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练:2.2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5084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6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练:2.2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练:2.2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练:2.2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练:2.2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练:2.2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 ,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诗意 夕阳西斜,我手持酒杯,临秋风感慨万千。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暮色渐起,远望无边的江面,浓重的离愁笼罩,

2、以至于南飞的鸿雁都无处栖身。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我客游他乡,披风冒雨,浪迹天涯,飘泊不定。我的一生如寄寓天地一般,但我还想着田园生活。试问谁是当世英豪?无奈。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回首故国山河,无限眷恋,此种心意不能匆匆而生啊。(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

3、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状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朦胧凄迷之意境”错,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D.应是比喻或夸张手法。(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 【答案】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之感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

4、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这些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离别故土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冒雨,浪迹天涯,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解析】结合词中的“离愁”“征鸿”“钓鱼翁”等表情达意的词语和注释中的“故国”“抗金的志士”“抱负得不到施展”分析诗歌抒发的情感。2阅读下面

5、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流莺李商隐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 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诗意 流莺到处飘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持。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的佳期。穿梭在风霜雨露早晚阴晴里,振翅在千门万户或开或闭时。我苦于伤春,那啼叫不忍再听,京城何处有它可栖息的花枝。(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飘泊辗转的样子。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

6、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E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恓惶之状,第二联起,转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第三联主要是时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末联抒发伤感。【答案】CE(2)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答案】(示例)诗人用流莺的飘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本诗托“流莺”咏怀,首先要分析“流莺”

7、的特征,再3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 ,谈笑静胡沙 !注 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诗意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

8、)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怨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能扑灭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D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

9、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E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答案】BC【解析】B根据诗歌“鬓双华”应是“双鬓斑白”的意思,华:白发。C.“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错误,诗歌还有其他的情感,如有退隐山林的逸致,也有关心国事的心情。(2)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答案】相同:山林隐居,贞洁自持。不同:陶诗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叶词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

10、烈的爱国忧患之情。4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文后各题。【南吕】金字经 梅边元吴镇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 啼向人。注 翠禽:即翠鸟,一种水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称翠鸟。诗意 松边的小路还覆盖着积雪,湖岸上的村庄笼罩在清寒的月光里,这一片朦胧洁白的景色,仿佛是万朵梨花开在梦里。出门来散步巡视,檐前的树梢上已经泛出春意。江梅又依时开放,翠鸟在枝头啼叫,把春天的消息向人传递。(1)下面有关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前两句用极工整简练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冬天乡野雪景图。B第三句描写了梨花如梦似幻的朦胧之景,写出了人物对前路的迷茫。C最后两句写梅花传递

11、春的信息,翠鸟对着人们欢快地啼鸣,景象和美温馨。D作品整体的情感基调积极乐观。一个“春”字消解了雪冷月寒。E报春的梅花,啼鸣的翠鸟,反衬了失意、凄凉的孤独者的形象。【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第三句是说路边树上挂满雪花,像梨花一样,走在这样的环境中,像走进梦境一般。E.“报春的梅花”“啼鸣的翠鸟”,透露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2)“巡”,独字成句,具有独特的意味。请简要赏析。答: 【答案】“巡”,意为往来视察或到各处观察。简洁地写出了诗中人物在漫天的冰雪世界中努力探寻“春”的细微信息的情状。含蓄地表现了人物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

12、力。这里重点考查的是炼字,回答问题,注重把握三个方面:词语的意思、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等。从意思的角度分析,“巡”,意为往来视察或到各处观察。从表达效果上看,写出了诗中人物在漫天的冰雪世界中努力探寻“春”的细微信息的情状。含蓄地表现了人物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 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诗

13、意 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此去已知定会魂埋异域,翠崖遗迹又为谁而留呢?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而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

14、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正面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答: 【答案】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

15、,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就诗而论,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写崇徽公主远嫁回鹘的哀怨、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诗意 邯郸冬至夜思家: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

16、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宿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灯前,渔家与客人愉快畅谈,说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此时,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

17、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答案】CE【解析】本诗主要考查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C.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即从对方写起),含蓄抒情。E.“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错,这是渔人叙说自己打渔生活晚归的诗意表达。(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

18、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答: 【答案】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醉落魄王千秋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鸡啼速。墙角烂斑 ,一半露松绿。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余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 。注 烂斑:即斑斓。玉:喻月色。诗意 冬日的清晨,我拥衾高卧,忽然听到外边传来阵阵扑翅之声,是谁把眠鸥惊起?寒风蓦地吹过,萧萧的余响顿时回荡在幽屋中。鸡叫得太早,以至于天亮得太快了。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歌楼中通宵达旦地宴乐,还依稀听到歌女们在一遍

19、又一遍地唱着新曲。歌女唇红肤白吐气若兰。她们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的白月互相辉映,色彩鲜明。(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从听觉落笔。冬日的清晨,词人听外边传来鸥鸟阵阵扑翅之声,寒风蓦地吹过,幽屋中顿时回荡着萧萧的余响。B“怪得”有埋怨意,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埋怨雄鸡啼得太早,导致天过早地亮了,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C天明,词人推开窗户,看到墙角色彩错杂,还露出半截子松树。这幅图画描绘出清晨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D歌楼中通宵达旦的宴乐,那些唇红肤白,吐气若兰的歌女们翻唱着新曲,她们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可见宴乐的豪

20、奢。E宴罢归去的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皎洁的月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斑”“松绿”恰成照应,有静有动,色彩有淡有浓,各有情趣。【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不当。“窗明怪得鸡啼速”兼写听觉和视觉。“怪得”,惊诧语。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人已经开始起来活动了。埋怨鸡啼之“速”,可想见一夜睡眠的安适。C.“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不当。“墙角烂斑,一半露松绿”是推窗所见,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的确是一幅笔墨洗练的图画,使人想象到墙外充满生气的一切。(2)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答: 【答案】这首词上片描写

21、词人刚睡醒时独卧室中的所见所闻:惊鸥、鸡啼、松绿、风窗日影,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下片想象外面歌楼夜宴回来的情景:歌楼、歌女、遗珠、红靴白月,都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词在写作手法上是颇具特色的。上片所写都是眼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李思训 画长江绝岛图苏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 前年嫁彭郎 。注 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

22、小姑之夫的传说。诗意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渡,乔木破空参天。有客舟从那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镜,如二美梳弄新妆。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

23、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E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错,这(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答: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之景充满了人的情趣。【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的题干中有一句“别有情趣”

24、,这指明了鉴赏方向,答案要详细说明的就是这一句的“情趣”。结合赏析句子的一般规律和此题的要求作答即可。9阅读下面的明词,回答问题。满江红 咏竹陆容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问华胄 ,名淇澳 。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忧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注 华胄:贵族的后裔。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诗意 我没有种其他的花,只在池亭边上种了几棵竹子。竹、亭、流水彼此衬托,愈发显出竹林的阴冷、洁净、翠绿。风吹竹林的响声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竹子光

25、洁得像洁净的美女涂上了润发的油脂。由于还没有成林,也很难指望有凤凰栖息,姑且医治庸俗罢了。问竹子是哪个贵族的后代,它在淇河岸的弯曲处。寻找它们的后代,在湘江的弯曲处。性情高傲,像柏树和阿娇一般翠美珍奇。坐在竹荫中内心平和,烦暑气退去,心境清幽,忧愁退去,且有轻微的香气传来。竹子历经了冰霜,并没有改变它直冷的身姿,性情柔和温软如玉一般。(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用“池”“亭”点出了竹生长的环境,“几竿”表明竹的数量不多,“相映带、一泓流水”描绘了竹周边的景物特点。B“风动仙人鸣佩遂”是写竹的动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雨余净女添膏沐”是想象雨后竹子的情态,运用了夸张

26、的手法。C“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化用了苏轼于潜僧绿摘轩诗中“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一句,抒发内心的情感。D下片从竹的渊源写到竹的秉性和竹的可人,词人借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烦暑,使人内心清净。E本词综合运用了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竹,收到了含蓄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拟人”和“夸张”错,此二句的意思是:风吹竹林的响声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竹子光洁得像洁净的美女涂上了润发的油脂。故两句运用的是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D.“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烦暑,使人内心清净”错,借用“阿娇金屋”

27、的典故,是为了突出竹子的翠美珍奇。(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答: 【答案】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表达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高洁的品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词的上片起笔写竹的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诗意 旅馆里没有知心朋友,我独自静静地沉思凝神。对着寒灯回忆往事,孤雁的叫声,惊醒了凄寂梦魂。乡关道路迢远,梦魂拂晓时才得以归去,家人的书信要等来

28、年方能寄到此地。湘江上月色含烟,风光是多么美好,钓鱼船就系在我家门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良友相伴,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加上被贬谪,诗人深愁难眠。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贬谪”错,诗歌中没有体现“贬

29、谪”。C.“诗人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错,尾联为虚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家乡美景和闲适生活,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愁苦之情。(2)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答: 【答案】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是虚写;梦醒天明,家书隔年才到的实际情况,是实写。两句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思乡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愁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辨析诗歌的虚与实,可记住以下几点:眼见为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 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 单枕

30、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 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欹:倚、依。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诗意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

31、动人心魄。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感情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E全词共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答案】D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语言典雅,感情奔放”错,应是语言浅白,感情质朴。E.“紧扣梦字”错,应是突出“恨”字。(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答: 【答案】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道行踪。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信全无。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正确地理解该词。题

32、干已经提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古宴曲于濆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诗意 羽扇在蓬莱宫中收起,朝车从京城大道返回。深院聚集着嘶鸣的骏马,说要宴饮在王宫豪宅。燕地美女捧酒杯侍奉,发髻低垂似娇羞无力。十户农民手脚磨出茧,只能挣来凤凰钗一只。高楼上凭栏一同下望,日照罗衣华艳的颜色。嬉笑着手指砍柴的人,不信他们也生在中国。(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以写宴会为中心,题目中用一“古”字,写汉朝著名的官僚世族金、张两个大姓家的宴会,实则以汉寓唐,借古事以写时事

33、。B前两句从皇帝与臣子两面写退朝情景:蓬莱宫中的仪仗收起来了,大路上是朝罢归来的车马。“雉扇”运用借喻手法,以雉羽宫扇喻指宫中仪仗。C三、四句写朝罢无事,相约宴饮。虽不直接写人,但有重门,有车马,有宴饮,足可想见其中人物既富且贵,诗歌语言高度精练。D五至八句写宴席盛况。燕地美女捧酒侍宴,娇羞婀娜,配饰华贵,以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手法表现宴席之丰盛和座客之高贵。E作品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写出朝罢赴宴、燕娥捧酒、登楼下视三个画面,这三个画面又体现由近景到近景特写,再到远景的空间转换。【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借喻手法”错,应该是借代手法,以“雉羽宫扇”代指宫中仪

34、仗。E.“由近景到近景特写”错,应该是“由远景转为近景”。诗歌以空间为副线,由远及近来写。“朝罢赴宴”由远景转为近景,至“燕娥捧酒”进一步推成特写,然后又将镜头摇过,转换成“登楼下视”的画面。(2)这首诗借描写“古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的?答: 【答案】主题:通过描写“古宴”讽刺了当朝达官贵人骄奢靡费,荒淫腐败,只知享乐,不知民生疾苦。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手法:对比手法。通过侍女的一只金钗与十户人家辛辛苦苦劳作的血汗钱的对比,满身罗衣的达官显贵与贫苦的砍柴人的对比,来彰显贫富悬殊、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

35、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诗开头四句写达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田家行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诗意 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男人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喜悦,女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家家户户再也没有怨言,说的话也和往常不一样了。虽然五月天气炎热,此时的麦风却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在村中的屋檐下,妇女们正忙着用缲车缫丝,缲车上发出一阵阵轻细的声音。家蚕丰收,野蚕做的茧再也没有人来收取,于是这些茧在树上就变成了秋

36、蛾,在树叶间扑扑地飞舞着。麦子收割以后一筐一筐地堆放在麦场上,绢布织成后一匹一匹地缠在轴上,农民们可以确认今年的收成已足够缴纳官府的赋税了。不指望还有入口的粮食,也不指望还有绢布剩下来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暂且可以免除前往城中卖掉自己的小黄牛了。农民家庭的衣食实在谈不上什么好与坏,只要家里人不被捉进县衙门,便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村民们平日生活的辛酸。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

37、人清风。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D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E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这两句先写农家喜乐自得,而后再写喜乐自得之因,看似写喜,实为衬托农民可怜的处境和悲苦的心情。本诗的主旨是同情百姓,揭露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并非“喜悦”的感情基调。D.“喜悦心情”错,村民们的劳动所得几乎全部交租,再联系后文的“不

38、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可见表现的应为“悲苦心情”。(2)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最后四句写村民们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自己不被抓进衙门就心满意足了。寄寓了作者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的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无情剥削。【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不望”两句写村民们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1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问题。登岳阳楼望君山 明杨基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注 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

39、。相传舜的妃子湘君游此,故又名湘山。诗意 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洞庭湖水清澈、平静,如练铺开。远望君山青色浓郁,宛如湘女在对着明镜梳头。水中的荷花到了夜晚都不收束,在光波中左右摇摆。让这江水流向远方吧,涤荡掉巴陵郡万古的愁思。(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地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D尾联写清澈的洞

40、庭湖水能够涤荡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错,从诗的题目看,诗歌主要是写君山;诗的首联写君山所在洞庭湖的环境特点,中间两联集中写君山,尾联写诗人的感受,可见,全诗是以君山为聚焦点的。D.“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错,尾联借湖水能消愁,从侧面描写湖水的清澈美丽,并未抒发忧愁之情。(2)本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答: 【答案】比喻。a.将暮

41、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凸显了湖水的平静、明净。b.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奇特的想象。a.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女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b.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涤荡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涤荡心灵的效果。【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已给出了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指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芳草渡贺铸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 促,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注 雁: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

42、,故称。诗意 放下你的辔头,送上离别的酒。偷偷地流着泪,手搓转着青梅。低声地问道什么时候回来,今夜还有什么心思去弹琴鼓瑟呢?你这一去,离别千里之遥,两地音信隔绝。如果你在他乡相思成病或者还有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它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B“撚青梅”中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情态。C词的下阕“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

43、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答案】C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用一种幽怨的语气”错,“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表现的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情感,并非“幽怨”。E.“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错,这首词重在叙事、抒情,没有写景。(2)这首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

44、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答: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它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留”“送”“泪下”“撚”“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和分析表现手法是紧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鹧鸪天秦观枝上流莺和泪闻,

45、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 。安排 肠断到黄昏。甫能 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注 尊:通“樽”。安排:听任。甫能:宋时方言,刚刚,才。诗意 耳畔突然响起黄莺的啼鸣,梦中惊醒的我泪流满面,新的泪痕叠着旧泪痕。丈夫远在千里关山,整整一个春季未寄一封家书,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他。早上起来,没有人可以诉说一句话,只有空对着精致的酒樽。任由一天从早晨到黄昏肝肠寸断。夜里刚刚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声一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只能睁眼挨到天明。(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黄莺悲啼,人鸟同悲,景情交融。一个“泪”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46、B词中的“鱼鸟”指鲤鱼和鸿雁,传说鸿雁、鲤鱼可以传递书信。思妇怨恨丈夫整个春天都没有来过书信。C“劳梦魂”三字,指丈夫征戍在千里外,音讯全无,思妇放心不下,只能烦劳魂魄在梦中与丈夫相聚。D下片前两句通过写主人公被黄莺鸟唤醒后,默默无语、借酒浇愁,侧面突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E“安排肠断到黄昏”一句无奈中见洒脱,与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所描述的心态不同。【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黄莺悲啼”“人鸟同悲”错。应为早上的黄莺啼声婉转、清丽,惊醒女主人公,使之远忆征人,泪流不止。E.“心态不同”错误。(2)词的最后两句含蓄蕴藉,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答: 【答

47、案】间接描写。通过灯油熬干侧面写出了思妇长夜难眠,从而突出了思念之深。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以景结情)。借雨打梨花、深闭闺门写出了思妇的孤独、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雨中梨花自喻,写出内心的凄凉、冷落、孤苦。(两点答出一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首先确定赏析角度,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灯油熬干”说明思妇夜不能寐,侧面写出思念之深;“雨打梨花”多似此时凄苦、孤寂的思妇。通过设喻,写出了思妇此时的心态。17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

48、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诗意 花落最让人难以忍受,它坠落泥中,而燕子怜惜落花,有意衔起花枝,去修补那房梁上已经斑剥了的彩绘的花朵。珠帘半掩半开,乌衣巷景象衰败,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是王谢家族的没落。燕子轻语呢喃,似是不停诉说,这其中的心曲也只有老僧知晓。(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 【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这道题只要求写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比较简单。(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燕子不衔泥而衔花,是要去修补画栋上面斑剥的花朵,目的是来表现雕梁画栋的破落,从而表现一种昔盛今衰的景况,进而抒发一种惜花伤春、感伤衰败的思想情感。1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 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 行子:出行的人。诗意 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塞外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蒙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雨后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下去,显得不舍。胡人不要南下来牧马放羊,因为唐朝军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三轮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