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醉翁亭记》同步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678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醉翁亭记》同步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4课《醉翁亭记》同步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4课《醉翁亭记》同步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4课《醉翁亭记》同步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本文作者 , 代文学家。庆历五年,他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醉翁亭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本文以“ ”字贯穿全篇,有力地突出了“ ”的文章主旨。 (4 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在后面的横线上解释下列加点词。 (10 分)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

2、 蔚然而深秀: 峰回路转: ; 翼然临于泉上: ; 作亭者谁: 名之者谁: 饮少辄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 (8 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文: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 3、选文在描述中反映出了几个与醉翁亭相关的重要信息,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依次说出这些信息的内容: ; ; 。 (4 分)4、阅读选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详细说出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4 分)5、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 (1 分)6、本段中有一个成语,比喻事情经历曲

3、折后,出现新的转机,它是 ; 当看到有些人动机不纯时,你往往会引用文中的哪个成语含蓄地予以揭穿?为什么? 。 (3 分)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 分)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 晦明变化者: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山间之四时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 (6 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译文: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译文: 3、从上下文来看,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

4、作用? (2 分)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段的段意。 (2 分)5、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成语: 。意思: 。 (2 分)6、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乐亦无穷”的原因有哪些?答: 。 (2 分)7、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 ,二是 。 (2分)(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

5、间者,太守醉也。1、在后面的横线上解释下列加点词。 (10 分)伛偻提携: ; 泉香而酒洌: 临溪而渔: 山肴野蔌: ; 杂然而前陈: ; 宴酣之乐: 弈者胜,觥筹交错: ; 觥筹交错: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译文: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 3、选文写了三种人不同的“乐” ,请概括地说说他们“乐”的方式分别是什么?(3 分)4、从本段的描述中,你体会出“宴酣之乐”的场面具有哪些特点?(3 分)5、从本段和上段看,太守醉并非因酒

6、而起,而是由于 和 。 (2 分)(四)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在后面的横线上解释下列加点词。 (6 分)已而夕阳在山: 树林阴翳: 翳 鸣声上下: 醒能述以文: ; 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谓谁: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 3、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4、选

7、段写到几种人、物的“乐” ,请结合本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太守、游人、禽鸟的快乐之因。 (3 分)答: 。附加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乐”字与“山水之乐”中“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居乐业 B其乐无穷 C津津乐道 D敬业乐群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 流芳百世 B山间之朝暮也 朝令夕改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朝而往 朝发夕至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者 勇往直前 D水落而石出 落花流水 4下列词语中的“陈”字与“杂然而前陈者”的“陈”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推陈出新 B陈述利

8、害 C陈设家具 D打破陈规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山之僧智仙也 B名之者谁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C朝而往,暮而归 D晦明变化者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答案:欧阳修 宋代 “乐” “与民同乐”(一)1、在后面的横线上解释下列加点词。各 山谷;格外茂盛的样子 回环;拐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居高面下 建造命名 就 情趣 寄托 2、翻译下面的语句。欣 赏 山 水 的 乐 趣 , 领 会 在 心 里 , 寄 托 在 喝 酒 上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渐 渐 地 听 到 潺 潺 的 水 声 ,( 又

9、看 到 一 股 水 流 ) 从 两 个 山 峰 之 间 飞 淌 下 来 的 ,是 酿 泉 啊 。山 势 回 环 , 道 路 也 跟 着 转 弯 , 有 一 个 亭 子 四 角 翘 起 像 鸟 张 开 翅 膀 一 样 高 踞 在 泉 水 边 的 , 是醉翁亭啊。3、醉翁亭的位置;醉翁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的建造者;醉翁亭名称的由来。4、在滁州西南的琅琊山,沿山行六七里的酿泉之上。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它在生活中,通常用来表明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或是别有用心。(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雾气 聚拢;昏暗昏暗;明亮 香花;开放茂盛、繁茂 季节2、翻译

10、下面的语句。要 说 那 太 阳 出 来 而 林 间 的雾 气 散 了 , 烟 云 聚 拢 山 谷 就 显 得 昏 暗 了野 花 开 放 , 有 一 股 清 幽 的 香 味 , 好的 树 木 枝 繁 叶 茂 形 成 一 片 浓 郁 的 绿 荫天 高 气 爽 , 霜 色 洁 白 , 水 落 下 去 , 石 头 露 出 来3、照应了上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为后边游人朝往暮归,乐而忘返埋下了伏笔。4、写醉翁亭一天之中和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充满了乐趣。 (2 分。少一个要点扣 0.5 分)5、水落石出;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彻底暴露。6、山间早晚景象各异。山间四季之景变化万千。7、从

11、时间的早晚变化写。从光线的明暗变化写。(三)1、在后面的横线上解释下列加点词。 老人;小孩 清澈捕鱼 野味;菜蔬纷纷地;摆开 尽兴地喝酒下棋:酒杯酒筹 交互错杂脸色苍老 醉醺醺的样子;在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背 着 东 西 的 人 在 路 上 歌 唱 , 走 路 的 人 在 树 下 休 息老 人 弯 着 腰 走 , 小 孩 由 大 人 领 着 走 , 来 来 往 往 不 断 的 , 是 滁 州 人 游 山 啊 。山上野味野菜,纷 纷 地 在 面 前 摆 开 的 , 是 太 守 的 酒 宴 啊 。 脸 色 苍 老 、 头 发 花 白 , 醉 醺 醺 地 坐 在 人 群 中 间 , 是

12、太 守 喝 醉 了 。3、滁人游而乐;众宾宴饮而乐;太守宴醉而乐。4、宾客众多;食物鲜美、丰富;气氛热烈。5、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四)1、在后面的横线上解释下列加点词。不久 枝叶茂密成荫;翳 : 遮 盖指 高 处 和 低 处 的 树 林 。 记述;用以 游 人 的 快 乐 为 快 乐 是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游 人 知 道 跟 着 太 守 游 玩 很 快 乐 , 却 不 知 道 太 守 以 他 们 的 快 乐 为 快 乐 啊 。醉 了 能 和 他 们 一 起 快 乐 , 酒 醒 后 能用 文 章 记 述 这 乐 事 的 人 , 是 太 守 啊 。3、 “醉能同其乐” ;点明主旨,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4、答案:太守快乐之因:愿意与民同乐(或:看到游人快乐) 。游人快乐之因:跟随太守游玩(或:自由自在的游玩) 。禽鸟之乐因:游人离开,树林空旷。评分:共 3 分。三项要求,每项 1 分。意思对即可。附加选择题:1B 2. B 3C 4C 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