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5096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1课,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 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难点),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重点精讲,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 (1)北宋初年, 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自耕农沦为佃农。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

2、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宋太祖,自耕农与佃农的区别 (1)佃农:没有土地,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己备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与地主具有人身依附关系。 (2)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历史认识,思维点拨,宰相,参知政事,三司,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当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北宋恩荫制度,经常且广泛,这使得北宋官员迅速增加,冗官现象

3、日益加剧,更使得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积贫”现象日益突出。,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2)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 、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3.措施 (1)吏治上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 严格 ,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范仲淹,“恩荫”制,改革 制,令州县立学;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慎选地方官吏。 (2)经济上:减轻徭役,重视 。 4.结局 (1)失败: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2)原因:触犯了 大地主

4、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史论要旨,归纳总结,贡举,农桑,大官僚,庆历新政的特点 (1)改革重点是整顿吏治,涉及官员选拔与任用。 (2)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变革。,1.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2.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但却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3.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它却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和借鉴。,知识图示,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史料一 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于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 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

5、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欧阳文忠公文集 史料二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主题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史料解读 “盗贼”的说法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看问题。 指通过养兵的办法防止民众起义。 “太猛”指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朋党”指守旧官僚。,答案,问题思考,提示 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 措施:“荒

6、年募兵”政策。 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矛盾。,(1)史料一中的“盗贼”指什么人?据史料一回答,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答案,提示 庆历新政是在北宋进入统治中期,制度逐渐成熟,各类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庆历新政的失败,既有保守派坚决反对的原因,也有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实际操作中遭遇强劲阻力的原因。,(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庆历新政。,史论总结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 北宋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纵容

7、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他们变相增加苛捐杂税,压榨农民。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政府不断增加赋税,这使得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的重重盘剥下,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征战不已,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澶渊之盟”就是“积弱”的典型体现。 “积贫”: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北宋的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 (3)庆历新政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为缓

8、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1.下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他对土地兼并采取的措施是 A.抑制 B.禁止 C.放任 D.鼓励,1,2,3,4,答案,解析,解析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1,2,3,4,2.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辽 B.西夏 C.金 D.元,答案,解析,解析 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1,2,3,4,

9、3.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了纵容地主兼并土地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答案,解析,解析 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赵匡胤为巩固政权,曾经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庆历新政”主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改革治理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出台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成效骤然显现,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臃肿的官僚机构开始消

10、肿,权势官员中无能的纨绔子弟从政升迁受到严格限制,凭资历晋升的官员与业绩品德挂钩,才干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 “庆历新政”何以夭折? 材料二 后来王夫之总结“庆历新政”得失,说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软,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 范仲淹“庆历新政”是怎样失败的,1,2,3,4,答案 归纳:政治上,整顿吏治,改革科举;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军事上,整修武备,严明军纪。 成效:冗官现象得到遏制,政治面貌焕然一新。,1,2,3,4,解析 要依据“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信息,分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回答第一小问; 第二小问要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答案,解析,(1)依据材料一,将“庆历新政”的十项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并简述其成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答案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高统治者态度动摇。,1,2,3,4,解析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答案,解析,(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