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之教师观

上传人:穿****空 文档编号:50748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之教师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之教师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之教师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之教师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之教师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之教师观一、教师观的概念所谓“教师观” ,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它既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基本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二、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一)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

2、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二)幼儿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教育对象的幼稚性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在身体

3、和心理上正处于生长发育中,其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2.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要特点。 “保”是指保护幼儿的健康, “教”是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这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同时,由于幼儿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较差,幼儿园教师几乎要对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件事都给予关心和帮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事事躬亲,她们不仅要关心幼儿的生活,还要关心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这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劳动任务的细致性。3.教育过程的创造性幼儿园教

4、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有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的幼儿,由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幼儿园教师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教育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广泛、具有个体适宜性的多种机会,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并提供积极、适时的反馈,既帮助幼儿充分认识他们自己,又锻炼、增强他们的优势和信心,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充分、富有个性的发展。4.教育手段的示范性幼儿的好奇心强,好模仿,易受教师感染和影响,对教师无限信任和依赖。因此,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活动和言行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幼儿具有示范作用。5.教学行为的自主性教学自主就是指教师有权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从事与

5、教学有关的工作,能自由做决定,不受他人干扰。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自行制订教学计划,选编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安排教学进程等。因此,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6、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社会要求和社会期待把教师从“道德偶像”和“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要求教师以一个平等的、有成长经验的人的角色来对待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

7、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8、社区型的开放教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2.教师行为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另外,教师不仅要尊重

9、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3 )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

10、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师观1.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倾听、观察并不只是对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知觉和记忆,还包括对它的意义的建构和解释。幼儿园教师要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

11、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支持作用体现在活动的开展环节中,通过观察、倾听、参与幼儿的活动,掌握幼儿活动的脉搏,使活动得以开展、维持、延续直至结束。3.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以某种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互动的内容往往决定着学习的质量,教师应该平等地参与到他们所探索的事物,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所设想的可能性,以及活动的进程之中。幼儿园教师还要相互学习和合作,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教师与领导间应当相互协作、相互支持。4.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在幼儿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能广泛接触到

12、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外教育教学经验。教师要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师应成为学习者。在信息时代,幼儿园教师要成为终生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要成为创造者。在这个时代,创造力就是生命力,是一切知识与财富的来源。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创造性与创造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与创造力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成为创造型教师。5.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

13、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四、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1.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理解,是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基本观念。其中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建立在教师个人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的职

14、业道德修养。它包括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个人的道德修养。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1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例如语文教师所具有的语言文学知识,数学老师所具有的数学知识。也有的研究者把这部分知识称为“学科内容知识” 。(2 )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这类知识是用来支撑学科内容的本体性知识的,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3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这类知识包含着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它帮助教师解决“具体怎么教”

15、的问题。(4 )文化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3.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1 )教师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础。(2 )教师专业活动的实践能力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能力、组织实施的能力和检查评价能力。(3 )教师反思和研究的能力这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4.教师的心理素养(1 )良好的情感特征真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热爱和关心学生的程度对学生的发展影

16、响极大。爱心是教育的前提。(2 )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教师的工作性质使得其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以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投入教育活动中,积极调适不良情绪。(3 )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和对己对人的宽容精神。(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

17、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手型教师更关注这个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可以说,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的,教师要获得专业的终身发展,就必须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终身学习至少有三个方面,正规专业教育、非正规专业教育

18、和校本专业发展。1.正规的专业教育正规的专业教育,是指在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中进行的、全日制的、系统的教育,并且专业教育的结果是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及教师资格。2.非正规的专业教育教师非正规的专业教育,是指不是由教师教育机构所提供的以最终获得学历、学位为目的的教育,而是直接谋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3.校本专业发展所谓“校本” ,就是以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在任教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是教师的校本专业发展。(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为培养、

19、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缺欠的年轻教师可以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 分钟) ,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3.进行专门训练要想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其中的关键程序有:(1)每天进行回顾;(2)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3)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4)布置家庭作业;(5 )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4.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布鲁巴奇等人 1994 年提出四种反思的方法:第一,反思日记。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第二,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看到的情景,并对此进行讨论分析;第三,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共享;第四,行动研究。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