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限时规范训练19_21(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295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限时规范训练19_21(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限时规范训练19_21(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限时规范训练19_21(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限时规范训练19_21(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限时规范训练19_21(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练十九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选择题)(建议用时 45 分钟)1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边晚望刘秉忠 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千古周郎余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指画中 。【注】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歌应写于长江边。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画,通“划”筹划。(1)(综合选择题)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由晚望江景,引出对历史和现实的评说,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B三、四两句描写天光、山形,由山如人面各不相同暗喻了英雄人物功业

2、不同的感慨。C最后两句写如何攻打偏居东南的南宋,早就已经在忽必烈的准备和谋划之中。D后四句,把千古公认的英雄与现实的豪杰两相对照,表达了对忽必烈的赞美之情。(2)本诗首联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 答案:(1)B B 项, “暗喻了英雄人物功业不同的感慨”错,三、四两句描写的是水天相接、山峰如人面的千般不同的山水之美。(2)首句用“白” “青” “红”等颜色词,抓住景物特征,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景色的灿烂多姿;第二句用一动词“动” ,准确传神地刻画了老树、沧波在秋风中的飘摇动荡之态,境界苍茫雄壮。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客子久不

3、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1)(综合选择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地融为一体。B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 ,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C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

4、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解析:D 项,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答案:D(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答: 答案:全词的主旨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者不由愁思满怀。全词的基调也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自然引出下文功业未建的感慨和无奈。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咏怀二首(其一) 李贺长卿 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 泰山顶。【注】 此诗是李贺因不得举进士,赋闲在吕谷家中所作。长卿,即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官场一直不得意,最终弃官而去

5、,与其妻卓文君一起闲居茂林家中。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相如死后,他的封禅书被汉武帝奉为至宝。(1)(综合选择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二句写修长的绿草从石井栏上披挂下来,静静地低垂着,这里远离尘嚣,虽安谧静寂,但也萧条荒凉。B颔联写司马相如用琴声向妻子卓文君倾诉心曲,望着她那在春风吹拂下微微晃动的美丽鬓影,陶然欲醉。C诗歌前四句描绘了司马相如居住的茂陵的周边环境,以及司马相如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D颈联写梁王和武帝都没有重用才气纵横的司马相如,而是把他当成断残的草梗一样弃置不用。解析:A 项, “但也萧条荒凉”说法错误, “绿

6、草”一句勾勒出一幅形态逼真、情趣盎然的画面。答案:A(2)本诗在抒发诗人的情感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 答案:借史抒怀。诗人借司马相如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欲抑先扬。本诗旨在抒发自己的怨愤之情,却从描写司马相如的闲适生活入手,前后表达的感情不同,先扬后抑。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杜甫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 ,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注】 鳣,即鳣鲔(zhn wi),一种鲤鱼。发发(b b),拟声词。杜酒,即杜康酒。张梨,见闲居赋 “张公大谷之梨” 。(1)(综合选择题)下列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鹿吃着青草,呦呦鸣叫颔联化用诗句虚写张氏居所景象,寓情于景。B “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含蓄蕴藉,又不失风趣、轻灵。C酒本是我们杜家的,却要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们张府上的,自然在园中边摘边吃,极言主人的情重。D本诗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诗歌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密合无间。解析:A 项,颔联化用前人诗句,实写了张氏居所景象。答案:A(2)后人评鉴此诗时,认为最后一句“归醉每无愁”应改为“归醉每应愁”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原诗句更胜一筹。前村山路很险,诗人醉酒回家, “应愁

8、”更符合现实, “无愁”虽非实感,却能深刻地表现出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若改为“应” ,则诗意全失。结构上, “无愁”与首联“邀人晚兴留”遥相呼应,轻灵自然,浑然天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渔家傲朱敦儒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1)(综合选择题)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一、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叙写了词人听到琵琶声而引起的无限感慨。B “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 “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C “客散黄昏

9、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D “只恐莺啼春又老”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解析:A 项, “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分析错误,这里应是听觉,并无视听结合。答案:A(2)有人说词的下片充满了悲惋之情,请结合词句分析。答: 答案:从“韶光虚过” “多情人已非年少” “只恐莺啼春又老”可看出词人内心那份韶华已逝,年老体衰的无奈与忧愁;从“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可以看出词人因人海茫茫,知音难找,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相守,流露出的孤独失意之感。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月夜泛舟刘著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传邮 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

10、老却人。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 作逸民。【注】 刘著: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区区:庸庸碌碌。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每州表封一山,以作祭祀。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或故国。(1)(综合选择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取陶渊明笔下“无心以出岫的云”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B第二句使用典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终生不能南归的南朝诗人庾信自比, “南朝” “北朝”两词对比起到了强化情感的作用。C颔联描述作者的公务活动状况和内心感受, “扰扰” “区区”

11、的使用不仅有叠词的音韵效果,更有描述真切、表意强烈之功。D颈联由远及近写泛舟所见的优美景象:两岸青山绵延流转,身侧白鹭傍船翩飞。但从诗歌抒情的角度看,应是以乐景衬哀情。解析:A 项,陶渊明笔下的“出岫”云蕴含着无心无意、自然自在的意味,而本诗首句中“出岫云”则是无根无倚、漂浮不定的意象,寄寓作者对浮世变迁的感慨,二者大异其趣。答案:A(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 答案:国家破亡,人世漂泊的悲痛。首联写祖国灭亡、异朝为臣的屈辱,悲叹自身如孤云漂泊,无依无凭。对公务烦冗、官场庸俗的厌烦。颔联写文书繁多终日碌碌,应对庸俗僚吏让人心灰意懒。暂得摆脱公务、陶醉于自然美景

12、的轻松愉悦。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绘了月光照耀的优美山景,傍船飞掠的白鹭轻姿,表达了诗人暂时摆脱俗务的喜悦心情。对故国的眷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句“暂向尧封作逸民” ,诗人特称早已沦陷的中原为“尧封”之地,宁做故土的隐逸之民,而不愿仕宦金朝。专题练二十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分析题)(建议用时 45 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和范舍人 书怀陆游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客中常欠尊中酒,马上时看檐上花。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天魔 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 尚在家。【注】 范舍人:范成大,曾任中书舍人。天魔:天子魔的简称,即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他有无数眷属,时常障碍佛

13、道。维摩:维摩诘, 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1)下列对本诗的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岁月如奔马不可阻挡,而今杨柳已枝叶繁茂来写出时光易逝,抒发时不我待的急切心理。B颔联的“客中” “马上”生动描绘了诗人为了实现抗金理想而到处奔波忙碌、鞍马劳顿的形象。C颈联以巴蜀和京华对举,初入仕途与贬谪远荒,意气风发与失意彷徨,通过地名抒发强烈情感。D当年是少年豪举名动京华,现如今末路凄凉终老巴蜀,今昔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得世事难料。解析:D 项, “世事难料”说法错误,并非抒发世事难料的感慨,而是早岁不知世事艰难,豪气干云,自许塞上长城,如今鬓已先斑的伤感与愤懑。答案:D(2

14、)(赏析情感)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联系全诗简要分析。答: 答案:时光飞逝、英雄老去的伤感。 “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 写出时光易逝,抒发时不我待的急切心理,以及英雄老去的伤感之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 “天魔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尚在家”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的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 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

15、明前一天。鹖(h)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强饮”句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B “鹖冠”句运用典故,点明了诗人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刻画了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C “天上坐” “雾中看”写诗人舟中所见所感,非常切合年迈舟居观景的实际,也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复杂的心绪,笔触细腻含蓄。D颈联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运用叠词,韵律优美,且语含比兴,向尾联作了十分自然的过渡。解析:D 项,应为“由近及远” 。答案:D(2)(鉴赏意象)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

16、,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像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暮步至江上 吕本中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注】 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

17、于党争。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B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C第三句, “树阴”是静景, “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D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负风光” 。解析:B 项, “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错,根据原典“凤去台空江自流” ,应为“抒发繁华不再、往昔难久的强烈感慨” 。答案:B(2)(鉴赏语言)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常精妙

18、,请简要赏析。答: 答案:颈联以“山”喻“故人” ,以“花”比遗恨,想象奇特,形象生动。诗人只能与山对饮,说明身边并无友人可供倾诉,未尽的心愿像不能重开的花,永远无法实现。此联连用两个比喻,表现了党争给诗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及寂寞萧索的愁绪,委婉深沉。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春 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 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 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 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 ,何时返旆勒燕然。【注】 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

19、倒,皆成文意。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解析:B 项,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

20、”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 “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答案:B(2)(赏析手法)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拟人。 “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对比。 “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 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关,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注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21、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注】 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 “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 “飞”字富有动态美。B “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C “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氛围。D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解析:C 项,不是把“霜露”比喻成“雪” ,而是把“月光”比喻成“霜雪” 。答案:C(2)(鉴赏语言)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答: 答

22、案:“林栖见羽毛” ,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 ,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

23、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解析:A 项分析诗歌首联第一句的景物描写,分析意境,该句写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尚无“萧瑟凄凉”之感。答案:A(2)(赏析情感)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答案: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

24、显苍老。专题练二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建议用时 45 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 得、离人肠断。诗书事业,青毡 犹在,头上貂蝉 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注】 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更管:哪管。青毡:指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 。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做了铺垫。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

25、力。C “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D “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解析:C 项, “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不当。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 ,说读书是辛家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佑之,盖“貂蝉”为彼时高官显宦之冠服。家风好诗书,诗书能令冠貂蝉,这虽是写给佑之的,也是诗人的自励。答案:C(2)(比较形象与手法)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第一问

26、)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第二问)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蝶恋花谢逸豆蔻 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拢鬓步摇 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 平如剪。【注】 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步摇:古代妇女首饰。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烟草:形容草色如烟。(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 ,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的句子:“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7、”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B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象到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C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在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如,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D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视野远处,只有“一川烟草平如剪” 。解析:D 项, “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错误,并没有出现。答案:D(2)(比较手法)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以“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写出了自己去国离乡、沦

28、为阶下囚后内心浓重的愁苦之情。谢逸的蝶恋花结尾则是以景结情,融情于景。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写女子希望心上人归来而倚着栏杆远望,却只看到那一平如剪的带着烟雾的芳草地,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女子极度失望的惆怅伤感之情。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公安县怀古 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 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 768 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9、(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 , “江水”之“深” 。C颔联中, “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解析:A.“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 。B.“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 ,而应该是“营”与“城” 。D.“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实景” 。答案:C(2)(比较情感)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

30、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上。 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4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 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选用“黄” “白” “绿” “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

31、富的想象。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C “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解析:C 项, “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答案:C(2)(比较形象与情感)有人认为, “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

32、。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答: 答案: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

33、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B词人通过“雪晓” “寒灯” “漏声断” “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C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解析:C 项, “一动一静,以动衬静”表述错误, “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 ,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作者写的是梦境,属于虚写。答案:C(2)(比较情感)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 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

34、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别大名亲旧 注许衡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注】 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 46 岁。(1)下列对本词上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

35、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B “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联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说中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此时的离别就更加痛苦。C “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D “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 。解析:D 项“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内心极其痛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类似。 “内心没什么好说的”不准确。答案:D(2)(比较情感)比较阅读柳永雨霖铃下片和本词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处。答: 答案:柳词下片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伤感之意、思念之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己离别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会是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清寒之处;而且从今往后漫长孤独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无人陪伴,无心欣赏。许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具体诉说,离别之苦中含有人生迟暮及矛盾徘徊之感。因应召而离别,使他陷入了一种无法解脱的人生困境:自由恬淡的归隐生活虽好但君命难违,只能无奈感叹“美事难双得” 。正是这种种难言的隐衷使词人在离别之际更加感伤和哀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