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 25 化学实验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A向淀粉溶液中滴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煮沸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在酸性条件可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B取少量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硝酸后,再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出现 铝热剂中一定有 FeOC向 KI 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混合后,加入苯,震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剂:Cl 2I 2D 蘸去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X 溶液 有白烟产生 X 可能有浓硝酸【答案】D2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油是石油减压蒸馏的产物B碎瓷
2、片加快了石蜡油的分解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答案】C3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 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若 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B图: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C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D图: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答案】D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A 向浓 HNO3 中加入炭粉并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有 NO2 和 CO2 产生B 向酸性 KMnO4 溶液中滴加乙醇 溶液褪色 乙醇具有还原性C 向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
3、、静置 水层几乎无色 苯与溴发生了反应D 向 FeCl3 和 BaCl2 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 SO2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Fe3+被还原为 Fe2+,白色沉淀为 BaSO3 【答案】B【解析】A.由于碳与浓 HNO3反应生成 NO2,NO 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不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故 A 错误;B.向酸性 KMnO4 溶液中滴加乙醇,乙醇被氧化成乙酸,乙醇具有还原性,故 B 正确;C.向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水层几乎无色,是因为溴水中的 Br2转移到苯中了,发生了萃取,故 C 错误;D.向 FeCl3 和 BaCl2 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 SO2,Fe 3+与其发生反应,产
4、生 SO42-,SO 42-再与 Ba2+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产生白色沉淀 ,Fe 3+被还原为 Fe2+,白色沉淀为 BaSO4,故 D 错误。5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A向盛有 1mL 0.01 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0.1mL0.01 molL1 N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0.01 molL1 KI 溶液出现黄色沉淀常温下,Ksp(AgCl)Ksp(AgI)B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 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C.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 KSCN
5、 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溶液中含有 Fe 2D 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 NaAl(OH)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Al(OH)4-结合 H+的能力比 CO32-强【答案】D6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A取少量 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再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 Fe(NO3)2 样品已经变质B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完成后,向反应容器中加 NaHCO3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 乙酸有剩余C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并将所得气体通 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 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了具有漂白性的酸性气体D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钠沉入试管底部且表面有
6、气泡产生钠能与无水乙醇反应且密度大于乙醇【答案】D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图 1 图 2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 1 所示装置可制取和收集少量 CO2、NO 和 O2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时,可向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C可用图 2 装置分离碘和四氯化碳溶液D配制 100mL 0.1 mol/L NaCl 溶液时,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 NaCl 固体 5.85g【答案】B【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择图 1 装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7、集,可选择图 1 装置;一氧化氮可以和氧气反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A 错误;B.氨水为弱碱,生成的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所以实验室可用硫酸铝溶液与稀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故 B 正确;C.碘单质 溶于四氯化碳,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应该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故 C 错误;D.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 0.1g,无法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 5.85gNaCl,只能称量 5.9g 氯化钠,故 D 错误。 卫星系统第 15、16 号卫星,其火箭推进剂为高氯酸铵(NH 4ClO4)等。制备 NH4ClO4 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H 4ClO4 属于离子化合物B溶解度: NaClO 4 N
8、H 4ClO4C电解 NaClO 3 溶液时阳极反应式为 ClO 3-H 2O 2e-=C1O4-2H +D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H 4Cl【答案】D9下列实验中,操作和现象以及对应结论都正确且现象与结论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A.常温下,测得饱和 Na2S 溶液的 pH 大于饱和 Na2CO3溶液常温下水解程度:S 2-CO32-B.向电石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制乙炔,并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证明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C.向滴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红色变浅Na2CO3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D.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碘水后再
9、加入 CCl4,充分振荡,分层,且上层溶液至紫色CC14可作为碘的萃取剂【答案】C10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中溶液逐滴加入中,预测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 预测现象A 浓盐酸 二氧化锰 产生黄绿色气体B 稀盐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C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无明显现象D 稀硝酸 铜片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答案】C【解析】A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故 A 错误;B先发生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最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则现象不合理,故 B 错误;C常温下,Al 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则现象合理,故 C 正确;D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 NO 气体,不是红
10、棕色的 NO2气体,则现象不合理,故 D 错误。 13利用废蚀刻液(含 FeCl2、CuCl 2及 FeCl3)制备碱性蚀刻液Cu(NH 3)4Cl2溶液和 FeCl36H2O 的主要步骤:用 H2O2氧化废蚀刻液,制备氨气,制备碱性蚀刻液CuCl 2+4NH3=Cu(NH3)4Cl2、固液分离,用盐酸溶解沉淀并制备 FeCl36H2O。下列实验原理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 NH3B用装置乙制备 Cu(NH3)4Cl2并沉铁C用装置丙分离 Cu(NH3)4Cl2溶液和 Fe(OH)3D用装置丁将 FeCl3溶液蒸干制备 FeCl36H2O【答案】D14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11、A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毛巾盖灭B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得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C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答案】C【解析】A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毛巾盖灭,故 A 不符合题意;B钠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得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故 B 不符合题意;C氯气密度大于空 气,低处的空气中氯气含量较大,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逆风、往高处逃离,故 C 符合题意;D由于浓硫酸密度大于水,且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热,稀释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 D 不符合题意。 17某混合物 X
12、 由 Al2O3、Fe 2O3、Cu、SiO 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上述步骤 II 可以得出 m(Fe2O3)m(Cu)11B步骤 I 中减少的 3 g 固体一定是混合物C步骤 II 中质量减少的物质一定是 CuD根据步骤 I、II 可以判断混合物 X 的成分为 Al2O3、Fe 2O3、Cu、SiO 2【答案】A18常温下,二氯化二硫(S 2Cl2)为橙黄色液体,遇水发生反应,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某学习小组用氯气和硫单质合成 S2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需先点燃 E 处的酒精灯B二氯化二硫(S 2Cl2)与水反应的产
13、物为:S、H 2S、HClCC、D 中所盛试剂依次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浓硫酸DG 中可收集到纯净的产品【答案】C19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用品均正确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 ( )A实验室制取溴苯 B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C石油分馏D实验室制取硝基苯【答案】A【解析】A实验室用铁作催化剂,用液溴和苯制取溴苯,溴易挥发且溴极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中,所以用四氯化碳吸收溴,生成的 HBr 极易溶于水,采用倒置的漏斗防止倒吸,故 A 正确;B制取乙酸乙酯时,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蒸气中含有乙醇、乙酸,乙醇极易溶于水、乙酸极易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如果导气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会产生倒吸,故 B 错误;
14、C蒸馏时,温度计测量蒸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水的水流方向是低进高出,故 C 错误;D制取硝基苯用水浴加热,应控制温度范围是 5560,故 D 错误。 考点:考查盐的水解及应用的知识。22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答案】D23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 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 NaHCO3、分离 NaHCO3、干燥 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解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 错误;B、气流方向错误,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 CO2气体,B
15、 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C 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D 错误。 24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中现象,不能证实中反应发生的是( )中实验 中现象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B 加热 NH4Cl 和 Ca(OH) 2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C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的 CCl4溶液褪色【答案】A 25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A 分离 Br2和 CCl4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r2和 CCl4混合物、蒸馏水B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试管、烧杯、酒精灯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C 实验室制取 H2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锌粒、稀 HNO3D 测定 NaOH 溶液浓度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NaOH 溶液,0.1000mol/L 盐酸【答案】B【解析】A、溴易溶于四氯化碳,无法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该用蒸馏的方法,故 A 错误;B、葡萄糖中含醛基,而蔗糖中没有,所以可以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的存在,故 B 正确;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锌反应不生成氢气,故 C 错误;D、滴定实验中需要指示剂,而所给的试剂中没有,故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