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一 第一讲 整体阅读——把握读文能力,理解必备知识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539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48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一 第一讲 整体阅读——把握读文能力,理解必备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一 第一讲 整体阅读——把握读文能力,理解必备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一 第一讲 整体阅读——把握读文能力,理解必备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一 第一讲 整体阅读——把握读文能力,理解必备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备考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板块一 专题一 第一讲 整体阅读——把握读文能力,理解必备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板块一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人世烟火,述大千世界 第一讲 整体阅读把握读文能力,理解必备知识,知能储备夯基,真题文本认知,论述类文本本身具有思辨性,论证逻辑严密,命题涉及理解关键概念、重点句子、论证体系,分析观点材料之间的契合度、语言的严谨性等,考生在阅读和做题的过程中将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其中,学术论文常涉及对古代文化等的论述,政论文、时评等会涉及对当代文化等的议论,考生在阅读中,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读文流程 第一步:文本初感知,圈点勾画(约3分钟)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论点句、结论句、时间词、程度词、关系词、反复强

2、化词等)。 本文圈画内容见文本。 第二步:文本再感知,梳理回顾,整体把握(约5分钟),再次阅读文本,完成下列指令。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得出了什么结论?,答案: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子学”对诸子之学的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得出了要研究“新子学”,必须“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这一结论。,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答案:文章先界定诸子之学的内涵与外延,再从“照着讲”“接着讲”两个角度分析新时代诸子之学的品格特点,并对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探讨。,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段意。,答案: 全文呈现“总分”的结构模式。第段:在阐释诸子之学的源头的基础上,对诸子之学从狭义、广义两个

3、角度对其内涵和外延做了界定。第段:阐释了新时代诸子之学应具有的品格,并着重从“照着讲”的角度分析了诸子之学的研究及其意义。第段:阐释了新时代的诸子之学应具有“接着讲”的品格特点及其作用。第段:具体分析诸子之学“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辩证关系,指出“新子学”应追求的目标。,第三步:由题读文,逆向阅读,把控思路(约5分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4、。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逆向阅读,寻找文本对应处: A项涉及文本第 段。 B项涉及文本第 段。 C项涉及文本第 段。 D项涉及文本第 段。,解析:D.颠倒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文本第4段明确表明“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答案: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

5、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逆向阅读,寻找文本对应处: A项涉及文本第 段。 B项涉及文本第 段。 C项涉及文本第 段。 D项涉及文本第 段。, ,解析:文章主要论述了“新子学”对诸子之学的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论证了“照着讲”和“接着讲”两方面的统一,因而A项的“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说法错误。,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

6、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逆向阅读,寻找文本对应处: A项涉及文本第 段。 B项涉及文本第 段。 C项涉及文本第 段。 D项涉及文本第 段。,解析:A.“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无中生有。C.“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忽略文本中的条件,表述绝对化,错误。文本第4段说“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D.“逐渐过渡”错误,文本第4段论述了“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总是无法分离的,不存在时间上的过渡。,答案:B,素养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7、1更新“诸子之学”,创造文化繁荣,传承中华文明。 2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 3中国传统思想在当代的映射及其重要价值。 4反思与批评。 5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6树立坚定的历史自觉和充分的文化自信。,知识点一 论述类文本三要素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有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才可以分出主从。,教材助解 1阅读

8、咬文嚼字第5段,完成问题。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答案:文字的改动同样会影响思想情感的表达。,(2)本段论点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二是文字的直接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本段论点是全文中心论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在议论文中作用十分明显。 2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

9、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教材助解 2阅读说“木叶”第3段,完成问题。 (1)以杜甫的诗句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本段以杜甫的诗句为例是为了说明诗歌语言不能单凭概念,“落木”与“落叶”有区别,“木”确有可探索之处。,(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这一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过渡,引起下文,由现象概述过渡到对特征的分析,这从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来。,三、论证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

10、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教材助解 3阅读谈中国诗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答案:本段以设问句开篇,提出探讨的中心课题;接着从正面说明探讨中国诗的特征所具备的条件;再从反面说明一个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只有“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探讨中国诗时才能居高临远;最后得出结论,点明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比较文学的方法。,(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作者开篇即向听众表明自己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

11、谈中国诗,这就是说在下面的演讲中将大量引用中西文化名人的材料和诗歌来做比较,以阐明“中国诗的一般印象”。,知识点二 论述类文章的论证结构 一、并列式 文本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是并列表述的;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链接教材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明确认识。,二、层进式 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

12、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回扣高考 如2017年全国卷有关“留住乡愁”的论述类文本,第一段提出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的话题;第二段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记忆和非物质文化记忆两方面;第三段强调要进一步加以呵护;最后一段指出活化乡村记忆是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整篇文章,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对比式 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链接教材 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在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时,先以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两

13、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再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正反对比,突出了文字的联想意义必须要善用的观点。,四、总分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回扣高考 如2016年全国卷有关“殷墟甲骨文”的文本,文章首段总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接下来从“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使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等方面分析该发现的影响,整篇文章采用

14、总分结构,层次分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知识点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情通告 一、命题者选材特点 近三年高考命题,选文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等。如:2018年全国卷的文章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引导考生认识传统思想的当代传承及其重要价值,寓意深远;2018年全国卷的文章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突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理解和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2018年全国卷的文章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突出在命运共同体的诉求中,如何理解建构文明弹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二、命题导向 命题强化“素养导向”,聚焦“关键能力”。命题者主要关注文本的核心概念、关键语句、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考生要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深加工,进而分析、推断,然后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文本。,三、考生备考指南 1广泛阅读。特别关注有关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社会中重大事件等方面的论述类文章。 2系统学习、储备论述类文体的“必备知识”。储备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知识,阅读时努力把握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精研考纲、练透考题,着眼“能力提升”。明确考点,探究试题,理解论述类文本试题命题的类型与技法。在训练中促进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知识的建构、融会贯通和运用等,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