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689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3课件: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自身发展规律。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区域地理环境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容索引,课堂训练,专项提能2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区域地理环境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区域地理环境 1.概念:是一定区域内 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2.与人类的关系: (1)人类依赖于一定的 而生存。 (2)地理环境对人类自身发展进

2、程有着深远影响。 (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1)影响因素: 、地形、 。 (2)农业活动分布:少数 丰富的地区。,自然,动植物分布,自然环境,气候,动植物资源,2.农业社会阶段 (1)影响因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 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 (2)农业活动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 、三角洲、盆地,往往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 (1)影响因素: 、石油、水力等能源资源, 、铜矿等金属资源,道路、航道、港口等 状况。,河水,铁矿,大河流域冲积平原,煤炭,交通,(2)工业区分布:丰富的 与有利的 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及地理位置优越、 发达的地

3、区。 4.后工业化阶段 (1)影响因素: 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影响整体 , 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 优越的地区。,自然资源,新技术,自然条件,交通运输,下降,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思考 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其原因是什么?,答案,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1.为什么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断变化?从人类需求的角度概括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答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生产方式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之变化,其变化如下图所示:,2.读教材P17图1

4、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分析该阶段这些区域农业文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完成下图。,答案,3.工业社会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工业社会阶段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分布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及位置优越、海运发达的地区。后工业化阶段不仅分布在以上地区,还在技术水平高、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反思归纳 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2)农业社会阶段,(3)工业社会阶段,(4)后工业化阶段,1.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该区 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河网密布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红壤广布,每一个

5、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回答12题。,答案,解析,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广布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丰富的水产品,答案,解析,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方法技巧 “纵横捭阖”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

6、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大洋是难以逾越的 ,是文化传播的界限。人们形成以海为 的观念;古代文明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海洋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大洋成为交流的 ,人口和城市向 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海洋资源开发领域扩大到 。,疆界,障碍,沿海地带,通道,海底

7、矿产,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工业化开始以前: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文化、技术大多由大陆传入。 (2)工业化开始后: 岛屿可以充分利用 和港口优势,快速发展经济。 海岛成为 。 岛屿的另一项巨大价值是其周围一定范围内海域的 。,海运,旅游胜地,归属权,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冰封的北极是一块白雪皑皑的荒蛮之地,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现在北冰洋原油储量可能高达1 600亿桶,可供全球共同使用5年;天然气更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近1/3。北冰洋沿岸的五个国家俄罗斯、挪威、美国、丹麦和加拿大相互展开激烈的争夺,2012年俄罗

8、斯科考队率先将一面国旗插在海底山脉罗蒙诺索夫海岭,宣称对这片120万平方千米的海底区域拥有主权。,材料二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为中国领土。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端,台湾岛东北约120海里处,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冲绳群岛各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有一条2 000余米深的海沟,岛周围一带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近年来,日本对我国钓鱼岛不断做出“疯狂”之举,从而使两国的关系极为紧张。 (1)俄罗斯等国家为何激烈地争夺北极地区?,答案,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层逐渐融化,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重要战略位置的北极引发各国对北极

9、资源的争夺。,(2)现代社会,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现代社会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上交通便利且廉价;二是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底资源可以成为日益减少的陆地矿产资源的最重要补充。,(3)日本企图强占钓鱼岛的意图是什么?,答案,日本陆地面积狭小,资源贫乏;通过争夺岛屿扩大海洋领土已成为日本的国家战略。争得钓鱼岛的主权,不仅可以扩大日本的领海范围,还将和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大约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并进而夺取东海丰富油气资源的一半。从军事角度讲,控制钓鱼岛,可以使日本的防御纵深向西扩展150300千米。,(4)为什么许多海岛既无淡水又长期无人居

10、住,其归属问题却引发许多国家间的纷争?,答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属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谁先占领新生的岛礁,便能控制岛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广大海域。,反思归纳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是热带太平洋中的一座小岛。据图完成14题。,1.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A.A B.B C.C D.D,答案,解析,依据风向及等高线可知,B地位于盛行风迎风坡,降水最多。,2.在图中海湾的四个位置中,最适宜建海港的是 A. B. C. D.,答案,解析,图中处位于避风港内。附近海域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适宜建海港。,3.有关该岛权益的叙述,错误的是 A.拥

11、有国可划定12海里的领海主权 B.拥有国可划定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C.拥有国可划定200海里的领海主权 D.若该岛无人居住,则最先发现的国家拥有该岛主权,答案,解析,根据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岛礁,便拥有对岛礁的主权及周围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4.有关该岛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利用当地的阳光、海滩、海浪发展旅游业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C处最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矿物能 D.该岛没有利用价值,答案,解析,该岛地处热带,可利用热带风光、海滩等发展旅游业。C处可发展太阳能或沼气等能源。,活动指导及复习题,教材P16 探索 提示 在建筑保温材料

12、还没有普遍应用的年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逐渐加大,这主要是由气候的差异造成的。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大西洋的东岸,北冰洋的南岸;从纬度位置来看,欧洲全部位于中高纬度,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冬季寒冷。由于欧洲的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冬季相对温和,但自西向东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气温越来越低,从而使得在没有保温材料使用的时候,人们只能依靠增加墙壁的厚度来防寒。因此,自西向东,墙壁的厚度不断增加,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教材P17 思考 提示 早期农业起源地区的共同区位优势是: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因为这是农业社会

13、的自然基础。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农业社会阶段,早期人类栽培植物活动的发展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无时无刻不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产生着影响。古巴比伦和中国楼兰古城的兴衰就是证明。 教材P23 思考 提示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人类生产活动形式的

14、差异。本则案例主要介绍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农业生产活动方式发生的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并着重讲述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与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分布区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具体差别可用下表分析。,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和演变,各地区逐渐分化成许多不同的农业社会。如亚欧大陆主要形成农业社会(黄土高原)、游牧社会(蒙古高原)、农牧社会(欧洲)。 教材P23 复习题 提示 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变小。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其生存和发展受气候、地形、动植物

15、分布的制约。在农业社会阶段,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一些地区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在工业社会阶段,由于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不断减小,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也逐渐减小。 3.以城市为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大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包括生产、消费、流通等空间现象,也包括造成空间现象的非空间过程。城市的形成不能脱离一定的地 理环境。同时,地理环境的改善又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6、人们可以享受城市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和就业困难等,也给人们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知识小结,课堂训练,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 C.人类的繁衍生息比较活跃 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答案,1,2,3,4,5,解析,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基本活动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可提供大量食物的地区,人类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据图,完成23

17、题。,答案,解析,B时期最早,应以第一产业为主;C时期最晚,以第三产业为主。,1,2,3,4,5,2.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A,B,C B.A,B,C C.A,B,C D.A,B,C,3.目前该区域工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料、燃料不足,加工能力过剩,下列应对措施最适合的是 A.加大交通建设,从区域外运进原料和燃料,保证加工业的需求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精品加工工业和高科技工业 C.将加工业全部向区域外转移 D.发展第三产业替代工业,答案,解析,1,2,3,4,5,原料、燃料不足,加工能力过剩,反映了当地资源已不能满足该地加工工业的需求。从外地运进原料和燃

18、料势必会提高成本,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失去区域原有的优势。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加工工业和高科技工业,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够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效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转型,促进区域进一步发展。,1,2,3,4,5,4.海南岛是我国的宝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外来人口比例较大的省份之一。可是历史上曾因孤悬海外,被历代统治者视为蛮荒瘴疠之地,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历史的事实说明了 A.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不利,将来就一定有利 B.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有利,将来就一定不利 C.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D.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当

19、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答案,解析,在不同时代,海南的发展境况不同,说明地理环境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变化的。,1,2,3,4,5,5.关于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工业化以前,海岛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大陆高 B.二战后,日本成为东亚经济的“领头羊”,是与其充分利用岛屿的海运优势密切相关的 C.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岛的经济发展潜力更为突出 D.许多国家之间发生的岛礁归属之争,实际上是为了控制岛礁周围的广大海域,答案,解析,工业化以前,海岛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大陆低。,1,2,3,4,5,专项提能2 区域发展的不

20、同阶段,图表特征: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环境问题严重。为此,需要通过转型、调整,寻求新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获得再生。,(1)找图例。根据图例,找出图中三个阶段的产业、交通及城区的分布状况。 (2)找变化。通过区域阶段图的对比,找出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读图方法,找,(1)析变化:阶段一到阶段二,煤矿数量增多,出现了钢铁、机械、化学等工业,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出现,城区面积扩大。阶段二到阶段三,煤矿、钢铁等工业减少,电子、高等院校、飞机场、高,析,该区域由阶段一到阶段二,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1、在阶段三区域生态环境好转,请分析主要原因。,速公路、自然保护区等出现。 (2)析原因:阶段一到阶段二,随着区域的发展,产业结构多元化,交通方式多样化,城区扩大。阶段二到阶段三,压缩污染企业并集中到河流下游,发展科技,建立保护区,实现区域产业转型,生态好转。,析,(1)煤矿增多,发展了钢铁、机械、化学工业,产业结构多样化。 (2)压缩污染企业并迁移至河流下游,建立自然保护区及绿化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生态环境好转。,答,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从阶段到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读图训练,答案,解析,对比阶段到阶段的三幅图可知,阶段相比阶段,村庄的数量增多,且出现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2)影响该地阶段到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政策 交通运输 劳动力 市场 A. B. C. D.,答案,解析,从阶段到阶段,耕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中图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