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5009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65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目标导航,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1.背景 (1)1976年粉碎“ ”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四人帮,指导思想,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 在北京召

2、开。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 的伟大决策。,实事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 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改革开放,易混易错,思维点拨,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

3、有完全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1.农村改革 (1)措施: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撤销农村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_,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意义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全国 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后, 改革全面展开。,二、经济体制改革,家庭承包经营,村民委,员会,自主权,城市经济体制,农业,2.城市改革 (1)措施:增强 ,搞活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4、配制度。 (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企业活力,多种所有制,按劳分配,积极性,思维点拨,图解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1)都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2)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背景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时间、会议、内容),苏联解体,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理论,商品市场体系,3.意义

5、 (1)成为世界上 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从总体上已达到 ,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经济增长速度,小康水平,思维点拨,易混易错,1.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 2.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暂时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

6、新阶段的标志。,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解读 “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问题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省份:安徽、四川。针对问题

7、: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历史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示,史料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料解读 史料二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说明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问题思考 (2)根据

8、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提示 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提示,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史料解读 注意图片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变化和图片的时间“1978年、2002年”等关键信息。,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建立以公有制

9、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 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示,史论总结,从经济体制改革看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矛盾,要求改革来解决矛盾,正是由于有了社会矛盾,统治者才要求通过改革来巩固统治,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因此,改革又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3)改革能够调节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能够促进社会发展。,(4)社会的发展证明了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抑或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往往社会发展

10、能推动改革的继续实施或使得改革更加深入。 (5)社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新的素材。 (6)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主题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必要性 史料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史料解读 划线句子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坚持的原则。,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1、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提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提示,2.过程 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史料解读 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市场经济的象征。,图一 图二,问题思考 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

12、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提示 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示,3.影响 史料,图一 望穿饭锅等下勺 图二 白菜土豆排队买,图三 讲求营养碗变小 图四 四季蔬食满柜台,史料解读 图片信息“等下勺”“排队买”和“讲求营养”“四季蔬食”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问题思考 史料中四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提示 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的沧桑巨变。图片中的望穿饭锅等下勺和白菜土豆排队买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讲求营养碗变小和四季蔬食满柜

13、台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示,史论总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 (1)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2)特点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

14、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深化提升,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 (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7.意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

16、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1.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 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7、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2,3,4,答案,解析,5,6,1,2,3,4,5,6,解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体现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答案,解析,2.(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私下签订了一份包干合同书,“(分田到户后)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由此开始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这一尝试 A.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

18、责任制” 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2,3,4,5,6,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1978年,安徽小岗村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这一尝试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项正确。,1,2,3,4,5,6,3.(2017南通高二检测)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1,2,3,4,5,6,答案,解析,解析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

19、,1,2,3,4,5,6,4.(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解析 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5.(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 A.改革重

20、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1,2,3,4,5,6,6.(2016浙江4月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

21、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1,2,3,4,5,6,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1,2,3,4,5,6,引自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答案,解析,答案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

22、基本建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果: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1,2,3,4,5,6,解析 第一小问背景,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是在“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下召开的。 第二小问成果,据材料一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答案,解析,答案 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解析 第一小问制度,据材料二信息回答; 第二小问体制,据所学可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小问影响,从所有制的变动方面回答。,1,2,3,4,5,6,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必修2 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