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检测题(二)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045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检测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检测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检测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检测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检测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期中检测题( 二)(时间:10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Th 和 Th 是钍的两种同位素, Th 可以转化为2309 23290 23290U,下列有关 Th 的说法正确的是( )23392ATh 元素的质量数是 232B. Th 元素的中子数为 23223290C. Th 转化成 U 是化学变化23290 23392D. Th 和 Th 的化学性质相同2309 23290解析:Th 元素未指明哪种核素,A 错误; Th 的中子数为2329023290142,且 Th 是一种核素,B 错误;通过

2、核裂变 Th23290 23290可转化为 U,该转化不是化学变化,C 错误; Th 和 Th 的23392 2309 23290质子数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B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解析:A 项,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但不能填埋处理;B 项,充电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 项,有的燃烧反应是需要吸收一定热量才可以反应的,如碳的燃烧。答案:C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钾与水的反应

3、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B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浅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D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解析:F 2 为淡黄绿色气体,Cl 2 为黄绿色气体,Br 2 为深红棕色液体,I 2 为紫黑色固体,故 B 错误。答案: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A 项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只能通过吸收能量才能实现;B 项则恰好相反;C 项中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热量,但此过程是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 项是典型的放热反应。答案:A5已知溴(Br)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4 周期第A 族元素,关于溴的性质判断肯定不正确的

4、是( )A溴的非金属性比氯强B溴的含氢化合物可以 HBr 形式存在C溴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氯化氢差D溴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HBrO4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溴的非金属性比氯弱,故 A 错误;溴的含氢化合物有多种,可以是含氧酸,也可以是溴化氢,以 HBr 形式存在,故 B 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非金属性 ClBr,则溴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氯化氢差,故 C 正确;溴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最高价为7 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BrO4,故 D 正确。答案:A6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5、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X 、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 34。W 的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金属单质 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与 Y 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B原子半径大小:XWC化合物 Z2Y 和 ZWY3 都只存在离子键DY、W 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则 X 为 C 元素,X、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 34,则 Y 为 O 元素,W 的最外层

6、为 8 电子结构,W 为 F 元素或 Cl 元素,金属单质 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 Z 为 Na 元素,W 只能是 Cl 元素。X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有 CO 和 CO2,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NaOH,CO 与 NaOH 不反应,A 项错误;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大小:XY,ZW ,B 项错误;化合物 Z2Y 和 ZWY3 分别是 Na2O、NaClO 3,氯酸钠是含氧酸盐,既存在离子键,也存在共价键,C 项错误;Y 的单质臭氧,W 的单质氯气,Y 、W 的化合物ClO2 可作水的消毒剂,

7、D 项正确。答案:D7A、B、C 都是金属, A 和 C 分别放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A 的反应速率比 C 快,A 与 B 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时,A 的质量增加。A、B 、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 BACBC BAC DCAB解析:金属越活泼,与同浓度的酸反应时就越剧烈,故 A 比 C活泼;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比正极金属更活泼,且负极金属失去电子,质量减小,故 B 比 A 活泼,C 正确。答案:C8已知镓和铝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行,氮化镓可把手机信号扩大 10 倍,让电脑的速度提高 1 万倍,将 CD 缩减到 1 英寸下列有关氮化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化镓是由主族元素与副族

8、元素形成的化合物B氮化镓能把白铁变成黄金C氮化镓中氮元素显3 价D氮原子最外层比镓原子最外层多 2 个电子解析:由于镓与铝位于同一纵行,可知镓为A 族元素,最外层有 3 个电子,氮元素位于A 族,最外层有 5 个电子,故 A 错,D 对; B 项说法违反了元素守恒定律,错;氮化镓中氮显3 价,镓显3 价,C 错。答案:D9.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 Ag2O=Cu2O 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 Cu 与 1 mol Ag2O 的总能量低于 1

9、mol Cu2O 与 2 mol Ag 具有的总能量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u2OH 2e =Cu2OH 2OC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 CuAg 2OD电池工作时,OH 向正极移动解析:由题意知,该装置组成了原电池,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 项错误;Cu 在反应中失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故电流方向为 Ag2OCu,C 项错误;电池工作时,电池内部 OH 移向负极, D 项错误。答案:B10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2ONH 3SiH 4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图中所示

10、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 SiD用中文“ ”(o)命名的第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解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性一致,非金属性ON Si;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NH 3SiH 4,A 正确;氢元素可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如 H2O 等) ,甚至于离子化合物( 如 NH4NO3),也可以与某些金属生成离子化合物( 如 NaH 等),B 正确;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HCl 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用来验证非金属性强弱,C 错误;根据元素周期表知识判断,D 正确。答案:C11有 a、 b、c 、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如

11、下:实验装置装置一 装置二 装置三部分实验现象a 极质量减少b 极质量增加b 极上有气体产生c 极上无变化电流从 a 极流向 d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bcdaC dabc Dabdc解析:装置一是原电池,a 极质量减小,说明 a 极金属失电子形成离子,故 a 极金属比 b 极金属活泼;装置二没有形成原电池,可知 b 比 c 活泼,且 c 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装置三中,电流从 a 极流向 d 极,则电子从 d 极流向 a 极,知 d 比 a 活泼。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dabc。答案:C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右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

12、确的是( )Aa 和 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 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 2e =CuC无论 a 和 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Da 和 b 用导线连接后,Fe 片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Cu2 向铜电极移动解析: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故铁能置换出铜且附着在铁棒上,A 正确。a 和 b 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其中 Fe 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 2e =Cu,B 项正确,D 项错误。无论 a 和 b 是否连接,铁都被氧化生成 Fe2 ,C 项正确。答案:D13如图所示,a、b、 c、d、e 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元素,

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 b 位于A 族,有6、2 两种常见化合价B五种元素中,元素 e 的性质最稳定C元素 c 和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dD元素 c 和 e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e解析:图中,a 为稀有气体元素氦,是 5 种元素中最稳定的;b是氧元素,没有6 价;c 的非金属性比 d 弱,因此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d 的弱;c 的非金属性比 e 强,因此 c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 e 强。答案:D14实验室用 H2 还原 WO3 制备金属 W 的装置如图所示(Zn 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 )A、中依次盛装 KMnO4 溶液、浓 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 K,再停止加热D装置 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A 项,中应盛 KMnO4 溶液(除去 H2S 等还原性气体),中应盛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少量O2),中应盛浓 H2SO4(干燥 H2);C 项,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H2,直至冷却至室温,防止灼热的 W 被氧化;D 项,MnO 2 为粉末状固体,且用 MnO2 和浓盐酸反应制 Cl2 需要加热,因此不能用启普发生器。答案:B15一学

15、生用如图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A(3)图中锌片增重质量与铜棒减轻质量的比值为 6564B (2)图中如果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则说明锌片不纯C (1)图中铜棒上没有气体产生D(2)图与(3) 图中正极生成物质质量比为 132 时,锌片减轻的质量相等解析:A 项,装置(3)属于原电池, Zn 是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Zn2e =Zn2 (质量减轻 ),Cu 是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 2e =Cu(质量增加) ;B 项,装置(2)属于原电池,如果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则说明锌片不纯;C 项,装置(1) 不属于原电池,在金属 Cu 上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16、D 项,装置(2)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 2e =H2,装置(3)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 2e =Cu,所以正极生成物质质量比为 132 时,锌片减轻的质量相等。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个小题,共 55 分)16(10 分)(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煅烧石灰石 木炭燃烧 炸药爆炸 酸碱中和 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食物因氧化而腐败(2)用铜、银与硝酸银设计一个原电池,此电池的负极是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3)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 3.25 g,铜表面析出了氢气_L(标准状况) ,

17、导线中通过_mol 电子。(4)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的总能量为 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若 E1E2,则该反应为_热反应,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_。中和反应都是_热反应,其实质是_。答案:(1) (2) 铜 Cu2e =Cu2(3)1.12 L 0.1 (4) 放 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释放出来 放 酸电离出的 H 与碱电离出的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水:H OH =H2O17.(12 分) 有 X、Y、Z、T、U 五种短周期元素。X 、Y、Z 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 41。X 和T 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 T2X(白色固体)和 T2X2(淡

18、黄色固体) 两种化合物。U 单质在 Z 单质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 变红。X(1)各元素的符号是X_,Y_,Z_,T_,U_ 。(2)Y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3)用电子式表示 Y 与 T 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4)YX2 和 U2Y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中氧化剂是_,被氧化的元素是_。解析:首先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框架确定 X、Y 、Z 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A 族A 族之间(短周期)。设 X 元素原子序数为 a,则 Y 元素原子序数为 a8,Z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9,由题意得出:aa8a941,可求出 a8,所以 X、Y 、Z 分别为O、S 、Cl。

19、根据元素化合物及有关知识:T 2X、T 2X2 分别为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可推出 T 为 Na 元素;U 单质在 Z 单质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物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可确定 U为 H 元素,生成物为 HCl。其他各问根据有关知识即可答出。答案:(1)O S Cl Na H (2)(3)(4)2H2SSO 2=3S 2H 2O SO 2 硫18(11 分)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Y Z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_。(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3)实验室中现有 Na2SO4 溶

20、液、MgSO 4 溶液、Ag 2SO4 溶液、K2SO4 溶液共 4 种溶液,其中可与上述实验中 CuSO4 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 6 个盛有过量 Zn 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项目 A B C D E F4 molL1H2SO4 溶液/mL30 V1 V2 V3 V4 V5饱和 CuSO4 溶液/mL 0 0.5 2.5 5 V6 20H2O/mL V7 V8 V9 V10

21、10 0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V 6_,V 9_。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 A 中的金属呈_色,实验 E 中的金属呈_色。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时,氢气的生成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 CuSO4 溶液超过一定量时,氢气的生成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解析:(1) 题述实验发生的反应为CuSO4Zn= =ZnSO4Cu、ZnH 2SO4=ZnSO4H 2。(2)Zn 与CuSO4 溶液反应生成的 Cu 及硫酸溶液组成了 CuZn 原电池,大大加快了氢气生成的速率。(3)在所给的物质中只有 Ag2SO4 溶液符合题意。(4) 要加快氢

22、气的生成速率,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升高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5)因为要研究硫酸铜的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持硫酸的浓度在各组实验中相同,则硫酸溶液的体积均取 30 mL,根据实验 F 中增加的水与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之和为 20 mL,可以求得 V610 ,V 917.5。由于析出的铜会覆盖在锌的表面,使得锌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减小,故加入的CuSO4 溶液超过一定量时,反应速率反而会下降答案:(1)CuSO4Zn= =ZnSO4Cu、ZnH 2SO4=ZnSO4H 2(2)CuSO4 溶液与 Zn 反应生成的 Cu 与 Zn 及硫酸溶液形成CuZn 原电池,加快了氢气

23、生成的速率(3)Ag2SO4 溶液(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即可)(5)30 10 17.5 灰黑 暗红 当加入一定量的 CuSO4溶液后,生成的单质 Cu 会沉积在 Zn 的表面,减小了 Zn 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19(10 分) 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甲中 A 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能转化为_能,乙装置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能转化为_能。(2)在甲装置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原因可能是_。(3)在甲装置中,若把稀硫酸换成 CuS

24、O4 溶液,试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_。解析:(1) 甲形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乙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 锌片上产生气体,可能是由于锌片不纯,锌与杂质形成原电池。(3)若将稀硫酸换成 CuSO4 溶液,则 Cu2 在 Cu极上得电子,铜极上会析出 Cu。答案:(1) 化学 电 化学 热 (2) 锌片不纯,锌与杂质形成原电池 (3)Cu 2 2e =Cu20(12 分)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当 B 和 C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 B 中

25、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 a。.(1)A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3)B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5)过程 实验的目的是_。(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解析:(1)Cl 2 的电子式为: 。(2)利用Cl22KI= =2KClI 2,说明氧化性 Cl2I 2,反应生成的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3)Cl 2 通入 B 中,发生 Cl22Br =2Cl Br 2。(4)将C 中生成的 Br2 滴入 D 中的 KI 溶液,Br 22KI= =2KBrI 2,可证明氧化性 Br2I 2。(5) 为验证 Br2 的氧化性强于碘,应避免 Cl2 与 D中 KI 反应,所以应当确认 C 中无 Cl2 干扰。 (6)氧化性 Cl2Br 2I 2的原因是非金属性 ClBrI,由原子的结构决定。答案:(1) (2) 淀粉 KI 试纸变蓝 (3)Cl22Br =Br22Cl (4)打开活塞 b,将少量 C 中溶液滴入 D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 振荡。静置后 CCl4 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排除 Cl2 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鲁科版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