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伊犁州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419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新疆伊犁州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新疆伊犁州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新疆伊犁州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新疆伊犁州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新疆伊犁州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新疆伊犁州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分)1在电话中听到熟人说话可辨别对方是谁,是靠辨别对方发出的声音的( )A音色 B频率 C音调 D响度2如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 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C以地面为参照物 D三种说法都不对3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记录为:17.82cm、17.80cm、17.81cm 、17.28cm、17.8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应为( )A17.50cm B17.503cm C17.8cm

2、 D17.81cm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 “霜”是水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 “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5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光是一种电磁波D白光是单色光6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10:21 B21:10 C10:51 D12:017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40B

3、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0m/sD正常人 10 次脉搏的时间约为 1min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A大于 20cm B等于 20cmC大于 10cm 且小于 20cm D小于 10cm9图中的四幅图,表示近视眼矫正做法的是( )A BC D10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C把菜刀表面磨光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11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

4、是( )(已知 铜 铁 铝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不能确定12公路上,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 30s 追上了它前方 450m 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5m/s D20m/s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132012 年 2 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 40km/h“40km/h ”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3)小明早晨 7

5、 点乘校车去上学,7 点 24 分到达学校,设小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 km。14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15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 的;有时阳光射进来,部分同学看到镜子里很 “刺眼”,这是因为镜子发生了 。16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

6、,眼睛在 A 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 A 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17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18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夏天把大块冰放在玻璃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在冰变成了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将 (填“不变”或”升高”)。(2)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7、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0.4nm,那么 0.4nm m。(3)如图所示,橡皮擦的长度是 cm。19一个苹果的质量是 162g,合 kg;若这个苹果的体积是 180cm3,则该苹果的密度为 g/cm3。20实验次数 液体的体积/cm 3 16.5 35.0 40.0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21.4 39.9 m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某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共做了三次;记录结果如下表:(1)该液体密度是 kg/m3;(2)容器的质量是 g。(3)m g。三、作图题(每题 3 分,共 9 分)21光由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

8、2完成图 1、图 2 中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计 30 分)23小凡同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 1 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2 所示,为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分析如图 3 所示的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24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2)用托盘天平测量合金块质量的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你指出其

9、中的两点错误: ; 。(3)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 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4)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5)按 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将 (填“偏大”、“偏小”);(6)如图是按小王的实验方

10、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烧杯和食用油的总烧杯和剩余油的总倒出油的质量倒出油的体积油的密度(kg/m 3)质量(g )质量(g) (g) (cm 3)100五、计算题(25 题 7 分、26 题 6 分,共计 13 分)2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 10min 内前进 6km,停车 10min 后又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1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26一个质量为 300g 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1300g,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500g,求:(1)水的体积是多少?(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2018

11、-2019 学年新疆伊犁州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分)1在电话中听到熟人说话可辨别对方是谁,是靠辨别对方发出的声音的( )A音色 B频率 C音调 D响度【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解答】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在电话中听到熟人说话可辨别对方是谁,是靠辨别对方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故 B、C 、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征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2如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

12、物体为参照物( )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 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C以地面为参照物 D三种说法都不对【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本题研究的是加油机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据此对各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做出选择。【解答】解:A、在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受油机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加油机是运动的,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与我

13、国高科技相结合,在解答此题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接受科技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符合新课程理念,是一道较为典型的好题。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3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记录为:17.82cm、17.80cm、17.81cm 、17.28cm、17.8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应为( )A17.50cm B17.503cm C17.8cm D17.81cm【分析】(1)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2)把测量中的错误数据去掉。【解答】解

14、:由题意可知测量数据 17.28cm 是错误数据,应去掉;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物理课本的宽度是: 17.81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一般不会出错。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 “霜”是水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 “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分析】(1)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2)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

15、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蒸发需要吸热。(3)凝华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4)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正确;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错误;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的。故错误;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 “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

16、变化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5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光是一种电磁波D白光是单色光【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折射,色散为七色光。(2)由于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入射到三棱镜的太阳光折射角不同,从而形成由红到紫的彩色光束,成为光的色散;(3)根据课本电磁波谱可知: 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4)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光的色散现象证明了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解答】解: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能

17、分解成各种色光,可见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所以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光是一种电磁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叫复色光。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单色光、复色光、电磁波的了解和掌握,属于一道基础题,要求同学们牢固掌握课本基本概念。6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10:21 B21:10 C10:51 D12:01【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

18、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解答】解: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故 C 正确。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规律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性,对于给出钟表在镜面中的像,来读取时间问题可以把试卷反过来直接去读。7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40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0m/sD正常人 10 次脉搏的时间约为 1min【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

19、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6.5左右,故 A 错误;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在 30cm 左右,选项 B 符合实际,故 B 正确;C、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 1.1m/s 左右,达不到 10m/s,故 C 错误;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 60 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那么 10 次脉搏的时间约为 10s,达不到 1min(60s);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

20、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A大于 20cm B等于 20cmC大于 10cm 且小于 20cm D小于 10cm【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会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解答】解:焦距为 10cm,二倍焦距为 20cm,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20cm 才可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选 A。【点评】此题就是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的大小与成像性质的关联。9图中的四幅图,表示近视眼矫正做法的是( )A BC D【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

21、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解答】解:A、此图中通过凹透镜恰好成在视网膜上,故是近视眼的矫正,故符合题意;B、该选项中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故是远视眼,故不符合题意;C、此选项中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是近视眼,故不符合题意;D、此图中通过凸透镜恰好成在视网膜上,故是远视眼的矫正,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10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C把菜刀表面磨光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22、。【解答】解:A、铁人凝固成铁块,是状态的变化,铁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B、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是位置的改变,机器的质量没有变。C、把菜刀表面磨光,有一部分铁被磨了,菜刀所含铁有多少减少了,所以质量变小了。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是形状的变化,铁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及其特性,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只要理解质量的含义即可求解。11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 )(已知 铜 铁 铝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不能确定【分析】密度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质量与体

23、积的比值一种特性。由 铜 铁 铝 水 ,要想知道哪个球投入杯子溢出的水多,只需要看哪个球的体积大即可,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就大。【解答】解: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就大。由 铜 铁 铝 水 ,所以三个球都下沉到水底,铝球的体积最大,排除的水就最多。故选:C。【点评】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物质在水里的沉浮条件的知识点。12公路上,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 30s 追上了它前方 450m 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5m/s D20m/s【分析】已知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公式 svt 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行

24、驶的距离等于 450m 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从而求出自行车 30s 运动的距离,再利用公式v 求出自行车的速度。【解答】解:72km/h20m/s;汽车运动的距离 s 汽 v 汽 t 20m/s30s600m;自行车运动的距离 s600m 450m150m;自行车的速度 v 5m/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路程的计算,难点是明白汽车经过的路程等于 450m 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132012 年 2 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

25、”)的。(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 40km/h“40km/h ”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最大速度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3)小明早晨 7 点乘校车去上学,7 点 24 分到达学校,设小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 12 km。【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 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40km/h。(3)知道此时的运动

26、时间和运动的速度,据公式 v 公式变形可计算出运动的路程。【解答】解:(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相对于司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路边的树相对于司机是运动的;(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 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40km/h。(3)v ,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svt30km/h h12km。故答案为:(1)运动;(2)最大速度;(3)12。【点评】该题以校车为载体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最大速度的理解以及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4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振动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

27、声,是因为他们的 音调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男女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弦由于振动会发出优美的琴声;(2)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男生的音调低,女生的音调高;(3)“肃静”是不让说话,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声源。【点评】解决此类问题可结合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色音色,以及防

28、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15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有时阳光射进来,部分同学看到镜子里很 “刺眼”,这是因为镜子发生了 镜面反射 。【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2)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3)平行光线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解答】解:(1)某同学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大小和该同学大小相等,当该同学走进平面镜时,该同学本身大小不变,所以该同学的像大小不变。(2)同学

29、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阳光射向平面镜,阳光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故答案为:不变;可逆;镜面反射。【点评】(1)人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是眼睛的一种错觉。(2)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 A 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 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 A 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反射 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也能看到硬

30、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折射 现象。【分析】(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就看到了物体的虚像。【解答】解:(1)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镜,所以眼镜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来自硬币的光经过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子的后面射来的,这便是硬币的虚像,所以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3)当沿碗

31、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 A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1)直线;(2)反射;(3)折射。【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关于光的传播历来就是考试的一个考点,所以该题属于常见题,一定要掌握。17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汽化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液化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升华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

32、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根据我们对于汽化、液化和升华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1)水是液态的,变干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液态变为了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故答案为:汽化。(2)雾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液态的,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答案为:液化(3)卫生球是固态的,消失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答案为:升华。【点评】分析物态变化主要看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18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夏天把大块冰放在玻璃杯中,过

33、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熔化 现象,在冰变成了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将 不变 (填“不变”或”升高”)。(2)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0.4nm,那么 0.4nm 41010 m。(3)如图所示,橡皮擦的长度是 3.10 cm。【分析】(1)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热传递的条件与规律。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冰的熔点是 0,冰要熔化除了温度要达到熔点外还需要继续吸热,冰和玻璃杯中有温差的存在就有热传递现象的发生,冰吸收热量就开始熔化。如果没有继续吸热,冰只能保持在 0而不能熔化。在冰未完全化成水之前,水不能吸收热

34、量,温度不会升高;(2)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1nm 10 9 m;(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 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 0 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冰化成水是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熔化现象。冰的熔点也是 0,但冰要熔化除了温度要达到熔点外还需要继续吸热,如果没有继续吸热,冰只能保持在 0而不能熔化。夏天玻璃杯中的温度比冰的温度高得多,因为有温度差的存在,所以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冰吸收热量开始熔化。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即冰水混合物。温度会保持在 0不变;(

35、2)因为 1nm10 9 m所以 0.4nm410 10 m;(3)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橡皮擦左侧与 3.00cm 对齐,右侧与 6.10cm 对齐,所以橡皮擦的长度为L6.10cm 3.00cm3.10cm。故答案为:(1)熔化;不变;(2)410 10 ;(3)3.10cm。【点评】此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和长度单位的换算,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9一个苹果的质量是 162g,合 0.162 kg;若这个苹果的体积是 180cm3,则该苹果的密度为 0.9 g/cm

36、3。【分析】在质量单位换算上,1g10 3 kg,苹果的质量、体积已知,用公式 计算密度。【解答】解:苹果的质量 m 162g16210 3 kg0.162kg,苹果的体积 V180cm 3,所以苹果的密度 0.9g/cm 3。故答案为:0.162、0.9。【点评】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kg,其它常用单位有t、g、mg,1t10 3kg,1kg10 3g,1g10 3mg;测固体的密度一般先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根据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最后用公式 计算出固体的密度。20实验次数 液体的体积/cm 3 16.5 35.0 40.0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21.4 39.9 m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某同学

37、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共做了三次;记录结果如下表:(1)该液体密度是 1103 kg/m3;(2)容器的质量是 4.9 g。(3)m 44.9 g。【分析】(1)单从一次实验无法解决此题,可以比较前后两次的变化量,得到液体的体积和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2)通过第一次实验中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求出液体的质量,再结合测量的总质量得容器质量;(3)通过第三次实验中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求出液体的质量,再加上容器质量得出总质量。【解答】解:(1)从第一次实验到第二次实验时,体积的变化量是:V35.0cm 316.5cm 318.5cm 3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得变化量是:m

38、 39.9g21.4g18.5g该液体密度是: 1g/cm 3110 3kg/m3;(2)第一次实验时液体的质量:m V 1g/cm 316.5cm316.5g容器的质量:21.4g16.5g4.9g;(3)第三次实验时液体的质量:m V 1g/cm 340.0cm340.0g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40.0g+4.9g44.9g;故答案是:110 3;4.9;44.9。【点评】此题主要是密度公式的应用,同时与实验结合起来,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也体现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属于基础题。三、作图题(每题 3 分,共 9 分)21光由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在下图中画出反射

39、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过入射点 O 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射定律内容以及折射定律内容的应用情况,是一道基础题。22完成图 1、图 2 中的光路图:【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解答】解:对于凸透镜,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

40、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对于凹透镜,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点评】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计 30 分)23小凡同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 1 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41、 温度计接触烧杯底部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2 所示,为 98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分析如图 3 所示的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1)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2)从图中能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然后根据液面到达的刻度即可读数,液体的沸点受水面上方大气压强的影响,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沸点越低。(3)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细心读图可看出,温度计的液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这是不

42、允许的;(2)从图中能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 98,则水的沸点为98,水在 1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 100,当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低于 1 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即沸点低于 100。(3)液体沸腾的特点就是在沸腾的时候虽然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温度计接触烧杯底部;(2)98;低于;(3)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点评】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与读数,是我们学习该实验的基本要求。同时,学会观察和分析水温与时间的变化图象,是我们学习该实验时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本题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没有多大的难度,只要知识够扎实,还是很容易做对的。24下面是小方和

43、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节。(2)用托盘天平测量合金块质量的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两点错误: 用手拿砝码 ; 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3)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 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油 ;(4)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3

44、,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油 ;(5)按 小王 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将 偏大 (填“偏大”、“偏小”);(6)如图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 )倒出油的体积(cm 3)油的密度(kg/m 3)100【分析】(1)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方向移动。从天平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进

45、行判断:(2)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要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不要把化学药品和潮湿的物体直接放在天平盘上;要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用手拿砝码;砝码要及时放回砝码盒,要轻拿轻放;(3)把烧杯内的油全部倒入量筒内,量筒内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4)把烧杯内的油适量倒入量筒内,量筒内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5)小李的实验中烧杯内的食用油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会沾在烧杯壁上,使质量测量值大于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

46、(6)知道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以及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求出倒入量筒的食用油的质量,再读出食用油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食用油的密度。【解答】解:(1)如图,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动;(2)经分析图中错误之处:用手拿砝码,手上的汗渍会腐蚀砝码,影响测量结果;物体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3)因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2,空烧杯的质量 m1,所以量筒内油的质量为:m 2 m1。又因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 V1,所以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油 ,(4)因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47、 m3,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 m4,所以量筒内油的质量为:m 3 m4。又因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 V2,所以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油 。(5)小方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而小王先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避免了容器壁粘液体带来的实验误差,能使实验误差减小。(6)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m20g+20g+5g+2.4g47.4g,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m 100g4

48、7.4g52.6g,食用油的体积:V50ml50cm 3,食用油的密度是: 1.05g/cm 31.0510 3kg/m3。故答案为:(1)左;(2)用手拿砝码; 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3) 油 ;(4) 油 ;(5)小王;偏大;(6)见下表: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 )倒出油的体积(cm 3)油的密度( kg/m3)100 47.4 52.6 50 1.05103【点评】同样测量液体的密度,本题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案,让学生分析辨别,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道好题。五、计算题(25 题 7 分、26 题 6 分,共计 13 分)2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 10min 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