等抒情手法表达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等情感。,教材助解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二、边塞军旅诗 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

10、呼声,或记现实战事。其修辞方面主要使用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人 物 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教材助解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答案:“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

11、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三、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从表达方式看,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这类诗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养浩等。,这类诗歌往往是借怀古叹今或叹个人命运的坎坷,其表达的情感主要有: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对比描写、用典、衬托等。,教材助解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山坡羊

12、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四、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这类诗代表诗人有贺知章、陆游、杜甫等。,这类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常有: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

13、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常用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教材助解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诗人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五、羁旅思乡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

14、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这类诗往往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代表诗人有杜甫、王湾、马致远等。,教材助解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情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从题目中“次”知道,作者短暂地停留在北固山,应该是路过;从诗歌首联中“客路”“行舟”知道,作者此时应该是人在旅途,且漂泊在江南一带。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15、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六、送别怀人诗 送别怀人、抒发离愁别绪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和主题。这类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主要代表诗人有王昌龄、柳永、王勃等。,教材助解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

16、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七、即事抒怀诗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抒怀诗”。这类诗代表诗人有李商隐、李清照等。,教材助解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诗的内容上看,首二句与后二句之间运用什么手法?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诗的首二句,追忆自己与李龟年昔日出

17、入达官贵人之家的情景,间接表现当时太平之世的承平气象。后二句写重逢的时间、地点。结合后二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着天上人间之隔的无限感慨,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知识点四 “4角度”读懂诗歌大意 角度一 读“标题”信息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词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词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 (1)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4)揭示诗歌的线索;(5)表明诗歌的题材;(6)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

18、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高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考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词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能较快地深入到诗词的内容中去。,对点训练 1.,角度二 读“作者”信息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歌时,必须注

19、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在“知人论世”时要注意: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

20、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教材助解 10通过学过的示儿书愤等诗歌,对陆游及其诗歌你有哪些了解? 答案:陆游生活于南宋危亡之际,始终主张抗金,但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11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请根据下面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

21、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角度三 读“注释”信息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注】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答案:注释对“清禁”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暗示苏辙的地位。 注释解释“武林”,并点出本文写作时苏轼时知杭州,结合原诗可知,“沙漠回看清

22、禁月”隐含着苏轼希望苏辙不要忘记国家,而“湖山应梦武林春”又希望苏辙不要忘记亲人。 注释解释典故,帮助读懂、理解诗歌,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可知“莫道中朝第一人”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苏辙的担心。,角度四 读“正文”体悟情感 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 诗词中的关键词包括: (1)情感词。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如悲、喜、愁、闷、苦、忧等。如:,(2)修饰词。冷暖色调的形容词等。“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

23、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2抓景、事、情,推导诗词主旨 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词的主旨。 3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 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读诗歌时可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点训练 3(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指出正文给我们呈现出哪些主要信息?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诗歌开头

24、两句: 诗歌三、四句: 诗歌五、六句: 诗歌最后两句: 答案:诗歌开头两句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诗的三、四句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诗的五、六句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4角度”读诗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 渭桥:即中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是古代从长安到西域的要道。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

25、,这里指敌人。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首领单于曾自称胡者,天之骄子也”。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杨素出塞二首(其一)有“兵寝星芒落,战得月轮空”的句子。麟阁:即麒麟阁,汉高祖时造。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汉宣帝甘露三年,曾画十一位功臣像于阁上。”这里是用画像于麒麟阁来表示卓越的功勋和荣誉。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抗击匈奴名将,因功封嫖姚校尉。,读诗演示 角度一(抓标题):可以推测诗的题材是边塞征战诗,内容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等等。 角度二(看作者):李白,是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角度三(析

26、注释):注释是对词语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注释是对诗歌典故的解释,对于理解诗意揣摩诗人的感情具有重要帮助。 角度四(读正文):首联中“骏马”,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将士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抓意象),试做题目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说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但是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 解析: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