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5242 上传时间:2019-02-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2019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2019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2019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2019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满分 24 分)1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理量估测结果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 1.5mB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 200g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可以达到 20m/sD人体的正常体温接近 372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向正在发声的水平放置的鼓面上撒些碎纸屑,碎纸屑不停地跳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使声音的振动时间延长B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鼓面的振动尽快停下来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

2、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4对图中所示各图的解释和说明,正确的是( )A图甲中水面飞鸟的“倒影 ”是实像B图乙表示近视眼及其矫正C图丙中放大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虚像D图丁所示为凹透镜5如图所示,小明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较亮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B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C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D若把光屏放在 B 位置,蜡烛的像不

3、能呈现在光屏上6以下关于声和光的知识,错误的是( )A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来进行消毒B太空中,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C往开水瓶中倒开水时,通过声音的音调就能判断开水瓶里水位的高低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圆形光斑7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30s 时间内,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B030s 时间内,甲车和乙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030s 时间内,乙车运动速度越来越快D030s 时间内,甲车和乙车均做变速直线运动8“盐水选种”时需要用密度为 1.1g/cm3 的盐水,

4、现配制了 0.05m3 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是60kg。这样的盐水( )A符合要求 B无法确定是否符合要求C不符合要求,需要加盐 D不符合要求,需要加水二、填空题9人们平时所说的声音的“高”“低”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如“请不要高声喧哗”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10如图所示的“日晷”是一种计时工具,它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发光的鲜花,是因为光在鲜花的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11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 现象,绿色的小草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 色光。12乘客乘坐电梯匀速上升,此时以

5、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乘坐室外的观光电梯上升时,你如果看着地面,会感觉到地面在下降。原因是你选取了 作为参照物。13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往往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交通标志,这是在 减弱噪声;地震会引发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远在数百公里以外的有些人会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产生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而引起的。14寒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有“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附着在玻璃窗上,“冰花”会出现在车窗的 (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5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在冬天气温低于 0时,封闭在水

6、管内的自来水会结冰,水结冰后质量 ,体积 ,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6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第 20 分钟时该物质是 态。17如图所示的 st 图象反映了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得该物体做运动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该物体速度为 km/h。18有一种叫“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块体积为 100cm3 的“全碳气凝胶”质量只有 0.016g,则它的密度为 kg/m 3;该密度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

7、全碳气凝胶”质量为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满分 31 分)19如图所示,刻度尺的读数是 cm。20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由空气射向水面的光线,请画出其反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1完成如图所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光路图。22(8 分)某同学家中有一个如图 1 所示的紫砂壶,他特想知道紫砂壶的密度,于是将此壶带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了测量。(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2 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选填 “左”或“右”),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2)将壶盖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用镊子增减砝码并移动

8、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 2 乙所示,则壶盖的质量是 g。(3)测量壶盖的体积时,他发现壶盖放不进量简,于是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步骤:a往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把壶盖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b然后取出壶盖;c先往量简装人 40mL 的水然后将量简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使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简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 3 所示,则壶盖的体积为 cm 3。(4)该紫砂壶密度是 kg/m 3。(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这个同学测出的紫砂壶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23(7 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9、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到 ,当把蜡烛放在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 (填“倒立”或“正立”)、 (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如图乙所示,若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填“左” 或“右”)移动;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10、cm 时,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24(7 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90时,每隔 l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5min 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1)此实验中除了需要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漏填的数据为 。(2)小明按照老师要求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烧开,在此过程中,先观察到的现象是图乙中的图 (填“a”或“b”)。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如果水沸腾后加大火力继续加热,水的沸点 (填“升高”“不变”或“先升高后不变”)。(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

11、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列各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是 (填序号)。四、综合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满分 25 分)要求:(1)语言表述要简练、准确;(2)写出必要的运算和推理过程;(3)带单位计算;(4)计算结果若有近似,均保留两位小数25(8 分)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是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项目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07:25 07:57 08:30发车时间 07:00 07:27 07:59里程/km 0 84 300(1)列车由上海到南京的时间是多少?(2)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

12、速度是多少?(3)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 162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是多少?26(8 分)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朝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 2s 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 5m/s,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求:(1)从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船行驶的距离;(2)人发声时船离悬崖多远;(3)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27(9 分)把一块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烧杯中溢出 8g 酒精。再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求:物质 密度(l0 3kg/m3) 物质 密度(l0 3kg/m3)酒精 0.8 铜 8.9铅 11.3 钢铁 7.9(1)金属块的体积

13、;(2)从烧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3)若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79g,请根据密度表判定是哪种金属?2018-2019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满分 24 分)1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理量估测结果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 1.5mB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 200g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可以达到 20m/sD人体的正常体温接近 37【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

14、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B、10 个鸡蛋的质量大约 1 斤,而 1 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 50g 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 10m/s,中学生百米速度更小一些,一般在 7m/s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D 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15、动产生的”实验中,向正在发声的水平放置的鼓面上撒些碎纸屑,碎纸屑不停地跳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使声音的振动时间延长B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鼓面的振动尽快停下来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分析】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通过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解答】解:在正在发声的水平放置的鼓面上撒些碎纸屑,碎纸屑不停地跳动,通过纸屑的跳动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 B 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探究的是声音的产生,结合了转化法进行分析声音的产生原因,是中考的热点。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6、)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 A 错误;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

17、吸热,故 B 错误;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温度比较低,表面会变湿,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故 C 正确;D、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对图中所示各图的解释和说明,正确的是( )A图甲中水面飞鸟的“倒影 ”是实像B图乙表示近视眼及其矫正C图丙中放大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虚像D图丁所示为凹透镜【分析】(1)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

18、延长线汇聚成的去分析此题;(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3)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此原理;(4)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解答】解:A、飞鸟在水里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成的,所以成的是虚像,故 A 错误;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一副凹透镜来矫正,故 B 正确;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故 C 错误。D、由图知,图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

19、透镜,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像和虚像区别、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是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一定要掌握。5如图所示,小明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较亮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B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C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D若把光屏放在 B 位置,蜡烛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3)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

20、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4)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解答】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故 A 错;B、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 A 和 B,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 B 正确;C、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故 C 正确;D、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故 D 正确。故选:A。【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和物体距离平面

21、镜的距离没有关系。6以下关于声和光的知识,错误的是( )A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来进行消毒B太空中,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C往开水瓶中倒开水时,通过声音的音调就能判断开水瓶里水位的高低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圆形光斑【分析】(1)紫外线有消毒作用,红外线有显著的热效应;(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其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即振动的物体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4)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

22、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A、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故 A 正确;B、飞船内有空气,声音可以传播,飞船外的太空接近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通话,故 B 正确;C、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故 C 正确;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故 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紫外线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属于综合性题目。7图记录了

2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30s 时间内,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B030s 时间内,甲车和乙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030s 时间内,乙车运动速度越来越快D030s 时间内,甲车和乙车均做变速直线运动【分析】根据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甲车的运动状态,根据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可见,在 030s 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二者的速度相同,故 A 错误;BCD、由图可见,在 030s 时间内,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

24、变大,所以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B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象判断车的速度变化的知识,难度不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盐水选种”时需要用密度为 1.1g/cm3 的盐水,现配制了 0.05m3 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是60kg。这样的盐水( )A符合要求 B无法确定是否符合要求C不符合要求,需要加盐 D不符合要求,需要加水【分析】知道盐水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与需要的盐水的密度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盐水的密度大于 1.1103kg/m3,需要加水;如果盐水的密度小于1.1103kg/m3,需要加盐;无论加盐还是加水,总

25、是用总质量除以总体积。【解答】解:设配制的盐水的密度为 ,则盐水的密度: 1.210 3kg/m31.2g/cm 3,因为 01.2 103kg/m3,所以配制的盐水不符合要求,盐水密度偏大,需要加水以减小密度;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分清改变液体密度时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二、填空题9人们平时所说的声音的“高”“低”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如“请不要高声喧哗”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根据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含义判断此题。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而

26、尖的刺耳的声音音调高,低沉而浑厚的声音音调低;响度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特色,根据音色能分辨物体音质的好坏。【解答】解:“请不高声喧哗”“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句子中的“高”不一定指音调高,可能指响度大,要根据句子的含义,判断是指声音的高低,还是声音的大小。10如图所示的“日晷”是一种计时工具,它是根据 光的直线传播 原理制成的;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发光的鲜花,是因为光在鲜花的表面发生了 漫 (填“镜面”或“漫”)反射。【分析】(1)要明确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然

27、后再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其原理即可;(2)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发射,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则是由于物体发生了漫反射。【解答】解:(1)该计时工具是根据影子的变化计时的,因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不发光的鲜花,是因为光在鲜花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漫。【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以及光的反射,难度不大。11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 色散 现象,绿色的小草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 绿 色光。【分析】(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

28、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解答】解:(1)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叫做光的色散。(2)绿色的小草只能反射绿色光,其它色光都被小草吸收。故答案为:色散;绿。【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和颜色的判断,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乘客乘坐电梯匀速上升,此时以 电梯 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乘坐室外的观光电梯上升时,你如果看着地面,会感觉到地面在下降。原因是你选取了 电梯 作为参照物。【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9、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解答】解:据题意可知,若是说乘客是静止的,既一定是以电梯为参照物;若是发现地面不断下降,离观光者越来越远,说明地面是运动的,地面和观光者或电梯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以电梯为参照物。故答案为:电梯;电梯;【点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13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往往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交通标志,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地震会引发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远在数百公里以外的有些

30、人会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产生 次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而引起的。【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人耳的听觉范围在 20Hz20000Hz,低于 20Hz 的是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解答】解:“禁鸣喇叭”,这是切断声音的产生,因此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地震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故答案为:声源处;次声波。【点评】本题考查了我们对防治噪声的途径、对

31、次声波的了解等,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14寒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有“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附着在玻璃窗上,“冰花”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解答】解:寒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有“冰花”,“冰花”是室内或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冰花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答案为:凝华;内侧。【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15冬天,暴露在室外

32、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在冬天气温低于 0时,封闭在水管内的自来水会结冰,水结冰后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大 ,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分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由公式 V 可知,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大,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当质量不变时,水结冰体积会增大。【解答】解;冬天气温低于 0时,自来水管中的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由公式 V 可知,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这样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故

33、答案为:不变;变大。【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质量的特点和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需要清楚的是: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导致体积变大。16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甲 (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第 20 分钟时该物质是 固液共存 态。【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2)图中从第 15min 开始熔化,到第 36min 结束,这段时间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解答】解:读图可知,甲物质加热 15 分钟后温度达到 232开始保持恒定

34、,此为晶体的典型特征,然后开始熔化,由固态逐渐转变为液态,一直到 36 分钟,熔化结束,物质完全转变为液态,温度继续升高。晶体从第 15min 开始熔化,到第 36min 结束,因此晶体加热 20min 时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故答案为:甲;固液共存。【点评】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17如图所示的 st 图象反映了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得该物体做运动 匀速直线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该物体速度为 3.6 km/h。【分析】根据图 st 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路程时间图象,并结合

35、速度的计算公式 v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图可知,图象为 st 图象,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标明其速度大小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可准确读出路程和其对应的时间,如路程是 s40m 时,所对应的时间是 40s,则物体的运动速度:v 1m/s 3.6km/h。故答案为:匀速直线,3.6;【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确定图象反应内容是解题的关键。18有一种叫“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块体积为 100cm3 的“全碳气凝胶”质量只有 0.016g,则它的密度为 0.16 kg/m 3;该密度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

36、全碳气凝胶”质量为 0.16kg 。【分析】(1)已知全碳气凝胶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2)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其单位:1g/cm 3110 3kg/m3。【解答】解:(1)“气凝胶”的密度: 1.610 4 g/cm30.16kg/m 3,(2)“全碳气凝胶”的密度“0.16kg/m 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体积是 1m3 的全碳气凝胶质量为0.16kg。故答案为:0.16;0.16kg。【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计算结果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g/cm310 3kg/m3。三、作图、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满分 31 分)19如图所示,刻度尺

37、的读数是 3.80 cm。【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0.1c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 6.00cm 的刻线,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 9.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9.80cm6.00cm3.80cm。故答案为:3.80。【点评】刻度尺和秒表是常用的测量工具,要学会正确使用和读数。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停表没有此要求。20如图所示

38、的是一条由空气射向水面的光线,请画出其反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由图知,入射角为 60,则反射角也为 60,图中法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如图所示:【点评】此题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21完成如

39、图所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光路图。【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2(8 分)某同学家中有一个如图 1 所示的紫砂壶,他特想知道紫砂壶的密度,于是将此壶带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了测量。(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2 甲所示,此时

40、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2)将壶盖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用镊子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 2 乙所示,则壶盖的质量是 43.4 g。(3)测量壶盖的体积时,他发现壶盖放不进量简,于是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步骤:a往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把壶盖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b然后取出壶盖;c先往量简装人 40mL 的水然后将量简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使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简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 3 所示,则壶盖的体积为 14 cm 3。(4)该紫砂壶密度是 3.110 3 kg/m 3

41、。(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这个同学测出的紫砂壶密度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3)量筒分度值为 1ml,平视液面最低处读数;壶盖的体积等于 40ml 的水减去量筒里剩下的水的体积;(4)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密度;(5)根据取出壶盖时,壶盖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壶盖的体积,再由 分析,测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解答】解:(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调节平衡时,应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

42、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说明天平右侧质量略大,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2)标尺的分度值为 0.2g,并且以游码的左侧对准的刻度为准,壶盖的质量m20g+20g+3.443.4g;(3)量筒的分度值为 2cm3;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 26ml,则壶盖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即 V40ml 26ml14ml 14cm 3;(4)壶盖的密度为 3.1g/cm 33.110 3kg/m3;(5)因为取出壶盖时,壶盖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壶盖的体积,由 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答案为:(1)左;(2)43.4;(3)14;(4)3.110 3;(5)偏小。【点评】本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

43、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和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23(7 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到 同一高度 ,当把蜡烛放在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 倒立 (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填“缩

44、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如图乙所示,若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10 cm 时,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分析】(1)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

45、距变大,uf,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20cm 处时,即u50cm20cm30cm2f 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3)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减小,则像距应变大,即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10cm 时,即 uf,可以成放大、

46、正立的虚像。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倒立;缩小;照相机;(3)右;10。【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此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24(7 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90时,每隔 l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5min 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1)此实验中除了需要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漏填的数据为 96 。(2)小明按照老师要求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烧开,在此过程中,先观察到的现象是图

47、乙中的图 b (填“a”或“b”)。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如果水沸腾后加大火力继续加热,水的沸点 不变 (填“升高”“不变”或“先升高后不变”)。(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列各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是 B (填序号)。【分析】(1)实验中要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2)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

48、,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前温度上升,沸腾时温度不变,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正确的图象。【解答】解:(1)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 96,即表格中漏填的数据是 96;(2)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b 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a 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故先观察到 b。分析图象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故水的沸点是 98;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与火力大小无关,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沸点会不变;(3)A 和 D 图象中温度没有保持不变的阶段,而 C 中虽然有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但是之前却是温度降低的,所以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只有 B。故答案为:(1)秒表;96;(2)b;98;不变;(3)B。【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