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件1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42035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55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 苏轼,900多年前的一天,苏轼从监狱里走出来,被人押解着,远离亲眷,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三咏赤壁: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作者简介,苏轼

2、,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唐宋散文作八大家之一。政治上比较保守,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又与保守派意见上有分歧,故政治上很不得意,多次被贬官,一直贬到荒远的琼州。他在当地方官时,做过不少有利人民的事情。,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特别是其散文汪洋恣肆,挥洒自如,在艺术风格上变化跌宕,波澜层出,使文章达到景与事,情与理的相互融合,浑然一体。他的前赤壁赋也具有其散文的艺术特色,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之一.,作者简介,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惠州一绝,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

3、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作者简介,宋神宗元丰二(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任团练副使。三年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也叫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背景介绍,赤壁,山名,一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曹操。一在今湖北黄冈,即苏轼游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黄冈赤壁误作孙、刘破曹操处,其实他并没有弄错。苏轼在书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分别以“传云”“人道是”指

4、黄州赤壁是孙、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背景介绍,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始于汉代,讲求铺张,称大赋;六朝时期,讲求对仗,称律赋;宋代,讲求自由,称文赋。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属于文赋。,文体知识,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

5、、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rnx,zho,nio,h,l,qio,lio,zhl,jng,sh,shu,qio,pin,po,fyu,zng,j,ji,注 音,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押韵字并体会换韵情况,第一段 间 天 然 仙 第四段 往 长 第二段 桨 光 方 瞬 尽慕 诉 缕 妇 主 取 第三段 稀 飞 诗 月 色 竭 适昌 苍 郎 第五段东 空 雄 酌 藉 白鹿 属 粟穷 终 风,朗诵韵脚,第一段,描写 ,展现了 ; 从而为下文定下一个 的基调。,夜游赤壁的情景,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悠扬和谐,第二段写 和 。

6、描写萧声连用六个比喻句: 如怨如慕 、 如泣如诉 、 余音袅袅 、 不绝如缕 、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渲染萧声的 ,主客触景生情,由 转为悲哀 ,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引酒放歌的欢乐,客人悲凉的萧声,悲凉,欢乐,第三段写 。作者借 的方式抚今追昔畅叙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主客问答,理清思路,第四段写作者 。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以 作比,说明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 ;从不变的角度看, ,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江水明月,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 不变,万物和人类都

7、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该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第五段写 , , 。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客人转悲为喜 主客开怀畅饮 兴尽入睡,我虽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一 (1) 月下泛舟 乐,二 (2-3) 吊古伤今 悲,三 (4 - 5) 阐述哲理 乐,理解构思和表达艺术,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夜游之行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乐,客,苏子,乐极生悲 释悲生议 英雄易逝 人

8、生苦短 仙愿难成,借景议理,解客之悲 变则万物皆短、不变则物我皆长、物各有主、共适清风明月,乐,情,理,景,悲,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傅 雷,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

9、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对赤壁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永恒的赤壁,永远的苏轼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合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福和不幸。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