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439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6 页2017-2018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27 分)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镜中花B. 镜中人C. 水中月D. 月全食2. 一辆汽车沿斜面向下行驶,下图能正确表示该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第 2 页,共 16 页A. B. C. D. 3. 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的物态变化是( )A. 蒸发B. 液化C. 沸腾D. 升华4. 温州市域铁路 S2 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

2、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 声源处 B. 人耳处 C. 空气中 D. 传播过程中5. 温州有制作杨梅酒的习俗,如图将杨梅浸泡在盛有白酒的球形容器中,此时球形容器及其内部的白酒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瓶中的杨梅位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则从正面观察瓶中的杨梅,观察到杨梅的像应如图中的( )A. B. C. D. 第 3 页,共 16 页6. 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直线行驶速度,并绘制成如图的“速度一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7. 在一根结实的细绳下端拴

3、一个小球,绳子上端固定在悬挂点 O 上,做成一个单摆。拉动小球到 B 处,放手后使它摆动起来,若小球运动到 A 点时突然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的运动状况是( )A. 斜向上运动 B. 斜向下运动 C. 水平向左运动 D. 竖直向下运动8.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A. 该物质不是晶体 B. 物质在 cd 段时是气态C. 第 5 分钟时物质熔化完成 D. 物质在 bc 段也需要吸收热量9. 如图为某玻璃容器的纵切面图,往该容器中匀速注水。下列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第 4 页,共 16 页A. B. C. D. 二、填

4、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 分)10. 中小学艺术节上,古筝演奏者倾情演奏了女儿情、高山流水等曲目赢得到一片掌声。(1)演奏者用手指拨动琴弦时,声音是由于琴弦_产生。(2)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演奏者的演出,这是发生了光的_反射。(3)某同学坐在最前排还是不能看清演奏者,针对他平时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的眼睛问题,下面两个示意图中正确的矫正方法是_。11. 兴趣小组以“火箭中的科学奥秘”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图甲是他们制作的一枚简单的液体燃料火箭结构模型,图乙是火箭发射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火箭模型被固定在发射架上,发射架底座对火箭模型的支持力_火箭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

5、等于”或“小于”)第 5 页,共 16 页(2)火箭发射时,液态氢燃烧属于_变化。(3)火箭塔底部有一个导流槽,槽内装有大量的水,当火箭发射时,其尾部喷出的火焰温度高达 3000,导流槽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如图乙所示,白雾是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4)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三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活动,其中现象产生的原理与火箭升空相同的有_(多选)(5)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会与大气层摩擦而影响飞行距离,为了减小摩擦,对火箭的设计要求提出合理的建议:_。(答出一条即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12. 中国人民海军 372 潜艇在公海中训练时突然“掉深”。全艇官兵临危不惧成功处理险情,创

6、造人类潜艇史上的奇迹。查阅资料:“掉深”指潜艇从海水高密度区域驶入低密度区域,潜艇会急剧掉向海底,被称为“海中断崖”。已知 372 潜艇“掉深”前在高密度海水区域水下 200 米沿水平方向匀速潜航。求:(1)潜艇在“掉深”过程中艇壳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_。(2)潜艇在“掉深”的第 6 分钟接近最大下潜深度,总计下沉约 150 米,求此过程的平均速度?(3)发生“掉深”前,一位质量为 70kg 的官兵站立在潜艇内舱里,双脚与内舱地板的接触面积为 400 厘米 2,当这位官兵行走时对潜艇的压强是多大?(g 取10N/k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第 6 页,共 16 页我国是汽

7、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为了保护人体安全,汽车中常设有安全带、头枕、气囊等安全装置。当两车在城市道路上发生追尾事故时,前方车辆内首先能够保护人体的装置是头枕,而后方车辆内首先保护人体的装置是安全带,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13. 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科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氢气充气机(氢气球可充气)、压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白纸、金属盒等器材按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步骤一:将质量小的金属盒放在白纸上,读出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 F,水平向左拉动白纸,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

8、面积都相同的金属盒,_,水平向左拉动白纸,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记录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金属盒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1 小 5.0 2.102 中 5.0 2.113 大 5.0 2.11(1)第 1 次实验中金属盒受到的摩擦力为_牛。(2)将步骤二的实验操作补充完整。(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14. 小科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小科想测量一下马铃薯的密度。他取了一些马铃薯切成小块进行测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小科将马铃薯放入托盘前,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_。(2)分析计算马铃薯密度。(3)若将图乙与图丙两个步骤的顺序对换,

9、则所测密度将变_,请说明理由_。第 7 页,共 16 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 镜中花,透 过眼镜看到的花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B、镜中人是平面镜成像是反射 现象,故 B 不符合题 意;C、水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D、月全食是光的沿直线传 播形成的,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3

10、)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正确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2.【答案】A【解析】解:斜面上的汽车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故BCD 错误, A 正确。故选:A。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第 8 页,共 16 页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深入理解重力概

11、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答案】C【解析】解:由图示模型可知,在液体内部的气泡中和液面处分子排列变的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腾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与图所表示意义符合,故 C 正确。故选:C 。(1)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 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易向四面八方运 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 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2)

1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结构模型的识别以及物态变化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4.【答案】A【解析】第 9 页,共 16 页解: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只有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

13、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5.【答案】D【解析】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AC 是倒立放大的像,B 是倒立缩 小的像,只有 选项 D 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D。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此题为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熟知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这也是中考热点。6.【答案】B【解析】解:由图象知,横轴代表时间, 纵轴代表汽车行驶速度。A、在 AB 段,速度由 40km/h 增加到 60km/

14、h,属于加速运动。故 A 不符合题意;B、在 BC 段,汽车以 60km/h 速度行驶,速度不变,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 B符合题意;C、在 CD 段,车速由 60km/h 迅速减小到 20km/h 以下,属于减速运动。故 C第 10 页,共 16 页不符合题意;D、在 DE 段,车速由低于 20km/h 加速到 40km/h,属于加速运动。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匀速直线运动概念及图象的认识和应用,以图象的形式反应物理规律,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7.【答案】C【解析】解:由题意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 B、C 两

15、点之间 来回自由摆动,B、C 两点为最高点,A 为最低点,小球在 BC 两点的重力势能最大,速度为零,在 A 点速度最大,方向水平向左,当小球摆到 A 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小球将保持原来速度水平向左运动,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首先能够判断出小球在不同位置下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分析小球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关键能够判断出小球到达 A 点时的运动状态。8.【答案】D【解析】解: A、由图 象可知: A 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热,但温度不 变,为晶体,故 A 错误; B、物质在 cd 段时是液体吸 热升温过程,故

16、B 错误; C、从图中可知,A 物质从第 5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10 分钟完全熔化完,故 C第 11 页,共 16 页错误; D、物质 在 bc 段处于熔化过程,此过程也需要吸收热量,故 D 正确。 故选:D。(1)晶体和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象上,晶体熔化有一段图象是水平的,而非晶体是一直上升的。 (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 处于液态。观察物质熔化的图象时,要学会分析关键的时间点和温度点,从而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进而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以及物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9.【答案】B【解析】【分析】液

17、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所以据题目中容器的形状分析判断即可解决。看清容器的形状,并能结合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解答】解:据图可知,容器的形状是上窄下宽,所以在向容器中匀速注水时,相同 时间倒入相同质量的水,但水在容器中的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大,所以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的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大,故 B 是正确的;故选:B 。10.【答案】振动;漫;乙【解析】第 12 页,共 16 页解:(1)演奏者用手指拨动琴弦时,声音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2)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演奏者的演出,这是光射向演奏者时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3

18、)某同学坐在最前排还是不能看清演奏者,说明该同学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乙。故答案为:(1)振动;(2)漫;(3)乙。(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反射分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3)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请方, 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漫反射和近视眼及其矫正,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考查的是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11.【答案】等于;化学;液化;BC ;把表面做的非常光滑减小摩擦力。【解析】解:(1)火箭对喷出

19、的气体有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向上巨大的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液态氢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水蒸气温度降低又会液化为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4)A、磁体 间 不接触而能 发生相互作用,是因为在磁力的作用空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B、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出的气体对气球也会 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是气球运动起来,喷气式飞机、舰船、运载火箭都是类 似应用;第 13 页,共 16 页C、A 同学推 B 同学,也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得二人都向后退;所以与火箭升空相同的有 B、C。(5)把表面做的非常光滑减小摩擦

20、力。故答案:(1)等于;(2)化学;(3)液化;(4)B、 C;(5)把表面做的非常光滑减小摩擦力。(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2)燃料燃烧是一个化学变化,是化学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3)温度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为小水珠;(4)根据火箭升空的原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 A、B、C、三种现象逐一分析即可;(5)用特殊材料把表面做的非常光滑。本题考查力的相互作用;化学变化;物态变化、火箭升空原理、以及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一道综合题。12.【答案】(1)物体的形状;(2)0.42m /s;(3)3.510 4Pa。【解析】解:(

21、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潜艇在“掉深”过程中受到海水巨大的压力,所以艇壳变形;(2)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 = 0.42m/s;(3)人对地板的压力为 F=G=mg=70kg10N/kg=700N,人站立时对地板的压强为 p= = =1.75104Pa,行走时单脚着地,压强增大一倍,则行走时对地板的压强为21.75104Pa=3.5104Pa。答:(1)物体的形状;(2)此过程的平均速度约 0.42m/s;(3)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3.5104Pa。(1)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第 14 页,共 16 页(2)已知潜艇下落高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得到此过程的平均

22、速度;(3)已知人的质量,可以得到体重,也就是对地板的压力;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可以得到人站立对地板的压强。行走 时单脚着地,压强增大一倍。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平均速度的计算和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人在走路过程中是单脚着地,对地面的压强较站立时会增大一倍。13.【答案】答:开车时司机与汽车一起运动,当汽车碰撞时,后方汽车突然停止,司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容易冲出车外发生事故,因此司机开车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后方追尾时,前方车辆突然加速时,车的速度变大,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人的头部向后仰,“头枕”对人有保护作用。【解析】汽车从前面发生撞击,对人起

23、保护作用的是安全气囊(或安全带),从后面发生撞击对人起保护作用的是汽车头枕。本题考查了惯性知识的应用,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 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4.【答案】用氢气充气机对气球充气,控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不变;2.10;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无关【解析】解:(1)因金属盒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故大小相等,故第 1 次实验中金属盒受到的摩擦力为 2.10 牛;(2)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物体的重力大小,故用氢

24、气充气机对气球充气,气球受到的浮力变大,从而增大绳子对金属盒的竖直上的拉力大小,控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不变;第 15 页,共 16 页(3)根据二力平衡,传感器的示数即为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由表中数据,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无关。故答案为:(1)2.10;(2)用氢气充气机对气球充气,控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不变;(3)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无关。(1)由表中数据,根据二力平衡分析;(2)由控制变量法,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物体的重力大小,通 过增大气球受到的

25、浮力大小,从而控制金属盒对传感器的压力大小不变,据此回答;(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15.【答案】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大;马铃薯从量筒的水中取出时会沾有水,使所测质量偏大【解析】解:(1)将马铃薯放入托盘前,由图甲知,指 针偏左,他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2)由图乙可知,游码的分度值是 0.2g,马铃薯的质量是m=20g+20g+5g+3.4g=48.4g;由图丙知,马铃薯的体积:V=40cm3-20cm3=20cm3,马铃薯的密度:= = =2.42

26、103kg/m3;(3)若将图乙与图丙两个步骤的顺序对换,即先测体积,将马铃薯从量筒的水第 16 页,共 16 页中取出时会沾有水,这样会使所测质量偏大,由 = 可知所测密度将变大。故答案为:(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2)马铃薯密度为2.42103kg/m3;(3)大;马铃薯从量筒的水中取出时会沾有水,使所测质量偏大。(1)平衡螺母调节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2)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通过两次量筒的示数之差得出马铃薯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得马铃薯的密度;(3)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时,马铃薯从水中取出时会沾有水,由此分析对质量测量的影响。本题是固体密度的测量,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密度的计算以及实验中误差的分析,关于误差的分析主要从实验步骤上分析质量和体积的测量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