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885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梁思成的故事1给划线的字注音。勘探_ 壮硕_ 巍峨_ 黯然_答案:kn|shu|wi|n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 j q c的区别, “n l ”的区别。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2根据拼音写汉字。qn 佩 xun 昂 xi sh 。答案:钦|轩|锈蚀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此题注意同音字的区别要结合词义字义来理解。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

2、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3根据课文内容,回忆填空: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 , ,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 ,当他 ,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 。答案: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只要熟读课文就能很快写出答案。点评:原文填空要仔细阅读课文才能找出答案。4解释词语叹为观止: 。灰飞烟灭: 。答案: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比喻事物消失净尽。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

3、境判断。5解释下列词语;勘探: 。壮硕 。答案:调查一个地区的矿藏|作健壮魁伟。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6多音字注音兴高采烈 惊奇 。兴奋 奇数 。 答案:xng|xng|q|j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多音字要结合语境写拼音。不同的语境拼音也不同。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7下面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 4

4、月 15日起,举办奥运会第一届歌曲征集活动。答案:介词不当, “在”改为“从” ,或删去“在”解析:分析:介词不当, “在”改为“从” ,或删去“在” 。点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8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说说这个“建筑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答案:对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建筑专业常识,

5、包容了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他真正了解古建筑的价值,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或“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 。解析:分析:结合下文,用原文回答即可。 “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点评:解答此题结合下文,有原句的要有原句回答。9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孜孜不倦 融会贯通 遐迩闻名 不功自破 移风易俗 因地置宜趋炎负势 一窍不通 无边无垠 气质孺雅 丰功伟绩 心旷神怡错别字:_ _ _ _改正:_ _ _ _答案:功|置|负|孺|攻|制|附|儒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平

6、时要多积累多音字,相近字形字的辨析与掌握。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10文段选自梁思成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写“旅游观光者?。答案:用一般游览者对建筑的认识与梁思成作对比,突出梁思成对建筑的独特认识: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解析:分析:从衬托方面回答即可。用一般浏览观光者对建筑的认识,来衬托梁思成对建筑认识的与众不同。点评:理解衬托方法是运用。11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

7、亡数中 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 本 1,850,000 672,000苏 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 国 3,500,000 1,600,000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7,500 153,000(l)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_答案:示例: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解析:分析:图表分析题要求图表中的所有信息逐一核对,从中发现问题。点评:仔细阅读图表中的信息,从中找出问题。12根据拼音写词语站在(wi )_

8、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kn)_ 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hu) 因夫妇一行。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du gng)_ ,一副(dio xing)_都是活生生的存在答案:巍峨|勘|徽|斗拱|雕像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先辨析字形,注意勘、徽、拱的书写。点评: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13仿照画横线语句的样式,在后面写一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分句。(字数可不相同)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境;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感谢 ,因为他_。答案:示例: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仿写,仿写

9、时注意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这些要求缺一不可。做到内容一致、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点评: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14中国的古建筑具有轩昂的外象这里“轩昂”的意思是什么?_。答案:精神饱满,气度不凡?。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劝告类口语交际题,做好此题一定要考虑劝告对象的感受,不能用强迫语气,要用商量语气去劝告,劝到点上。点评:此题考查劝告类口语交际题,注意语气要委婉,站在对方角度。15从梁思成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民族文化精神?。答案:示例:对古建筑艺术文化的珍视,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执

10、著追求等。解析:分析:开放性试题,不设固定答案。结合课文写出从梁思成感受到哪种民族文化精神。点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语言通顺即可。16 梁思成的故事作者 , 学家。 答案:李辉 现代建筑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作者李辉的相关常识。著名的建筑学家。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17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答案:如

11、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照亮一片天空。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仿写,仿写时注意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这些要求缺一不可。做到内容一致、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点评: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1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当的一组是 ( )A.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作者涂元季是钱学森的秘书。 B.梁思成的故事作者李辉,现代建筑学家。 C.克隆拔术的伦理问题作者邱仁宗是当代学者。 D.我们这双手作者恩里克 科佩里亚斯是西班牙的当代作家。答案:B解析:分析:对于每篇文章的作者及相关情况,都要有清晰的记忆。

12、点评:识记作家作品。19找出错字并改正勘查 静之 逻缉 旋昂答案:查改为察 之改为止 缉改为辑 旋改为轩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多音字,相近字形字。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20课文第段明确了“房子”与“建筑”之间的区别,请你做简要概括:。答案:房子是实用的,是遮风挡雨的居所,而建筑是艺术,是人类精神和美感的体现。解析:分析:仔细阅读第三段的内容,概括相关内容,房子,是人类居住的场所,而建筑则是一种艺术的体现。点评:解答此题结合相关语段来理解。2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组 ( )A.人民科学家的风采主

13、要从清廉、敬业、爱国三个方面来刻画钱学森的形象.B.梁思成的故事通过写勘探应县木塔来表现梁思成的敬业精神.通过写保护奈良城来表现他的历史主义精神.C.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文从伦理的角度伦证了发展克隆技术的方针是错误的.D.我们这双手从完美的工具,文明的反映,健康的关联,感情的表达四个方面来告诉我们双手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C 项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文从伦理的角度伦证了发展克隆技术的方针是正确的.。点评:解答此题用排除法,仔细比对文章内容得出答案。22比较下列形似字,并组词淹 _ 健 _掩 _ 键 _答案:淹没|健全|掩饰|关键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能力。先分辨字形再组词。点评:

14、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23仿写句子“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在生活中,你或许也“仰望”过,请仿照例句,写出你的理解。 仰望,就是 ,它使人 。答案:示例:仰望就是迷茫徘徊时的精神追求,它使人找回有价值的生命世界;仰望就是消沉苦闷时的心灵慰藉,它使人找回生活的希望和目标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仿写,仿写时注意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这些要求缺一不可。做到内容一致、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点评: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

15、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24课内阅读梁思成的故事(节选)李辉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梁思成当年会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向周恩来描述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也开始明白,当他谈到北京城墙时,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 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 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它轩昂的外象,或它历尽风雨,同北京人民同甘苦的象征意味,总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 ”五十年代,听说自己曾经堪察过的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梁思成感到十分惋惜。后来,有感于自己的被误解,他有过这样一句无奈的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一个真正

16、有文化精神的人,才能发出如此深沉的感叹。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不仅,不只,不但) (而,而且,又)答案:不只|而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准确用词,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答案。结合句子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词语。点评:阅读全段,了解语境,根据空处前后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根据人物的性格和事迹,就要考虑与其后内容搭配问题,填空后要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从词义、情感色彩、适用范围来判断词语是否表达准确。(2)梁思成的故事中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答案:如:最使我感动的是梁思成使奈良城免遭轰炸的故事。他能不仅仅考虑国仇家恨,而为整个世界着想,其胸襟

17、足可令人感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说出梁思成的故事,说明理由即可。点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句子通顺即可。25.课外阅读丽江紫禁城丽江古镇之所以美,除了拥有名扬四海的玉龙雪山和绕着古镇川流不息的溪流外,它更有保存完好的众多明清建筑群,而气势磅礴恢弘的木府宫廷建筑群则是最有代表、最有品位、最有历史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群该建筑群曾是历史上纳西族土司木氏的故宫据传,明朝初年,纳西族的首领到京城朝贡,明太祖朱元璋就赐其姓为木从此,纳西族土司以木姓自称纳西族是羌人的后裔,自南北朝时南迁至丽江,历代居于此丽江城始建于南宋,至元代初具规模纳西族人是云南地区

18、最乐于接受汉文化的民族,因此,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在设计建造木府时就是完全仿照北京紫禁城风格来造的,故有“丽江紫禁城”之美称 走进木府,沿着中间线路盘旋而上,先后游览了议事厅、万卷楼、光碧楼、玉音楼,最终登上了木府的最高点三清殿这座三清殿是我所见过道观中最有气派的建筑我参观完殿内景观后,又被殿外的景色吸引站在三清殿上向东极目远眺,只见丽江城内“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凭栏俯瞰,只见长廊交叉,水榭曲桥,殿宇辉映整个建筑群在蓝天白云的环抱下,显得格外的宏伟大气史称木氏土司“土地广大,富冠诸土郡,知诗书,好礼守仪” ,可谓名实相副,尤其是“知诗书”这一点,其府中的万卷楼就是最好的见证楼内构造精致而有气派

19、,雕梁画栋,光彩照人,有藏书达上万卷,是当年土司子弟读书的学堂在这样好的读书氛围内,自然可造就出一批知书达礼的文人学士如此好的读书环境,即使与当年中原读书郎的读书环境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徐霞客当年也曾慕名到过丽江木府,他原想进木府作番游览和考察但他却没有我们幸运,竟无法步入府内游览,更别说考察了因为当年木府的建筑规格已远远超过了土司的身份,土司生怕豪华的宫殿被徐霞客知晓后外泄犯上,故将远道而来的徐霞客拒之门外霞客于是只好登高遥望,但他还是被木府的恢弘气势所倾倒,赞叹地说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木府在丽江问世已达数百年,其间历经风雨侵蚀、人为破坏,尤其以“文革”破坏最甚好在有历史价值的建

20、筑群,总为时人所珍爱如今木府经过丽江人 10多年的修葺,已呈现出绚丽多姿的光彩,闪烁着时代文明赋予她的美妙青春木府之美,木府之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选自 2007年 10月“新浪博客” ,翁长松有改动)(1)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答案: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结合第一段可知有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点评: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2)本文按什么顺序安排结构,组织材料?。答案:逻辑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说明顺序,解答此题用排除法,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都用标志性词语,没哟就是逻辑顺序。点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的逻辑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北师大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