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课件2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32206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 白杨礼赞,SJ八年级语文下册,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2.学习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3.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学习目标,新课导入,大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你知道图片中的树是什么树吗?,白杨树,走进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月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些因素也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

2、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背景介绍,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文体知识,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

3、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散文的分类,散文的特征,散文的写作特点,字词积累,婆 娑 倦 怠 虬 枝 楠 木 秀颀 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 恹恹欲睡 潜滋暗长,su,qi,di,d,yn,yn,qin,nn,q,晕,晕倒,红晕,yn,yn,壳,贝壳,地壳,k,qio,横,纵横,蛮横,hng,hng,多音字学习,【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锤炼】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主宰】支配。,【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生长。

4、,【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楠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秀颀】美而高。,【无边无垠】没有边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散文。学习散文,我们要抓住贯串全文的一根红线,即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线索是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何为礼赞?, 表示崇敬和赞美。,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9段

5、: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请将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句子找出来。,细读感悟,1.思考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生长在黄土高原生长环境不平凡,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色 彩,辽 阔,平 坦,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2.写高原景色有什么作用?,意在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连环境都如此雄壮、伟大,那么生长在这雄壮、伟大之中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这就对白杨树做了很好的衬托。衬托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另一个作用是: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做铺垫。,外部形态不平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

6、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外 形,干,枝,叶,皮,笔 直,靠 拢,向 上,光 泽,旺 盛 力争上游,内在气质不平凡,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它却努力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气 魄,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坚强 有斗争精神,外部形态,笔直,靠拢,向上,光泽,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3.第7段四个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怎样逐句加深的?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7、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只想到”“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4.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

8、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农 民,精 神,哨 兵,象征,层,层,深,入,树 人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北方的农民,抗日军民,白杨树,5.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格式:我由 想到了 ,它象征了 。,6.什么是象征手法?,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即写作方法,是就整个篇章而言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象征义;拟人和比喻则是修辞手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的写法大都用在立意上,即把某种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描写事物的形象中。拟人则是用在语句的表现

9、上,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通常并不寄寓更深的意义。,象征和借喻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借喻是建立在相似的基础上,象征则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7.它和比喻、拟人手法有什么区别?,8.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9.文章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什么作用?,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

10、,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板书设计,白杨礼赞,1、起笔峻拔有力,抒发赞美之情(1),2、,3、结尾再次强调赞美之情,照应开头(9),1)生长环境不平凡 (2-4),3)内在气质不平凡 (7-8),2)外部形态不平凡 (5-6),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干笔直 枝靠拢 叶向上 皮光泽,倔强挺立 向上发展 不折不挠,黄土 高原,旺盛,坚强,总,分,总,课堂小结,本文以人格化的白杨树为依托,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通过对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美、外在形象美、内在精神美三个方面的着力描绘,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并由树及人,歌颂了像白杨树一样的北方抗日军民为民族解放而顽强斗争的精神,歌颂了他们的质朴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意志,为他们唱出了深情的赞歌。,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苏教版 > 八年级下册