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精品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4386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5.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精品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精品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精品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精品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精品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课时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第四章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阐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2.结合教材,阐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3.结合教材,阐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重难点击 1.肺炎双球菌体内、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及误差分析。,课堂导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亲属之间在某些方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遗传。其实,早在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中就记载着“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生物的遗传特性,才使生物界的物种

2、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那么生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是由什么物质控制,并在亲子代之间连续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生物的遗传物质。,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当堂检测,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内容索引,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基础梳理,1.肺炎双球菌类型,光滑,粗糙,有,无,2.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存活,死亡,S型活细菌,存活,死亡,S型活细菌,(2)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 ,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 的。,遗传物质,遗传,3.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 (1)实验结果及现象,(2)结论: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R型细菌,S型细菌,DNA,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活的S型菌,请分析: 1.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应该是哪种物质?_。,问题探究,答案,DNA,答案 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1)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2)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4、答案,2.研究表明,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答案 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3)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知识整合,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时, 开始时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数量下降,随着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S型活细菌逐渐增多,毒性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拓展应用,1.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说明

5、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 C.说明了R型活细菌是无毒性的 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答案,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只证明了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析,2.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答案,解析,A.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和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 第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无关,A、B项错误。 第组实验说明DNA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有关。第组实验说明DNA被水解

6、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项正确。 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几个易错点 (1)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2)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3)体内转化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基础梳理,1.实验者: 。 2.实验方法: 。 3.实验材料 (1)T2噬菌体,蛋白质

7、,DNA,赫尔希和蔡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结构(如图):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_ _构成的,头部内含有 。,蛋白,质,DNA,特点:营 生活,在宿主细胞外 (有、没有)独立代谢能力。 生活史: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 的作用下,利用 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 ,释放出子代的噬菌体。 (2)大肠杆菌:单细胞 核生物。,寄生,没有,自身遗传物质,大肠杆菌,裂解,原,4.实验过程 (1)标记T2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噬菌体,大肠杆菌,(2)侵染细菌,高,低,低,高,5.实验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_

8、 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 来遗传的。 6.实验结论: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DNA,蛋白质外壳,亲代的DNA,DNA,问题探究,答案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 1.标记噬菌体时,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答案 不能,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C和O;不能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2.能否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能否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答案,答案 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3.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答案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9、噬菌体颗粒,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4.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管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分别是什么?,答案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5.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沉淀物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 (1)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2)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知识整合,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直接用

10、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搅拌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经过离心,噬菌体颗粒进入上清液中,大肠杆菌留在沉淀物中;如果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会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保温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拓展应用,3.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11、,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解析,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则锥形瓶中培养液内的营养成分应无放射性标记;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应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二者为相互对照实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实验时间较长,大肠

12、杆菌裂解导致的,也可能是部分噬菌体的DNA未侵入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到上清液中。,4.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在外壳中找到15N 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答案,解析,解析 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

13、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由于DNA复制,故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和15N标记的蛋白质。,“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课堂小结,体,内,体外,DNA,DNA,当堂检测,1.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成功地表明了 A.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失去活性而蛋白质仍具有活性 B.DNA是遗传物质 C.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3,4,5,1,答案,解析 格里菲思并没有提出遗传物质的本质。,解析,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

14、、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答案,2,3,4,1,5,解析,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2,3,4,1,5,解析 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2,3,4,1,5,3.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35S标记同一

15、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解析,2,3,4,1,5,解析 32P、35S分别标记不同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A错误; 该实验先标记噬菌体,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之后进行搅拌和离心,最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B正确; T2噬菌体只能用活的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C错误;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3,4,1,5,4.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A.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16、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答案,解析 噬菌体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中,在繁殖过程中以自己的遗传物质为模板,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作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A正确。,解析,5.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2,3,4,1,5,答案,解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_。,BDAEC,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吸附:噬菌体用尾部的末端吸附在细菌表面; 侵入: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到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面不起作用; 生物合成在细菌体内,以噬菌体的DNA为模

17、板,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子; 组装: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结构、成分相同);,2,3,4,1,5,释放:子代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裂解而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细菌(功能相同)。由此可见,在子代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只有亲代的DNA参与(蛋白质未参与),说明亲代的性状通过DNA传给后代,所以说DNA是遗传物质。,2,3,4,1,5,(2)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外的是_,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_。 (3)图中E表明_。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_是遗传物质的结论。,2,3,4,1,5,答案,蛋白质外壳,噬菌体DNA,噬菌体复制完成(产生性状完全相同的噬菌体后代),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