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5 杜甫诗三首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83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55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5 杜甫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5 杜甫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5 杜甫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5 杜甫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测控指导】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5 杜甫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 杜甫诗三首,“达则兼善天下”是历代儒生立身处世的最高标准。然而,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活在万方多难、风雨飘摇的时代,个人命运苦不堪言,却在人生最为艰难的时期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形容自己他就是杜甫。这位仁德宽厚的诗人的诗中流露的是深广的忧患意识,体现出的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美的美学特征。,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本课所选的三首诗歌,都是杜甫晚年的作品。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着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其时,诗人客居四川夔

2、州,在秋风萧瑟的傍晚,目睹满地枫叶、遮天阴云,忧国思家之情涌上笔端,写成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其三)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杜甫深感其人其事,写了五首咏怀古迹的诗,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本诗是第三首。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此时杜甫已55岁,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正值节日,诗人独登高台,举目临眺,百感交集,于是写就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三年后,诗人病死于湘江中的一条船上

3、。,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时被叛军俘获,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 律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诗之名,形成于唐代。,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

4、助读,自主梳理,5.积名句 (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2015湖北高考)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2015江苏高考)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2015四川高考) (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2014湖北高考) (5)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014安徽高考) (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2014四川高考),新课助读,自主梳理,(7)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013安徽高考) (8)无

5、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013山东高考),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点评:这两句紧承首联对秋景作进一层渲染。“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浪涌”“云阴”又紧承秋意。巫峡江中,波浪势若兼天,江水若自天而下;巫山塞上,风云接地,阴霾如由地升起。“波浪兼天涌”为自下而上,“风云接地阴”为自上而下。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两句以气势恢宏的笔触叙写诗人忧郁的情怀,且情景交融,创造了一个新的意境。 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点评:由“丛菊”而忆“故园”,菊开山间,舟系江中,

6、诗人心间忧郁难平。杜甫在夔州,已历经两个秋天,所以说“丛菊两开”;“故园心”指回到长安的愿望。诗人原拟棹孤舟而出峡,一叶小舟寄托着返回故里的希望,如今小舟却还牢牢系在江边,不能东下,此间心意,谁能体会?,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点评:这两句写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交代时间地点的诗句,一般平常无奇,而这两句却写得极有气势。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昭君虽为女子,

7、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流传。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所以在诗人笔下,这画面的底色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因此唐宋诗醇评其为“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点评:尾联借昭君怨之曲点明题旨。饰“琵琶”以“千载”,是指其怨恨长久,汉人又“作胡语”,更透出离家去国之怨思。唯有琵琶寄意,遗恨千载了。结尾喷薄而出,变全诗之含蓄委婉为怨恨慨叹。美女遗恨与才士失志本相关联,感明妃遗恨绝域,叹志士失遇无路。美不得宠,才不得用,离家去国之思,寂寥千载之恨,种种古人今人之

8、怨恨,都概括在诗中,绵绵不绝。,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点评:这两句诗含义隽永,上句写羁旅之愁,下句写孤病之态。“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之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又照应了“登高”的节候;“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百年”,晚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目,情因景而生。这两句词语精练,含义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的经历与感受。宋代学

9、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 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秋兴八首(其一)在情与景的关系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如首联,枫树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的伤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则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征。又如颔联描绘江间波浪、塞上风云,诗人既生动地表现出它们“兼天涌”“

10、接地阴”的外貌特征,又着意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颈联抒发思乡之情,同样是借“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来生动地显现令人唏嘘悱恻的“故园心”。即便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通过描摹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整首诗既因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即景寄怀,使景物有了生命,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诗歌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提示:诗题为咏怀古迹,显然杜甫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

11、情的。他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思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心情。所以诗人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杜甫的登高一诗,被后人称为七言律诗的典范之作,你认为哪些地方可称为“典范”? 提示: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景象苍凉阔大、气势雄浑苍茫特点的七言律诗。这首律诗

12、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练传神;有大笔写意,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作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漂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

13、解,审美鉴赏,沉郁顿挫的诗风 关于杜甫的诗歌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沉郁顿挫包括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思想情感;“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表现手法。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杜甫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而杜甫又是一个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这种回环往复

14、的感情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杜甫还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景物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他多年漂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厉的画面,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登高一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啼猿、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

15、对国家和身世的心酸与愤慨,诗里的那种雄浑苍劲的形象和跌宕顿挫的节奏,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氛。秋兴八首用一片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联结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这些诗是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的最好体现。,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悲情的沙鸥杜甫 漂泊在烽火之中,如一只在风中飘摇的纸鸢,冥冥之中不知是谁牵动着命运的丝线;又如一只在广漠的天地间飘忽盘旋的孤独的沙鸥,不知哪儿是自己栖息的故乡。半个世纪的沧桑,造就了怎样一个博大的胸怀啊!你流离转徙的一生以及你笔端的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深重情感的诗句,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你用血和泪涂画的一幕幕形象而生动的图卷,已不

16、用别人再去诉说什么。,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少年时的裘马轻狂,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使你更热爱脚下这一片神圣的大唐的繁荣土地,你由此而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和气概。既然自己已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能力。可惜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流落到长安天子脚下,却只能落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可怜境况。小人的奸佞,时事的黑暗,使你进一步认识到“朱门酒肉臭”的统治阶级所造成的“路有冻死骨”的深重罪恶。现实中的碰壁,精神上的打击,却没有击碎你的雄心壮志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你没有像你崇拜的李白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7、的决绝。你坚守自身如一块璞玉,执着地等待要放出自己的异彩。然而你应该懂得历史上的明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美文品读,素材积累,然而生活呢?一家的老小赖以生存的依靠呢?辗转于战乱之中,携着面色枯黄的妻儿,风吹着雨打着,生存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还有可以依靠的朋友吗?还有人爱惜你的才华吗?放下尊严,放下文人特有的高贵,可是结果呢?希望常常存在,失望也时时伴随。自己的茅屋在秋风中被毁,沾湿的长夜你想到的是天下的寒士;自己已经够不幸了,更不幸的是不能实现“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理想;自我的艰辛的生活你还可以忍受,可是那青海头累累的白骨,那边庭流成海水的鲜血呢!百姓生离死别的伤痛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啊!你的心在

18、流血,你要为这非人间的世界流尽自己最后的一滴血! 贫穷寄食的生活使你看尽了世态的炎凉,善良敏感使你流尽了同情的热泪,孤苦病痛使你尝尽了人世的沧桑,忧国忧民使你耗尽了毕生的精力。,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唐朝正午的艳阳已经西沉,那一轮如血的残阳,映照在浩渺的长江永不停息地涌动的水面上。随波颠簸浮沉的一叶孤舟之上,一个枯瘦的身影:破旧的衣衫,憔悴的容颜,忧伤的眼神,旷世的孤独。即使你为这个世界呕尽了心血,耗尽了生命,你也不会像屈原那样纵身江中以求得永世的解脱,也不会像庄子一样化成梦中飞舞的蝴蝶翩然而去。你的生命所维系的是你热爱的破碎的山河以及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19、来”,然而千古的浪花淘不尽的是定格在历史船头的永远的圣人杜甫!,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品读提示本文采用诗一样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杜甫少年轻狂、中年失意、老年颠沛的遭遇,表现了诗人执着的追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本文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作者把杜甫少年时的雄心和中年后的遭遇、满腹的才气和多舛的命运、崇高的理想与无奈的现实、朝廷的昏庸与百姓的苦难相互比较,让我们发现,是苦难成就了杜甫,更是赤诚成就了杜甫。,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杜甫是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杜甫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中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对战乱中的人民的深切

20、同情。下列有关杜甫和王昭君的材料可以用在相关作文中。,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杜甫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那赤诚的爱国爱民的思想,还在于他是一个把巨大的创造性劳动贡献给了艺术事业的诗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杜诗高度的语言艺术更能显示其卓越才华之处的,还在于他的追求创新。在当时,大多数诗人都只擅长于一种诗体:或古体或近体,或歌行或乐府,或五言或七言,或律诗或绝句。杜甫却能众体皆善,实不多见。后世的人们,包括许多杰出诗人在内,都把杜诗奉为学习的典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当之无愧的,杜甫是中国诗坛的骄傲。,美文品读,素材积累,王

21、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经典的形象是:头戴银狐冠,身披红斗篷,怀抱一把琵琶,孤身站在草原上。传说中她远嫁塞外时,拨动琴弦,一首琵琶曲寄托了浓浓的乡愁,南飞的大雁听到那凄婉的琴声,望着那惊艳的女子,竟然忘记扇动翅膀,扑落于平沙之上。“落雁”,就此成了王昭君的雅称。王昭君因为和亲的壮举,成为文人骚客竞相描写的对象,历史上以她为题材的诗词有700余首。王昭君,演绎了一曲琵琶美女的大漠悲歌。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唯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被称作“青冢”。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所有的热闹与繁华都归于沉寂,陪伴她的,只有凉风冷月,野花衰草。诗人杜甫也无限哀伤地写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