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691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汽开区六中高一年级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第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又称“端阳节” “天中节” “龙舟节” “诗人节” “粽子节”等,从众多名称中就能感受到节日内涵的丰富与与节日勃发的活力。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影响范围广阔,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共性大于差异,并且在根本的季节感受、身体保健与伦理期待上基本一致。端午节是中国人共同的节日。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

2、,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应该从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时节的原始主题,端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 。当代社会,端午节俗的这一原始主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2003 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当时那种情形下,这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老

3、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意,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籍的民俗心理。人是文化动物,有自己的族群与特定的国家意识,人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层面的生存,也需要文化的延续。屈原等爱国志士所代表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诠释。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的体现。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来。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

4、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今天,在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之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的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中延续更新。端午节俗中对自然时气的避忌、历史先贤的崇敬,均体现出对于个体生命与群体精神的保护与养育,在端午这个盛大的夏季节日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念与家国情怀。(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 年 5 月 30 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今天,对端午节俗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

5、的认识,对于我们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B.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节更重要的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同时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C. 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 ,因此有门口挂艾、艾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俗。D. 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这完全得益于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总体呈“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结尾段强调了盛大的端午节日中蕴含着生命观念和家国情怀。B. 文中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证明了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且具有丰富内涵和生命的活力。C. 文中以“非典”时期一首民谣的流传为例,论述了以消

6、灾避疫为主题的端午节俗的现实意义。D. 第段按时间顺序回顾了追悼屈原逐渐被纳入端午节俗的过程,突出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并将文化传承融入其中,可使端午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延续更新。B. 现在过端午节我们在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温情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C. 出于文化延续的需求,人们在食粽与飞舟竞渡等端午节俗之外,又加入了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D. 从避忌自然时气、崇敬历史先贤的端午节俗中可以感受到对于个体生命和群体精神的保护养育。【答案】1. A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

7、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 “过端午节更重要的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同时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错误,第三段说的是“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选项把二者的轻重弄反了。C 项, “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 ,因此有门口挂艾、艾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俗”错误,选项因果关系倒置。文章第四段说的是“端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

8、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 ”。D 项, “这完全得益于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错误, “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只是其中一个条件。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

9、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如 C 项,从文中来看,是因为端午节有门口挂艾、艾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俗,所以“端午节”又被称为“卫生节” ,选项把二者的关系弄反了。【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

10、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 “文中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证明了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错误,“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并不能证明“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 。【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

11、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 项, “出于文化延续的需求”错误,从文中来看, “文化延续”是结果不是动因。原文说: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灾情发生后侯发山消防车像脱缰的野马“呜呜”叫着在马路上横冲直闯。听着这熟悉而又刺耳的鸣叫,李正的心紧紧揪成了一团,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现场。他不断地催促道:“快!

12、快!”驾驶员不乐意了:“再快也不能把脚伸进油箱里啊?踩到底了!”车上的几位战友也感到李正今天有些不正常,其中一个忍不住说道:“今天是周日,那栋办公楼不会有人。 ”“放屁!”李正大声嚷道。说罢,他才想起拨打 110。他凭直觉判断,这场大火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警方还是早介入的好。土地局有两栋办公楼,一栋新的,十八层高,去年刚刚竣工的;一栋老的,上世纪六七年代的建筑,上下两层,不知道为什么还没有拆掉。失火的是老办公楼,火是从一楼燃起的,一条条火舌和一股股烟雾交织着包围了整栋小楼。李正他们这辆消防车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没等车停稳,李正撞开车门,掂起一具灭火器冲向浓烟滚滚、火焰冲天的现场。等战友们反应过来

13、,李正的身影已经消失在烟雾和火焰之中。李正跌跌撞撞来到二楼,摸索着闯开那间办公室的门。幸好,屋内并没起火。不过,火雾随着他扑进屋里。李正打开灭火器,一阵白色的泡沫吐出,火焰下去不少。他看到老人用自己的身躯紧紧护着一个木箱子。李正甩掉灭火器,上前去抱老人。老人喘着粗气:“别管我,先搬这个箱子!”声音苍老,果敢,不容商量。李正仅仅是停顿了半秒钟,抱起那个木箱子奔向门外,一跃而起,从楼上跳下,随即,房子也“轰隆”一声坍塌了。李正傻了!几乎同时,一条条水龙冲向火海,一个个身影随着水龙扑了过来。李正把箱子交给及时赶到的警察,箭一般返回现场,和战友一起救人。李正的眼泪哗哗地流着,自责不已:“我该死!我该死

14、!”直到把老人救出来,李正的手套已经磨烂,两手血肉模糊,不断地淌着血。救护车把所有的伤员都送到了医院。消防队员都是皮外伤,并无大碍;房子倒塌时,幸亏两根横梁成犄角之势架在了老人的头顶,老人虽然伤势轻微,但被检查出是癌症晚期。私下里,指导员批评李正:“幸亏那个老同志没出意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吃不了兜着走。 ”指导员有他的道理, 听到这话,李正眼里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心说老人当时要真有个好歹,他还不后悔终生?指导员以为李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缓了口气:“救人第一是我们的消防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李正分辨道:“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个箱子比他的性命还重要!”“有什么能比性命还重要?”指导

15、员以为李正的脑子被大火烧糊涂了。李正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真相终于大白:老人是土地局的纪检书记,这天到单位整理材料,有人趁机放火,打算烧死他。老人发现后脱身不得,这才打了报警电话。那个箱子装的是本单位和主管部门个别领导违法乱纪的证据。根据这些证据,国有资产免遭重大损失,个别领导干部锒铛入狱。得知这个消息后,指导员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觉得该到医院看一看老人。指导员还是迟了一步。他到医院的时候,老人刚刚咽气。指导员发现李正也在医院,此刻,他伏在老人的尸体上嚎啕大哭。指导员这才知道,老人是李正的父亲。(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生动形

16、象地描给了消防车奔赴火灾现场的情形,细致具体地表现了李正内心的焦急,烘托出灾情发生后的紧张气氛。B. 不断催促、拨打 110、撞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问办公室救人等细节描写,表明李正知道父亲在发生火灾的那栋楼里。C. 小说第四段写老办公楼建筑年代久远,为下文房屋在火灾中坍塌做铺垫,客观上也表明了消防救援工作的危险性。D. 指导员在得知真相后为自己之前错误批评李正而感到内疚,所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决定去医院看望老人。5. “箱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小说在结尾点叨了李正和老人的父子关系?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D 5. 设置悬念

17、,吸引读者。老人在大火中舍身救木箱,让读者想一探箱子里的“秘密” 。推动情节发展。李正遵从老人的要求,先抢救箱子,才有了后来指导员批评李正的情节;李正把箱子交给警察,才有了后来的真相大白。突显人物形象。小说通过老人舍身护箱的情节,塑造了老人恪尽职守、舍身为公的形象。深化小说主题。这只箱子装着老人举报腐败干部违法乱纪的证据,并且正是这只箱子导致了真相大白、腐败分子伏法,深化了小说维护正义、坚决与违法乱纪斗争到底的主题。 6.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欧亨利式”结尾) 。结尾处交代两人的父子关系,出人意料;结尾点明父子关系,与前文李正不断催促、拨打 110、撞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间办公室救人等细

18、节描写相照应,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发展更趋合理。有了结尾处父子关系的交代,才使得李正在救火之前、救火的过程中以及救火后受批评时的言行举止更加真实、合理。丰富人物形象。结尾处点明两人的父子关系,突出了李正当时面临救箱子还是救人这种抉择的艰难性,突显了他维护正义的个人品质。揭示小说的主题。李正父子一起战胜违法乱纪者,彰显了正义的精神和力量。【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文章的开头的作用,B 先高考和手法,C 项考核结构,D 项考核情节,其中 D 项,指导员“心里有一种说

19、不出的滋味”,除了有自己错怪李正的内疚,更有对老人恪尽职守、舍命保护证据行为的震撼与钦佩。【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某“物”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箱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注意从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角度分析,从情节的角度看,老人在大火中舍身救木箱,让读者想一探箱子里的“秘密”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李正遵从老人的要求,先抢救箱子,才有了后来指导员批评李正的情节;李正把箱子交给警察,才有了后来的真相大白,推动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小说通过老人舍身护箱的情节,塑造了老人恪尽职守、舍身为公的形象。从主题的角度看,这只箱子装着老人举报腐败干部违法乱纪的证据,并且正是这只箱子导致

20、了真相大白、腐败分子伏法,深化了小说维护正义、坚决与违法乱纪斗争到底的主题。【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在结尾点明了李正和老人的父子关系的妙处,注意从情节的设计,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角度作答,从情节角度看,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结尾处交代两人的父子关系,出人意料;结尾点明父子关系,与前文李正不断催促、拨打 110、撞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间办公室救人等细节描写相照应,又在情理之中;有了结尾处父子关系的交代,才使得李正在救火之前、救火的过程中以及救火后受批评时的言行举止更加真实、合理;从人物的看,结尾处点明两人的父子关系,突出了李正当时面临救箱子

21、还是救人这种抉择的艰难性,突显了他维护正义的个人品质,丰富人物形象。从主旨的角度看,李正父子一起战胜违法乱纪者,彰显了正义的精神和力量,揭示小说的主题。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成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 MOBA) 。

22、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 (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根据 2017 年 4 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 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 2 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 MOBA 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 万。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 41 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

23、,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 岁以下用户占 3.57;15 岁19 岁的占 22.2。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 18 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荆轲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 。 王者荣耀 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

24、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

25、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 的原因。(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 “农药” ,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作为游戏, 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 2 亿,日活跃用户超 8000 余万,每 7 个中国人就有 1 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 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 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 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 10 余万元,17 岁少年狂打

26、40 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弦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 ,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材料四7 月 3 日、4 日

27、,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 2 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 月 4 日, “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7 月 4 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首先上线的是限制 12 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 9 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摘自搜狐网)7. 下

28、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B. 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 ,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C. 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D. 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 MOBA 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 5000 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B.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

29、,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C. 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存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D. 腾讯公司认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E. 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9.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面来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答案】7. C 8. CD 9. 游戏研发者和企

30、业方面,不能只重利益而忽略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政府方面,既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又不能放松监管那根弦。家庭方面,家长们要学会分辨游戏级别,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四个选项分别考核四则材料的内容。C 项,结合文本内容“作为游戏, 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分析可知,“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错误,并非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31、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四个选项句考核文章的内容。A 项, “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文

32、无据;B 项, “都是历史人物”与原文不符,原文“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 ;E 项, “只要就能”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首先在材料中找到相关的论述“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 “首先上线的是限制 12 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

33、 9 点后禁止登录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等,归类整理,从“游戏研发者和企业” “政府” “家庭”三个角度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每小题 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 ,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求说周显

34、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候。文候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曰:“今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 白马而盟。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

35、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赵王曰:“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壁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于是说韩宣王,又说魏襄王,东说齐宣王,西南说楚威王。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

36、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史记苏秦列传节选注释:刳 k,剖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B.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C.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D.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从:即合纵,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

37、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B.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C. 社稷: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用社稷指代国家。D.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据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秦游说秦王,秦惠王刚杀掉商鞅,讨厌游说之士,所以苏秦未受任用。B. 苏秦不怕失败,发愤读书,刻苦钻研周书阴符后,充满自信,终于成功。C. 苏秦游说赵肃候,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

38、于山东六国,并推苏秦为约从长。D. 苏秦衣锦还乡,家人不敢仰视,嫂子前倨后恭,苏秦深感世态炎凉,对其亲友十分冷漠。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2)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也不信任他。(2)所以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用合纵相亲之策使韩、魏、齐、楚、燕、赵统一,来背离秦国。【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

39、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 ,这句话的含义是“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赵王” “洛阳” “诸侯”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报”是动词, “报”的对象是“赵王” , “赵王”是宾语,应在“赵王”后断开,故排除 CD 两项, “众”意思是“多” , “甚”作为副词是修饰“众” ,故“甚众”应放在一起,排除 B 项,故选 A 项。【11 题详解】

4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 项,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有误, “山东”在这里指崤山以东地区。【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可以把每一项代入原文进行比对,比对语境、关键词语的翻译、时间、地点、人名对象、范围等,然后可以判断正误。D 项, “对其亲友十分冷漠”表述错误,文章第五段说“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意思是“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 ,可见并非“冷漠” 。【

41、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句首添加主语“他” ;“求说” ,求见并游说, “说” ,游说;“左右”古今异义,周围的臣子;“素” ,一向;“少” ,轻视,瞧不起;“弗信” ,添加主语“周显王” 。第二句中, “故”所以;“窃” ,私下;“为”替;“计” ,考虑;“莫如” ,不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 ,状语后置句,应为“以从亲一韩、魏、齐、楚、燕、赵” , “以”用“一” ,使动用

42、法,使统一;“以畔秦” , “以”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畔”同“叛” ,背离。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苏秦是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

43、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 ,伏案而钻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缔,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 ”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也不信任他。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已经死了。就游说惠王。秦国刚

44、刚处死商鞅,讳恨游说的人,因而不任用苏秦。于是,他向东到了赵国。赵肃侯让自己的弟弟赵成出任国相,封号叫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又去燕国游说,等了一年多才有机会拜见燕王,劝说燕文侯。文侯说:“您说的当然不错,可是我的国家弱小,西边又紧靠着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齐、赵都是强国啊。您一定要用合纵相亲的办法使燕国安全无事,我愿倾国相从。 ”于是就赞助苏秦车马钱财到赵国。奉阳君已经死了,就趁机劝赵肃侯说:“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友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衰弱了就要割地河外,韩国衰弱了就要献出宜阳。宜阳一旦献纳秦国

45、,上郡就要陷入绝境,割让了河外就会切断上郡的交通。楚国要衰弱了,您就孤立无援。这三个方面您不能不仔细地考虑啊。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使韩、魏、齐、楚、燕、赵结成一个相亲的整体,对抗秦国。让天下的将相在洹水之上聚会,相互沟通故有的嫌隙,杀白马歃血盟誓。六国相亲结成一体共同抵抗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山东六国了。这样,您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 ”赵王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装饰车子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接着,苏秦游说韩宣王,又游

46、说魏襄王,向东方游说齐宣王,向西南游说楚威王。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了,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赶快找人为他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 ”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

47、,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带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内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程泌 天池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 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望淮阴,兵冶处 ,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 。三拊当时顽石 ,唤醒隆中一老,

48、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注】程进(1164-1242),南宋词人,辛弃疾好友,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多景楼所在的京口(今江苏镇江)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二山屹立在长江之中。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此伐,渡江, “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 ”士雅是祖逖的字,刘琨是祖逖的好友。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相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开头两句,写天地本来没有边际,是谁将南北分开? 一个“本”字,传递出词人对人为边际的不满, “谁分”二字问得尖锐而强烈。B. 这首词一、二句提出问题,

49、引发思考;三、四句写出词人因南北分裂、中原沦丧而“恨”,明确地回答了 “南北竟谁分”的问题。C. 上片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比作“水晶盆写出了长江被金、焦二山点破、不复完整的视觉感受。D. 下片写登楼而望,看到祖逖北伐时冶铸兵器的旧迹;入寺而游,拍打相传诸葛亮曾坐过的顽石,词人追拥历史,用典抒情。E. 词的下片结尾两句,描绘了孟夏时节的一场大雨,洗去了北方昏结的尘沙。既点明时令,又以景结裔,含蓄蕴籍。15. 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E 15. 对国家分裂、中原沦丧的无限悲慨。词人站在多景楼上,北望中原,想到沦丧的故土,心中充满了难言的悲愤。 对抗金志士的期盼和对北伐中原的热切渴望。下片“止欠” ,突出词人对抗金志士的期盼;“正须” ,突出对北伐中原的热切渴望。对荡尽敌寇、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上片写词人愿借得鞭霆之力,将金人驱逐回家,突出词人抗金的决心;下片用祖逖、诸葛亮的典故表达收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